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一位老人走进史志办,递给工作人员一个盒子,郑重地告诉他们,盒子里装着70年前营口坠龙的骨头,他要捐献出来,此话一出两位工作人员都傻眼了。到底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营口坠龙是否真有其事?对此当地专家也难以下结论。他们没想到几番求助,等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位老人叫孙正仁,当时已经是80多岁,当天他营口市史志办,交给周从一与韩晓东一个盒子,两人打开盒子一瞧,发现里面摆放几块骨头。
两人认真一瞧,发现一块骨头横切面有着水纹样,就好奇问孙老,这是什么骨头,似乎有点特别啊!老人问他们:龙你们见过吗?这可是我珍藏了70年的龙骨。
周从一和韩晓东一听此话,暗自嘀咕:龙?龙骨?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但现在看来龙不过是图腾,自然界从来没人见过龙,两人对老人的说法抱着怀疑的态度,不过两人很有礼貌,表示会好好的珍藏,感谢老人的捐献,听到他们的承若,孙老放心的离开了。
周从一和韩晓东把盒子登记收藏入库后,此事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事被辽宁省档案馆的馆长听说了,他就想起前几天整理旧档案,无意中看到的一张旧报,里面一篇新闻恰好说的就是营口坠龙。
恰好这篇新闻的时间也是70多年前,与孙老所说的龙骨时间吻合,难道孙老捐献的真的是龙骨?
他当即把疑问告诉了周从一,并且从档案中找出旧报内容,韩晓东和周从一两人听到这个消息,不敢有丝毫大意,当即展开了调查。
两人先找到了研究古生物学的教授,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希望教授辨认旧报纸上是不是龙骨。教授对此也有点半信半疑,在研究了骨头和旧照后,教授初步的判断,这张旧照上的龙角,估计是远古猛犸象的牙齿,教授判断有两个原因,
1:在我国东北曾经发现过猛犸象的化石。
2:至今没有发现过头上有这么长的角的生物。
不过两人在观察了猛犸象骨骼结构后,发现了一些疑点因此否定了这个想法,随后两人又联系了大连自然博物馆,找到了专家刘金远,
刘金远仔细研究了两人带来的龙骨,仅凭初步的观察,他认为龙骨是野马的牙齿。 野马?看着手里骨头,在对比70年前的旧照,他们两人既觉得在情理之中有感动一股莫名的失望,毕竟中国数千年来,国人对龙的有种莫名的感情,作为龙的传人,谁不想证明龙是真实存在呢?
刘金远为了更为稳妥,借用了实验室先进的仪器,对几块龙骨进行了年代检测。但结果大出意料,这几块龙骨存在的时间已经超过万年。
这也证明龙骨与当时旧报中的动物并没有关联,在一筹莫展之时,他们忽发奇想联系上了研究海洋生物的专家。专家通过仔细的研究后,判定估计是万年前一头须鲸的骨头,并且专家还把须鲸结构摆了出来给两人看,别说还真有几分相似。
虽然得出了这个结论,不过一些细心的人发现,图片中的“龙骨”在一些细节上和须鲸有差异,重要的就是须鲸有58节的脊骨,营口坠龙的旧照中只有28节。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孙老拿出的骨头,表面看起来很新,并不像是万年前的化石,如果是须鲸那么它的两头角或者猛犸象牙有怎么解释。
此事一度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之后有人翻出当年《盛京时报》五篇报道,报道中有三篇提到了营口坠龙的场景,
早的记载为1934年的8月,文中大致提到,1934年7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营口天空有条龙,突然掉落地面,导致地面设施受损,其后在8月8日,芦羊塘发现一堆龙骨,但是当时无法断定是否是龙。8月14日,附近水产学校的教授确认在芦苇塘内的是一条蛟龙,后来龙骨成为了标本,摆放在附近的水产学校内。
除了报道外,根据一位叫肖素芹的老人回忆,她9岁时就亲眼看到过龙。当年夏天下了20天暴雨。雨停后听说田庄台上出现了龙。肖素芹父亲就带着她去凑热闹,她当时看到的龙,与传统的画上很像。全身有一层白麟,尾巴微卷,肚子有爪子。龙眼很大,头部也是方的,
人们为了救它,每天都帮它泼水保持湿度,过了几天,一场暴雨过后它就消失了。 然而没过多久,有人芦苇塘听到阵阵怪声,声音很像牛,因为害怕人们都不敢芦苇塘查看究竟。 后来人们才在芦苇塘发现龙骨。
那么孙正仁老人的龙骨是怎么来的呢?
龙骨曾经被放在营口水产中学做标本,该中学解散后龙骨随之消失。 孙老年轻的时候曾做过大户人家的管家,由于他工作勤勤恳恳,深受女主人的青睐。孙老提出辞呈后,女主人拿出龙骨,送给孙正仁五块,告诉他龙骨的来源, 根据孙老回忆,当时女主人手上的龙骨起码有三斤重。至今对于孙老捐出的龙骨,专家依然是各执一词
人们认为龙只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神话生物,一直以来,都把它视为一种图腾而并不真实存在。但它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为何远古先民在定十二生肖时,把没见过的龙算进去。龙是否曾经出现过?只是如今环境的变迁导致不常见?又或者它生活在我们找不到的地方?然而说那么多,在没有找到实物龙之前,这只是一个自然和历史代解之谜。
参考资料,《坠龙迷踪》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龙骨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