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墨网
菜单
唯美句子 励志句子 伤感句子 人生感悟 心情句子 爱情句子 经典句子 句子大全

评价苏轼的话

来源:经典句子 发布时间:2024-08-16 01:25:37 点击:59次
笔墨网 > 优美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 评价苏轼的话

历史名人们怎样评价苏轼?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历史上的名人对苏轼的评价但是很高的。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唐人为之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范祖禹: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遇事敢言。如轼者,岂宜使之久去朝廷?

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从苏东坡的诗词里,你能体会到他怎样的人格魅力?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豪放派代表词人,又是宋代“八大散文家”之一,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东坡的诗词文赋在中国历代诗词文章中均堪称。他和古代大多文人一样,有文人入仕,壮怀天下的情怀,但是他仕途起伏,屡遭贬谪,人生跌宕。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变法改革时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推行新政,受到以司马光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反对,新政失败。在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中,苏东坡发表自已的看法,对新政旧政均提出过批评意见,所以革新派和保守泒都不待见他,革新派当政,他被贬;保守泒当政,他也被贬。其中“乌台诗案”几乎让他丢了命,好在友人和家人多方救助,才保住了性命。

身处逆境,命途多舛,但苏东坡的人生不消沉,不消极,以放旷豁达洒脱行的身姿行游于纷争残酷的世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形象,这也是至今许多人喜欢苏东坡及其诗文的重要的原因。

人生遭遇的不幸,总会在人的心里留下阴影,失落失意,愤懑不平,也是人之常情,苏东坡也曾有过,但他能从阴影中超脱出来,以轻松旷达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现实。这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境界,它编织成了苏东坡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形成了他的人格魅力,使人景仰,使人钦佩。

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词中感悟到他的这种人格魅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前两句是说自已不再年轻了,但人生无成,不能像周瑜那样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读来似有对自己失望之意。而后两句一转,意思是罢了罢了,人生短暂,变化无常,有时自己无法左右,那就看开一点,面对江水,享杯中之乐,也自在。人生的不顺失意随水而逝,生命也有了超脱。再看《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贬谪到黄州以后,苏东坡随遇而安,有一天与友人出行去看要买的田地,不巧在路上遭遇一场大雨。春寒料峭,环境萧瑟,风大雨大,蓑衣草鞋,多么困顿;又是在被贬境遇之中,心中该是多么悲苦。可以说此种情状中,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一般人都会觉得困苦绝望,但我们看到苏东坡恰相反,“竹杖芒鞋轻胜马”,哀景乐情,也只有苏东坡能如此豁达乐观地对待人生的困顿和逆境。“一蓑烟雨任平生”眼前的风雨算什么,平生经历的风雨何计其数,现在的风雨又有什么区别呢?暗寓人生的大风大雨也经历过,这点自然界的风雨何以害怕!回首人生,平静处之,就“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在困顿绝望景状中,呈现给我们的是超凡脱俗的身姿。他的放旷豁达洒脱的身影为自已建造了一座丰碑。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人,在历史上他受皇帝赏识吗?

众所周知,苏轼在宋朝的文学成就是无人能及的。正因为如此,苏轼一生遇到的皇帝,还是比较欣赏他的才华的。

但是赏识归赏识,再有才华,在政治上也都得坚决服从皇帝的指挥,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得到重用。这就是为什么苏轼虽然很有才华、又得皇帝赏识,但是因为与皇帝改革的意见不合拍,一直得不到真正重用的原因。

苏轼的基本情况,这是大家都所熟知的: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下面我们从艺术成就、思想观念、政治生涯三个纬度,对苏轼在历史上是否受到重用,进行逐一浅析、探讨。

一、艺术成就

苏轼的一生,文学艺术成就之高。

因为诗风清新夸张,独具风格,与黄庭竖合称为“苏黄”。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又如“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令人感觉一股清新诗风扑面而来。

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也有人称他是宋词第一人。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气磅礴。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极尽豪放浪漫之风。

其散文著述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如《后赤壁赋》中“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也是豪放浪漫,极尽想象之能事。

书法独到,早年用笔精到,年长渐近自然。并列“宋四家之一”, 代表作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等。

绘画擅长怪石、墨竹。如《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对后世画风都有一定的影响。

与老师欧阳修等合称“唐宋八大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这些荣誉,当然是对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的肯定。

苏轼艺术成就非凡,后世说他是宋代文学成就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宋代推崇文人治国的时代,自然是深受上层士大夫阶层、文学界的看重与敬佩,皇帝对他器重赏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二、思想观念

苏轼自小饱读经典读书,对儒家造诣颇深。年长后涉猎道家学说,尤其对《庄子》深有研习。成年后接触佛家,对佛家高深精微之妙义更是向往仰慕。可以说,在苏轼思想世界,儒为根,道为用,佛为魂。

具体到行为处事方面,体现为“穷则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事理念。

01 在家则孝父母、爱兄弟。苏轼22岁参加科举,一举成名,但是母亲突然去世,于是与弟弟回乡奔丧,为母亲守三年。正值仕途攀升时,父亲又去世了,于是又为父亲守孝三年。苏轼与兄弟也是和睦相处,与族人也能多行帮助之事。他种种行为风范,完全契合儒家的孝悌精神。

在苏轼一生当中,儒家的忠君爱国、仁慈为民的思想,在他行为处事当中都有体现。

02 苏轼早年就接触道家学说,特别是遇到《庄子》后,大为佩服,曾经说“我以前说话总有一些道理讲不清楚,遇到《庄子》之后,才感觉豁然开朗“。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在他一些作品里都有所体现,特别是那种潇洒自在、不受拘束的文风,很大程度是来自于道家、尤其是庄子的思想影响。

道家的思想,不但体现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对于他仕途、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遇到逆境就随遇而安,虽受磨难还是笑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都得益于道家思想的影响。

03 苏轼成年后,接触到佛家思想,并且经常与东林寺、西林寺、金山寺、圆通寺等高僧结交,其中与镇江金山主持佛印和尚过往甚密,引为至交。这期间苏轼对于佛家思想有深入的仰慕与研习。在他的一些诗歌里面,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题西林壁》、《庐山烟雨》、《过圆通诗》、《赠东林总长老》等诗文,里面都充满着佛家智慧的光芒。

佛家的思想,使苏轼对于生命境界有更高的理解与探索,能够跳出世间种种乱像,保持一颗清净朴素的本心,待人处事能够提得起、放得下,不计较荣辱得失。

【小结】

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是苏轼思想中根本的文化元素,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官场能够忠君爱国,虽受新党排斥,仍然能保持本心,不忘记自己作为臣子的责任,当被外放或贬谪至地方任职时,一方面能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一方面尽忠职守、利益地方和百姓。

三、政治生涯。

01 苏轼生于1037年,去世于1101年,他去世25年后,就发生了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北宋被金国所灭。这些历史事件,也表明苏轼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北宋国力衰败之时。而正因为国力衰败,才产生了王安石变法、新旧常争,而苏轼正处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并且是参与者之一。

02 苏轼一生值遇五位皇帝:

宋仁宗在位末期,苏轼刚刚二十出头,政治生涯也是刚刚开始,虽有盛名,尚未得到重用,只是外任凤翔判官。等苏轼1065年从地方还朝时,宋仁宗已经去世二年,遗憾没有更多机会在明君治下施展才华。

宋英宗在位四、五年时间,苏轼为父亲守孝三年,守孝期间,宋英宗去世。

宋神宗于1067年即位。宋神宗时期,是苏轼仕途生涯的重要的时期,他官场的主要经历、很多政治大事多发生在此期间。苏轼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于1069年还朝,就遇到了王安石开始变法,新旧党争也随之开始。这期间,苏轼先是外放地方,后来受乌台诗案影响,一直被贬谪外地,直到宋哲宗即位。

1085年,宋哲宗在位十五年。哲宗年幼,高太后把持朝政,废止变法,旧党掌权。苏轼被召回朝,官职接连升迁,但是苏轼看到旧党与新党作风、行为都差不多,于是便不愿与旧党为伍,于是又自请外调到地方任职。直到高太后去世,哲宗掌权,新党执政,苏轼又遭贬谪。

1100年,宋徽宗即位。天下大赦,苏轼被调回京任职。1101年,在回京途中,65岁的苏轼于途中溘然而逝。

【总结】

01 从苏轼生平来看,他在文学艺术上实在是成就斐然,无愧于被后世称为宋代文学成就高代表。因此,在以文人治国为理念的北宋,他受到统治阶级、皇帝的赏识与器重也是情理之中。

02 但是苏轼是一个清醒的人,他的思想价值观,使他有坚定的忠君爱国的理念,当然也有明辨是非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他虽然能得到皇帝的器重,但是因他看的太清楚、不愿意虚与委蛇、敢于坚持说真话,从而得罪了新党、违逆皇帝变法的意愿,因此虽然得到赏识,却仍多次遭贬弃。在新旧两党利益之争中,他被动的划入到旧党之中,后来又发现旧党执政的行为作风,与新党没有太大的差别,更令苏轼失望,于是又得罪了旧党,因而无法在任何一方受到重用

03 他一生值遇五位皇帝,前后的几位皇帝对于苏轼,都没有太大机会得到重用。对他为欣赏的是宋神宗,苏轼却因为没有坚定拥护皇帝的变法政令而得罪皇帝,丧失了重要的政治生涯黄金时期,特别是乌台诗案的发生,成为苏轼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苏轼没有得到皇帝重用,错过的是政治生涯的辉煌,得到的却是文学上巨大成就和思想境界的重大升华,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可以介绍一下苏轼吗?

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字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不但在文学上有其卓著的成就,在长期的地方官的岗位上,清廉自守,人品端正, 所到之处,总能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与老百姓共度时艰,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如救灾、治水、请免赋税等。

他在为官的近四十年生涯中,事君,忠于朝廷,为官,爱戴黎民,即使受到贬抑时,也不忘黎民百姓,与黎民百姓同忧同乐。所以,他到任的地方官都留下了佳话。在徐州、杭州做官时,苏东坡吏治一方,造福一方,兴修水利,抗御洪水,作出了名垂表史的贡献,润泽了一方水土。

苏轼是个至情至性的好人,也是女子们心目中的好丈夫,他和妻子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妻子27岁去世,这对他是个大的打击,虽然已经过去10年了,但心中的沉痛依然沉重。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作品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诗文3637篇。他的诗诗风纯正,风格高昂,气宇轩昂,的诗有《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出,千古悼亡排第一,《 念奴娇 赤壁怀古》长期被后世歌吟,1000多年来的多种记载表明,排名在宋词前三。

苏轼传世的书法作品主要为行书、楷书,代表作品有《寒食帖》、《渡海帖》、《洞庭春色赋》、《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前赤壁赋卷》等,书法《寒食帖 》无可争议历史行书第三。

苏轼为人乐观,道德人品俱佳,为人们树立了一种读书人的理想和人格标准,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治臻于顶峰的时期,饱学之士比比皆是,酬酢歌筵之上,言谈谑笑之间,往往语露机锋,言含逸趣。苏轼在与朋友们的交游中,其博学多闻的修养、诙谐善谑的个性展露无遗。苏轼是一代文豪,他以德业文章名垂青史,他的一生,表现了过人的才情与智慧,也体现出无与伦比的上进和豁达。比如,他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中写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虽然官场失意,将人生比喻成旅行一样,把自己比作行人,显示出豁达辽阔的心态。苏轼干活累了要喝酒,“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睛”;烦心了要喝酒,“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有朋自远方来要喝酒,“我醉方不啜,强啜忽复醒”;想家了要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乐以忘忧更要喝酒,“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

苏轼的作品中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的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创了南宋辛派豪放词人的先河。

被贬黄州是苏轼思想的重要转折点,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又参入了大量的佛、道思想,外儒内佛。儒家的淑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虚幻意识互补,使他的人生观未发展到对社会人生的厌恶和伤感,他在经以佛老庄禅超物我、齐生死的虚无思想化解人生忧患的同时,亦含有一种儒家士大夫在恶劣社会政治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完善的意味。他那种谈笑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历经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三种思想合力的结果。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终保持正直士大夫的人品气节;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支撑着佛家的静达旷放,成就其虚静高洁的心态和淡泊超拔的性格,使其一辈子具有坦荡坚贞的品格、随缘自适的心态和风流潇洒的气度,为人们树立了一种读书人的理想和人格标准。

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博学多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可谓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标签。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个评价确实很中肯

标签一 千古文豪

苏轼一生,主要的成就,就是他写下的流传千古的文章、诗词。

苏轼的文章体裁多样、个性鲜明、恣肆,随物赋形、自然天成。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驾齐驱,誉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文擅天下”,同为“唐宋八大家”。其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 其文包罗万象:政论、策论、游记、小品、序跋,应有尽有!

苏轼的词内容广度、表现深度皆超越前人,他“以诗入词“,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词的表达领域,一扫唐五代柔靡气息,开创豪放一派。其词格调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被誉为豪放词开宗立派之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成为“千古绝唱”。

苏诗想像奇绝,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在宋代诗人中首屈一指。诗歌代表作有:《和子由渑池怀旧》《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赠刘景文》等。

标签二 艺苑宗师

苏轼博学多才,不仅是文学家、诗人、词人,苏东坡还是书法家,画家、发明家、工程师、音乐家,在众多的艺术领域,他都表现出超乎时人的卓越才能。

苏轼的书法能够融会百家之长,独辟蹊径,自成一体,形成丰腴跌宕、大度硕美的风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代表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在绘画上,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开创文人诗、书、画结合一代新风。其代表作《枯木怪石图》被视为稀世珍品。

苏轼一生有很多发明:东坡帽、东坡扇、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茶、东坡酒、东坡砚等。苏轼好美食,他一生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60多道菜肴。苏东坡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把五代时一种帽子改造成戴摘方便的高筒短檐帽,时人将苏东坡的这种帽子称之为“子瞻样”、“东坡帽”。逢节日,几乎青一色的子瞻帽流动于大街小巷,很是显眼。“盖元祐之初,士大夫东坡顶短檐高桶帽,谓之‘子瞻样’。”

苏轼筑苏堤。元祐四年,苏轼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率众疏浚,动用民工20余万,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把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名曰“苏堤”,是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标签三 天生乐天派

苏轼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他在剧烈的政治波折中历经宦海沉浮、牢狱磨练、三次被贬,非但没有被生活的艰难困苦所打倒,反而使他的内心慢慢趋于冷静而脱俗,令他的性格变得旷达而超然,也让他的人生境界达到另一个高度。

他一生中惊险的一幕是在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新党陷害入狱,新党人欲将其至于死地。狱中的苏轼初惊荒不已,深知此次凶多吉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天生乐天”的心态又占据上风,安然食宿。一天晚上,苏轼已经睡着了,忽然牢门打开,一个新犯人被送了进来,苏轼也未加理睬,继续睡自己的觉,不一会便鼾声如雷。到了四更天,苏轼被那个新来的人犯叫醒,那人连声对苏轼说:“贺喜学士,贺喜学士!”,苏轼被说的莫名其妙,忙问怎么回事?那人却说:“您只管睡觉便是。”说完拎起包袱就走了。原来,那个太监是神宗派来观察狱中表现的,听说苏轼坦然入睡,神宗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苏轼心中无事,心里没鬼”。

终,吉人自有天相,苏轼入狱五个月后在多方力量的营救下终免于死罪,被贬黄州。在黄州,他写下了能体现他乐观面对困境的是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象征苏轼一生所遇的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但任凭这风吹雨打,苏轼大吼一声“谁怕”!我自归去,哪怕前路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自是苏轼一生乐观的佳注解!

标签四 有气节的士大夫

纵观苏轼的一生,三起三落,颠沛流离,但他穷达如一,始终坚守直言敢谏、爱国爱民、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正如他在《杭州召还乞郡状》中所说的那样,“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在宋神宗一朝,重用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初也是反对变法的,极论新法不便。于是新党攻击他,以致外放,甚至因诗获罪,差点死在狱中。但在新党失利,旧党启用苏轼后,苏轼也反对全部推翻新政,主张“参用所长”,招致旧党“台谏诸人”与之为仇。于是,他受到新党、旧党左右夹击,不安于朝。在新旧两党党争中,苏轼不做骑墙派,不阿谀奉承、直言敢谏,屡受排挤。自知不容于朝,在元祐六年接到承旨召还的圣旨后,苏轼三次上疏辞免翰林学士承旨,皆未获准。于是,苏轼再上此《杭州召还乞郡状》,极力表达自己乞求外放之心。他在文中感言“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俯仰,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在朝堂,若继续坚持直言敢谏,则朝堂上的小人必然不快,朝廷也无法安宁。作为有气节的士大夫,苏轼宁愿成全自己的坚守与初心,在地方上为官,为百姓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宋、元、明人都如何评论苏轼书法?

苏轼的文学家的光环和他在中国文坛的历史地位使好多人忽视了他的书法家的地位。其实,他的《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存世作品中为精彩的代表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宋朝的黄庭坚說: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称苏轼的书法“无俗气”而“韵有余”其深厚的家学和高雅的学问涵养有必然的联系。元朝时代以赵孟頫为代表的文人们推崇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在《论宋十一家书》谈到:“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服”并非当时风尚。明初,书法界强调取法晋唐。不重视宋朝的书法。要求“点、画、撇、捺”必须端楷有体,合于书法。追求“点画信手”的苏体与明朝的时尚格格不入了。

苏轼在文章和书法方面都是中国文明史诗的耀眼明星。尤其是他的不朽文章成为历朝历代的经典。值得我们后人认真拜读,虔诚学习。

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

原文是:“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译文:“我的文采就像有一万斛水的泉源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涌出。(如果)在平地上,文思不断如汩汩流水,即使一天流淌千里也不算难。等到它随着山势石型弯曲,随着(遇到的)事物变换形式,却不能知晓。能够知晓的,通常是(在我的文思)应该继续的时候继续,(在我的文思)不能够停止的时候停止,就是这样罢了!别人,即使是像我一样(有文采)却不能像我这样了解自己啊。”

说到苏轼,你会想到哪句诗?

谢邀。

想到哪句写哪句,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1、人生逆旅,我亦是行人。

每次坐在车上看外面车水马龙,就会想到这句诗。这广阔的天地间,我们到底只是个过客罢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整首词都很喜欢,但喜欢这一句。但总是会想到《射雕英雄传》,郭靖弯弓射雕的那一段。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其实只有拣过寒枝的人才会知道这句有多么落寞。能去哪里呢?哪里都可以去,但哪里都不能去。

4、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有浩然气与快哉风,这该是什么样的胸襟,又是什么样的气度呢?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悼亡词无出其右者。这首词句句令人印象深刻,不过人亡物在公子填词,终究是令人无语凝噎的吧。

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惊为天人,对雪泥鸿爪四个字十分痴迷,但也很喜欢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那又是另外一种物是人非了。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想起关西大汉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的说法,后来杨升庵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完全是翻用这一句,我更偏爱杨升庵一些。

8、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秉烛夜游的事情似乎东坡大爷十分喜欢,我更喜欢他去承天寺寻张怀民的那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之前好像写过东坡大爷的吃货属性,什么都能吃,什么都爱吃,大清早起来炖猪肉,早上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还有那首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来了鸭子可以吃了芦蒿可以吃了,河豚也可以吃了。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哪个是淡妆哪个是浓妆呢?晴天应该是浓妆,雨天应该是淡妆了。

11、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上阙的和泪折残红是极美的,但末句的哀愁却更令人百转千回。

1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后一句已经被失恋者用烂了,天涯何处无芳草啊,但只恐那时是花褪残红青杏小了。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更喜欢第一句,虽然后面的千里共婵娟更家喻户晓。而把酒问青天和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如出一辙。

1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的萧瑟,就是平生的竹杖芒鞋和一衰烟雨了,而这一路萧瑟,到底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1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是同样的意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1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这句诗很通透,又很感慨,其中的滋味耐人琢磨。有时候会忽然惊讶时间过得真快,可不是么,窗外已经是秋天了。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也想架着小舟,颠簸于海浪之上,出没于波涛之中。

1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前两天盛世苼歌还跟我说章质夫够倒霉悲催的。其实我认为人还是要和诗人交朋友,你看李白的朋友汪伦,王维的朋友元二,还有东坡大爷的朋友章质夫,不都跟着一起留名了吗?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诗,东坡大爷的哲理诗其实挺多的,还有一首我很喜欢的,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此可以看出,东坡大爷的物理学得不好。

20、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本来想放第一句的,后调整了一下压轴。东坡大爷就是这么皮,不仅皮,还皮得高雅,皮得有文化。从此后梨花和海棠成了仇人,并发布声明尽量避免同框。

-------丸-------

文:祁门小谢

上一篇:初三家长对老师说的话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句子

  • abcb式的词语有哪些
  • 红星照耀中国好句摘抄加赏析
  • 赞美歌甜人美的打油诗(精选72句)
  • 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句子(精选45句)
  • 赞美美女歌声七律(精选38句)
  • 儒林外史好段摘抄
  • 山山而川(精选40句)
  • 形容女子唱歌好听的诗句(精选64句)
  • 新经典句子

  • 评价苏轼的话
  • 初三家长对老师说的话
  • 荣耀后羿说的话
  • 夸奖下属的话
  • 形容人说话不算数的话
  • 表扬孩子书写工整的话
  • 生日送给自己的话
  • 英语夸奖学生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