猫奴可曾想过,猫为何被称为猫?
宋人《尔雅翼》记载:“猫,乃小兽之猛者。初,中国无之,释氏因鼠啮佛经,唐三藏禅师从西方天竺国携归。”原来一开始中国是没有猫的,由于老鼠会啃佛经,唐三藏从天竺国带了猫回来。一不小心,唐三藏也成了猫奴。
陆游的祖父陆佃 的 解释让人叫绝 : “鼠害苗,而猫捕之,故字从苗”。原来猫大人在古代还是 捕鼠 保卫庄稼的战士。
明代的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时,也不忘记给猫一笔, “ 猫有苗茅二音,其名自呼。 ” 意思是 “ 猫 ” 的发音有 “ miao ”“ mao ” 两种,源自于它的叫声。但李时珍断然不是个猫奴,看看《本草纲目》里关于猫的记载,众猫奴们估计要火大。
魏晋以前,人们养狗防盗防鼠。隋唐时期宫廷里出现了“狸奴”这种专业职位,猫承担起皇宫的防鼠工作。因为它们温柔、乖巧,异域给皇帝的贡品中,都出现了可人的小猫咪。到了宋朝,猫主子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繁荣时代,虽然捕鼠仍然是它们重要的职责,但它们也开始以“卖萌”为己任。《武林旧事》提到当时市场上有一系列与猫相关的营生,包括了“猫窝、猫鱼、改猫犬”等,甚至还有专门的寄养和剪毛服务。宋代是猫奴的井喷时期,关于猫的诗文和画都大量出现。古代的“猫奴”们也从这一时期,闪亮登场。
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身居高位甘为“猫奴”。向朋友讨要一只小猫咪也极为正式,专门买了小鱼干儿上门,像聘别人家女儿一般。当时风俗也可送给猫主人的盐。吴音读“盐”为“缘”,取义有缘。
为此,他亦留下诗作《乞猫》
秋来鼠辈欺猫死,
窥瓮翻盆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
买鱼穿柳聘衔蝉。
“狸奴”、“衔蝉”都是古时人们对猫的爱谓。
当讨来的小猫咪立下了捕鼠功绩,黄庭坚又专门写了一首《谢周文只送猫儿》,表达对小猫咪的感激:
养得狸奴立战功,
将军细柳有家风。
一箪未免鱼餐薄,
四壁常令鼠空空。
大诗人竟然借周亚夫细柳练兵的典故来夸赞爱猫有大将军的风范,哈哈。
骆宾王的舅舅张抟
唐德宗时期中国早的有名可考的猫奴
他给自己的猫主子们起了各种中二的名称:东守、白凤、紫英、袪愤、锦带、云团、万贯……他真的不觉得拗口吗?这七只是的猫,每只价值数百金,次一点的就“不可胜数”了。
不仅如此,他还用上好的红纱做了帐子,猫大爷玩耍。
《南部新书》说他每次办完公回家,几十只猫就咪呜咪呜地涌到门前来接他,爬到他的身上。这场景脑补一下还是比较震撼的,以至于当时有人怀疑他是猫精,碰到都绕着走。
后唐琼花公主养了两只猫,一只是白色,嘴巴附近有深色的花纹,起了个名做“衔蝉奴”,还有一只白尾黑猫,叫做“昆仑妲己”,很有修仙范儿。 五代诗僧贯休有一只名叫 “ 焚虎 ” 的猫,道士林灵素的猫名叫 “ 金吼鲸 ” ,吴世璠的猫名叫 “ 锦衣娘 ” 、 “ 银睡姑 ” 、 “ 啸碧烟 ”…… 大概都是小母猫吧?
宋徽宗特别喜欢猫,曾经作多幅《狸奴衔鱼图》、《耄耋图》,画中的猫清闲安详。元代钱惟善对比宋徽宗后来的遭遇和这幅画,曾经作诗《题宋徽宗狸奴衔鱼图诗》感慨:“徽庙宸翰世已无,衔鱼随意写狸奴。鸾与北狩知何处,怅惆春风看画图。”
作为明朝为数不多的正经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 不仅把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是个高配版宋徽宗,他的个人文化修养高,山水、花鸟画水平都不错,日常的两大爱好则是 —— 斗蛐蛐,以及撸猫画猫,据说一生中画有 “ 猫画 ” ,如今被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其中的一幅就是《花下狸奴图》,现存台北故宫。
嗯……放到现在,大概就是那种朋友圈晒猫狂魔无误了……
嘉靖帝:上朝和爱妃哪有撸猫好玩!
历史上土豪级的重度吸猫患者
史上任性的皇帝,明世宗嘉靖当仁不让。这位皇帝不仅从登基那一天开始就乐此不疲地跟大臣“互怼”,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重度吸猫奴。别的皇帝多画画猫、收藏收藏盖个章、搞搞题字,嘉靖完全把养猫这件事流程化、专业化,创办了一个宫廷专门养猫基地——猫儿房。
朱厚熜爱两只猫,一名雪眉,一名狮猫。夸张的是霜眉跑到哪个后妃的宫门口,嘉靖就睡到这后妃屋中,后宫三千佳丽不如猫啊。
为了和霜眉一起玩耍,他宁愿二十多年不上朝……
雪眉死了,嘉靖帝悲痛不已,几天不吃不喝,而后“制金棺葬于万寿山之麓”,名“虬龙冢”,令吃瓜群众目瞪口呆。
狮猫死后,嘉靖更打造一口黄金棺材,命令大臣们写祭文为爱猫超度,群臣多因“题囧”无从下笔,只有礼部侍郎袁炜献上祭文“化狮为龙”,嘉靖大为欣赏,袁侍郎立刻摇身一变成为“青词宰相”。
晚晴中兴名臣张之洞也是重症猫控。
他的堂兄张之万这样描述他的吸猫日常: 卧室里有数十只猫,亲自喂 养, 再加上路过觅食的野猫,家中简直反了天 。 喵 大爷们 在书上拉屎,铲屎官张之洞也不生气 、 也不觉得脏,默默用手帕擦干净。还对旁人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
张之洞因为喜欢猫,渐渐也沾染上猫的习性。他的吃饭走路姿势都像猫,有椅子不坐,蹲在地上猫着腰。张之洞还有个习惯,就是下午两点睡觉,晚上十点办公,然后一工作就是一宿,名副其实的夜猫子。
南宋大诗人陆游
在你眼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
还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高雅文士?
抑或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痴情公子?
陆游还有个你所不知道的角色:
大宋第一猫奴!
陆游一生写诗,为小猫咪写下的诗句,竟多达十二首,以《赠猫》为名的诗,就写了三首:
第一首:讲述了自己生活清苦,“连累”了小猫咪;既是自嘲,又表达了猫儿对于自己的珍贵:
裹盐迎得小狸奴,
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
寒无毡坐食无鱼。
第二首:陆游“娶”来了小狸奴,看它辛苦捉老鼠,就赐它小鱼干。实在太爱了,取了一个很萌的名字“小於菟[wū tú]”,翻译白话文,就是小老虎。光由这个名字,我们就仿佛看到了陆游那宠溺的小眼神儿。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有了《赠猫》三首,陆游还不尽兴,
又写了一首《赠粉鼻》
连夕狸奴磔[zhé]鼠频,
怒髯噀[xùn]血护残囷[qūn]。
问渠何似朱门里,
日饱鱼餐睡锦茵?
哎呀,我去!“粉鼻”这个名字萌了物候君一脸血,血槽已空,语言障碍,读者们自己去感受……
接下来,高能部分来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小学生部编版教材必背古诗啊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们的爱国诗人,一个人孤零零地“僵卧”在风雨飘摇的“孤村”,但他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悲哀,因为心里被“为国戍轮台”的念头所填满。
现实中,他受尽排挤与馋毁,无法报,只有在梦里,他才能实现“铁马冰河”驰骋中原的志向,真是令人心疼。
可是你知道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共两部分,上半部分其实是这样的:
风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
我与狸奴不出门。
外面风雨真够大的,也真够冷的,既然这么冷,我就围着暖暖的“蛮毡”,烤着火,抱着软绵绵的狸奴,幸福地宅着吧……宅着……宅……
陆游的朋友圈,大约是这样吧:
独酌罢夜坐
陆游(唐)
不见麴生久,惠然相与娱。
安能论斗石,仅可具盘盂。
听雨蒙僧衲,挑灯拥地炉。
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
人生有一只猫,足矣!
你孤独吗?
你无聊吗?
那就养一只猫吧,因为“道伴大狸奴”。
人生之大道,生活之大道,乃至自然之道,
都与狸奴息息相关。
你懂了狸奴,也就懂了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