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心解之七)
喻之二柄·喻之多边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一、喻之二柄
“喻之二柄”是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提出来的。钱氏指出: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拈示。……剌取其意,合采慎到、韩非“二柄”之称,卿明吾旨,命之“比喻之两柄”可也。
“柄”的本义是指器物的把柄,后以比喻权力,如“权柄”、“国柄”、“柄臣”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权,又执民柄。”梁启雄在《韩子浅解》中说:“《礼记·礼运》注:‘柄,所操以治事。’指君子所操持以治事的权柄。二柄:(一)刑,指杀和戮;(二)德,指赐和赏。”《慎子·威德》篇虽无“二柄”之名,但所论“威”与“德”因“正反仇合”,已具“二柄”之义。《韩非子·二柄》曰:“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慎到、韩非论述的“二柄”是指统治者处理政务时操执赏罚的两种权柄。钱先生剌取“刑”与“德”为“比喻二柄”之理,是从同一个喻体可以具有褒贬好恶迥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这一特点来取义命名的,旨在强调比喻修辞的灵活运用。
古罗马斯多噶派哲学家所指出的“万物各有两柄”,强调客观事物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属性。这与美学理论中自然物的“美丑二重性”之说是相吻合的。相当多的自然物同时兼有美与丑两种相对立的审美素质。如同一个老虎,既可以视为美的对象来观赏称道,也可以作为丑的对象来看待鞭挞。“生龙活虎”“虎踞龙盘”“龙腾虎跃”等是褒扬性的比喻,而“吏狼官虎”“为虎作伥”“虎兕出柙”等却是贬斥性的比喻。又如桃花,取其艳丽的色彩,可以成为美的对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令人联想到美丽的新嫁娘;若只注重桃花易开易落的特点,又与轻薄无情相联系,“轻薄桃花逐水流”这个比喻又令人联想到轻佻的风流女子。
古代有两首写牡丹的绝句,一是唐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另一是宋人王溥的《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能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前者着眼于美学鉴赏视角,以芍药、芙蕖为陪衬,赞颂牡丹“国色天香”;后者着眼于农业经济学角度,以枣花、桑叶为陪衬,讥讽牡丹“华而不实”。二诗同咏一物,一褒一贬,但皆命意精妙,喻意深长,且各言之成理,均有令人莞尔首肯之处。
自然物的美丑二重性是自然美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特征。客观事物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属性,人的感情也有两极变化,因而在取象拟喻时,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唐人皮日休《咏螃蟹》: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对横行的螃蟹唱出了赞歌。明代京师流传着百姓们诅咒奸佞的两句诗:
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此处横行的螃蟹,喻指恶贯满盈的大奸臣严嵩。
汉文化心理,“横行”具有褒贬相异的“二柄”:《史记·季布传》:“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唐人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唐人杜甫《房兵曹胡马》):“骁腾有如此,可横行。”这些“横行”者都是(或喻指)纵横驰骋的猛士。而“横行霸道”“横行乡里”“横行无忌”之所指,却是胡作非为的豪权奸党或得志便猖狂的卑鄙小人。
宋人吕本中《采桑子·别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上片写“江楼月”无论何地都与人相亲近,永不分离,对“月”持褒扬之柄;下片写“江楼月”刚一圆满又开始亏损消减,对“月”持怨恨之柄。两个比喻的喻体虽同为“江楼月”,但上片取其遍照天下的相似点,下片取其圆缺变化的相似点,属于异柄异边的比喻。
二、喻之多边
对于“喻之多边”,钱钟书《管锥编》指出:“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这就是说,同一事物,由于它的性能和作用不是单一的,加之用以比喻的人着眼点不同,目的不同,所以能用这同一事物构成性质不同的多种比喻。这与美学理论关于“自然美的多面性”的观点是契合的。自然物有多方面的属性,自然物与人的社会生活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因此自然物的美在一定条件下,在与人类社会生活的特定联系中,会得到不同侧重的显示。譬如蝴蝶,它的斑斓的色彩,翩翩的舞姿以及对鲜花的依恋等不同的侧面,与人的社会生活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审美属性。如下列带有比喻性质的习用语:“身轻如蝶”“蝶粉蜂黄”“蜂媒蝶使”“招蜂惹蝶”“蝶恋花”等都是在取象拟喻时,依表达旨意而任取“蝶”的多样审美属性的一边为相似点。下举以“水”为喻体的“喻之多边”的典型诗句:
例 句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
友谊
水
清淡纯净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
爱情
水
缠绵交融
遥夜沉沉似水。(秦观)
长夜
水
深邃悠长
长恨人心不似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
人心
水
水平无倾
望穿他盈盈秋水。(王实甫)
眼睛
水
晶莹明澈
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
月光
水
清泠洁白
云淡碧天如水。(柳永)
天空
水
蔚蓝明净
簟文如水帐如烟。(苏轼)
席纹
水
起伏荡漾
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
队列
水
奔腾流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愁苦
水
源远流长
“水”这个喻体竟能生发出如此多的比喻来。一物之体可做面面观,立喻者可从喻体的多边特点中各取所需,每举其一而不及其余。
“思君”和“愁苦”,可以说是每个正常的成年人几乎都经历过的感情活动,也是抒情文学创作的重要表现题材。表二和表三所引诸例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妙地从选择与本体某个侧面的相似点相吻合的喻体入手,去描摹和表现无形的心理活动。“喻之多边”其实就是一物多喻。用喻“以此喻彼”,本体与喻体二者可以有部分相似,而非全体浑同。在选择喻体时,可以任取其一边或多边。如以“月”为喻,有“月圆如盆”“月如玉盘”“月如圆壁”是取其“形圆”的一边;而“月如冰轮”“月如圆镜”则是兼取“圆”“明”二边。再如“洪水猛兽”、“水性扬花”这两个比喻型成语,前者取“水”流势凶猛之边,后者取“水”流动无定形之边,二喻皆为贬恶之柄,亦为同柄异边之喻。
请看同以荔枝为喻体的两首宋人绝句:
王十朋《诗史堂荔枝歌》:
少陵伤时泪成血,一点丹心不磨灭。
散成朱实满炎方,风味如诗两奇绝。
诗人游成都杜甫草堂所写,妙用比喻将诗圣伤时忧民之血泪“丹心”与荔枝的“朱实”联系起来。
方岳《食荔枝》:
风枝玉露走筠笼,玉润冰寒擘绉红。
自往胸中评史记,久闻格调略相同。
诗人在啖荔枝时突发奇想:“果中”的盈颊甘美与“史家绝唱”的格调是相同的。这两个比喻取象、寓意、抒情都一致,前者讴歌杜诗的脍炙人口,后者赞颂《史记》卓荦不凡的格调,可谓是比喻同柄同边的妙例。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鲲鹏”比喻腐朽但又拥有庞大力量的反动势力,呈贬义,取鲲鹏体态巨大的一边为喻。
***《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翻动扶摇羊角。
“鲲鹏”比喻壮志凌云的革命力量,呈褒义,取鲲鹏高飞远翥的一边为喻。这两个诗例属于异柄异边之喻。
谭汝为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修辞学、诗歌美学及天津城市文化研究,兼任教育部汉语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语言学会顾问等学术职务。
编辑/章雪芳 审核/武 阳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