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备受关注的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用。这是历年来,药品数量多的一版目录——共收载西药和中成药2800种,其中西药部分1426种,中成药部分1374种。同时,药品的涉及范围也更为广泛:慢阻肺、红斑狼疮、抑郁症、罕见病、PD-1抗癌药物等都包含其中,谈判成功的药品共涉及31个调节领域,占所有调节领域的86%,基本实现了调节领域全覆盖。
除了“药多”,2020版的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力度也很大——除了平均降价50.64%,更对价格或费用偏高、基金占用较多的14种药品进行了降价谈判。新增的17种抗肿瘤药物中,包括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PD-1抗癌药物的新药、好药,医保局公开信息披露,经粗略测算,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
在这些抗癌药物中,有一种药物“二次降价”——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Olaparib)在2020年医保降价比例为62%,此次在该基础上再降39.6%,上海医保报销个人自负为40%的定额自负,即报销后一盒约2285元,月均自费约4500元。
这也是目前国内一款双适应症均纳入医保的PARP抑制剂:2019年,它被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这一次,又增加了可用于BRCA突变晚期卵巢癌一线的维持调节。
卵巢癌,素有“妇癌”的称号。而奥拉帕利“一线”进医保,是许多卵巢癌患者一直期待的事情。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狄文,“让更多卵巢癌患者能买得起靶向药,让长生存期不再是梦,让卵巢癌患者的未来也可期。”
它让“妇癌”5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48%
早期难诊断、诊断后多为晚期、总体预后差,是卵巢癌的大特点。“及时在一线调节中达到疾病缓解,仍有70%的患者会在3年内复发,三期、四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三成多,且多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狄文说,因此在卵巢癌调节领域,当务之急是寻找到更加有的调节方案来延缓复发或者调节复发患者,从而使一直止步不前的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能够有所突破。
近年来,靶向药物及维持调节的发展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陆续有临床研究证明,抗血管生成药物、PARP抑制剂等用于卵巢癌患者的维持调节,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无铂间期(即从停止铂化疗至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时间间隔)或无化疗间期,并改良患者调节果。“国内外多个指南与共识均推荐卵巢癌维持调节,并被广泛认可,这也逐渐改变了卵巢癌的调节策略。”
2020年的欧洲肿瘤年会上,奥拉帕利刷新了针对新诊断BRCA1/2突变卵巢癌患者的长PFS纪录:在新诊断的BRCAm卵巢癌一线维持调节中,PFS达到56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48%,这意味着,几乎一半的患者可实现“临床”。“在医学上,我们称5年无进展生存的肿瘤患者为患者,因此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这是激动人心的数据。”
“瞄准”基因突变,让癌症变“慢病”
BRCA突变是什么?狄文解释,遗传基因突变是目前明确的、与卵巢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的就是BRCA1和BRCA2基因。“在所有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携带BRCA1/2突变的患者占10%至25%,而且这些患者中,约50%没有明确家族史,即家族中没有其他患有乳腺癌、卵巢癌或其他相关肿瘤病史的亲属。”
狄文说,一般人群的卵巢癌终生累积发病风险约为1.5%,而BRCA1突变携带者的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约为59%,BRCA2则约为16.5%。“该基因突变不仅对卵巢有影响,BRCA1/2突变携带者罹患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的患病风险也将增高。”这一发现也进一步促成了卵巢癌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的问世,使“维持调节”成为卵巢癌标准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卵巢癌复发可分为铂敏感复发和铂耐药复发,但一线患者由于刚结束手术或化疗不久,无法得知其复发类型,所以需要先通过基因检测判断是否为BRCAm患者。“去年1月1日,奥拉帕利进入医保目录,适用范围为铂敏感复发晚期患者;今年其成功扩展至一线BRCA突变晚期患者,也体现了医保制度改革要求更高、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药需求的目标。”
狄文说,在规范手术和化疗基础上,使用靶向药物一线维持调节能够很好延缓患者复发,“维持时间越长,意味着患者调节果越好。”他提出,“减瘤手术+含铂化疗+靶向药物维持调节”的新模式正在让卵巢癌成为可全程管理的“慢病”。
这些症状都可能是卵巢癌在“敲警钟”
不过,对于卵巢癌,广大女性朋友们依旧应该提高警惕。“很多人以为,卵巢癌是中老年女性才会得的癌症,但临床上接诊的患者目前呈现越发年轻化的趋势,我在门诊甚至收治过十岁左右的患者,年轻女性患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较为常见。”
“再隐蔽的敌人,都会露出一点马脚。”狄文说,如果日常多加留意,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腹围逐渐增大、持续性的饱胀感、胃口逐渐下降、体重减轻、下腹或盆腔的慢性疼痛、尿频或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等。“临床上有些患者说,自己不舒服去看消化科、泌尿科,其实都错过了佳时间。”
为此,狄文建议,生育年龄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妇科检查,必要时可查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如CA125、HE4,“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尽早找妇科医生及肿瘤遗传专家咨询,必要时做基因检测(BRCA1和BRCA2等基因突变)。”
他同时强调,对于确诊的卵巢癌患者,一定要关注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及时进行相应的早筛早诊,降低第二肿瘤的发病风险;而作为卵巢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应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充分评估致病性基因携带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做到肿瘤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调节,必要时还可以采用药物或者预防性手术切除输卵管、卵巢的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黄杨子
来源: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