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哪些我们中华民族的歇后语及由来呢?
一、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一孤掌难鸣;懒婆娘的裹脚一一又长又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 . 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 . 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早的歇后语。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专家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先生在巜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例于“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乎猜谜的一种语言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庾词” 、“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这里限于篇幅,不拟一一加以辩析。
二、歇后语的分类与品种
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而歇后语的多少,更无法确定。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题主及有志于此的网友君学习,这里将歇后语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于一类;将带有比喻性质的归于一类。
第一,谐音类。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意字或近音宁相谐,有的甚至以地方语音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于“双关”一类,也是有道理的。如:
空棺材出葬一一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一一一清(青)二白
矮子过河一一安(淹)心
矮子吃粉丝一一好场(长)面
煤油炉生火一一心(芯)眼不少
强盗来了开中门一一不多(躲)
第二,比喻类
一是喻事。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如:
弄堂里搬木头一一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一一没多大长进
二是喻物。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如:
秋后的蚂蚱一一蹦跶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一一只能进不能退
三是故事。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此方。如:
楚霸王举鼎一一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一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歇后语的使用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是,我们使用歇后语,应该有所选择,某些歇后语有它的参考价值,但并不一定都有普遍使用价值,切忌滥用。何况歇后语中还有些糟柏,如宣扬落后思想意思的,宣扬低级庸俗趣味的,表现不堪入目的丑恶形象的。这类歇后语,必须加以舍弃。还有一些歇后语,因为过于局限于某些地域,不甚规范,也不便在广大范围内交流使用。
“歇后语”一词中,“歇”是什么意思?
歇后语释义: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的由来是什么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谚语和歇后语区别?
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所谓谚语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常语,通常指一些含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有思想,有教育意义的俗语。例如: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什么是歇后语语,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453.htm歇后语、谚语、俗语三者有何区别?
歇后语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言,而且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谚语一般是比较简练的话语,比较通俗易懂。俗语是人们用相关的历史或者典故而形成的比较简短的话语。大多汉语词典里都有出处。
歇后语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歇后语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源于唐代,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