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之二:孔子讲仁是根本,而仁的基本又在于孝悌,即从爱身边的亲人做起,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要求,也就是俗话说的“百善孝为先”。
《学而》(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一节讲孝、弟(悌)的意义,是为仁之根本。孝、弟(悌)是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弟弟对兄长持有的正确态度。如此,可以防止犯上作乱的行为。这就是孝道的社会政治意义。自春秋战国以后,各个朝代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学说,主张“以孝治天下”。从重亲情扩大到秩序化的社会规范,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指的孝顺父母,弟(悌)的意思是友爱兄弟。“好犯上者”指的喜欢侵犯、冲撞上位的人。“好作乱者”指的是喜欢做恶使坏捣乱的人。一个人如果做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那么他喜欢侵犯、冲撞上级,是很少的;一个人不喜欢侵犯、冲撞上级,那么他喜欢做恶使坏捣乱,这样的人基本是没有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务本”指的是专注、注重根本,这里指的人生价值。“道”指的是大道、正道,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要求。有道德修养的人专注、注重人生价值,这个根本倡树起来了,做人的根本原则要求,也就是大道、正道也就产生了。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孔子讲仁,就是讲究爱人,为了他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爱人,为了他人的根本大道、正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求。
孔子重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强调以礼来建构社会伦理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仁是其根本,而仁的根本又在于孝悌,即是从爱自己身边的亲人做起,也就是俗话说的“百善孝为先”。有了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爱,然后推己及人,从而建立起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对应的关系秩序,达成社会的整体和谐。一个懂得孝和敬的人,自然会在社会中安分守己,不会去做逆反的事情。
如喜欢,请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