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真正的内心强大?
什么叫做内心强大?
我的理念:内心强大就是拥有核心自信。
核心自信(内心强大)就是不依赖于外在条件的自信,不受外界的影响。
并且因为内心强大,而拥有能转变因果关系的能力。
什么是外在条件的自信?
常见的例子,就是觉得有车有房才能交到女朋友,才能娶到老婆。
那如何做到不依赖外在条件而建立自信呢?
与核心自信相对应的是“条件自信”,需要一定的前提才能自信。“条件自信”主要有4种,大众价值观、裙带关系、特殊技能、角色扮演。
第一种,大众价值观,你们是否符合大众价值观的标准,来决定你们认为自己的自信是高是低。
比如说,你今天买了一件新的衬衣,觉得好看,你的自信是不是会变高一点?是一般人都会。
又比如,今天你又买了一辆车,你会不会自信更高一点。再比如你今天买了一套房子,自信更高了,当然有几十年房贷压力的另算。
因为大众价值观说,有车有房是好事情,是高价值的表现,穿好看的衣服是自信的表现。如果你满足了这套要求,你就符合了大众价值观的标准,你的状态就会变高,你的自信就变高了。
这种自信能持续多久?
一件新衬衣的新鲜感的自信大概也就能持续几天到一星期左右,一辆车,一套房时间会更长一些。一般来说价值低的时间短,价值高的时间长一些。
第二种,裙带关系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是关系社会,如果你有关系,可以走后门,节约时间、成本,加快率。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就慢慢习惯于依赖群体才行动。
比如参加一个社交活动,如果没有人和他一起去,就会感到没有感,害怕一个人势单力薄,万一发生什么事没有人照应,久而久之,独立性就慢慢退化了。
即使偶尔一个人去了,也会因为个人独立社交能力的退化,在社交场合也会感到不适应,不知道如何融入。
而一旦有人主动热情带领他进行交谈,一来二去也就慢慢打开了状态,稍微活络一些。
尤其是社交场合有自己朋友在的时候,就相对会变得活泼些。但下次如果没有人带着,就又会变回原形。所以裙带关系也是提升自信心的一种方法。
第三种,特殊技能
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拥有某个技能,或在某方面相对擅长和有经验,你在使用这个技能的同时会感到很自信。
比如,有些人比较擅长唱歌,他可能到了KTV有了展示的机会,就会变得相对自信,而换到其他场合就没那么自信了。
举一个我看到典型的例子,某论坛上有人发了一个积累与异性聊天惯例的帖子,好像有几十页的回帖。
帖子主旨就是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碰到的女孩子问的刁钻问题以及应对“标准答案”发上来,共大家学习背诵,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例子在我看来就是典型的理性思维错误的套在了本应该是感性思维的沟通交流上,这种错位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会让人变成冷冰冰的聊天机器人。你发出一个含有某个关键词的问句,对方会自动在大脑里搜索背过的可能匹配的答案,然后输出给你。
同时屌丝们天真的就以为这样是厉害的武器,殊不知这只能骗骗不懂事的小姑娘,而稍微有些社会阅历、社交直觉、第6感很准的女性一眼就会看穿你的把戏。更不用说那些“天资愚钝”的人根本背不了海量的惯例库。像类似的特殊技能是可以临时性的提高状态的。
第四种,角色扮演
有人发现如果用一些装逼,装高价值人士的方法,可以比较快速的吸引到一些异性的注意。
比如,其实只是个一般白领,花些钱打扮成了高富帅的样子。去到酒吧就把在淘宝上买的仿真法拉利车钥匙丢在桌子上显摆。
通过这些方法的确是可以骗到一些涉世未深的小姑娘。这其实正好证明他是缺乏自信,没有感,
这并非是真正的提升自信,而是在伪装成另一个人,才能有自信去做一些事情。
是伪装就会有揭穿的一天。并且无法搞定质量与层次都比自己高的异性。既然不是真实的身份,一旦回到现实生活状态,就会又变得不自信。由于在扮演角色和真实的自己自己来回徘徊,久而久之,人格也会变得分裂,分不清到底哪个是自己。
大众价值观、裙带关系、特殊技能、角色扮演,这4样基本上都是可以用钱来解决,但问题是有钱还好,那没钱怎么办。这些都是无法长久自我掌控、无法提升自己的。我们做到真正提升自己,让你的核心自信增强了,所有这些都会自然转换,并且不用担心内心的脆弱而过度的依赖它们。
怎样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订阅关注我,教你快乐生活,健康强大!
首先需要提升核心自信。提升核心自信有3个基本步骤。
1,扭住思维模式
2,调整精神状态
3,突破舒适区,不断提升自己
1,扭住思维模式
需要先认知前面提到的条件自信是什么,以及对你构建真正内心强大的自信有什么影响。
调整此类社会规范、认知对自己的束缚。
当你循序渐进的摆脱这些条件自信的影响,减少自己对它们的依赖,是建立强大的内心的前提。
2,调整精神状态
这涉及到精神、能量、气场的话题。
你如果是一个因为工作生活不规律导致精神萎靡、身体健康不佳、同时又缺乏运动与活力。那你的整体精神力量就会的薄弱,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作为内心的支撑,那也是无法拥有强大内心的。
调整精神状态,先从每天的睡眠、饮食健康、运动着手。
3,突破舒适区,不段提升自己
如果一个人只有主观上的自信,那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而是自负。
自负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
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
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 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
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大家熟知的例子,莫过于芙蓉姐姐和凤姐了。
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接近的叫是一个叫“班杜拉”的心理学家,提出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自我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
自我能感 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人在主观上进行自我暗示、思维方式的改变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实际的大量行动,进行失败、成功等经验的累积,这些客观的结果都会增加你的实力,会反过来促进主观上的思维的变化。尤其是你获得成功经验的时候,你的大脑有一个“奖赏机制”会对你进行奖赏。在心理学中,当人作出某一决策后如果被证实正确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进人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奖赏应”。
每次突破舒适区,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强大内心的过程。
核心自信(强大内心),就是指不断地提升与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强大力量的过程。
这种强大的力量感在你的大脑里产生时,你就觉得拥有了一种超能力,一种超强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扭转一切,轻易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我对强大内心的定义就是,核心自信源自正确思维观念的建立与实力的积累。
有哪些心理学的好书?
心理学,可以说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涉及的主题。
无论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与心理学息息相关,我们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和帮助。
阅读心理学的书籍,是我们获得心理学知识和寻求帮助的有途径之一。
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很多,但是符合要求的书籍并不多。
有的心理学书,泛泛而谈,与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有很大距离,不实用。
有的心理学书,学术理论偏多,枯燥、晦涩,让人难以理解。
有的心理学书,内容较浅,过于着重科普,不够和系统。
在众多的心理学书籍中,要完全符合提问中“1、要具有性;2、要有一定的系统性;3、要能够通过了解心理学,对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帮助。”这三个要求的心理学书籍,我推荐下面这本的经典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而又经典的心理学书籍,完全满足提问中对于书的三个要求:一、有性;二、有系统性;三、通过学习和了解,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
一、性。《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不仅在美国有名,并且在全世界的许多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堪称心理学基础教材中书。
《心理学与生活》的英文书名为《psychology and life》,作者是美国的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
理查德.格里格,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专长是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是美国心理学会实验心理学分会的会员,曾经获得Lex Hixon(莱克斯.希克森)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
理查德.格里格是从《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第14版修订的时候成为合著者的。目前,理查德.格里格教授是《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的第一作者。
另一位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
顺便说一下,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位居全美国心理学专业。
而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是当代心理学家,也是美国心理学会现任主席。
因为出版了《心理学与生活》和《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等受欢迎的教材和多媒体材料,菲利普.津巴多教授被称为“心理学的形象和声音”。
为表彰菲利普.津巴多教授40多年来,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学会特别向菲利普.津巴多教授颁发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生成就奖。
除了心理学方面的成就以外,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多次主动让贤。在《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修订时,推举理查德.格里格教授作为这本经典教科书的第一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所展露出的大师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读到《心理学与生活》这本经典书的中译本,要感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18位教授的通力合作。
《心理学与生活》中译本,是北大心理学系的王垒、王甦(“甦”字读音“su”)教授等18位教授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
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由18位教授中的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自选取一部分翻译而成的。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王甦教授,在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然欣然动笔翻译本书的“前言”部分,从2003年2月完成第一部分“序言”的翻译以后,终因身体不适,于当年10月3日诀别,使得《心理学与生活》一书成为王甦教授的绝笔。
《心理学与生活》的中译本自出版以来,已经重印53次,销量超过350000册,荣获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机构设立的“2004年度引进版图书奖”。
二、系统性。《心理学与生活》全书内容包括18章。
从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开始,分别用18个章节,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感觉”;“知觉”;“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学习与行为分析”;“记忆”;“认知过程”;“智力与智力测验”;“人的毕生发展”;“动机”;“情绪、压力和健康”;“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调节”;“社会过程和关系”;“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
系统地阅读和使用《心理学与生活》来学习心理学的过程,被作者比喻为一次“智慧的旅行”。
有人曾经总结说,全世界有三大谜:
一是物质起源之谜;二是生命起源之谜;三是意识起源之谜。
而心理学就是探索和研究有关第三个谜“意识起源之谜”的科学。
而这第三个谜又在很大程度上和前面两个谜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心理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领域,但同时,心理学也是一个,可以使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的领域。
而《心理学与生活》这本经典心理学教科书,就可以帮助任何一个,对心理学领域内任何一个主题感兴趣的人,进行系统而又地学习和使用。
三、通过学习和了解,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自出版后,多年以来一直就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推荐为GRE(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心理学专项考试的参考书,随后也成为世界上其它许多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
虽然,心理学发展到今天,西方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有目共睹。但是,我国的心理学起步却并不算晚。
早在1900年,在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就已经有了《心理学概论》的课程。
1917年,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
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心理学发展一度停滞。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心理学开始复兴。特别是20世纪后20年的努力,我国的心理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我国是在1990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使用《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教材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是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教科书,但是这本经典心理学书籍,写作流畅,通俗易懂。
《心理学与生活》全书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原版中的所有元素,比如由600多条词汇和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多条“参考文献”,和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内容,在中译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这对于无论是教学,是研究,还是学习,都是宝贵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相对其它的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学与生活》更加地深入生活,全书把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练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正如《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说的那样:“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
而《心理学与生活》这本经典心理学教科书,因为其鲜明的“理论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风格,使得这本大学心理学专业教科书,在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同时,同样也成为了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好的读物,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特别是“幸福”,都是有帮助的。
8个好用的手机App有哪些推荐?不套路?
第一今日头条。一站式媒体集合。可以获得海量的丰富和自媒体信息。是掌握资讯和学习各种知识的必备软件。
第二kiwi浏览器。这是一个拉脱维亚出品的基于chrome内核的浏览器。这个浏览器大的特点是可以兼容桌面版的chrome浏览器插件。比如说我个人比较喜欢谷歌浏览器桌面版的EMAIL this插件。前段时间试用,竟然在手机版kiwi浏览器上也可以使用。遇到喜欢的网页,只需要点击一次就可以发送到指定的邮箱保存。确实简洁高。
第三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大数据推荐歌曲,还有自己定制歌单用习惯了就是属于自己的音乐宝库,现在还有海量的mv,有时候看看云音乐的奇葩评论也是蛮有乐趣的。
第四Ireader掌阅。虽然支持的格式不是很多,我比较喜欢它的自动滚屏阅读。有时候手懒可以把自动滚屏打开,不用每一步的去点击翻页,阅读速度可以调整。虽然别的手机阅读器也有具备这个功能的,但是掌阅相对比较容易操作。
第五快图。图片管理个人比较推荐快图。感觉比手机默认自带的图库好用,这个不多解释。要靠自己的体验。
先说这么多吧,有好多小众一点的软件,有机会再给大家推荐。
如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感谢邀请。首先,这个问题比较大,回答较为广泛,简而概括就是一句话,既“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样个答案或许比较鸡肋,然而事实是这是所有说法中答案的核心,万变不离其宗。
而我们主要讲的是怎么梳理自身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自身的阴暗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很多人常见的生活压力的问题,感觉烦躁,不安,矛盾,这是一个为简单却又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在于普遍,所有人都在对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应对,复杂在于出现压力的内容多种多样,个体的差别也千变万化,面对不同样的压力以及不同的人体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处理。
比如就生活水平达不到个人期望产生压力作为一种常见压力,往往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而这些应对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
较为积极的人往往会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状况为目标,通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来满足自己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来缓解这种压力(注意是缓解而并非是解决,人欲无边,这种压力哪怕生活中上的人也无法解决,是贯穿很多人一生的),也有的人通过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旅游,健身等转化于外,转移自己的实现以排解压力(对,您看到的没错,转移自身视线往往是一种积极的人排压方式)。
而较为消极的人的排压方式较为不同,通常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心理暗示不断的否定自己的内心想法,达到“我认为自己想在过得很好的果”,同样也通过不断的适应生活、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来达到这个目的;另一种是一种心理比较,通过与比自己过得更差的人进行对比而得到自己的心理满足,从而实现一种心理平衡,进行排压。
然而,并非积极的人的处理方式就是好的,并非消极的人的处理方式就是差的,这种简单的划分也并不能辨析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对自己产生良好认知的情况下,生活的态度往往更能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而解决生活水平压力往往实现、转移、平衡、适应这四种也是好的解决方式,当然,这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大多方式。之所以说大多,还是坚持不能一概而论的原则,如果您需要解决心理问题,那希望描述更为具体,我将耐心为您解答。
心理医生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吗?
感谢邀请,心理医生、心理疾病,这两种说法包含的内容都是十分广泛的。心理医生包含心理、调节师以及精神科医师,而所谓的心理疾病的范围更加的广泛。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去回答。
对于心理医生来说,一般性的情绪问题都是可以靠自己解决的,对于心理医生来说,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在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锻炼都是必备的要素。所以,从我个人从事心理学行业的感受来说,心理医生对于负面和正面的心理感受都有着较为平和的态度。
但是,并不是说心理医生就一定不会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因为很多所谓的心理疾病并不只有心因性的影响,还包括生理性、环境性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从业者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一旦心理医生自身出现了心理问题,例如:严重的心理问题、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以及精神疾病的话,及时的求助自己的上级督导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对于一个心理医生来说,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除了是对自身的负责,更是对于咨客或者患者的负责!
心理医生在自我觉察方面虽然会比普通人更为敏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去分析,这就会导致一些思维上的偏差,自然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自愈能力。所以,在这个时候,心理医生也是需要别人来帮助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学方面的证书有什么可以考的?
谢谢邀请,现在很多人要学习心理咨询,是个好事情,欢迎大家入伙,作为过来人,我提供些信息,供亲们参考。
原来二三级心理证书已经存在历史中了!02-17年,市场上二三级心理证书。02年开始,07年被取消。
17年,我听说这个证书要被取消,当时觉得不可思议,认为现在压力大,抑郁症人多,教育问题,家庭问题这么多,心理应该越来越吃香啊!怎么可能取消呢?之后真的被取消了!
现在想想也合理。那个证书,也只能说是过渡时期的产物。它的属于技师,和电工,叉车工一个门类,后者它的培训过程我不太清楚,而心理的获得,我可以说下当时的情况。
少有的地方应该是合格的培训,多数真得难。市场化商业化永远是追求利润。资本是逐利的。一样的获得证书,哪个公司会花大价去培训?肯定要单位时间产出高了!肯定是短平快的培训了!大量招生,快速培训,是培训机构符合市场的做法!至于学员学的怎么样,将来能不能做心理咨询,不是培训机构考虑的事。
这就造成,不符合学历和专业条件的,都可以参加十几天的培训,就可以考证!而培训十几天就可以,甚至有的不培训,也可以考试,还有更是,花钱就可以买到。我有个大姨,她不怎么识字,当时都搞了心理证,好在她也没有做心理咨询。
而做过心理咨询的朋友都知道,心理咨询是专业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的。一般人做不了的。比如一个人失恋了,找到心理,你会做什么?一个在房檐边要跳楼的人,你去做危机干预,你会做什么?一个性侵害的女孩找到你,你会说什么?一个抑郁症来访者找你,你会说什么?怎么做才能帮到人家?
这都是心理咨询中比较常见的,要求专业,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以前二三级,要做好咨询,那不是那个证,而是他们之后参加过专业学习的,不然做不了咨询的。即使你上,那也很危险,不是伤了对方,就自己。就算你好心,来访者好了,自己可能奔溃了,多数肯定是一起奔溃。
所以把那种给取消了!我想这是对社会负责!而且取消时候,明文规定,不得已任何形式似乎复燃。我想这是专业化的开始!
专业化是个过程,现在咨询行业鱼龙混杂,专业的有,乱来的也有。我想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新时代还有什么证书比较好?第一梯队:心理学本硕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学历和专业,永远是从业基础专业的,这个大家可以看下科研院所教授、医生、工程师的背景。
第二梯队: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心理、注册助理心理师、注册督导心理师、卫计委发的心理调节师。
以上一二是目前我国靠谱的从业资格。
其他培训证书,有的也不错。大家可以看下那些专业心理的学习经历。
(注:我这里说的心理咨询指的是专业心理咨询,一般是心理学专业,经过系统学习、个人体验和督导了的,或者非心理学专业也通过某种方式学得心理学基础、再加某几个流派完整学习、个人体验和督导,其他无专业学习无伦理设置的不算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有什么证?他们是什么专业?他们的学习背景是什么?【A】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编号D-19-073 从事心理咨询心理调节及心理学教学培训26年,有丰富的心理学个案咨询及团体辅导经验。对临床各种心身疾病、家庭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职场情绪压力与管理有较深入的研究,累计咨询时数5000+小时。 专业背景: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医学硕士 中挪精神分析连续培训及督导 欧文亚龙人际团体系列培训 李维榕家庭调节连续培训
【杨凤池】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全国心理卫生学科科学传播专家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编号D06-086)
【C】德国催眠协会(MGC)认证催眠调节师
中医和心理学背景,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研修硕士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15-004) 欧洲HAP认证EMDR创伤调节培训师候选人、督导师、调节师 德国催眠协会(MGC)认证催眠调节师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特殊职业专委会、团体专委会、心理专委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调节专委会EMDR学组常委、 文化与心理调节学组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与调节专委会伴侣与婚姻调节学组常委 四川省心理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心理协会理事 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外聘专业督导 成都市妇联、四川手机报等特聘心理专家
2002年开始跟随杨凤池教授学习精神分析,系杨凤池教授成都督导组成员,接受中德、中挪、欧洲HAP等国内外规范专业训练近5000学时(其中团体咨询专业培训近800小时),个人和集体督导近1000小时,个人和团体体验分析600多小时。从业经验17年,临床咨询个案小时数8000多小时,团体咨询经验800多小时,为同行提供的个体、团体体验与督导近600小时。
【D】执业心理
受训背景 心理学本科 霍大同西安精神分析培训; 杨凤池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 杨凤池咨询室的十八种语言; 武志红成为你自己系列课程; 徐凯文精神分析取向心理调节初级班、中级班; 徐凯文心理的职业伦理和道德;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班、中级班; 李孟潮心理咨询调节技术培训班; 2016中英精分动力人际调节认证培训; 珍妮特巴尚Janet Bachant2017“复杂发展创伤”的形成发展及如何调节十八讲; 哈佛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岳晓东老师心理学培训课程;精神卫生中心组织的培训。
【F】执业心理调节师
医学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香港及美国成瘾心理辅导师。从事心理障碍的诊断、调节及康复工作20年,咨询和调节总时长超过13000小时,救援心理危机群众近千人次。擅长抑郁症、焦虑症、性心理及创伤相关问题的诊治,近来专注于危机的心理救援、抑郁的自杀干预、系统式家庭调节、性问题的心理调节及临床心理学技术研发等领域。多年来接受规程的专业培训如下: 2010,美国国际健康中心,《中美物质依赖心理调节培训班》 2010,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灾难和重大公共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研修班 2011,美国加利福尼业大学,《Problem-Solving Treatment Workshop 2012,亚洲CBT协会,《抑郁症的团体认知行为调节(GCBT)》 2014,香港专业戒瘾辅导协会,《国际成瘾心理辅导师认证》 2016,宽度国际心理机构,《系统式家庭调节研讨学习三年连续班》 2018,凤凰澳大利亚,《PTSD的延长暴露调节》 2019,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认知行为调节(CBT)连续培训》 2019,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人际心理调节(IPT)》 .
以上,是我认为靠谱心理,大家可以看下他们的专业,他们的受训背景。为自己要成为心理提供一个参考。
如果不是从业,参加任何培训,拿任何证书都无所谓。
专家给们的建议 ,证书取消,想做该如何入门?心理资格证书自 2017 年取消后,准入门槛不明朗,培训市场鱼目混珠,想做该如何入门? 看大咖们的建议。
清华樊富珉教授:虽然二三级心理证考试取消,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通过社会学习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道路。但目前也并非真的到了“无证可考”的局面,我们还可以选择注册系统注册,或者卫健委(原卫生部)的心理调节师考试,这些都是很规范的从业渠道。北大徐凯文老师:一方面可以走学历教育的道路,通过学习心理学本科、应用心理学专硕等学历教育的路径,取得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来从事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不一定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心理上,而可以在社区、乡村、单位里做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服务,这个部分同样也是有着巨大价值。祝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为老百姓带来满意的服务,甚至在国际心理学行业,贡献更多智慧,出现更多有质量的著作。
部分参考文献:《2019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人群洞察报告》。希望对大家有这帮助。有抑郁症的青少年要怎么恢复?
每个家长必读那怕为了孩子的人生。
青少年的抑郁障碍表现得比较隐匿,尤其是在青春发育期与遗传相关的性格特征逐渐显性化了,逐步开始定型了。这个阶段心灵特别敏感、感情特别脆弱、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心理抗挫折能力却很弱尤其是遇到学习的压力、缺乏同学的交流和关心、受欺负(来自于老师、同学、社会)等不愉快的社会心理因素,自己非但不能正确地疏泄、排解反而放大成了自已心理上过不去的崁,抑郁、焦虑来了。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要意识到孩子可能抑郁了:
1.突然变得内向、不欢喜与人接触交流,回家后把自己关在屋内。
2.小些的孩子常会诉说痛、胸闷、腹痛一是看病休息可以逃避上学,二是想引起家长的关注,其根本是学习上困难跟不上大部队。
3.成绩下降,渐渐跟不上大部队,找出种花样不上学,否则乱发脾气,后停学在家,整天玩电游。
4.常为莫名小事生气,尤其问他学校的事情就冲动或沉默,过后把自己锁在房内不出来,家长叫怎么也肯不开门。
5.抱怨睡不着觉,不愿出门那怕去玩也没兴趣。
青少年抑郁障碍有部分会伴有精神症状:自言自语、痴笑、忍不住时会抱怨别人老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议论他、说他坏话等。此时如不及时调节有可能发展成精神系统疾病。但作为医生绝不能只站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可以从小剂量开始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决不能不用抗抑郁的SSRI类药物,有时需二片,心情改良精神症状在小量抗精分药物会很快消失。更不能过度診断、过度调节,我遇到这样的孩子不少曾経过电休克调节和过多抗精分药物调节,越治越坏,因为不懂得青少心理障碍伴有精神症状大多过不到精分的诊断,调节必须双管齐下,尤其是抗精分类药物必须从极小量开始。
青少年的抑郁往往有以下几个因素诱发:
1.家属三代中有过精神、心理疾病,过分内向、性格孤僻怪异。性格的遗传形式多样化,但往往能找到上述几条。
2.父母矛盾重重,吵架、吵离婚,各自追求自我而让孩子为此付出代价。甚至从儿童时期就生长在一个令人既恐惧又害怕,既討厌又无奈的环境中。记住离婚中受到伤害重的是孩子。
3.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通过种种手段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重点或以升学率高于一切的重点学校中。忘了人是有差别的,重压之下出来的龙和凤为校爭光为教育产业链带来更多的回报同时也为家长脸上贴金产生幸福感。不知道生儿育女是要孩子踏上社会后工作、生活得更幸福还是为了自已的幸福感?恺不知社会地位越高,薪金越高的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越差,呈反比的。
4.有一个强势的妈妈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心理障碍的女儿或儿子,仔细想过为什么吗?
总之无论是独生子女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生活中还是赶的了解现代的教育产业化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远比培养出一个高智商低情商难以适应环境、溶入环境、找到自我而无法在社会生活中感到开心仅是属于爸爸、妈妈骄傲的青年人。
20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