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山西大同武周山,一名美国人正在当地游玩,在一位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件极其怪异的东西,仔细一瞧瞬间大惊失色起来,惊叹赞美之余,终花了一块大洋买下了它……
这位美国人名叫史克门,别看他是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十分痴迷,尤其是对历史文物这块,可以说达到了狂热的境界。他此次来大同的目的就是参观当地有名的云冈石窟。
石窟内佛像的庄严宏大深深感染着史克门,以至于观赏完毕走到出口时,他还沉浸在中国古人的信仰与智慧之中。良久,意犹未尽的史克门并没有打算马上离开当地,他还想下到附近村庄看看,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不知不觉间,史克门感觉有些口渴于是随性走进了近的一家农户家中想讨碗水喝。
看着这位不请自来的外国客人,农户有点疑惑,当史克门用流利的汉语说出“有水吗?”并双手合十呈作揖状时,农户欣然给他倒了一杯茶水。史克门一口气喝了三杯,喝完连连道谢,可正当他迈步要走的时候,农户家中香案上的一个物件吸引了他的注意。
在经过农户的同意后,史克门双手端起了那个物件,满脸的好奇聚集在了手中的物件之上。只见该物件生得极其古怪,说它是圆球吧,它似乎又有一个尖锥形的“尾巴”,这让史克门不明所以。
虽然他并非中国人,但凭借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虽然一时不能想起这是何物,但对于喜欢收藏的他来说,他已经嗅到了这个物件的不同凡响之处。
原来,史克门除了喜欢研究中国历史、汉语言文学之外,他还喜欢收藏一些中国的奇珍异宝。
突然,史克门眼前一亮,他已经知道了手中这件造型古怪的物件是什么了!
“这个物件就在不久前我见过啊!它正是云冈石窟里那些庄严佛像的眼珠啊!”史克门心里暗叹道。
惊叹之余,有着极深收藏兴趣的史克门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暗自忖度片刻后,他决定和农户好好谈谈以期能成功收购得这颗佛眼。
本以为一般价格农户不会卖,谁知,当史克门一开口说想以一块大洋卖下佛眼时,农户立马就答应了,都不带半丝犹豫的……
晚上回到住所后,史克门又对购来的佛眼仔细研究了下,他发现,这颗佛眼前端呈半圆球形,直径11.5厘米,高14.4厘米,其上附着有一层亮黑的釉质层,中间一直到尾部则呈锥,其材质由细腻的胎土烧制而成。整颗佛眼整体呈水滴状,保存得十分完好,很是难得!
史克门知道自己寻着宝贝了,手中的佛眼很可能就是云冈石窟中某尊佛像失落的眼球,于是,几个星期后,当史克门刚回到美国,他就将这颗佛眼交到了美国纳尔逊美术馆,从此,这颗佛眼便成了该馆极其重要的一件佛像藏品。
看到这里,你肯定气得牙痒痒,觉得咱们的文物流失到了海外,这是多么痛心的一件事情,可后面发生的事情你断然也不会料到。
1985年的一天,文物局突然收到了一件来自异域他乡的礼物,随礼物一起的还有一封信,只见信上写着:“此物系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退休董事史克门先生所赠,此为罕见文物,云冈大佛遗失陶眼者甚多,但现知传世的陶眼只此一件,殊值称赞”。
没错,那件礼物就是当年史克门在山西大同收走的那颗佛眼,而此时距离佛眼被收走已经过去了整整53年之久!
面对流失海外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文物的突然回归,这让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喜极而泣,当他们得知写信的是的考古学家宿白先生时,纷纷为这位佛教考古的开创者竖起了大拇指。
显然,佛眼是在史克门退休后捐赠的,而他之所以愿意捐赠,宿白先生肯定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者可以这么说,也正是看到宿白先生经年累月地为云冈石窟的研究和保护不断地奔走,这种无私为国的精神打动了史克门。
釉陶佛眼是当时一件回归云冈的流失海外文物,考虑到它对于云冈石窟的作用和影响,终,文物局又将它交给了云冈石窟研究院保管。
众所周知,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它是我国规模大的石窟群之一,自北魏和平初年开凿起,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旧称“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灵岩寺”,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多达59000余尊。
云冈石窟的存在不仅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的水准,更是代表了同时期亚洲乃至全世界美术雕刻的高水平。
釉陶佛眼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它的回归实乃国之文物的一大幸事,也顺势开启了云冈石窟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继它之后,又有两座佛像和一座天王像也陆续回国!
在此,笔者希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日臻完善,对于那些仍流逝在海外的文物,希望早日能让它们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早日归位到真正属于它们的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