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 | 心理学:这两类作恶行为后果为严重
我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冤有头债有主等话语,有人对此深信不疑,有人却认为这只是一种迷信的心理安慰。这种思想认为,我们的言行就是今日种下的因,它会随着时间的发酵逐渐成长。
因果报应便是如此。但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无恶不作,却依然享受着幸福富贵的生活。这使得不少人都不愿意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认为这只是一种普通人进行自我洗脑的说辞。然而心理学家研究后却发现,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
有一项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示,经常做善事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这项研究由美国耶鲁大学的一群学者发起,他们当时正在深入研究人类死亡率的调查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处于不同的种族或,也拥有不同的身份背景。
那些喜欢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人,健康状况和寿命长度都高于那些损人利己、无恶不作的人。二者的死亡率甚至能够相差4至5倍。当然因为世界观念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并不能够准确概括出什么样的事情被称为坏事。
有一些坏人犯下的罪行人神共愤,有一些人却只是性格阴险狡诈的小人。后者并没有做出太多伤害他人的事情,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更加自私自利,有时还会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纯粹的恶人在生活中也少见,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身边存在的,总是那些喜欢作恶的人。一旦发现这类人的真面目,我们就会尽可能远离他们,并发自内心地厌恶唾弃他们,这些人也更容易品尝到自己所种下的苦果。
当面一套背面一套,阳奉阴违的小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坦诚,这些阳奉阴违的小人总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做事情表里不一。当有利可图时,他们便会对对方展现出亲密或敬重的一面,领导交代的诸多事物也能随口应允下来。
但真正完成这些任务时,他们却总是使用各种计谋将责任推脱到他人身上,借助他人的努力进行邀功。而在人后他们又总是表现出看不起别人的样子,高傲又自负,无法容忍任何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存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经常和这种人生活在一起,很有可能会被他们的言行举止所影响。
就算一个人起初是无欲无求且品行纯良的,也会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变成一个只顾自己利益的小人。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先天基因的联系并不大,更多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所拥有的家庭背景或是学校环境都是不尽人意的,因此他们在人格的发展上也会存在偏颇。
好在这种邪恶的想法无法被隐藏,普通人也能轻易看穿这类人的小心思。只要和他们长时间相处,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人总是会感到孤独,因为正常人会主动远离他们,他们也无法找到可以信赖依靠的朋友。
忘恩负义的小人
忘恩负义的小人也常常被人唾弃。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农夫在冰天雪地里营救了一条快要被冻死的毒蛇,毒蛇醒来后不仅没有向农夫表达感恩之情,反而忘恩负义的反咬了农夫一口。
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总是无法理解他人的援救之情,认为别人帮助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有人会将这种行为当成他人对自己的迫害。
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具备轻微的被迫害妄想症,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偏执型人格。
从精神层面进行分析,世界上没有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潜在的欲望和阴暗面。只是我们在接受世俗教育后,懂得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而不是像这些小人一样,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
有一部分人的超我强大,他们可以压制住自己内心邪恶的欲望,成为一个更符合社会规范和期待的人。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明白适可而止的道理,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
一味追求欲望的人只会让他人心生厌恶。这种不懂感恩的人无法和他人建立起持久稳定的关系,注定不能在社会上长久地行走。
当他人看清这些人的真面目后,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去,和这些人在一起相处生活,也只会让自己陷入到更多的麻烦当中。
因果报应或许只存在于幻想与传说当中,但我们在当下所做出的选择,确实也会对今后的人生起到影响。经常做善事传递善念,这份美好的感情也会在日后反作用于我们身上。总是勾心斗角为非作歹,必然会引起他人的不满,给自己招来祸端。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