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墨网
菜单
唯美句子 励志句子 伤感句子 人生感悟 心情句子 爱情句子 经典句子 句子大全

虫俞念什么

来源:经典句子 发布时间:2024-08-04 09:00:54 点击:59次
笔墨网 > 优美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 虫俞念什么

"大闸蟹"中的"闸"是指什么意思?

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大,口感鲜美。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过去大闸蟹在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生长在长江下游一带的湖河港汊中。大闸蟹名称的由来:据说捕蟹前先用竹枝和稻草筑成大闸,在闸的一边布网,晚上亮起马灯,湖中蟹群受诱,向闸游守去,投入网中,故有“大闸蟹”之称谓。 阳澄湖大闸蟹闻名天下,鲜盖百味。有人问:是谁早吃着这个鲜头,成为天下第一食蟹人?巴城镇流传下来一则岁月悠远的民间传说, 相传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在江南的陆地上定居栖息,从事捕捞水产和农垦耕作,一代又一代含辛茹苦地创建出一个鱼米之乡。由于江南地势低洼,雨量充沛,经常易闹水灾。有时虽然丰收在望,可是,江湖河泊里却冒出了许多爱朝亮光爬行的甲壳早,双螯八足,形状凶恶可闯进稻田俞吃谷粒,还用犀利的螯伤人。荆蛮先民吓得畏如虎狼,称这种虫为夹人虫,不等太阳落山,就早早关上大门。 后来,大禹到江南开河治水,派壮士巴解到水陆交错的阳澄湖区域督工,带领民工开挖海口河道。入夜,工棚口刚点起火堆,谁知火光引来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夹人虫,一只只口吐泡沫象湖水汹涌而来。大家要紧出来抵挡,工地上激起了一场人虫大战。不多时,夹人虫吐出的泡沫,直把火堆湮息,双方在黑暗中混战到东方发白,夹人虫早才纷纷退入水中。可是好多民工被夹伤的夹伤,夹死的夹死,血肉淋漓,惨不忍睹。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着开河工程。巴解寻思良久,想出了一个办法,叫民工筑座土城,并在城边掘条很深的围沟,待等天晚城上升起火堆,围沟里灌进沸腾的开水。夹人虫席卷过来,就此纷纷跌入沸水沟里烫死。沟里虫的尸体越积越多,便用长挠钩起来,继续灌放开水作战。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堆积如山,发出一股引人开胃的鲜美香味。巴解闻着后,好奇地取过一只细看,把甲壳掰开来,一闻香味更浓。他想:味道喷香扑鼻,肉不知能不能吃?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牙齿轻轻嚼动,嘴里觉味道鲜透,比什么东西都好吃。巴解越吃越香,一下把一只夹人虫嚼到肚里,接连又吃一只。大家见他吃得津津有味,胆子大的民工也跟着吃起来,无不大喜说:大家来吃夹人虫,味道香极了!于是,民工们都随手俯捡而食,把一大堆夹人虫全都消灭到“五脏殿”里。当地的百姓获悉后,也就纷纷捉拿夹人虫吃,又很快传遍四面八方。从此,先民们都不怕夹人虫了,被人畏如猛兽的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把他当成勇士崇敬,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巴城就是为了纪念巴解而名的。巴城出产的阳澄湖大闸蟹,由此而名扬四方,久享盛誉。

何谓“狼疮性肾炎”,它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调节“狼疮性肾炎”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调节。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肾脏损害表现的一种疾病。

SLE的肾脏损害称为狼疮性肾炎(LN),国外发病率为50例/10万人,国内发病率为70例/10万人。几乎所有的SLE患者都存在肾组织受损的组织学、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本病有热带地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发病率增高倾向,女性常见,男女比例1∶7~9.5。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红蝴蝶疮”、“阴阳毒”、“水肿”、“腰痛”、“日晒疮”、“阴阳毒”、“温毒发斑”、“虚劳”等范畴。

就临床资料分析狼疮性肾炎有以下特点。

1.发病因素

(1)遗传缺陷:绝大多数SLE、LN患者带有多个遗传性易感基因;在许多人群中HLA-DR2和HLA-DR3阳性者易感SLE、LN,危险性高,且多在性成熟后发病;

(2)环境危险因子:①紫外线:紫外线(UV)致LN的机制是:a.UV作用于DNA可形成丰富的胸腺嘧啶二聚体,这种经修饰过的DNA有极强的免疫原性能。b.UV和其他辐射等物理性损伤,可诱导人表皮细胞凋亡。此时膜包裹的富含抗原,包括核小体等的小泡会出现在损伤细胞的表面,从而刺激SLE特征性抗体应答而发病。②化学损伤:含铅、苯的染发剂、发光剂、唇膏、甲油、甲醛、二甲苯等化学染料,食用苜蓿芽和β受体阻滞剂、异烟肼、普鲁卡因胺、肼屈嗪、甲基胺基化合类抗菌药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作用机制:a.化学物质本身或代谢产物激发了免疫应答;b.影响DNA修复,活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而发病。③可疑刺激因素:a.感染:多种感染因子可导致大量淋巴细胞活化,细菌性超抗原可激活表达特定TCRVβ细胞而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可引发SLE、LN。b.饮食:含补骨脂素的食物(芹菜、无花果等)可增强患者的光敏感,蘑菇、某些食物染料及含联胺的烟草均可诱发SLE。

(3)性激素异常:妇女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可诱发SLE、LN,亦是佐证。研究证实,雌激素可抑制T细胞功能并显著降低NK细胞的活性。而激活B细胞功能,使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抗DNA抗体水平增加;由雌激素介导的B细胞激活可产生高水平的IgG型抗dsDNA抗体并增加肾脏的损害。

2.常见的诱发与加重因素 ①性激素:女性口服雌激素类避孕药可诱发及加重狼疮病情;②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尤其是结核感染和链球菌感染;③特殊药物:普鲁卡因胺、肼苯达嗪、异烟肼等可诱发狼疮样综合征;④紫外线:暴露于紫外线光后可引起症状复发,磺胺类及四环素类药物可能诱发光过敏,增强紫外线应;⑤食物:芹菜、无花果、蘑菇、某些食物染料(比如酒石酸类物质)及烟草等可诱发狼疮发作。

中医以辨证为主,以调整整体功能,配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病情能有显著好转。一般来说,急性期使用西药作用迅速高,缓解期中医对改良症状、减少西药副作用、减少复发、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作用。

【病因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七情内伤,阴阳失调;或肾精素亏,复感邪毒;或服食毒热之品,致气血阻滞,运行不畅,邪毒久稽经络血脉所致。

1.内因多为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肝肾不足,由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内伤, 病后失调,复受六淫侵袭,特别是风、湿、火、燥四淫阳邪的外袭,导致热毒血热,伤阴耗液,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阻于经络和脏腑而致病。

2.外因多与感受邪毒有关,外感湿热毒邪,不能及时清解,则内陷于肾,竭耗肾阴,灼伤肾络而致血尿;肾体损伤,失于封藏,则精微下注而为蛋白尿; 外邪入里致肺脾肾功能失调, 水湿运化不利,三焦气化不宣则见水肿; 久病致瘀, 肾络瘀阻, 血运不利亦可导致水液潴留, 或见管型尿;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可有高血压表现。

3.劳累过度、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均为该病的重要诱因,内外热毒相合,蕴聚于脏腑经络,发于外则为皮肤红斑、关节疼痛,损于内则脏腑受损。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病位在肝肾,涉及肺、脾、三焦。由于先天不足、肝肾阴虚,正气亏虚贯穿于病程的始终, 湿热毒邪则是诱发加重及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因素, 两者常相互影响,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是先天不足、肝肾阴虚,标实是湿热火毒。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损害,因此,首先确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再加上肾小球疾病的证据就可能诊断为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拟定的标准。作为诊断标准SLE分类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需强调指出的是患者病情的初始或许不具备分类标准中的4条。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有4条以上或更多的项目。11条分类标准中,免疫学异常和高滴度抗核抗体更具有诊断意义。一旦患者免疫学异常,即便临床诊断不够条件,也应密切随访,以便尽早作出诊断和及早调节。标准见表14-1。肾脏病理急性指数及慢性指数内容见表14-2。

表14-2中各项指标均分为四个等级(0、1、2、3),纤维素样坏死及细胞性新月体的分数记为其他指标的2倍。活动性指数的高分为24分,而慢性病变的高分为12分。

2.鉴别诊断 轻型狼疮性肾炎早期除需要与原发性肾炎相鉴别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的肾损害在诊断上也易引起混淆,按照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进行综合分析,不难判断。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常呈现Ro抗体及La抗体阳性,而抗dsDNA为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关节畸形及影像学变化,类风湿因子多阳性,可资鉴别。

以肾病综合征起病而无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者,应排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那么肾脏病理对鉴别诊断更有意义。

伴有肺出血者应与Goodpasture综合征及小血管炎鉴别。Goodpasture综合征抗肾小球基膜抗体价均增高而其他自身抗体均阴性,个别病例有免疫球蛋白增高,而狼疮合并肺出血患者可有血清抗核抗体异常。小血管炎可有特异的血清学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辨证论治】

1. 热毒炽盛证

证候:发热,高热持续不退,面部红斑,关节肌肉酸痛,皮肤斑疹鲜红或口渴咽燥,浮肿骤起以颜面部为甚,或浮肿按之随指而起,甚或狂躁谵语、神昏惊厥,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或弦滑。

基本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运用: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药:生地30g,丹皮20g,赤芍20g,金银花30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20g,生石膏30g,野菊花10g,玄参20g,紫草20g,白花蛇舌草30g,水牛角15g。方中生地、丹皮、赤芍养阴活血,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紫草清热解毒,水牛角、生石膏泄血中热分。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之功。

加减:若属神昏谵语者,可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开窍醒神;惊厥狂乱者,可加羚羊角粉10g,钩藤10g,珍珠母10g以息风止痉。

2. 湿热瘀阻证

证候:四肢肌肉关节游走疼痛,或多个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可伴有发热,皮疹鲜红或瘀紫夹杂出现,舌红苔黄燥或薄白,脉滑数。

基本治法:清热祛湿,行气活血。

方药运用:四妙散合化斑汤加减。常用药:独活10g,桑寄生10g,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30g,川牛膝20g,生石膏30g,知母10g,秦艽12g,土茯苓30g,川芎12g。方中独活、秦艽、苍术祛风燥湿,川牛膝、川芎活血祛瘀,生石膏、土茯苓清热解毒祛湿、知母、黄柏、薏苡仁、桑寄生健脾益肾祛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行气活血之功。

加减:若湿热重者,加川连3g,漏芦10g,厚朴10g,蜀羊泉15g以清热利湿;关节疮疡者,加秦艽10g,乌梢蛇10g,鸡血藤20g,虎杖20g,威灵仙12g祛风解毒;若瘀血,加大黄10g,莪术10g,丹参10g,桃仁10g,红花10g活血祛瘀。

3. 肝肾阴虚证

证候: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发脱齿摇,腰膝酸软或疼痛,或长期低热,颧红,盗汗,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基本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运用: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常用药:枸杞子12g,白菊花9g,生地20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5g,泽泻12g,丹皮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南北沙参各15g。方中枸杞子、生地、山药、山茱萸补益肝肾,茯苓、泽泻补益后天,女贞子、旱莲草、南北沙参养阴滋肾,白菊花清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之功。

加减:若尿黄尿热,或有血尿,加黄柏10g,知母10g,侧柏叶10g以清热凉血止血;如下肢轻度水肿,加牛膝10g,车前子(包煎)20g以利水消肿;如瘀血,唇暗舌紫,或舌有瘀斑瘀点,可加丹参10g,泽兰10g活血祛瘀;头晕,可加僵蚕10g,灵磁石20g平肝潜阳。

4.脾肾阳虚证

证候:全身乏力,畏寒肢冷,颜面及四肢浮肿,尤以双下肢为甚,腰膝酸软,足跟疼痛,纳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润体大或淡胖,边有齿痕。

基本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运用: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常用药:制附片6g,茯苓12g,肉桂6g,白术12g,猪苓12g,黄芪20g,大腹皮20g,香附6g,怀牛膝10g,车前子(包煎)10g,赤芍12g。方中附片、肉桂、怀牛膝、白术温补脾肾,黄芪、赤芍益气活血,大腹皮、香附、车前子、猪苓等行气利水。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温肾、行气利水之功。

加减:若阳虚不者,去附子、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而以补中益气健脾为主;若以肾气虚损为主,可用五子衍宗丸加参、芪,以补益肾气。

5.气阴两虚证

证候:全身乏力,纳呆,精神萎靡,心悸,气短,活动和加重,腰脊酸痛,脱发,口干,经常恶风怕冷,自汗盗汗,大便燥结,舌淡或舌质红,脉细弱或细数。

基本治法:补气养阴。

方药运用:生脉散合增液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太子参20g,麦冬15g,五味子6g,党参15g,黄芪20g,陈皮12g,白术15g,升麻3g,柴胡15g,生地15g,炙甘草6g。方中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益肾,麦冬、五味子、生地养阴滋肾,陈皮、升麻、柴胡理气升阳。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阴之功。

加减:若见阴阳两虚,可用地黄饮子阴阳双补。此外,若有瘀血、水湿、痰浊、气郁等兼夹,则予以兼顾,瘀血可加丹参10g,泽兰10g,益母草10g,地龙10g,川芎1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15g等活血祛瘀;痰浊可加半夏10g,贝母10g,瓜蒌10g,胆南星10g等化痰祛浊;水湿停聚,可加车前子(包煎)20g,防己10g,牛膝10g等利水消肿。

【其他调节】

1.中成药

(1)雷公藤多苷片:主要成分:雷公藤提取物。功:祛风解毒,化湿消肿,舒经通络。适用于尿检蛋白尿、血尿患者,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者佳。每次2片,每日3次。注意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2)火把花根片:由昆明山海棠之根加工而成。功: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适用于尿检蛋白尿、血尿患者。每次3~5片,每日3次。

(3)冬虫夏草菌丝制剂:如金水宝或百令胶囊,均可补肺肾,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可长期服用调节免疫功能,适用于肺肾气虚者。常用剂量为每次4~6粒,每日3次。

2.静脉针剂 据患者辨证属气虚者可用黄芪注射液。成分:黄芪提取物。功:益气养元,养心通脉。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10~40ml,每日1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使用,半个月一疗程。

阴虚可选用生脉注射液。成分:红参、麦冬、五味子。作用功:益气养阴。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半个月一疗程。

瘀血者可选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3.灌肠疗法 生大黄12g,熟附片10g,牡蛎30g,蒲公英30g,水煎取汁200ml,每日保留灌肠2次,保留时间30~60分钟。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

4.针刺调节 三焦俞、气海俞、气海、足三里、阳陵泉、肾俞、关元俞、天俞、关元、三阴交等穴,每日选5~6穴,轮换针刺。

【转归及预后】

性别上,男性一般比女性患者重,预后差,病理上Ⅰ型及Ⅱ型狼疮性肾炎一般预后较好,Ⅲ型以上、小球硬化重、严重小管间质损害、大量蛋白尿、临床持续不缓解、病理急性指数及慢性指数升高,以及合并有感染、出血、贫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都是预后不佳的因素。绝大多数重症狼疮患者在诊断后1~2年内死亡。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避免紫外线照射及阳光曝晒,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及时有的控制各种感染,发病时忌食羊肉、洋葱、韭菜、海鲜,以及芹菜、无花果、蘑菇等可能诱发狼疮的食物,禁忌烟酒。调节上激素应严格按照“用量足、减量慢、巩固服药时间长”的原则,预防复发及反跳。

2.调护

(1)饮食:狼疮肾炎患者应摄取足够的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清淡为宜。水分、盐分宜作适度限制。避免烟、酒或刺激性食物。

(2)运动:适当锻炼身体,以不劳累为度,可以增强体质及心肺功能等,但关节炎者不宜过量活动,注意休息。

(3)预防感染:患者因病情的影响或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影响,免疫能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肠胃道感染及伤口的感染等问题。注意预防,及早就诊处理。

(4)情志护理:保持心情的愉快,有助于病情的改良。同时亲朋好友要给予关爱和支持。

【临证经验】

1.辨证辨病结合,分阶段调节。热毒炽盛证多见于LN的急性活动期,治以清热解毒、凉血,以攻伐热毒为主;阴虚内热证多见于大量激素诱导调节阶段,故辅以滋阴降火以制其弊;肝肾阴虚证多见于急性活动期后的激素减量期,治宜滋养肝肾;脾肾阳虚证多见于恢复期,治宜温阳补肾、通阳利水。

2.中西合璧,扬长避短。运用免疫抑制剂调节LN时,其副作用主要是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对症使用养血补气药,如当归、何首乌、桑椹子、鸡血藤、黄精、黄芪、党参等,对防止白细胞下降有一定的疗。兼高血压者,多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 加夏枯草、白蒺藜、决明子、生龙骨、生牡蛎、川牛膝等以滋阴平肝潜阳。在应用激素之后, 更应早用滋阴降火药物,足量应用激素时,加黄柏、知母、甘草;激素减至半量后,加党参、黄芪以益气;激素减至维持量阶段可少佐桑寄生、菟丝子等平补肾气。热毒灼伤血分,选用赤芍、牡丹皮、龟板、槐花或槐米等,并加重生地用量以凉血化瘀,使血热得清,而无瘀滞之患。

3.症状偏重不同,调节有别。以血尿为主的,重用生地,并加入白茅根、地榆、茜草、藕节等凉血止血药;以蛋白尿为主者,应首先辨明邪实与正虚的不同,湿热毒邪未全清解,可选用石韦、萹蓄、瞿麦等以清热利湿祛邪,邪实不盛且正气不虚的,可选用荠菜花、土茯苓等,脾肾亏虚,摄纳失司,重用黄芪的基础上加芡实、金樱子等以收敛固涩,注意辨证用药,不可妄投温补固涩之品;以水肿为主要表现,兼见尿频尿少者,加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淡渗利湿之品。如高热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以清气凉营;如低热者,加沙参、天冬、麦冬、青蒿以养阴清热,并可大量应用秦艽;颊部蝶形红斑者,加用生地、赤芍、红花、益母草等以凉血化瘀消斑;关节疼痛者,加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忍冬藤等,若关节痛甚,日久不愈者,可选用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蜈蚣等虫类药以搜剔通络。

4.推荐邹氏三代专家调节狼疮性肾炎经验方药。调节大法:益气养阴,祛风通络,解毒清利。基本方:北沙参、生黄芪、防风、炒白术、黄芩、山茱萸、蝉衣、乌梢蛇、青风藤、穿山龙、川芎、瞿麦、白花蛇舌草、蛇莓、车前子。若热毒炽盛者,去黄芪、防风,加水牛角片、忍冬藤、紫草、生石膏等;若湿热者,去黄芪、防风,加苍术、生薏苡仁、川牛膝、黄柏、虎杖、蜀羊泉等;若反复感冒者,加荆芥、大青叶、板蓝根等;若水肿者,加猪苓、泽兰泻、水蛭、茯苓皮等;若关节疼痛者,加鸡血藤、海风藤、藤梨根、蜈蚣等;若蛋白尿反复不消者,加雷公藤、紫荆皮、鬼箭羽、或重用黄芪等;若肾功能损害者,加淫羊藿、六月雪、土茯苓。

【验案举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Ⅳ型)属脾肾气阴两虚兼有热毒证(邹燕勤主诊)

孙某,女,32岁。初诊日期:2006年4月12日。

患者3个月前院外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行肾穿刺活检为Ⅳ型狼疮性肾炎,目前用强的松35mg/d。刻下:面部红斑隐现,纳差,下肢乏力,大便日行1~2次,质软,苔薄白,脉细。血生化:总蛋白70.4g/L,白蛋白33.7g/L,球蛋白36.68g/L,尿常规:蛋白(++),隐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7g。证属脾肾气阴两虚兼有热毒,治拟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主。

处方:生黄芪30g,太子参20g,炒白术20g,生薏苡仁20g,茯苓皮30g,制僵蚕10g,全蝎3g,蝉衣5g,石韦15g,白花蛇舌草20g,蛇莓20g,玉米须30g,车前子(包煎)30g,山药20g,芡实20g,焦谷芽20g,麦芽20g,焦山楂15g,焦六曲15g。

二诊(5月9日):患者有时膝踝关节疼痛,鼻衄,胃纳尚可,大便偏干,苔薄黄,脉细,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g。证属热毒瘀结,治拟活血清热为主。

处方:青风藤20g,鸡血藤20g,川断15g,宣木瓜10g,太子参20g,生黄芪3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制僵蚕15g,全蝎3g,蝉衣6g,制苍术12g,白花蛇舌草15g,蛇莓15g,车前子(包煎)30g,制大黄6g,白茅根30g。

三诊(6月8日):患者腹部隐痛,大便日行1~2次,质软,苔淡黄,脉细,尿常规:蛋白(-),隐血(++)。证属气虚湿热,治拟健脾益肾,清利湿热为主。

处方:生黄芪50g,炒白术1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枳壳10g,青皮10g,陈皮10g,佛手10g,白花蛇舌草30g,蛇莓15g,制僵蚕10g,白茅根30g,仙鹤草20g,景天三七15g,茜草15g,天台乌药6g,荠菜花20g,瞿麦20g,萹蓄20g。

四诊(7月9日):患者自觉怕热,余无不适感,苔薄黄,脉细,尿常规(-),血生化:总蛋白76.6g/L,白蛋白41.5g/L,球蛋白35.1g/L。证属气阴不足,湿热内蕴,治拟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处方:太子参20g,生黄芪30g,炒白术1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制僵蚕10g,全蝎3g,蝉衣6g,石韦15g,猫爪草10g,茅根20g,芦根20g,车前子(包煎)30g,陈皮10g,谷芽20g,麦芽20g,白花蛇舌草20g,蛇莓20g。

按语: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以肝肾阴虚为主,兼有气虚,气虚使机体抗御外邪能力下降,病变难以缓解,气虚无力运血,使血行不畅,导致血瘀,因此调节过程中常配以活血化瘀。患者初诊时纳差便软,下肢乏力,为脾肾气虚,面部红斑为阴虚血热,调节拟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配炒白术、炒山药、炒芡实以健脾助运;配生薏苡仁、茯苓皮、玉米须、车前子以淡渗利水;制僵蚕、全蝎、蝉衣祛风通络以消蛋白尿;焦谷麦芽和焦楂曲助胃纳而防虫类药损伤胃气;石韦清热利湿减轻蛋白尿;白花蛇舌草、蛇莓清热凉血解毒,蛇莓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甘苦、寒,有毒,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作用,外用内服皆可,常用于调节热病、惊痫、咽喉肿痛、痈肿及蛇虫咬伤和烫火伤,邹老师常用之与白花蛇舌草相配伍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取良好。全方虚实兼顾,攻补兼施。二诊时出现关节疼痛、鼻衄、便干,尿蛋白已正常。方中增青风藤、鸡血藤、川断、木瓜、制苍术祛风湿以通痹,制大黄通便,白茅根以凉血止血以对症调节。三诊时以腹部隐痛,尿隐血为主要表现,方中配伍枳壳、青皮、陈皮、佛手、天台乌药理气止痛;仙鹤草、景天三七、茜草、荠菜花、瞿麦、萹蓄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四诊时,患者已无不适,尿常规、血浆白蛋白已恢复正常,故调节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巩固善后。本案调节过程中,在凉血解毒、活血利湿的同时,始终重视顾护脾胃运化功能,故调节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小结】

1.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湿热火毒为标,在临证调节中应抓住病机的主要特点,分清标本缓急,病证结合,以滋补肝肾、健脾扶正为先,并贯穿于疾病调节的始终。

2.LN活动期多由热毒炽盛,气营两燔,肾失气化所致,建议西药基础上辅以中医调节,以清热解毒为主;缓解期以正虚邪恋、正气亏虚为主,应以扶正固本为主;恢复期多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应以益气(阳)养阴为主。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虫字旁加一个俞读什么?

虫字旁加一个俞读“蝓”字。

“蝓”,普通话读音为yú,本义为虫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蝓

拼音: yú

仓颉码 :LIOMN

郑码 :IOQK

部首笔画 :6笔

四角号码 :58121

同音字 :于,俞

结构 :左右结构

注音 :ㄩˊ

部外笔画 :9笔

字码基本区: U+8753

笔顺号码 :251214341251122

字级 :二级字

释义 :见“蛞”

偏旁部首 :虫

笔画顺序 :竖、横折、横、竖、横、点、撇、捺、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笔画数 :15笔

五笔 :JWGJ

苹果树常见得病虫害有哪些?该怎么防治?

苹果树主要病虫害有:

1:腐烂病。

2:轮纹病。

3:白粉病。

4:蚜虫。

5:斑点落叶病。

6:红蜘蛛。

7:桃小食心虫。

8:炭疽病。

9:梨小食心虫。

10:介壳虫。

左面一个“虫”右面一个“俞”念什么

读yuˊ,这还要问别人哦。

颈椎病怎么调节好?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颈部的椎间盘、椎体、后关节、颈部的韧带、肌肉的退变、劳损或损伤等因素引起的一组症状群。西方医学一般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有些医学教科书又将其分为7种类型,即在上述4种类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局部型、食管受压型和混合型3种。它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多因年龄增长,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纤维环弹性减退,椎间盘向四处突出,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而引起。有研究发现,一些鼻病如鼻窦炎,青少年时期不同程度的颈椎外伤,咽、颈部的反复感染以及其他一些疾病,也可使人提早引发颈椎病,有的人甚至从30岁起椎间盘就开始老化,到了50岁以后则更加。

由于颈椎病病因复杂,分类繁多,及时得到根治较难。有些类型的颈椎病如果任其发展,预后严重。例如,颈椎3~ 4、4~ 5椎间盘脱出,压迫颈动脉后,可引发脑血栓和瘫痪;有2.1%~ 11.4%的颈椎病人会出现较严重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有10%~ 97%的上述病人会出现眼胀痛、干涩、畏光、流泪、眼睑无力和视力下降等并发症;还有的颈椎病人平时症状和体征不,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但却可能发展到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顽固性失眠等。

经典中医理论中虽无“颈椎病”的病名,但现代中医认为其症状近似于中医的“痹病”、“痿症”、“头痛”、“眩晕”、“项强”等,中医古籍上也有所谓“骨错缝”、“筋出槽”之说。一般来说,现代中医学多将颈、肩、臂痛等均视为痹症,颈椎病则属于痹症中的“颈痹”,具体又分为痹痛型、麻木型、眩晕型和痿弱型四种。另外也有痹痞型和瘫痪型之说。从发病原因上区分,又可分为经络受阻型(多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相对应)、风寒湿痹型(多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对应)、气滞血瘀型(多与脊髓型颈椎病相对应)、痰瘀交阻型(多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对应)和肝肾不足型(多与混合型颈椎病相对应)等5种。一般认为,此症通常由外伤、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而头痛、目眩、耳鸣则与痰浊、肝风、虚损有关。

一、主要表现

(1)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数患者会出现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沉等症状;或视物不清,睁眼无力;或肢体发凉,半身麻木,有灼痛感和刺痒感;或肢端发红、发热、疼痛、多汗。部分患者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偏低,有耳鸣、耳聋和舌麻的感觉。多数患者的三叉神经出口处会有疼痛、压痛和枕大神经痛等感觉。

(2)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有颈肩部、枕后部酸困胀痛,疼痛可放射到前臂和手指。有的会出现皮肤过敏,肌肉疼痛、麻木、无力甚至萎缩。

(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多以肢体麻木和运动障碍为特征,也有患者在肩部有较重的不适感,但大部分较轻或者没有。不适感主要表现在下肢沉重、步态不稳、尿频、排便无力,或双手握力下降、肌力和感觉减弱等,症状时好时坏。严重时可呈痉挛性瘫痪,关节僵硬,也可以表现为半身不遂。

(4)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因椎动脉受压、受刺激而易造成痉挛或扭曲,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经常失眠,少数人可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眼肌瘫痪、复视、听力减弱、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状。在转动头部时可引起眩晕发作是此型颈椎病的特征,严重者还可能有恶心、呕吐或晕倒,但神志清醒。

(5)局部型颈椎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颈部剧痛,并可放射至顶枕部或肩部,颈部活动受限。

(6)食管受压型颈椎病。此类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因颈椎体向前增生突出,压迫食管后而引起吞咽困难。

(7)混合型颈椎病。此类颈椎病的主要症状特征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颈椎病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容易把所有的颈痛都当成了颈椎病,常因此造成误诊误治。引起颈痛的其他原因有很多,其机理复杂,其中软组织损伤者为常见,其次还有慢性咽部炎症、颈动脉炎、颈椎结核、颈部肿瘤转移以及冠心病心绞痛对颈部的放射痛等,应与颈椎病区别对待。

二、检查验证

(1)确诊是否患有颈椎病,除了从上述症状表现加以判断外,首先应到医院内科检查,在排除了内科疾病后,申请拍一张颈椎正、侧位的X光片重要。如果颈曲度消失,同时钩椎关节也增生,那就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特征;如果椎间隙变小,有可能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如果有钩椎关节增生,则有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2)进行椎管造影检查,同时做奎克试验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可进一步对各型颈椎病进行诊断。

(3)必要时可进行体位电位检查,或进行椎动脉造影和椎动脉血流检查。

(4)如怀疑患有脊髓型颈椎病,还可进行CT扫描或MRI检查,此两项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怀疑患的是椎体动脉型颈椎病,应进行双侧椎动脉B超检查,此项检查多能发现椎动脉是否狭窄或血流速度是否有改变。如怀疑患有食管受压型颈椎病,不仅在侧位片上可见到椎体增生,还可通过钡餐透视发现椎体突出并压迫食管。

三、服药调节

(一)非处方药选

1.西药

(1)烟酸(尼古丁酸,维生素PP) 成人每次50~ 100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本品具有较强的周围血管扩张之功,适宜于各类神经型及混合型颈椎病人服用。溃疡病患者禁用,糖尿病、青光眼、痛风、肝病等患者慎用。

(2)烟酰胺(烟碱胺) 成人每次50~ 200毫克,每日3次,或按说明服用。本品具有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之功。

(3)维生素E 成人每次0.1克,日服2次。本品具有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之功。

(4)阿司匹林 成人每次0.3~ 0.6克,日服3次,疗程一般为5~ 7天,饭后服用好。本品主要起消炎和镇痛作用。

(5)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成人每次0.2克,每日2次。本品具有消炎、镇痛之功。

2.中成药

(1)妙济丸 成人每次1~ 2丸,日服2次,用黄酒送服。本品具有强筋壮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之功,主治痹痛型、痿弱型和麻木型颈痹证(颈椎病)。

(2)颈复康颗粒 成人每次1~ 2袋(每袋10克),日服2次,以饭后服为宜,用少量黄酒为引果更佳。15天为1个疗程,应服3个疗程。本品具有补益气血、散风止痛和活血通络之功,主治痹痛型、麻木型颈痹证(颈椎病)。经期停用。孕妇禁服。

(3)活络止痛丸 成人每次1丸(4克),日服3次。本品具有活络舒筋、驱风除湿之功,对由颈椎病引起的颈部麻木、酸痛等症状有较好疗。孕妇禁服,儿童及严重高血压、肾脏病、心脏病患者慎服。

(4)颈痛灵药酒 成人每次10~ 15毫升,日服2次。本品具有滋补肝肾、活络止痛之功。孕妇及酒精过敏者禁用。

(5)舒筋定痛酒 成人每次20毫升,日服3次。也可外用,涂于患处,每日3~ 4次。本品具有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对有过陈旧性损伤、扭伤或有瘀血肿痛的颈痹证(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疗。孕妇禁用,酒精过敏者慎用。

(二)普通处方药选

1.西药

(1)复方丹参片 成人每次3片,日服3次。它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及通脉养心功能的西药,有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及降血脂的调节作用。

(2)硫酸软骨素A(康得灵) 成人每次600毫克,日服3次。本品具有抗动脉硬化和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

(3)吲哚美辛(消炎痛) 成人每次25毫克,日服2~ 3次,必要时可增至每日100~ 150毫克,分3~ 4次服用。饭时或饭后服用。本品有的消炎、解热、镇痛作用。

(4)维脑路通(羟乙基芦丁) 成人每次0.3克,日服3次。本品具有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5)地巴唑 成人每次5~ 10毫克,日服3次。针剂可用于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 20毫克。本品对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还有兴奋脊髓的作用。

2.中成药

(1)大活络丹 成人每次1丸(蜜丸,每丸重3克),日服2次,用温蒸酒或温开水送服。其主要作用是降压、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兴奋骨骼肌以及抗炎等,主治眩晕型、麻木型等颈痹证(颈椎病)。服用期忌气恼、寒凉。孕妇忌服。

(2)正天丸 成人每次1袋(6克),日服2~ 3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本品具有疏风、活血、养血、镇痛和镇静之功,对颈动脉血管有的松弛作用,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强脑血流量,改良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主治痹痛型、眩晕型等颈痹证(颈椎病)。孕妇忌服。

(3)昆明山海棠片 成人每次2~ 3片,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本品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之功,对由风湿、热毒等因素引起的各种颈痹证(颈椎病)有调节果。

(4)天麻丸 成人每次1丸(9克),每日2~ 3次,温开水送服。本品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通痹止痛、活血化瘀之功,对痹痛型、麻木型、眩晕型及痿弱型颈痹证(颈椎病)有较好的疗。孕妇忌服。

(5)骨刺片 成人每次5片(每片0.3克),日服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2~ 3个月为1个疗程。本品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养血活血、软坚之功,主治由骨质增生引起的颈椎病、腰椎肥大、增生性脊柱炎等。孕妇慎服。

(6)骨刺消痛液 成人每次10~ 15毫升,日服2次,善饮酒者酌加。本品具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利湿散寒、抗炎、局麻、镇痛等作用,对由骨质增生引起的痹痛型、眩晕型颈痹证(颈椎病)有较好的调节果。孕妇忌服。

(三)中草药处方药选

【药方1】香附、牛蒡子各10克,姜黄、全当归、川芎、秦艽、葛根、威灵仙各12克,羌活、赤芍各20克,鸡血藤30克。

【适应证】痹痛型颈痹证(颈椎病)。主要证候是颈项强直,头、颈项、背、肩、臂疼痛,尤以颈项转侧时更为疼痛,四肢酸痛麻木。舌质淡,苔薄白。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一个疗程。病情好转后改服中成药骨仙片或骨刺片,按说明书服用,连服1个月。

【药方2】三七3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克,木瓜、当归、苍术、川芎、白芍、桂枝各10克,葛根12克。

【适应证】痹痛型颈痹证(颈椎病)。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药方3】制川乌6克,白介子、桂枝尖各10克,川芎、全当归各12克,川木瓜15克,丹参、熟地、鹿衔草、炙北芪、杭白芍、鸡血藤各30克。

【适应证】麻木型颈痹证(颈椎病)。主要证候是颈项、肩、前臂及手指麻木、刺痛,并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伴有四肢拘急、口干、烦燥。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改服骨刺片或骨仙片;另加服六味地黄丸,成人每次1~ 2丸,连服1~ 2个月。

【药方4】当归、桃仁、川芎、红花、枳实、元胡、五灵脂、威灵仙各10克。

【适应证】麻木型颈痹证(颈椎病)。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孕妇慎服。

【药方5】钩藤、白术、天枳壳、法半夏、山萸肉、白蒺藜各12克,白芍、玄参、丹参、夏枯草各15克,代赭石(先煎)、珍珠母(先煎)各30克。

【适应证】眩晕型颈痹证(颈椎病)。主要证候是头、颈、肩及背部疼痛,以头晕目眩、转动头颈时症状加重或有耳鸣为特点,伴有身重乏力、恶心呕吐或胸脘闷满。舌质淡,苔白或腻。

【制用法】每日1剂,连服1个月后可改服中成药天麻丸,成人每次3丸,每日3次;另服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成人每次1丸,每日1次,可连服1~ 2个月。孕妇及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6】炙北芪、鸡血藤、鹿衔草各30克,锁阳、牛膝、川芎、川断、当归身、骨碎补、桑寄生各12克,龟板(先煎)、生地、熟地各15克。。

【适应证】痿弱型颈痹证(颈椎病)。主要证候是上肢麻木,转侧不利,下肢痿弱无力,步履不稳。

【制用法】每日1剂,连服1~ 2个月,病情好转后可改服中成药骨仙片或骨刺片。辨证属阳虚者加服中成药附桂八味丸,属阴虚者加服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服用方法均为成人每次1丸,日服2~ 3次,连服1~ 2个月。孕妇忌服,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7】三棱、莪术、桂枝各10克,白术 12克,川芎、白芍、枸杞子、川木瓜、骨碎补、补骨脂、生牡蛎、生龙骨各15克,葛根、珍珠母、紫丹参各30克。疼痛剧者,加三七(研末冲服)3克,白芷、元胡、威灵仙各15克;上肢麻木者,加蜈蚣3条,全蝎、乌蛇各15克;心悸胸闷者,加陈皮、青皮各12克,瓜蒌、薤白各15克;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各15克;寒邪留滞者,加白细辛3克,炙甘草、炙川乌各6克,或者另加干姜6克,肉桂9克。

【适应证】多种类型的颈痹证(多种类型的颈椎病)。

【制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孕妇忌服。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8】生姜、甘草、麻黄根各10克,桂枝12克,白芍、大枣各15克,葛根20克,浮小麦30克。

【适应证】颈痹证(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证候是头痛、头重,多汗或无汗,全身怕冷,颈项强硬,转头不利,颈肋发僵,四肢无力,屈伸不灵,全身发紧或肌肉麻木。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微发汗,避风寒,休息,配以适当颌颈牵引。患有各种严重慢性病者慎服。

【药方9】生姜、炙甘草各6克,防风、当归、赤芍、白芍、姜黄各12克,羌活、黄芪各15克。

【适应证】颈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证候是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条状物或有压痛,四肢沉重、无力、麻木,或肌肉萎缩,手指屈伸不利,指端麻木。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

【药方10】羌活、甘草、生姜各10克,桂枝12克,姜黄、当归、白芍、大枣、威灵仙各15克,葛根、鸡血藤各20克。

【适应证】颈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药方11】黄芪、桃仁、党参、红花、当归、川芎各10克,生地、菊花、葛根各15克,牛膝、丹参、赤芍各20克。

【适应证】颈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孕妇忌服。

【药方12】枳壳、炙甘草各6克,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柴胡各10克,羌活、牛膝、路路通各12克。

【适应证】颈痹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证候是头、颈、肩、背及四肢疼痛、麻木,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为刺痛性,疼痛固定不移,拒按,夜间加重,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紫绀,指甲凹陷,无光泽,皮肤枯燥、发痒。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孕妇忌服。

【药方13】炙甘草9克,粉葛根、炒白芍、丝瓜络各15克,磁石(先煎)、紫贝(先煎)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适应证】颈痹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证候同上方。

【药方14】生姜、甘草各10克,党参、川芎、当归、桂枝、地龙各12克,白芍、大枣各15克,葛根20克,黄芪30克。

【适应证】颈痹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服2次。微发汗,避风寒,休息,并配以枕颌颈牵引调节。

【药方15】陈皮、青皮、枳实、胆南星各8克,川芎、当归、白芥子各10克,茯苓、赤芍、郁金、制半夏各12克。

【适应证】颈痹证(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证候是头昏,眩晕,头重如裹,心悸,恶心,呕吐,胸闷,肢体沉重,厥冷,麻木,肿胀,全身倦怠。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3次。孕妇慎服。

【药方16】白芍、菊花、生姜、山茱萸、土鳖虫各10克,当归、丹参、黄花、制半夏、鹿角胶、淫羊藿各15克,枸杞子30克。伴有口渴、舌红少苔者,加沙参、生地黄各15克;伴有肢冷者,加附子15克;伴有口苦尿赤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

【适应证】颈痹证(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孕妇慎用。

【药方17】生地、熟地、牛膝、川芎、茯苓、泽泻、肉苁蓉、鹿角片、鹿角胶(烊化)各10克,赤芍、白芍、木瓜、葛根、杜仲、骨碎补各15克,仙灵脾30克。

【适应证】颈痹证(混合型颈椎病)。主要证候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头脑涨痛,面部烘热,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摇身颤,步履蹒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3次。孕妇忌服,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18】甘草3克,薄荷、辛夷、苍耳子各6克,白芷10克,防风15克。

【适应证】颈痹证(鼻源性颈椎病)。主要证候是除有一般颈椎病症状外,另有鼻窦炎病史,常有鼻塞、嗅觉下降、鼻涕和多痰等症状,双侧迎香穴部位涨痛不适,有轻度到中度的闭塞性鼻音。结合现症状和病史,应为鼻源性颈椎病。

【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服9天。肾病患者慎服。四、其他调节

1.牵引疗法

牵引是调节颈椎病的一种较好方法,尤其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果更好。牵引一般可分为坐式、中立式、颈前屈式、卧式和携带式等5种,某些特殊病人还需要采用中立位或颈前屈位或适度伸位等体位,技术很有讲究,关系到疗的水平。

2.按摩疗法

结合点压穴位进行,讲究幅度,并要按颈部解剖学的细微变化进行调整。此疗法使用频率较高,医院和家庭均可采用。

如果在家里按摩,简便方法有以下5种:

(1)揉捻法。家人用两手拇指指腹交替在患者颈部两侧自上而下地做回旋揉捻,每侧4~ 5遍。对压痛点可以重点揉捻,时间也可略微长些。

(2)滚动法。用手掌的近小指侧在患者的头颈部及双肩部来回滚动2~ 3分钟。

(3)拿捏法。用两手拇指和掌部,还有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在肩部拿捏,拇指作环形运动1~ 2分钟。

(4)拍法。五指并拢微屈,以手腕部的自然摆动,均匀地拍打患者的背部,反复3~ 4遍。

(5)劈法。将双手五指分开、放松,以手掌的小指侧劈打双肩及背部1~ 2分钟。

3.手术疗法

这是目前各医院调节此病时使用多也是果的一种调节方法。对脊髓型、食管受压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调节更为常见,即使是已经瘫痪的病人也可。

4.刮痧疗法

用刮痧板或家用的圆滑小碗或酒盅等,适度用力,将工具与人体的皮肤表面形成45°的角,对肘部、肩部和颈部进行按摩,调节气血,舒筋活络,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端肩疗法

每天早上用左、右端肩的方法锻炼10~ 20分钟,时间长一点更好(行、坐、站均可)。端肩5分钟后可有热的感觉。一周内病情多能减轻,长期坚持症状可消失。

6.跳动疗法

双脚尖同时离地作无绳弹跳动作,双手臂在身体两侧向前转圈甩动50次,然后向后转动50次。坚持锻炼数天即可使此病有缓解。

7.枕疗法

用直径不超过10厘米、内部塞有谷糠或小米的圆枕枕头睡眠。睡眠时将小圆枕紧贴颈后部,使头部尽量向上、后仰与下沉,也可采用侧卧姿势,但须使病侧朝上。

枕疗法还包括药枕调节,用此种方法调节颈椎病的病例很多,方法是用自制布袋,内装中草药,夜眠时置于枕部及颈后侧,枕的高度与自己拳头一般。侧卧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当增高一些。枕内中草药多种多样,常用的药方是:葛根、藁本、桂枝、川芎、薄荷、红花、桃仁、伸筋草、透骨草各30~ 50克。另外,枕疗法还可以同时配合服用中草药或用中草药制剂外敷的方法进行调节。

8.外敷疗法

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白芷、川乌、草乌、元胡、木香、吴茱萸各若干量,研成细末过筛,再用白醋调成厚糊状备用。所敷基本穴位为大椎、阿是、手三里、外关、脾俞、肾俞、涌泉以及椎夹肩、肩井等穴位或部位。敷前要用75%的酒精在穴位上消毒,敷药要用肤疾宁固定,24小时后取掉,1~ 2日调节1次,10次为1个疗程。若起水泡,间隔时间可放长一些。

在外敷的同时还可再配合内服法调节,内服药方为:柴胡、甘草各6克,白术、云苓、赤芍、白芍各10克,半夏、羌活、当归、补骨脂各12克,川芎15,熟地、葛根各15克,党参、黄芪各15~ 30克。恶心呕吐者,去熟地,加陈皮、竹茹各12克;失眠者,加炒枣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9.药酒疗法

用葛根、黑豆、蛇蜕、人参、鹿茸、熟地、黄芪、核桃、枸杞子、甘草、黑芝麻、白酒各适量。将上述中草药浸于酒内1个月后服用,成人每次15毫升,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以用药酒涂搽患部,即将中草药制成煎剂或药酒剂、软膏在患部涂搽。例如复方马钱子药酒即是1例:方法是用三七、姜黄、水蛭、乌蛇、冰片、川草乌、威灵仙、制马钱子等各适量,切成粗末,用75%的酒精适量,浸泡5~ 7天后,涂搽颈部,每天4~ 6次,连搽1个月。

10.“飞机疗法”

预备姿势为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向前伸直,划向身后再向前倾,颈部则尽可能向上向前伸,身下沉,下蹲。注意颈部向前向上伸、两臂伸直向后向上翘时呈机翼状,愈用力果愈好,下蹲30秒钟后,边徐徐左右摇摆躯干,边缓缓直起身躯,同时翘起两臂缓缓下垂至恢复原状。从下蹲到站起摇摆身躯不少于15次,如此反复下蹲不少于10次,每天不少于2次。

五、饮食宜忌

(1)颈椎病人宜食用芝麻、荞麦粉、瘦猪肉、牛肉、鸡蛋、山药、枸杞叶、鲜木瓜、芹菜、火麻仁、柏子仁、银耳、葡萄、莲子、百合等。同时宜食用其他富含精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2)忌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少吃辛辣调味品,可少量适度饮酒,但要忌大量酗酒,更不能吸烟。

(3)饮食宜温热,少食冷饮、冷食。

六、专家提醒

(1)注意不要把颈肩肌劳损当成了颈椎病。颈肩肌劳损症的主要症状为:低头、后仰、头部左转或右转均无受限;无前弯、侧突畸形;上肢皮肤感觉及肌腱反射均正常;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均为阴性;颈椎X光片无骨关节异常;在颈椎旁的肌肉,尤其是在第6、第7颈椎或第1~ 3胸脊椎棘突两旁有条索状压痛点。

(2)预防颈椎病要从幼年和青少年开始,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姿态,纠正不良体位,特别要注意预防出现外伤。良好的睡眠姿态可以减轻颈椎间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放松,不至于过度疲劳,可减少诱发颈椎病的因素。良好的睡眠姿态主要靠适宜的枕头高度和硬度来,枕头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以8~ 15厘米为宜。质地要柔软,透气性要好。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枕头可以对颈部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平时的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以使全身放松。

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增高,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这些不良体位包括头部向某一个方向转动过久、长时间低头看物、伏案工作过久以及桌子高度不合适或桌面倾斜度低于或高于10°~ 30°。

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但研究发现,许多患者在青少年时期都已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外伤或颈部、咽喉部的反复感染。现在有许多青少年喜爱体育运动,因不得要领,在前后滚翻、倒立、用头顶球、跳水等运动中,都会损伤颈椎。有的家长生气时随意打孩子的头部,或猛力拉孩子的肩背部等,也会导致颈椎受伤。当时这些受伤部位表面上可以很快痊愈,症状往往不,但到了30岁以后,椎间盘及椎旁的其他附属结构就会发生退行性变,神经血管受压症状便逐渐出现。

(3)颈椎病与部分职业、工作方式有密切联系。例如学生、会计、编辑、作家、电脑工作者等,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学习,颈椎常处于屈曲状态,容易发生劳损、骨质增生、纤维弹性下降、韧带增厚等,进而压迫神经、脊髓或血管,引发颈椎病。再如一些油漆工,在工作时常常要将手高举过头,也容易引起颈部肌肉劳损,甚至出现局部出血、水肿和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

(4)出现骨质增生后可诱发颈椎病,但是不能单凭颈部有骨质增生的存在,就断定患有颈椎病,因为绝大多数的中老年人都有骨质增生,这是人体老化的正常表现,增生的骨质如果没有压迫到颈椎部的神经血管等,就不会产生颈椎病。无端怀疑只会延误对其他疾病的诊治。

(5)通常颈椎不适并不等同于颈椎病。中老年人在电脑前呆久了,或是着了凉,都会出现一般性颈椎不适。不要认为多动动脖子或请人捏几下就是找到了调节初期颈椎病的“良方”。其实,对颈椎不适的好调节方法是让它休息。

(6)患者服用维生素B1时应忌与氢氧化铝凝胶、口服避孕药和含有乙醇的药物同服,也不宜与氨茶碱、碳酸氢钠、阿司匹林、药用炭、白陶土和含有鞣质的中药或中成药合用。

请问“虫舌”“虫俞”是什么字呢?

根据字形来看是“蠶(蚕)”。 前面的回荅说的表示“咬啮”的含义的字显然是“蚕”的派生字,从“蚕食”的含义而来。

上一篇:女斤念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句子

  • 山山而川(精选40句)
  • 人生乐观的诗句(精选58句)
  • 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摘抄
  • 描写山峦叠嶂的古诗(精选44句)
  • 关于诗经的名言名句(精选49句)
  • 全力以赴砥砺前行的诗句(精选37句)
  • 关于荷花的爱情诗(精选60句)
  • aabb式的词语(精选48句)
  • 新经典句子

  • 虫俞念什么
  • 女斤念什么
  • 齿加禹念什么
  • 麦加菊念什么
  • 女加吉念什么
  • 五个口念什么
  • 出米念什么
  • 石加立念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