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位于江西北部,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七人结庐隐居而得名。“庐山”之名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庐山高峰海拔1543米,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主席1959年登庐山时,灵感迸发,创作了《七律·登庐山》。这首诗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的《***诗词》。人民***,当年立于庐山之巅,极目展望,热血沸腾,兴致勃勃地吟诵道:“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好似看到了雄奇壮阔的世界,于是,他挥巨笔写下这首与古代诗人争艳的名篇。
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的胜地,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历代文人骚客吟咏不绝,故庐山堪称世界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诗人来庐山,均诗兴大发。可是,咏庐山的诗,很难出类拔萃。因为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4000余位文坛巨匠都慕名到过庐山,留下16000余首诗词歌赋。故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发出描写庐山十分不易的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因为充满哲理,后被人们广泛延伸借用。
***《七律。登庐山》首联“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让我们看见,山势高峻的庐山,巍然屹立,好似飞到长江边的天外来客,乘车盘旋在青翠欲滴的青山之间。“四百旋”之转弯,形容盘山公路弯多,彰显庐山之雄之奇之高之险。
颔联“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好似看见伟大诗人、人民登高展望,冷眼透过天空,俯瞰整个世界,热风奔腾,江天寥廓,骤雨挥洒。
颈联“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联想暗示武汉黄鹤楼神话中的黄鹤,联系崔颢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似白烟的白云让水天相接,浪涛滚滚,气象万千。似迷茫水雾直泄三吴。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尾联“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因追求田园生活,弃官归隐,***很自然地联想到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曾经对人说过:“陶渊明设想了一个名为‘桃花源’的理想世界,没有租税,没有压迫。”
人民的视线由远而近,看到普降喜雨,一派生机盎然,登临纵目,有感于“江山如此多娇”,挥笔赋诗,使人顿生“风景这边独好”的感慨。
附:七律·登庐山
· ***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