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第二十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白话的意思是孟子说:“贤人拿自己明白的道理,去叫人明白;现在的人却拿自己模糊不清的道理去叫人明白。"
孟子认为"贤者”应该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反对那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我们今天是不是有这样的人,不光是指教育方面,从政方面大概也是如此吧?有的人怕是把自己的要姓什么也模棱两可的说不清了。可悲!可叹!可哀!像这样的所谓“贤者"又会叫人明白什么呢?糊糊的道理去叫人明白。”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句话对不对?
这是一句俗语,从老辈传下来的。过去的人真的是这样的,比如说儿子长到十六,七岁就给娶媳妇了。那老婆婆也就三四十岁,老婆婆就把家务活交给儿媳妇做。有的儿媳妇生孩子了,老婆婆持候不了,为什么呢?因为老婆婆也做月子了。过去的婆婆可历害了,儿媳妇往往受老婆婆气。媳妇一进门,老婆婆什么都不干了。基本上都是媳妇做家务活。做不好还要挨骂。过去农村有钱人都要给儿子说童养媳,因为可以干活呀,过去的媳妇其实就是劳动力。
男孩子还好供读书,女孩连书都没得读,早早的嫁人了,到婆家干活去了。男孩子具体干什么家长也不管,都是靠自己闯。无论有钱人家还是穷人家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周总理,,都是自己闯天下的。
也就是我们这茬人开始,对孩子注重了陪养和教育。什么都包办代替,我觉得管的太多了对孩子是不利的,孩子不能独立思考了,为什么说困境中长大的孩子有出息呢?可能是这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