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释义:
并非来自神灵的助佑,也不仰仗幽微之天机,我自凭御那白云,挾清风同归。远远地曳引而至,到眼前却似是而非,虽未能与道契合,却终究还是与凡俗暌离。丛山中高孤的乔木,碧苔上蔼蔼流转的斜晖,那些情景总能让我不断捕捉思索,其中蕴含的一切却是那么微妙依稀。
超诣,是指造诣超妙。
要达到超诣境界,要靠什么呢?作者指出,不能借助神明的灵异,也不能仰仗造化的幽微。至于其具体方法,作者没有明言,但若从其他品细究,或许是能看出,司空图认为神妙的诗境还是须得靠“情晤”,才能有韵外之致。
中4句,作者描写了超诣的特征。其一,超诣之风极难把握;其二,若要补救,须“少有道契,终与俗违”,即好诗必须远离凡俗,与自然之道相契。司空图这一艺术标准,成为后来艺术家们在诗歌、绘画、书法等领域竞相追逐的目标。
确实,当我们欣赏诗歌作品时,吸引我们并不是字面所提供的形象,而是那些语句抽绎出的我们的想象,使我们堕入自己的思绪、意念之中,是那种境界,深远的、无穷的,可以领略和品味的,却又难以确指的境界。
本品中,除了理论阐述,有“如将白云,清风与归”“乱山高木,碧苔芳晖”的形象描绘。乱山高木,有强烈的色彩、质感对比,及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对比,干枯灰白的乱石中浓翠的树木,自然不免有孤芳自赏之感,此中也可看出作者遭世不偶之慨。而“如将白云,碧苔芳晖”,从远景到近处,俯视的角度细察时间之流转,溢出淡淡的哀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超诣,应是司空图的诗美理想。
恬淡的情怀,幽冷的景色,哲理的寓意,不为人注意的诗题和流逝而去的光阴……有了这些元素,或许才达“超诣”,才能诱发读者的联想,才能成为历千余年而绵延不绝的艺术标准。
【超诣诗风诗句范例】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王维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