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到大学讲课
穷人喜欢钱,富人喜欢“欲所欲为”,不同经济水平的人有不同的精神追求,这就是我在德国学到“马斯洛5需求”的理论。当时国内还没有开讲这个理论,学完后,我马上豁然开朗,明白了管理不同收入水平的雇员,要考虑他内心有不同的追求。
前几年,一个经济学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奖。他研究发现:以美国市场为例,年收入7.5万美元是个分水岭。在此以前,给雇员提薪多少,雇员积极性就增加多少。但是年收入过了7.5万美元以后,你再给雇员提薪和发奖金,雇员的积极性就不会同比增加,而是形成一个剪刀差,积极性增加速度远远落后于奖金增加的速度。
举例:亿万富翁给你们村做了一件大善事,你作为村长,你如果给他发了一个1万元的大红包。肯定是一件错误的举动,没有人因此而感动。但是,如果你给他一个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在村口树了一块花岗岩的功德碑,大家都会感动。
所以,结论是穷人要给钱,富人要给精神荣誉。
我在德国学习宏观经济时,第一次接触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密切联系。供求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引起价格变化的各种可能性。这个理论对我太有帮助了。一直到今天疫情到来,需要我评论宏观经济的时候,我基本上都用这套理论来指引我的思路,和观察社会现象。
微观经济里核心的部分,我觉得就是企业成本里面的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的分摊原则,以及边际利润。老师举的例子(1983年)是两个真实的企业:一个是基尔当地的造船厂,它破产的原因就是销售价格没有涵盖住固定成本,后把企业亏空了。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当年刚刚流行的儿童玩具“乐高”,好像强调“教育在娱乐中”这个概念。这个玩具经久不衰,很难有这么强生命力的玩具,也是一个产品的奇迹。
我说以上这些内容,就是向各位读者朋友汇报,我没有光在德国做饭聊天,也真的学了点儿东西,对得起送我出国学习的单位和组织。但是,我学完的这些东西并没有人组织我给国内人介绍。太可惜了,怎么办?
我不会浪费这些新知识的。我回国后,我自己跑到部的教育局,自我介绍了一下我在德国学习的情况。我毛遂自荐,希望有机会给干部培训班或者什么企业管理培训班讲讲课,介绍一些我学的皮毛。抛砖引玉,鼓励大家看看市场经济方面的书。
我并不认识教育局的干部,他查了查资料,发现在北京理工学院(今天叫北京理工大学)10系有个市场经济干部培训班,于是,他给我打电话联系到系主任。让我去讲课,免费的,我不要钱(心里只想着赶快报)。
我跑到北京理工学院10系讲了半天课,而且我发现同学里有我原来的同屋高为国(物资局的)。课堂纪律不错,很安静,证明内容还是受欢迎的。以后,我参加了第一届中央讲师团,我把这部分资料编成经济类,会同其它政治类,文化类,组织了一个22课时的演讲课,在四川各地演讲,果好。这是后话,我会专门写一系列文章介绍。
关于在德国学习的情况,暂时汇报到这里。下面介绍喝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