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山起义后,中共胶东特委组织发动了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这些起义部队或直接使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的番号,或起义后迅速归拢到“三军”旗下。
1938年1月15日,中共胶东特委及威海地方党组织成功地举行了威海起义。这是中共胶东特委正确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取得抗日武装起义胜利的范例。
抗战爆发后的威海,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很活跃,这是中国先进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1936年2月建立,总部在北平。
1937年10月,山东省“民先”队部根据山东省委的指示,派出一批“民先”队员到各地开展统战工作,省“民先”队员孙明光(原名孙玺祺)因其胞兄孙玺凤在威海卫任国民党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专员,被派到威海卫开展工作。
孙明光到威海后,利用专员弟弟的有利身份,到处活动,宣传抗日。他先是与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委员李紫辉接上了民先队的关系,向临时工委汇报了来威海的任务,又通过李紫辉等人的介绍,与威海中学教员袁时若、赵野民,国民党第三路军威海卫政训处主任孙端夫,国民党驻威海军第三舰队教导队中队长郝道逵等人接上了关系,为起义积极地进行准备。
当时,威海社会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威海商会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威海的代理人,他们妄图以出卖威海为见面礼,投靠日本当汉奸;警察局长郑维屏,思想反动,仇恨共产党,反对与共产党联合抗日,与商会“勾肩搭背”;驻威的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教导队的官兵有爱国之心,中队长郝道逵等人是民先队员,倾向抗日,但因威海卫管理公署克扣军饷等事,与专员孙玺凤有矛盾,属于一股中间力量;孙玺凤有爱国热忱,倾向抗日,但信心不足,孙玺凤想离开威海,又受到郑维屏的百般阻挠。
针对这种情况,胶东特委制定了“利用矛盾,发展统战,壮大自己”的方针。决定由党组织和民先队团结政训处,争取海军教导队,孤立商会和警察局等反动势力,联合孙玺凤和一切爱国力量,发动威海起义。
当时的关键人物是专员孙玺凤。孙玺凤既具有爱国热忱,支持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又对南京国民政府抱有幻想,对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估计不足,正处在犹豫和苦闷之中。1937年11月,中共胶东临时工委派林一山到威海,经孙明光引荐,与公署专员孙玺凤进行了多次谈判,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分析抗战的形势,指出只有共同抗战才是正确的出路,同时也尊重他的个人意愿。由于党的统战工作的及时细微及当时紧迫局势的触动,他终下决心接受胶东特委的主张,支持起义。
1938年1月上旬,理琪等特委成员相继到达威海卫,隐蔽在孙端夫家里,多次开会研究起义有关事宜,对起义作了周密安排。由于孙明光、孙端夫等人的活动频繁,引起了郑维屏和商会头目的注意。警察局长郑维屏与商会勾结,极力压制异己力量,威海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起义迫在眉睫。
1月14日,理琪派于烺回沟于家搬兵,以壮大起义力量,但因武装人员都在昆嵛山一带活动,来不及调派。于烺便临时组织一些青壮年、党员和农民积极分子,赶往威海卫。15日凌晨,各路参加起义的人员100多人相继到达专员公署。
威海卫管理公署办公楼旧址
上午9点,理琪与孙玺凤作后的交谈,孙玺凤对起义表示支持,愿意把公署仓库的一部分***、装备交给起义部队,他自己则要带着印鉴和公款取道香港去武汉向国民党政府辞职。理琪当即表示:专员在威海期间,我方,专员要走,我们护送出境。
当天,警察局长郑维屏闻到风声,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布下了警力。下午3时,商会纠集一伙暴徒,在公署大门口闹事,叫嚷要孙专员把公署的***和仓库的钥匙交给他们。胶东特委马上组织参加起义的学生和农民将暴徒驱散,海军教导队的郝道逵和周军需官也带人赶来支援。孙玺凤指责郑维屏不维持社会治安,让暴徒聚众闹事是严重失职,郑维屏也就不敢再轻举妄动。此时,军火仓库已打开,起义队伍取出近百支枪和军装、军毯等军用物资。
16日晨,起义队伍在专员官邸前集合。孙明光先领大家高唱救亡进行曲。接着,理琪讲话,他指出:我们是一支抗日的队伍,要联合一切抗日的力量,打鬼子,保家乡,我们要到农村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武装保卫家乡,保卫胶东!他要求大家提高警惕,防止反动分子破坏和捣乱。后,理琪号召起义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夺取抗战的后胜利。
下午3时,起义部队护送孙玺凤一行到码头,孙玺凤与孙明光登上了开往香港的邮轮。下午4点半,起义部队100多人带着两大车军用物资,向文登沟于家村进发。
威海起义的成功,使“三军”人枪倍增,军威大振。文登县县长李毓英在威海起义的当天仓皇潜逃,文登县政府即日将“岭上事件”中被捕的宋澄等26人释放。这次起义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气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胶东的影响,对“三军”的迅速发展和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