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直盯着某个汉字看看久了会突然不认识这个字了?和人脑有关系吗?
因为汉字经常是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我们紧紧盯着某个汉字会过度关注它的某个细节,比如比划或者是局部的偏旁和部首,而忽略了一个整体,当从局部再回到由几个局部拼接成为的整体时,觉得有些不适应,所以有时候会觉得这个字会变得有些陌生,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了?
当你死盯着一个字儿一直看的时候,过不了一会你就会发现。
嗯?这是个什么东西,而且怎么看怎么别扭瞬间变文盲。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神经疲惫现象又叫做语义饱和。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会有陌生感?
近太原很多学校的学生都反映,写语文作业时,如果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开始觉得还正常,可是看时间越长越感觉这个字陌生,甚至感到不认识了。而且,不管这个字是常用字还是生僻字,都有类似的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一种名为“语义饱和”的现象,大脑在接受持续的相同刺激之后就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在卖命工作、高强度运转之后,进行了一次为时短暂的罢工。当人的眼睛持续接受一个字的刺激,这种刺激会连续传送到大脑相对固定的位置,大脑神经活动会由于疲惫而受到抑制,形成联想阻断。因为神经活动降低,大脑仅能注意字的某个部分,而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这个字的意识。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会先对字的读音感到困惑,继而失去对字义的联想能力,后甚至不认识这个字了。
举个例子:“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比如去了海鲜市场,一进去会觉得鱼腥味刺鼻,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当从外面进入一个抽烟的房间,会觉得很呛鼻,但呆一会儿就不觉得呛了。看字也是这个道理,刚开始看一个字,会有准确的认知,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它很陌生的感觉了。
不仅是汉字,英语、日语等其他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都有可能突然觉得陌生起来。针对它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他们认为: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而且,随后的各种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长时间注视会导致单词的语义消退,即产生语义饱和现象。
至于这种神经抑制现象具体发生在“辨认”的哪个环节,目前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对于大脑思维活动的细节还缺乏更细致的了解。“现在也有在研究这些课题,涉及到脑科学方面的内容。”接受采访的脑神经科医生表示,目前只能做到粗略的解释,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加细致的解答。
为什么对一个字注视久了会觉得很陌生?
这涉及到大脑对整体与部分的认知,我们之所以认识这个汉字,是对汉字的整体结构熟悉,当我们看一个字久了,大脑的知觉就会从整体转向部分,就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笔画上,进而对整体知觉有所抑制。从而产生陌生感。
为什么汉字看时间长了会觉得不认识了?
还记的小时候在田字格里反复写字的情形吗?是否有写过很多遍后发现这个字很陌生,仿佛根本不认识它。阁主也曾有过这种体验,当时并未深究,后来在一次看“柯南”时,剧情里提及有人利用这种名为“完形崩坏”的现象作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理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其实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字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称为Jamais vu,早有学者提出这种现象的研究是在1824年,直到1962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博士莱昂詹姆斯将其定义为“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他认为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说了半天神经活动,可能比较抽象,简单来讲“语义饱和”的原理在于“注意力转移”,当人眼对一个字盯了一段时间后,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就仅仅注意字的某一部分,从而使这个字丧失了整体感,继而对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这种大脑的行为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因为在盯着一个字看了太久之后,会自动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成联想阻断。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这种饱和阻断现象均发生在字形到语义的联接过程中。因此,人先会对字音感到困惑,继而失去对字意的联想能力。
有学者研究指出当这些字大小相同时,识别需要的时间较长,若这些字大小不同时,只有在这些字的字体不同时才会有的完形崩坏出现。据说“粉”、“若”、“借”都容易让人发生崩溃。
不仅在于语言,如果对一幅熟人的照片或一个熟悉的地点,观察了过久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类似的“神经疲倦”现象不止如此,有时也能导致感官抑制。例如人长时间处于喷有香水的房间,对香味的感官也会暂时消失,感觉不到香水的味道。
另外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也阐述过这种现象,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贝勒尼基》中,主人公提到:“重复一些单调的常用字,直到声音重复的过于平凡,不再向大脑传递达任何思想。”经典美剧《老友记》中的一集也曾提到,主角重复“Tartlets”太多次,直到发现自己忘记了这个词的意思;奇幻小说集《猫头鹰守护神》中,年幼的猫头鹰重复叫着自己的名字,直到忘却了自己的名字,以适应别人给的新名字。
当然,如果遇到语义饱和也不用紧张,只要适当转移注意力,一会儿就会好转,而且在语义饱和后,对这个字的印象深浅并没有任何的改变
看一个字久了不认识是什么定律?
盯着一个字看久了,容易产生陌生感,这一现象被称为“语义饱和”定律。
因为人们的眼睛持续接受同一个字的刺激,连续不断地把相同信息,传送到大脑相对固定的位置,久而久之,这个位置的神经活动就会由于疲惫而受到抑制,后造成联想阻断。
为什么汉字看得久了,就感觉好像不认识了呢?
柯南里有一集叫「毒与幻的设计」,里面有这个案例。完形崩溃(也称语义饱和)是一种心理现象,重复一个词或短语暂时认为词或短语重复无意义的意思。脑内类似面部神经元的汉字神经元,长时间看一个汉字,汉字神经元就会产生疲劳,便会影响
感官
机能,这时熟悉的字,人也会对其形态产生怀疑而觉得不像甚至变得不认识了为什么一直看一个字,然后就不像字了,越看越不是字了,你们也有吗?
盯着字看久了,大脑就只注意局部了我们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有偏旁部首多部分组成。当人眼对一个字盯了一段时间后,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就仅仅注意字的某一部分,从而使这个字丧失了整体感,继而对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以色列海法大学心理系教授的Ruth Kimchi在研究中发现,在少元素的图案里,我们会先对单个元素进行认知,而对整体的认知会相对迟缓;而在多元素组成的图案里,整体轮廓会相对更易辨认也先被人们认知,随后才开始认知局部元素。另外在复杂结构的图形里,整体轮廓和局部元素间的组织关系是同时被感知的,但如果注视的时间超过了690毫秒,整体图案的感知要更迟缓些。一些日本和台湾的学者看到这个研究,茅塞顿开了,看汉字也是这个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