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的四种格式是“仄起不入韵”、“仄起入韵”、“平起不入韵”、“平起入韵”。
不仅仅是五律,所有格律诗都是这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我们选一种详细解释。
格律诗是由律句组成,律句是平仄两两交替的句子。而判断格律诗平仄格式关键是看首句,所以上面这四种格式对应的都是首句律句形式。
“仄起不入韵”,对应的首句律句形式就是“仄起仄收”——因为格律诗押平声韵,如果是“平收”,那么就是“入韵”的,所以“不入韵”就是“仄收”。而所谓“仄起”就是看第二字位置的平仄,如果是平声,就是“平起”,如果是仄声,就是“仄起”。
所以“仄起仄收”的五言律句形式摊开来讲就是“仄仄平平仄”——第二字为仄,尾字为仄,的例句就是“白日依山尽”。
那么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的格律诗,就都是“仄起不入韵”平仄格式。
有了首句平仄,根据“相对”原则,我们就可以得到对句的平仄——“平平仄仄平”。
再根据“相粘”原则,第三句的二四位置平仄要和第二句相同,但是必须是仄声结尾,所以得到第三句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
再根据“相对”原则,得到第四句平仄为“仄仄仄平平”。
这就完成了一首“仄起不入韵”五绝的平仄格式推导(附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意第三句的“欲”字是首字不论平仄的情况。“首字不论”只有在造成孤平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其他时候都是允许的。
那么再根据“相粘”、“相对”的原则一路推导下去,直到八句完成,就是五律的“仄起不入韵”格式的平仄关系。而实际上这种格式就是两首“仄起不入韵”五绝平仄关系的重复(附杜甫《春望》诗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就是典型的“仄起不入韵”五律平仄格式。
那么其它三种,我们只需要将对应的律句形式代入首句,然后根据格律诗平仄句间原则,即“相对”、“相替”,就可以轻轻松松推导出来。
在创作近体诗的时候,依靠平仄骨架,然后再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灵活对应平仄处理,即可写出合律的近体诗。
“仄起入韵”,首句为“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平起不入韵”,首句“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平起入韵”,首句为“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为什么不干脆把它们都列出来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自己推导,要远比死记硬背几种格式更加有意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免就会觉得平仄关系枯燥无味、繁琐死板。
那不是传授知识的正确途径,人只有通过掌握知识点,自己去思考,才会真正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并且灵活运用到创作中去。
这三种平仄关系具体如何,就参考前面的“仄起不入韵”格式,大家自行推导吧。推导出来之后,再找一些合格律的近体诗验证,自然会增加对格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学习格律的目的是超越格律。
但首要是学习,当然也可以不学,那就写古体诗,不要往格律诗里面凑热闹。
不知格律,写古体诗大有可为,但是就写不了近体诗。
这是提供给有兴趣学习格律诗的初学者文章,高手绕道,鄙视反弹。
不学者各走各路,互不相干,你硬要凑过来鄙视,照样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