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八月,秋天其实就已经不远了,瞅一眼墙上挂历,今日立秋。
秋已至,晨风愈发幽凉了,立秋,二十四节气中排位第十三,虽说是隶属秋季的节气,而身影却贯穿在未尽的长夏里。从先人的定义上看,此时气候暑去凉来,也就是说从立秋这一天起,自然界的气温会逐渐下降,立秋之日凉风至。
即便立了秋,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秋天气候已经到来,事实上我国很大部分地区还处在长夏中。所谓的秋,不过是在日历上晃悠而过的影子。
但不管什么说,有了影子,正身离它不能太远,等到了秋分日,夏日被点上句号,揭开面纱后的秋天便清晰可见了。
立秋日是季节变更明确的信号,我们意识里的那个秋天,其实一直就在眼前晃动,富有神韵,带着诗意,这种文化现象皆因记忆背景下的无处不在的古诗词。即便今天,各类物质生活条件大大超越了远古时代,审美观也随之发生了不少改变,可人类心灵里初的情怀是相通的,情感世界中的喜乐哀愁,同样都会因季节原因引发形成波动。
秋天虽说是个多愁善感的季节,但也是个自然成熟的季节,走过春夏,秋更像是抚平生活的一片开阔地,休养生息,以便抵御之后到来的严冬。
因此,秋天才会具有诗情画意,使人流连忘返,遐想无限。
无论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还是“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无论是“纷纷坠叶飘香砌”,或是“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古诗词里的唯美句子,独特魅力且永恒的审美价值,都在脑海中尽情勾勒出一座金秋,秋神秋韵,秋山秋水,秋色秋月,秋心秋思……。
而所有这些美好,仿佛就在不远处。
八月看见秋。缓缓揭起的面纱后,等待立秋过程的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侯凉风至,西风习习,温变始肃,适时凉爽,心旷神怡。
二侯白露降,雨随风起,白霜茫茫,凝珠落玉盘,雾重晨曦中。
三侯寒蝉鸣,寒蝉恋暑,凄切婉婉,秋高气爽,大地金黄。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首《立秋》,对此写得精彩——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进入立秋,岁月渐行渐远,下半年深入的节气变化,似乎在告诉你与时俱进的的道理,比如此刻,需要看淡看轻某些世故,打开纠结,放过自己,不再为纠缠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里而苦恼,一岁年龄一岁心,心怀坦荡,满目秋色。
八月看见秋。立秋,心灵也该有一片清凉的开阔地,落叶知秋,剔除烦躁,亦可游一下山,戏一下水,泡一壶茶,听一曲风。立秋季节,气候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不由静下心来,读些许古诗词,即可感悟岁月,又能修心养性,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