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规则口诀?
汉语拼音注音规则
关于汉语拼音声调符号的标注
原则:标注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
口诀:
有ɑ先标ɑ;
无ɑ有e或o,则先标e或o;
只有i或u/ü,则标i或u/ü;
i、u在一起,则标后一个(指韵母iu,ui)
理解“iu,ui,un”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写成“iu,ui,un”
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有哪些规则?
首先,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给汉字注音要以词语为单位进行连写,而不是以字为单位一个字一个字地注音。词语有一个字构成的单音节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的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及多音节词,还包括成语等固定词组。例如:“戴帽子”这个非固定词组里有一个单音节词“戴”,一个双音节词“帽子”,注音时写成“dàimàozi”。“戴”和“帽子”是两个词,所以它们的注音要用空格隔开;“帽”和“子”是一个词里的两个字,根据词语连写的规则,“帽子”的注音是联在一起的。又例如:“脍炙人口的重庆老火锅”是由“脍炙人口”、“的”、“重庆”、“老火锅”四个词语组成(“的”是结构助词,属单音节词)的,注音的时候,要根据词语连写的规则写成:“kuàizhìrénkǒudechónɡqìnɡlǎohuǒɡuō”。
汉语拼音方案还规定:“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í’ǎo(皮袄)”。如果“pí’ǎo(皮袄)”不用隔音符号,写成“píǎo”,就容易发生混淆,比如错拼成“漂”。类似的例子还有诸如“ɡuān’ài(关爱)”、“chánɡ’é(嫦娥)”等,不用隔音符号就写成“ɡuānài”、“chánɡé”,容易错拼成“瓜耐”、“禅阁”。
韵母“i”和“i”开头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优),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
韵母“w”和“w”开头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ɑ(蛙),wo(窝),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
韵母“ü”和“ü”开头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写成“yu(迂),yue(约),yuɑn(冤),yun(晕);ü上两点省略”。前面是声母“j,q,x”的时候,“ü”上的两点也省略。
上面三条规则中引进的半元音“y”和“w”,作用和隔音符号一样,也是在词语连写时避免发生音节之间的界限混淆。例如“鲜艳(xiānyàn)”一词,注音时如果不用“y”来隔开,而写成“xiāniàn”,就可能错拼成“瞎念”。再如“上午(shànɡwǔ)”要是写成“shànɡǔ”,就会错拼成“扇骨”。
另外,汉语拼音方案还规定: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写成“iu,ui,un”。
关于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定标注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可照按以下的口诀标注:有ɑ先标ɑ,无ɑ有e或o则先标e或o,只有i或u或ü则标i或u或ü,有i、u在一块则标后一个(指韵母iu,ui)。
关于“儿化韵”的注音。像“一块儿”、“红花儿”这样的词语,不是三个音节的词语,它们的后两个字读成一个音节,即在第二个字的韵母后面加上卷舌的动作,把卷舌韵母er作为韵尾,这种发音叫做“儿化”或“儿化韵”,念成“儿化韵”的后两个字合成的音节就叫“儿化音节”。注音时,“er”写成“r”,直接跟在第二个字的韵母后面。如“差点儿”注成“chàdiǎnr”。
后谈一下字母大写的规则:在每句话的开头的第一个字母需要大写;在特殊词语如地名、人名等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原则通过与基本通过区别?
原则通过是同意方案的基本原则,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补充,基本通过是基本同意方案的可行性,但部分内容要进行修改,这两种审批结论是现实中上级对下级,或者本级权利机构会议审批常用的方式,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原则都没问题,只需细节补充,后者则需要修正。
原则同意和原则通过是什么意思?
原则同意
释义:还有一些不满意,但主要的内容赞同;并持保留意见。
原则同意就是基本同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大方向上是赞同你的说法的,但是在某些细节上还是有不同意见的。
此词语常用于各种批复、意见、报告等。但在某些评价报告中,原则通过实际是推卸责任,不负责任的做法。原则通过是同意方案的基本原则,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补充,基本通过是基本同意方案的可行性,但部分内容要进行修改,这两种审批结论是现实中上级对下级,或者本级权利机构会议审批常用的方式,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原则都没问题,只需细节补充,后者则需要修正。
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原则,俗称“四大讲究”: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词组结构、句读相同。(例外之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对联讲究工整,这副对联不工整,上联是“袁世凯”,对下联的“中国人民”是对不起来的,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达到讽刺的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不必押韵,但要平仄相拗,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重复字、词。
节奏划分的原则?
一)古诗文节奏划分
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二、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三、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如:
若夫/淫雨霏霏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停顿才合乎语意。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中间”是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它们中间要作停顿。
五、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划分节奏。古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语句的朗读停顿往往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样才会使语意明晰。如:
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禽兽之变诈”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和谓语之间都要停顿。
2、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③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④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⑤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①中“古仁人之心”作“求”的宾语,②中“唐贤今人诗赋”作“刻”的宾语,③中“张怀民”作“寻”的宾语,④中“岳阳楼”是“修”的宾语,③中“远山”和“长江”分别作“衔”和“吞”的宾语。一般来说,宾语独立性较强,与谓语中心词之间要作停顿。
3、后置的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句中“于其上”是后置的介宾短语,
4、句首状语之后要停顿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略无”是状语,表否定。
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记》)②沿/溯阻绝。(《三峡》)③清/荣/峻/茂。(《三峡》)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六、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虞山/叔远甫/刻。(《核舟记》)
侍中/侍郎/郭攸之。(《出师表》)
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准确把握,正确停顿不能肢解。“虞山”是山名,“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侍中”、“侍郎”是官职名,“郭攸之”是人物。
古诗词曲中朗读节奏,可从音节或意义来划分。
按音节划分的话,古诗中四言诗的节奏以“22”为主,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四言诗每句为两个节拍,五言诗每句大多三个节拍,七言诗每句则多为四个节拍。
汉语拼音为什么叫汉语拼音,而不叫汉语注音或汉语音标?
题主你好,谢谢题主的问答题,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汉语拼音是由几个字母组成的成了一个汉语,所以说叫汉语拼音,而不是代表有音标,拼音是有的同音而不同字,并不是写几声高低的音符,而是几个拼音字母组成的,所以就叫拼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由汉朝朝代的汉字,标着拼音字母好,让后人以学易懂的意思。所以先有拼音又有字母,所以叫汉语拼音,而不叫其它的,谢谢题主,谢谢大家请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