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代大文豪,他不管是诗词方面还是散文方面的成就都是突出的。秦观,就是秦少游,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北宋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苏轼与秦观的关系,的亲密,秦观不仅仅是苏轼的学生,,他们两人彼此欣赏,又彼此风格不同,也可以算得上是要好的朋友了。
苏轼跟秦观的结识,源于秦观的一首《满庭芳》,苏轼十分喜欢诗中的那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愁。苏轼见到秦观恰在乌台诗案事发的一年前。那年,苏轼正在徐州任上,刚到任没多久便赶上洪水,情况危急。当地富人早已出逃,苏轼气愤,一面将出逃的富豪们赶回徐州城,一面组织抗洪抢险,身先士卒,"过家门而不入",终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徐州城。第二年,为了庆祝这次抢险救灾的胜利,苏轼打算立一块纪念碑。当考虑碑文作者人选时,他立刻想到了年方二十九岁的高邮才子秦观。苏轼此前从未见过秦观,只是听说过此人,也亲眼见过他的作品。
后来,两人相识。当时的苏轼可以说是声名远扬,十分出名,当时的秦观,还只是一个年纪轻轻、才华横溢的学子。由于两人一见如故,秦观也出于对苏轼的欣赏,拜苏轼为老师,从此成为了苏门四学士之一。"学而优则仕",秦观也知道。十分赏识秦观的苏东坡,劝说他参加科举,希望他将来有所作为。于是,秦观回家后,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努力为科举考试做准备。
然而秦观的科举之路十分不顺,多次举进士不中,还是苏轼为他"走门子"向王安石推荐,又得苏轼本人与范纯仁先后帮忙,应制科试,进策论,得以走上仕途。然而当时王安石推向变法革新,"守旧党"被打压遭贬谪。苏东坡属于"旧党"人,不断遭遇迫害,身为门生的秦观同学也不能幸免。然因与苏轼的关系加上自身的原因,本就不大的官一贬再贬,让名利而不得,就把一腔磊落不平之气,用来超脱功名来固守人格。
秦观与苏轼的这段旷世情谊,可以说是源自两人之间的缘分,即使是共患难,也让人觉得他们之间的的这种师生情谊弥足珍贵,两人都已经成为了彼此生命中割舍不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