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星期一至星期天是用的中国古代的日月五行来标识的?
日本的星期一到星期日是这样表示的
星期一:月曜日(げつようび)
星期二:火曜日(かようび)
星期三:水曜日(すいようび)
星期四:木曜日(もくようび)
星期五:金曜日(きんようび)
星期六:土曜日(どようび)
星期日:日曜日(にちようび)
中国在很早的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将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放在一起被称为“七曜”,东晋范宁的《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
虽然我们的“七曜”概念很早被发明出来了,但是祖先们并没有把它用作记录时间的单位来用,我们只是用它来研究星宿和占卜。
那日本的“七曜日”计时法又是怎么来的那?这应该和西方世界的计时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一星期七天的制度早是君士坦丁大帝所制定的。在公元321年3月7日由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它们的英文名称分别是:Sunday(星期天)、 Monday(星期一)、Tuesday(星期二)、 Wednesday(星期三)、 Thursday(星期四)、Friday(星期五)和Saturday(星期六)。而这七天的英文名称又起源于古巴比伦。直到现在,全世界的人们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个方法来计时的。
古巴比伦人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有了“星期”这个概念,他们还建造了的“七星坛”用来祭祀星神。
在“七星坛”的每一层都有一位神来掌管,所以每一层都是用这位神的名字来命名的,每一层象征着每一天。他们分别是:
太阳神沙马什掌管星期日,称日耀日。
月神辛掌管星期一,称月耀日。
火星神涅尔伽掌管星期二,称火耀日。
水星神纳布掌管星期三,称水耀日。
木星神马尔都克掌管星期四,称木耀日。
金星神伊什塔尔掌管星期五,称金耀日。
土星神尼努尔达掌管星期六,称土耀日。
日本的星期计时法就是沿用这一顺序的。
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由唐朝的不空和尚翻译的《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了我国,虽然这本书中记载了很多西方关于“星耀”和“占卜”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这时我们的“占星术”已经达到了顶峰,所以这本书也只是作为了西方的一本“译作”存在于我国,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
但是,在日本却不同了,遣唐和尚空海把《宿曜经》带回了日本,并且在传入日本朝廷不久就得到高层的赏识,还将其纳入了日本的知识体系范畴当中,一举成为“日本宿耀占星术”的重要的著作。朝廷还依据《宿耀经》推举出了“曜日的历法”甚至用该历法来判断吉凶。
不过当时在日本“七曜日历法”也仅仅只是皇室和贵族来使用,因为当时身在底层的日本民众受教育的水平其实并不高,他们反而觉得“七曜日历法”用起来很麻烦,还不如“第几个月的第几天”这样的计算方式来的简单明了。
后来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规定要强制采用西方历法,此后“七曜日历法”才以基础知识的形式,彻底普及到了全日本。
在我国,虽然清末前使用过七曜日为一周的叫法,但是在民国成立后就已经改称星期了,其中的“星”就是指“七曜”,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曜日的名称。
“弱水”到底是什么意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什么深意?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形容只对一人倾心。弱水之说自古有之,但你知道“只取一瓢”的说法初是从何而来吗?
初的故事其实和爱情无关,乃是佛陀为了开悟世人而讲述的一个故事。它形容的是大千世界的美好事物有太多太多,而人不应该贪心,也不应该因为不能全部得到而放弃追求。
“弱水”是什么《山海经》说:“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
这大概是对于“弱水”来说早的文字。昆仑北面的弱水连芥草都浮不起来,可见它的险恶。“弱水”在这里的定义,指的正是遥远凶险,浩瀚的江河湖海。
《西游记》里,唐僧带着两个徒弟路过流沙河,而这流沙河也是十分险峻。文中这样描写: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从这两部著作中足以见得,所谓“弱水”,早是用来形容险峻的河流,和深情以及倾心毫无关系。这种“只取一瓢”的说法,文字记载见《红楼梦》。
但说红楼梦中的故事之前,还是来说说一则佛教故事。为何要这样说?看完你就懂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由来和深意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面带苦楚的人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释。佛陀问他有何烦恼,他说自己的父亲十分不赞成自己信佛,觉得佛门戒律太过麻烦,而且要学的东西繁多,不可能全部学会,不如不学好了。他费劲唇舌也不能说服自己的父亲,又怕自己的父亲累劫轮转生死,堕入恶道受苦,于是就求佛陀开释。佛陀听后,对那人说:“你的父亲是有慧根之人,我告诉你个故事,你回去说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
佛祖讲的这个故事,乃是一个旅人在旷野走了需求,口渴难忍几乎欲死。他看到远处有一处湖水,清澈明净,急忙走近。只是他走近后却突然不动了。
同行的人问他:“你不是口渴了吗,怎么突然不喝了?”
那人用嘶哑的喉咙回答:“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不完,所以干脆不喝算了。”
行人不禁叹息:“唉,可怜无知的人啊。”
佛祖的故事讲完,那求开释的人便离开了。他回家将故事讲给父亲听,父亲听后竟然真的大彻大悟,和他一起礼佛。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可解渴。
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佛教中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佛教天台宗的“一念三千”也是讲一年之中具足三千诸法。所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真正出处应该是佛教。它表示的是,虽然世间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但能把握中其中一二已经是足够了。
而成为万紫千红中只对一人倾心的说法,来自于《红楼梦》。
《红楼梦》中第九十一回中,老太太到王夫人等长辈,已经对宝玉的结婚对象有了统一认识,一致认为是薛宝钗。而这一天宝玉和黛玉打坐盘腿,彼此试探心意,却又不明说,好像是打禅机一般。
黛玉问宝玉,宝钗和他好怎样,不和他好又怎样?云云。
宝玉思索了一会儿,突然大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摆明了大观园莺莺燕燕那么多,而我心里只有你黛玉一人。宝姐姐也好,贝妹妹也罢,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这句可以看出,作为《红楼梦》的主角宝玉也是知道佛陀开示世人的这则故事的。他借用这个佛教故事,即应了二人打坐论禅的景,又表达出了自己对黛玉的心意。
虽然宝玉黛玉终的结局令人唏嘘,但这句巧妙的机锋自此变成了表白金句,金庸古龙等著作中皆有类似的表达。
这便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出处及含义。
金木水火土,大家能否谈一谈“五行”的由来?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是古先贤认识宇宙自然万物的方法论;是古代中国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古代哲学王冠上璀璨的明珠;是人类蒙昧的智慧启蒙。随着现代对国学认识的的不断深入,人们益发认识到其辩证逻辑的严密性,也益将认知其睿智的科学性。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将宇宙万物按形态、原素、属性及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统一分类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及阴阳内。可以说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为以简驭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影响了我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数术学、命理学、中医学、音乐、武学、兵学及化学甚至宗教学等。
什么是五行呢?五行一词早见于《尚书》:“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所以人们总结出: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方位北方,味咸。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方位南方,味苦。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方位东方,味酸。金具有收敛、肃杀之性,方位西方,味辣。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方位中央,味甜。五行的对应关系见图表。
历代论述五行的著作很多。我国隋朝的萧吉在594年所写的、献给隋朝皇帝的《五行大义》一书,被研究中华文明史的李约瑟博士认为是关于五行的重要的中古时代书籍。是隋以前五行理论集大成者。全书为五卷,其以科学的态度系统论述五行、干支、大衍、纳音、九宫数等阴阳五行知识。
而序言备述妙理,精彩绝伦,言简意赅。下面摘录片段,以飨读者: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善则五德顺行,三灵炳矅;恶则九功不革,六沴互兴。原始要终,靡究萌兆。
是以圣人体于未兆,故设言以筌象。立象以显事,事即悬有,可以象知。象则有滋,滋故生数。数则可纪,象则可形。可形可纪,故其理可假而知。可假而知,则龟筮也。龟则为象,故以日为五行之元。筮则为数,故以辰为五行之主。
若夫参辰伏见,日月盈亏。雷动虹出,云行雨施,此天象也。二十八舍,内外诸官,七曜三光,星分岁次,此天之数也。山川水陆,高下平污,岳镇河通,风回露蒸,此地之象也。八极四海,三江五湖,九州百郡,千里万顷,此地数也。
礼以节事,乐以和心,爵表章旗,刑用革善,此人之象也。百官以治,万人以立,四教修文,七德阅武,此人之数也。因夫象数,故识五行之始末。…… 该书治学严谨,旁征博引。引用文献总记173种之多。由于部分引用原文的佚失,也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虽然《五行大义》理法精妙,因不过是汉儒余论,可知萧吉所述的五行理论汉儒已有涉猎。汉代的大儒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在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将儒家思想杂以阴阳五行说,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形成帝制神学的新儒学。使之影响中国达两千多年。可见汉儒对阴阳五行学说经过了整理和吸收。
阴阳五行说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曾在先秦兴起。其创始人是齐国人邹衍。(前305-前340)其主要思想是整理了前人的阴阳和五行理论,创建阴阳家。 阴阳即中国古人对宇宙中互为悖反的两种物质或性质的一种概括。比如:天地,上下,前后,男女,有形、无形等。
《道德经》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及“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论述。《易传》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等描写。邹衍一脉相承。在五行学中化用五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即五德相胜说,即五行相克。邹衍的学说对其后的《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有一定影响。后世认为阴阳家属道家支派。其思想溯源是稷下学派,代表典籍有《老子》、《文子》、《庄子》、《列子》、《黄帝四经》、《黄帝内经》、《管子》等。属皇老一脉。因此五行学说一般推为黄帝所始。
但种种迹象表明五行学说创始人指向距今七千至一万年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传说伏羲的母亲在华胥氏之国,踩雷神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伏羲。蛇首人身,有圣德。伏羲氏观象定八卦,一拟太极,一画开天。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庖厨。龙瑞,以龙记官。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
在伏羲众多贡献中,伏羲画卦居功至伟。《古三坟》: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末甲八太七成,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盖分五色,文开五易,甲向崇山。天皇始画八卦,皆连山名《易》。《三家注史记三皇本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尚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可见古籍中的记载虽略有不同,但两个事实清楚。一伏羲氏首画八卦。二伏羲画卦时期,有龙马出现,龙马的身上图文为河图。伏羲依之,而画出了八卦或者是直接画的河图。无论怎么解释一点可以肯定伏羲氏对河图是了然的,掌握的。后洛水中有灵龟出背上图文为洛书。所以如果对易学有些了解可以大致推出伏羲氏应当是掌握了河图和洛书的。
河图洛书文化被易学家公认为阴阳五行数术之源。河图中圈点仅有1——10的数,正合五行、阴阳。图中以白圈表阳,为奇数,可代表天。以黑点表阴,为偶数,可代表地。天地五行合于阴阳五方。一与六居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居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居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居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居中央。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注意这里五行的顺序与前文所述《尚书》所记五行的顺序一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数字的含义。生数:1、2、3、4、5。成数:6、7、8、9、10。五行数:5。天干数:10。三五数:15。天数和:25。地数和:30。天地总数:55。您可以悟出四季的变化规律,找出历法的天数,月数、季度数。
用25×2=50为大衍之数。 用30×2=60为花甲之数。这里可以得出五行化合的河图占位,还可以看出五行与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关系、与玄武、青龙、朱雀、白虎的对应关系等等。可以参出很多易理。洛书可以翻成数字图:
图中橫、竖、斜相加都等于15。为世界早的数独。您可以论证洛书的玄妙。15也等于河图的中央数和。在洛书中,以5为中心,1,6与3,8及4,9和2,7四组五行生成数依次分布,十分有趣。洛书的总数和为45。洛书的总数和45加上河图的总数和55等于100。您于是论证了圆满。
这里面可以总结出许多有趣的数字和易理留给您参悟。下面附带 说一下八卦和五行的的对应关系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八卦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坎代表水,巽代表风;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泽,乾代表天。则乾兑属于金,坎属于水,巽震属于木,离属于火,艮和坤属于土。
八卦的不同排布,可以得到不同的果。比如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按五行相生排列的。而先天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则是按八卦相生的次序排列的。这里涵盖的内容庞杂,容有志者余后讨论。
河图和洛书又称为无字天书。如果您能穷尽其中之理,您就是世界上智慧的人。伟大啊中华文明!伟大啊至圣羲皇!
为什么粤语不能对应汉字,而普通话能,粤语与汉语是什么关系?
说反了,众多语言当中只有粤语能对应所有的汉字,而普通话还不是汉语,请看:
白话(粤语)就是我们汉族人始祖语、五千年前仓颉造字后至宋朝四千多年里中国历朝历代的通用语言。语言学家已证实《切韵》、《唐韵》和《广韵》这隋朝唐朝和宋朝三本的发音字典,就和今天的粤语发音高度吻合,这就是说白话系隋唐宋三个朝代中国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粤语区的日常用语同宋朝之前的日常用语一样和读唐诗宋词那么押韵的原因,这也是外国大学为什么只研究粤语和普通话的原因,外国人分别叫唐话和满语。历史学家已经证实周朝就统一了语言,当时叫雅语。而周朝、春秋、战国、秦汉和隋朝唐朝宋朝又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期间分分合合,史书上亦没有记载这段时间中原发生语音的变化,所以白话就是雅语。那雅语是不是盘古开天至周朝的语言呢?
今天我们终于解开了汉族语言千古之迷,那就是二十一世纪(2O18年)语言学伟大的发现:汉字不单表意,音还表义还表感情。通过粤语的发音就知道,例如:前和后,开和合,快和慢。当粤语讲前字时由前面发出,即舌头和上腭之间发出(不是卷舌音),而后字是由后面声带发出;当讲开字时嘴立刻打开,讲合字嘴闭上;而快和慢这对反义词,当你讲快字时把手放在离嘴三五寸远,感到声未出气已到,而讲慢字时,手帖在嘴边越大声越沒有声流到,这些动作都说明音同义,汉语不仅仅只是字表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多些字研究,比如: 食和饭,饮和水。食和饮就是进饭和吞水的动作,当然食比饮的闭合慢(饭比水难吞下);而饭和水就是嘴在碗边和杯边的动作,饭的开口比水的开口大,而读水字时嘴有点嘟。又比如: 声和音(有开有合,有前有后),走和行(走的正确用法是跑的意思,所以走前面舌头处发出的急促音—— 又叫前单向。行由后面的声带发出),长和短(在上腭与舌头处紧挨着发出两个音,0.1毫米都是距离,长是拖长的音,短则短音),爆和炸(爆用嘴唇上下扩张表示,没有气出,炸用声流水平喷出表示),远和近(读远字时,嘴嘟一喐,示意远处。近由后面的声带发出),牙和齿(牙由两边的大牙发出,齿由前面的齿发出),耳和鼻(声流振耳振鼻)。简单一点自己体会: 白和黑,光和暗,大和小,上和下,内和外,出和入,香和嗅,呼和吸,吹和气,软和硬,升和降,笑和哭,远和近,洞、孔、窿、管,呑、吐、呕,圆、方、平、扁、瘪,嘴、舌、喉、胸、肺、心,甜、酸、苦、辣、咸, 耳、鼻、头、颈,咬和切,正和歪,好和坏,左和右,等等,而北方话全部是开囗音,毫无意义。
伟大的是我们的祖先还根据感情来设计汉字。比如把好的、正面的都设计成开口音(好的才开怀): 美、靓、好、正等字 ;利用鼻孔能发出深沉、深情的声音,把阴、森 、心、金等设计成闭合音。例子:当同时用吓人的声音读阴森森三个字时,白话比北方话恐怖;由于声带是本职所在,所以声带可以发出强劲有力的声音——入声,比如: 决、喝、系等字,读《满江红》后一句: 朝天阙,入声字阙是多么有力,说出了灭敌人的决心;在这里重点讲下语言学家从来没有提到的变音 (比入声更有感情):
即舌 头和上腭处发出的音叫变音,又分前单向音、后单向音 和双向变音。当舌头和上腭接触形成了后面的空腔,就好似压强原理一样,舌头一下喷出发出急激和鄙视声音(前单向音),比如: 走,嗅;亦因舌头上升形成封闭,当声带发出的声音顶回鼻孔、胸腔则分别发出激奋和难受的音。第一,当顶回到鼻孔则发出激动的音,比如: 怒(后单向音),当用力读时,怒从鼻孔“唔”出来,即所谓的“气愤”,犹如虎啸;第二,当声流回流到胸腔时则令人难受,比如: 难、困,等等;神奇的是舌头处可以发出一个字两种感情的音,比如:死 ,当我们希望对方死时,比如: “死你就去”,舌头封闭后面形成空间,死字由舌头处喷出,痛快淋漓,而当自己不幸时,比如: “死了”,读死字舌头尽量顶住上腭,让声流回到胸膛而令人难受。正因为存在耻(双向变音)、怒(后单向音)、恨(后单向音)、雪(入声)、阙(入声)等字,当我们按书中的情境读《满江红》时,悲伤、激动、愤怒等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手摸肩、胸、腹等部位,感到动起来。当然汉语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字表意,这点只有在粤语才能完全体现出来,比如:阿(拉,排泄时发出的a和e的音),返(回,反方向走为回,),企(站,人止为立),等等,所以字表意、音表义还表感情的粤语就是古汉语、汉族的始祖语。
而北方话因卷起舌头讲话,不是南方的平舌讲话,舌头顶住双唇不能闭合,没有闭合音;卷起的舌头两侧漏气没有变音;靠舌尖摩擦振动发声而没有用声带发音的入声,因此北方话读 起《满江红》来如同嚼腊,和尚念经。大家还可以试下:抽任何一句话分别读每一个字细心对比,白话就比北方话有力。有血(字表意),有肉(音表义),有灵魂(闭口音、变音和入声),这才是汉语,粤语就是世界上伟大的语言;白话就是黄帝、商王、周天子、秦始皇直至宋朝的各朝皇帝的语言,亦是孔子、李白、苏东坡、岳飞等人讲的话;白话比兵马俑、长城等所有的文物加起来都珍贵。
正因为精心设计,迫使北方话把近五千年来稳定和至简的汉语日常用语几乎改了一篇、弃用和变复杂。因此有一种判断是不是古汉语的简单方法:因各种原因,你已不用宋之前的日常用语,只要你口音还在,现在用回肯定能表达得出,你要是用得越多古语来代替现在的日常用词,不会岐义为准,证明你的语言越接近古汉语(比如北方话把“你吃了没有”的吃改为食,就会听成“你死了没有”,这就叫岐义)。比如:屙(拉),着(穿),食(吃,吃字唐朝才出现,应以食为准),饮(喝),喝(吼),行(走),走(跑),企(站),几多(多少),文(块),几时(什么时候),姣(骚),斟(倒),晏(中午或迟),箸(筷子),翼(翅膀),肶(腿),返归(回家)家,未曾(还没有),寻日(昨天),啖(口),惊(害怕),得闲(有空),面(脸),衫(衣服),睇(瞧),隔篱(隔壁),抵(值),旧时(以前),后生(年轻),渠(他),谂(想),畀(给),攰(累),揀(选择),差人(警察),游水(游泳),返归(回家),樽(瓶),卒之(终于),定(还是),廿(二十,白话一个音,日历上就有),卅(sa,三十),亦(也),未(没有),闻(听见),等等,。—— 在这还不要求你按汉语的语言习惯使用。比如:望( 看),从唐诗宋词中可以睇到出现十个望字还未出现一个看字,因此汉语的习惯以使用望字为主,而北方话不单没有这习惯,还直接废了望字(前面提到的几多和多少亦是一样的情况,把几多废了);在这还不要求你使回所有的单音词,比如: 识(认识),知(知道),明(明白),椅(椅子,几乎所有加子字的词都是多余的),颈(颈部,把身体各器官加多一个字几乎都是多余的),等等。北方话实际上就是双音词的海洋,近五千年来汉语都是一音一义,不用两个音表一个义。
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一个音)就是讲北方话要使用宋朝之前所有的日常用语代替现在的日常用语,就必须学会讲白话(粤语),这是的方法,只有白话才能完全表达宋之前四千多年里所有的日常用语,只有白话才能表达九调六声(北方话是四声四调)的古汉语(所谓的平上去入的古汉语,用白话一读就明明白白,平就是外面的嘴唇发声,上就是舌头处发出,去就是舌头和声带的中间发音,入就是后面的声带发声。北方话去音已减半,入声更是完全消失),虽然这是多么简单的汉字,轮不到你不服、逞强和发怒。
高晓松曾说:“唐诗就是用粤语写的”
我们的诗人元帅也说道:“千年唐音听粤腔”。
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在《广州音论》云:“广州方音合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
明朝大文豪朱熹曾和弟子在讨论雅言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四方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前一句就是说粤语契合雅言(广中人就是广府人,即白话人),“自洛中脊来”就是说珠三角的人来自中原。
汉字音表义证明了他们的研究是对的。四大发明多数是假的,中国真正的伟大古发明是创造了世界上伟大的语言—— 白话。(音标义信息量太大,因此研究汉字音标义可以产生语言、历史百多个博士)。
有人讲“衣冠南渡”是到长三角州一带,这确实是这样。但很多人在安徽、浙江等地停留不久后继承向西向南迁徒,经江西穿梅关古道到达珠三角,毕竟没人不知到秦始皇在南方开拓有疆土。当然在经江西省时也有人落地生根,因此江西人讲江西人三个字时,一个是白话音,一个是北方音,一个是吴语音。现在两广还有部分人在清明节是回淅江拜祖先,但奇就奇在他们是说白话的,不同于福建人、客家人向西迁徙是保留自己的语言 。这就是两广白话人后迁徒路线,不同于秦时走灵渠的迁徒路线。
正因为粤语是有显赫历史的雅言,所以现在有些人借苏东坡、韩愈等人的话来污蔑粤语,其实苏、韩等人被贬的地方在当时根本就不是白话区,在宋之前白话人由于太少(几十万秦人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原始森林的环境还剩多少?不过少极都比土著多得多,当时整个岭南只不过是区区十多万土著,并且被打走东西两向),只是龟缩在桂平至广州的西江两岸据点(贵港在当时只不过相当于山海关),根本无力扩展,连海边都没有到达。直到宋末才迎来大规模的中原移民,走梅关古道进广东(不同于秦时走灵渠),然后在珠三角休养生息,经过明朝人口澎涨后在清初沿江而上才填平西江两岸的平原和向沿海延伸,后到的客家人、福建人得到小平地和丘陵。因此你来到粤西(当然包括广西)问当地的白话人,95%的白话人都是来自珠三角,而不是从其它地方来。这就是“自洛中脊来”。
宋朝之后中国受到各种北方少数民族的占领和统治,中原语音(白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时把口语叫白话,简化后写成书面语就叫文言文,这就是所谓的文对白),很不是汉语了。因距离中原太远,不受到影响,逃难到两广的汉人得以把汉语保存下来,这是幸运。总之白话(粤语)是祖先留给我们比都江堰、兵马俑等所有的文物加起来都珍贵的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传承下去。请转发。
“鼎”字中间为什么是目,有什么具体的说法吗?
谢邀!“鼎”字中间为什么是“目”字?
回答前首先要了解它的含义,“鼎”在古代是一种蒸烹或祭祀用的器皿,又有“大”的意思,象征着皇权,比如“一言九鼎”,还有势力相抗衡的含义,如“鼎足而立”……
了解了它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我国的文字形成多半以象形或象音形式出现的,这里的“鼎”无论作器皿还是皇权解释,万变不离其宗,“鼎”的形状似“目”字,在作皇权解释时,是“心目”的意思,心目中的大才是大……
以上是个人见解,望斧正!
“曾经沧海难为水”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一起聊聊这个问题吧,这是元稹给大家蒙上的一层面纱,我么会一起来揭开!
公元779年,一个把爱情写的淋漓尽致的渣男,出生在了洛阳。他是北魏鲜卑族的后裔,一个标致得混血儿,他叫元稹。
公元799年,二十岁的元稹被朝廷安排到山西永济当个小官,当时的永济不太平啊,经常有散兵游勇抢掠平民,但是这一切都跟元稹没关系,他优哉游哉的当着小官,没事牵个狗在大街上遛弯。
一天,他遛弯到当地的一个寺庙,看见一群大汉围着一堆百姓,正准备下手抢钱。他本来只是想站在那里看看热闹,但是看着看着,忽然,就在人群中看见了一个美女!很美很美的,美女!
是的,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记你容颜。
不行!我要救她!元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回县衙,找他的好友搬救兵,要去演一场英雄救美。
现实有时候真的很狗血,元稹一个年轻的小帅哥,带了一队官兵,从天而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驱散了大汉,救了美女。美女也两眼冒着小星星,跟他回了家。
元稹在家里一问,呦呵,这个美女还挺不简单,是个妥妥的富二代,地主家的女儿,出来玩不小心陷入了人群中,幸好得到元稹的搭救。而且,还跟自己有着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她叫崔莺莺。
自此,崔莺莺张口一个哥哥,闭口一个哥哥的称呼着元稹,元稹也妹妹前,妹妹后的献殷勤。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就很简单了。
哥哥——男朋友——老公。
一个穷屌丝,迎娶了有房有车有存款的白富美。
看着过程很长,但是这都是在一年之间发生的事,因为一年后,元稹就走了,彻底离开了崔莺莺。
公元800年,与崔莺莺相识一年后的元稹上京考试,这次考试,考好了就是仕途一片明媚,考不好就只能继续蜷缩在这个小县城吆五喝六。考试拼的不仅是才学,还有人脉关系。元稹只有与崔莺莺的男女关系,他应该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当时的大官韦夏卿很欣赏他,但是还到不了为他出头的程度,于看他顺眼而已。元稹也不认识别人啊,就想在韦夏卿这里突破,他知道韦夏卿有个没嫁人的女儿,就展开了迅猛的攻势。
写情诗,送鲜花,天天在闺楼下面转悠,就为了吸引韦丛的注意。
待字闺中的纯情少女韦丛,怎敌得过花丛老手元稹的套路轰炸。没过一段时间就倾心于这个混血渣男了。接下来,元稹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招式,竟然让朝廷大员韦夏卿答应把女儿嫁给他这个穷酸小官。
于是,京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很多人根本不能理解的婚礼,元稹就是其中的男主角,这个声称自己单身的男主角。
至于崔莺莺,早就被在洞房之中的元稹忘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
多年之后,元稹又想起了崔莺莺,可能觉得有些对不起她,便写了一本书《我的初恋》,学名《莺莺传》。在这本书里,他叫张生,崔莺莺就叫崔莺莺。在这本书里,他为自己始乱终弃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他说,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
这个理由实在是让我捉摸不透。
元稹与韦丛的婚姻就是活脱脱的政治的产物,是元稹为了上位才费尽千辛万苦迎娶了这个妻子。
但是两人却恩爱的异常,这可能是渣男元稹这辈子作为丈夫称职的时候。他下班就回家,从不在外应酬,不看一眼外面的莺莺燕燕,甜言蜜语只说给妻子听,还抢着帮妻子做家务。韦丛虽然出身富贵,但却对元稹微薄的俸禄毫无怨言,每天过着清苦的生活,洗衣做饭,相夫教子,两人如胶似漆,真是一对恩爱的神仙眷侣。
很快,元稹就在老岳父的隐蔽下,连升几级, 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美好的日子马上就要开始了。
但是老天总是那么的残忍,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这个时候,正是元稹刚刚升任的时候,眼看着生活马上变好了,妻子撒手离去,元稹痛不欲生,伤心欲绝,写下了三首《遣悲怀》
谢公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可谓是:字字真挚,声与泪俱。
很难想象出元稹写这三首诗会是怎样伤心欲绝的状态。可能是某个晚上,泪流满面的元稹看着妻子的遗物,抱头痛哭,涕泗横流,狼狈不堪,着实可怜。但是仔细查阅了以下元稹的生平纪事,让我知道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809年三月,也就是韦丛病重时期(韦丛七月去世)。元稹作为监察御史,公干出差到蜀地。
他到蜀地第一件事不是去察看官员,而是直奔当时才名艳名冠绝一时的薛涛而去。
两人在梓州相会,一见面就摩擦出了激情的火花。
就连薛涛这个四十二岁的风月老手,都敌不过三十一岁元渣男的风骚攻势。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出轨姐弟恋。
他们两个,马上就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薛涛《池上双鸟》)
两人每天不分你我,朝朝暮暮都缠绵在一起,元稹回京之前,薛涛竟然陷得不能自拔,还写了一首《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可恨的是,家中妻子病重的元稹,竟然还回赠了薛涛一首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这种渣男,世所罕见!
元稹与薛涛缠绵没几个月,元稹就被调离四川,回去洛阳。从此,再也没跟薛涛见过面。
这段感情中,薛涛是可怜的,元稹走后薛涛极为思念元稹。这个风月了一辈子的女子,深深地陷了进去,不能自拔,这可能是她动心的的一次。她每天给元稹写情诗,还手工做了流传千古的“薛涛笺”。但是什么笺,什么诗都没有得到元稹的回复。她知道自己是一个风尘女子,跟元稹在一起只会影响他的仕途,于是,她留下了一首《春望词》毅然遁入空门。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你以为元稹的渣男生涯就这样结束了,不,这些还不足以让他“渣”一千年。
元稹离开薛涛之后,韦丛去世,但就在他的守制期间,竟然又纳了一个小妾,叫安仙嫔,安仙嫔跟了元稹三年,同样因病去世,中年又丧妻,这个渣男,有时候又那么让人心疼。
但,很快,他又娶了第三任妻子,裴淑。这个妻子陪伴了元稹一生,直到元稹去世之后,她才去世。
裴淑也是名门女子,大家闺秀。但是她跟元稹的爱情,却不像韦丛一样甜蜜。自从裴淑嫁给元稹之后,元稹就开始了频繁调动的生活,往往很长时间见不到一次面,见面也很快就会分别,她独守空闺,十分苦寂。元稹写诗安慰她说: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但是诗写得再好,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元稹的渣男本性再次暴露了。
在元稹任浙东观察使时,遇到了与薛涛同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刘采春。刘采春不仅会写诗,歌还唱的特别好,她的歌声名动江南。元稹当时作为有妇之夫,遇到了已经有丈夫的少妇刘采春,一如既往,元稹轻轻松松就赢得了刘采春芳心,他写道
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不知道元稹有什么魅力,刘采春也被他迷得神魂颠倒,竟毅然决然离开了自己的丈夫,要跟元稹生活在一起。殊不知,几年后,元稹调离江南,也像抛弃薛涛一样,丢下了刘采春。
而刘采春的选择,却不是遁入空门。她为了元稹,离开了疼爱自己的丈夫,离开了本来甜蜜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后却换来了无情的抛弃。她觉得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了,在当时那个封建的时代,她也再没有颜面活在这个世上。
元稹走后,刘采春投河而死。
崔莺莺,韦丛,薛涛,安仙嫔,裴淑,刘采春。与这六个女人的爱恨纠缠贯穿了元稹的一生。
很难想象得出,悼亡诗写的让人声泪俱下的一个诗人,居然是如此的渣男一个。
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我觉得是对元稹贴切的评价:
“然则微之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及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个渣男,用这两句诗,渣了一千年。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行至水穷处",意思是说随意而行,随便走走,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于是便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表示心情悠闲,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诗人此时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夜郎国”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个到底是如何自大的?
引言:夜郎自大早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一、夜郎国的传说《史记》里这段文字记录,让后世猜测不已,这个夜郎国到底在哪里?让这位滇王如此狂妄?
汉朝时,西南边陲的夜郎小国,不知道天地之大,问汉朝使者,是大汉的国土大,还是我夜郎国大,这位夜郎国主狂妄至极,令后世诟病不已,因为这件事,“夜郎自大”的成语流传下来,那么夜郎国为何以弹丸之地这么狂妄呢?也让众人迷惑。
二、夜郎国的出处探究1、 西汉初,竹王多同兴起于遯水(今贵州北盘江),他在此地自立为侯。建元六年(公元前135),汉武帝得天下后,遣唐蒙招抚多同,并于元光四至五年时,在多同的属地建立多个县郡,属犍为南部都尉,汉朝对于此地的管理拉开了帷幕。 汉朝在西南边陲设置驿站,司马相如等也曾入夜郎奉使宣抚,这是关于夜郎国来历的一个说法。
2、一种说法是早在春秋时期,贵州境内就有了且兰、鳛国等等十几个小国,后来夜郎国独大,这些小国就被收编了,成为了一个联盟。
楚襄王时,王派“将军庄蹻溯水,出且兰,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来,这些小国在春秋战国时就是存在的,庄蹻并没有只征伐夜郎等地,而是一路征战到了云南,而后秦夺去了楚国西部的黔中,庄蹻回国无望,自立为滇王。
和滇国毗邻的就是夜郎,彝族的史料记载,夜郎兴起于夏朝,武米、洛举、撒骂、金竹四个朝代,两千余年的历史,让这个边陲之地,安稳于王朝之外。第一位国王叫做采默,夜郎并不是一个封建集权的,只是很多部落联合起来的军事势力。
夜郎国与滇国毗邻
到了战国末期,夜郎的武力强盛,征服许多军事力量,但是夜郎自大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开始了穷兵黩武之路,王朝覆灭。大约是西汉时期,首领金竹成为夜郎的新盟主。
传于世间的贵州古彝文经典《彝族世系》:“彝族天生子,多同来抚育”,“多同高,多同天宫主”,“祖宗变山竹,山竹即祖宗”。
二、夜郎国的地址关于夜郎国在哪里?300年来争议不休,至今没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1、贵州长顺县广顺镇
《后汉书》记载“有竹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
这个传说实在是优美,有一个女子在溪边洗浣,有三节大竹子随水漂流到女子脚边,怎么也推不开。后还听到有小孩子的哭声,于是女子捡起竹子破开,里面有一个小男孩,等养大后,男孩文武双全,其才干无双,称雄于各个部落,因为男孩是破竹而出的,所以用竹做为姓氏。
竹图腾
因为有了这个传说,部落就以竹为图腾,把“竹”作为精神崇拜,成为夜郎标志。“贵州长顺县广顺镇”,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当地人传说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当地老百姓称那里的古城池为夜郎王府,也因为广顺镇和传说的夜郎国一样,都有把竹做为图腾的传统,竹”字与“夜郎”的同时存在,当地人在郎山西侧山下垦荒时,还曾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古自文物。
2、 湖南怀化沅陵
有专家曾提出湖南沅陵有很长一段时间为夜郎古国文明中心,因为在2000年的一次考古中,专家发现一个庞大的墓葬群,有专家考证,这就是传说中的夜郎王墓。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作《楚望赋》云:“武陵故郢之裔邑,夜郎诸夷杂居。”就提出古黔中境内为夜郎各族杂居之所;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里的夜郎就指的是今日沅陵,有古籍说,此夜郎在今湖南省沅陵县。
3、贵州毕节赫章可乐
《夜郎史传》文献可考,古夜郎的中心被指为可乐,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做“柯乐”。
可是可乐地区的建制的史料不全,缺乏考订,但是也有史料表明,此地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
贵州可乐的“夜郎”遗址公园
夜郎虽小,但是猜测纷纷,也是随着历史的烟尘消失幻灭的诸多小国之一。
三、夜郎到底有不有资格自大金竹夜郎统治时期,他把夜郎国发扬光大,灭掉诸多武力政权,使夜郎国走入了强盛之期,此时的西南边陲政权很有可能从军事联盟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有了封建的政治集权的的迹象。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从万千小国突出重围,快要发展壮大的一个,因为其并不服从汉王朝,后一代国王以愚蠢的方式结束了夜郎国的生命,把一个萌芽政权活生生的扼杀在摇篮里。“夜郎自大”是引发灭国的导火索,国破家亡的大祸也令后世猜测不已。
夜郎国大致存在于世300多年,在西汉王朝末期遭遇了灭顶之灾,其实夜郎国从一开始并不是一个,而是带有奴隶制联盟的军事力量,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把几个联盟国组合在一起,听命于更加强大的夜郎部落,当夜郎国实力衰减时,其他联盟就弃他而去,各自成为一个军事政权,这样的组合本就不是牢靠的。
夜郎国之所以灭绝,一是他自身的制度造成的,二是本身的战事过多,导致生产力下降,虽然是军事联盟,没有后援补给,再大的也会灭亡,更何况是一个夜郎国而已。他虽然在诸个小国中是居于领导地位,但是长期的战争,还是使得国力衰弱。
夜郎国的高统治集团由君、臣、师和匠组成,君则按照规矩发号施令,臣和匠按君的命令行事。臣主要管理行政和领兵征战,匠则专管理经济事务,领导生产、建设。由此可见,夜郎国是有一整套的制度的,而且分国明确,如果不是穷兵黩武,好好休养生息,夜郎或许真能“自大”,至少可以在西南边陲建立一个实力强大的政权。
地球是圆的,水是平的,太平洋那么大,几乎占地球的一半。这是为什么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题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水是平的,那么太平洋就是平的。太平洋是平的,而且又占到了地球面积的一半,那么地球应该也是平的,为什么地球却是圆的呢?反过来,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么太平洋也就是圆的,既然太平洋是圆的,那么水为什么又是平的呢?
图示:在空间站上看地球,陆地和海洋都在一个巨大的球面上
这到底是为什么?首先地球是圆的,这点没错。也不用过多解释,现在人类已经能够飞到地球外面看地球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一目了然。太平洋的面积大约是1.81亿平方公里,地球面积大约是5.1亿平方公里。太平洋的面积几乎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之,太平洋的面积很大。
太平洋是在地球上的。既然地球的表面是个球面,那么毫无疑问太平洋的洋面就是一个球面。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水面看上去是平的呢?问题就出在了水面上。我们所说的水面是平的是不正确的。
图示:太空中看到的太平洋
水面怎么不是平的呢?我们在海边上向远处眺望大海。我们发现大海就是平的啊。如果当你在看大海的时候,遥远的海边驶来了船。你是不是显示看到了船的顶端,然后才逐渐的看到了整条船呢?这就好像船是从海面一下冒出来的一样。这种现象就恰恰说明了海面是一个球面。海天相接那条线以外我们就看不到了。如果海面是平的,我们可以看无限远。
图示:海平面海天交界以外的地方就看不到了
这个海天交界线距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假设我们站在海边一座灯塔上向远方眺望,眼睛距离地面的高度是50米。就像下面的图示那样,一个简单的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可以算出我们能够看多远?答案是大约25公里。
我们在眺望大海时,超过25公里的海面都会因为大海的球面弧度而看不到了,即使我们那望远镜也看不到的。所以,小范围的水我们可以说它是平的,但是对于一个大海来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球面。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根本感觉不到它是一个球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