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原名为《诗》,因为汉代的儒家学者尊其为经典,所以后来就改称为《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诗歌选集,在公元前600年左右也就是东周的春秋时期编集成册,其中悠久的诗篇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在《诗经》之前应该也有别的诗歌集,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
《诗经》中有诗歌三百零五篇,这三百零五首诗其实就是三百零五首歌的歌词,因为古代书写不方便,而乐谱又不便于传授,所以在战乱中逐渐失传了,而歌词便于书写和记忆,所以得以流传至今。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就是各个的民间音乐,分为十五国风:周南、召(shào)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郐(kuài)、曹、豳(bīn);共一百六十篇。雅是当时周王朝所谓的“正声”,也就是在朝廷上演唱的高雅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是在宗庙祭祀时演唱的,内容大多是歌颂祖先的功绩,据说每首颂诗还配有舞蹈,其中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
南宋 马和之 小雅·南有嘉鱼篇(局部)
《诗经》中艺术水平高的是十五国风,其次是雅诗,颂诗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趣。
《诗经》是周代贵族们的必学教材,根据《左传》、《国语》等史书记载,当时的士大夫们会在公众场合或私下聚会里,朗诵或者歌唱《诗经》里的诗句,用以表达他们的意志和感情。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学习《诗》,你连话都说不好。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甲和乙约好中午十二点在某个地方见面,结果乙迟到,让甲等了一个多小时,甲对乙说:“你怎么这么晚才来?”随后甲引用一句歌词表达自己的不满,“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周代士大夫们的行为就和甲类似。
《诗经》中各首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被后代的学者总结为“赋”、“比”、“兴”三种。赋就是把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类似现在的比喻;兴比较难理解,古人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先说一段与主题看似无关的诗句,然后再切换到要表达的主题上来。
接下来,我用三个场景来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赋、比、兴。
假设宝哥哥要向林妹妹表达他的爱意,他会怎么做呢?
宝哥哥这种有话直说的表达方式,就是平铺直叙的赋!
宝哥哥将自己和林妹妹比喻成比翼鸟,这就是比!
宝哥哥先和林妹妹谈花,然后再慢慢转移到自己真正要说的话题,这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兴!
《诗经》中的创作技巧丰富多彩,即使是同一类的赋、比、兴,在不同的诗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细节,这些都需要在阅读中细细品味。
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而《诗经》是后世诗词的源头。《诗经》中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凄凉哀婉的怨妇诗,有慷慨激昂的战争诗,有控诉压迫的讽刺诗。即使在三千年后的今天,《诗经》中优美的诗句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