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生而穷苦,命运在“出厂设置”上就打下了艰难的烙印,你会如何面对?前几天,一位清华贫困生发布在“树洞”的匿名自白给出了他的人生选择:小时候生病,没有医疗条件,靠一碗一碗喝热水硬撑;考上了清华,每个月只有400元生活费,每顿饭钱都要到角来计算;刚读研究生,有了一点收入,每学期就拿出3200元资助家乡4个孩子……曲折的经历引起共鸣,朴实的话语直抵人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图源网络
姑且让我们称呼他为“树洞君”。乍听起来,“树洞君”的故事与不少自强不息的典范并无二致。从放牛娃成长为北大博士的肖清和、一步步走出大山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黄国平……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他们都是读书改变命运的生动案例。然而也有所不同。如“树洞君”所言,他刚毕业不久,没有多么耀眼的成功事迹:“我的身份就是一个生活在大家周围,可能是你对面铺的普通人。园子里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甚至有比我更困难、更坚强的榜样。”某种意义上,他就像时代浪潮中努力奋斗的一滴水,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有人发出感慨:“这样长大的孩子,还能这样温柔笃定,真好啊!”
这样的笃定,是发自内心的豁达与乐观。“树洞君”的自白平和淡然,贫穷带给他辛苦和遗憾,他却没有愤怒或抱怨,只有对生活点滴的铭记和惦念。为了省钱只能坐绿皮火车,“小马扎席地而坐,看一宿书就到家了”。大一不敢去班级团建活动,他好好攒钱,毕业前请全班吃饭,补上学生时代的宝贵时光;刚做家教时有点“被坑”,他却十分珍惜第一份工作,不忘夸一句雇主家“饭好吃”。
这样的温柔,是源自本性的感恩和善良。他感恩父亲用自行车载着他一次次去镇上学习,感恩每一位老师的照顾和教导,感恩大学里免费的水、电脑机房和网络,感恩一年年手写书信给发放助学金的企业家。读了研究生,本来仍然有争取助学金的机会,但是他觉得可以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就放弃了,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他迫不及待地回报社会,回报曾感受到的一切温暖。从研一开始,他每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家乡希望小学的4个孩子,每次回去都要去看他们,“让他们知道,外面的样子”“我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它一个人也好。”
图源网络
事实上,没有人钟爱苦难,却有很多人喜爱“打败苦难”的传奇,仿佛主人公都能身披铠甲、手持利剑、披荆斩棘,后登上高山之巅,成就一段佳话。这样的励志故事很精彩,却也太过缥缈,现实往往不是这样。贫穷、疾病、天灾、家庭变故……能激励振奋大多数人的,从来都不是这些苦难本身,而是在苦难中萃取出来的那种坚韧。平和地接纳、不屈地奋斗、坚定地前行,如一泓清泉,静水流深,看似力量并不汹涌澎湃,却能磋磨岩石锋利的尖角,涤荡水中混沌的杂质,把苦难揉碎,长成属于自己的力量。它不仅能抵抗前途的风雨,还能为更弱小的人撑一把伞,点一盏灯。
也正是在这几天,一位清华女生姜晓雪的故事同样受到关注。曾经因家庭困难辍学,后来发奋图强考上清华,本科期间边打工边读书,毕业后赴西南山区支教……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幸运”,更希望的是,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让他们拥有志向。“希望我的宝贝们真的能相信自己还有改变人生的力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她的心愿,也是人的梦想。
这正是:
生如逆旅多断肠,一苇坚韧以渡江。
淡然豁达心自定,善心相续传四方。
大家晚安!
(文 | 张晔)
| 荐书 |
★ ☆ ★
《与世界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世界谈谈心》。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都市、生活、艺文、校园、新知、科技、心理、食饮、光影、风尚10个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所收录的,也只是我们这个宏大时代的吉光片羽。但这些文化现象、社会风尚、思想观念,就像风与水之于大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刻画着我们的时代。我们尝试从中看到水的走向、听到风的声音,去发现、接受和推动改变。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我们希望,能与读者一道观察、思考,发现更广阔的时代,与社会一起向阳生长。
— “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套装 —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