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B超显示孩子6.7斤,医生手摸着说有八、九斤,到底是B超准,还是医生的经验准?你怎么看?
B超显示孩子6.7斤,医生手摸着说有八九斤,请问到底是B超准还是医生经验准?B超估算体重准还是医生说的准,这是因人而异的。
看看我家二宝的情况吧,我家二宝出生时体重是3460g,医生估摸的体重是七八斤,B超估算的体重是3402g±497g,终来看还是B超更,医生只是大概一说而已。
再来看几个例子,有说B超准的,也有说医生估摸准的。
妈妈1:我家大宝那时医生摸了摸说只有三四斤,结果生下来是6斤多。(医生不准)
妈妈2:我是B超5斤半,医生估摸说是7斤,生了5斤整。(医生不准)
妈妈3:我家的B超估算六斤半,生下来7斤。(B超不准)
妈妈4:生大宝的时候临产前B超推算宝宝有七斤多,接近八斤,医生说胎儿过大,剖出来才3.34kg(B超不准)
妈妈5:估值4.8斤,担心孩子营养不良或者有问题,结果生下来8斤(B超不准)
妈妈6:我肚子偏小点,医生到生那天都说才五斤,生出来六斤多!(医生不准)
妈妈7:生我闺女的时候大夫说6.8斤左右,生下来就6.8斤(医生准)
妈妈8:b超估计六斤,剖出来七斤六两(B超不准)
从妈妈们的分享来看,医生准的和B超准的平分秋色,都存在误差,所以真不好说谁准确,都会存在误差。
B超如何估算体重B超估算的体重的方法是结合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的指标来综合计算,我们自己也可以根据公示来计算一下。
比如已知双顶径7.83厘米,腹围24.88厘米,股骨长5.77厘米。将这些数据输入胎儿体重计算器,可以直接得出胎儿的体重3.17斤。
B超计算的局限性在于胎儿的体位、测量仪器的误差、测量人员的经验,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医生如何估算体重医生是根据宫高和腹围的数据来推测胎儿的体重,但是医生从来不会用计算器去计算一下,都是完全凭手感。
胎儿体重=宫高(厘米)☓腹围(厘米)+200g
如果宫高35厘米,腹围100厘米。
胎儿体重=35☓100+200=3700g
我用过这个公式计算过体重,差距298g,还是比较准确的。
医生估算的局限性在于孕妇肚皮厚的、偏胖的,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医生的手法、经验也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总之,至于B超准还是医生摸得准,不好下一个明确的结论。在临产前重要的是看双顶径的结果,只要这个数据比骨盆尺寸小,一般就可以顺产。
新晋二胎宝妈,曾经叱咤职场的Career Hero,青云计划获奖者,获多平台原创邀约。家有凝宝被派遣赴美文化交流。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小孩说话发音不准怎么办?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tos-cn-p-0000/4f6c7181a42049fc832ed0f235f37f80", "thumb_width": 1280, "vid": "v020162a0000bpnor9qmac2v5shmcdbg", "vu": "v020162a0000bpnor9qmac2v5shmcdbg", "duration": 75.53, "thumb_url": "tos-cn-p-0000/4f6c7181a42049fc832ed0f235f37f80", "thumb_uri": "tos-cn-p-0000/4f6c7181a42049fc832ed0f235f37f8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75.53, "h": 720, "w": 1280}, "ultra": {"duration": 75.53, "h": 720, "w": 1280}, "normal": {"duration": 75.53, "h": 720, "w": 1280}}} --}
大家好!这个小孩说话发音不准的问题希望通过看完视频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识字好不好?
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好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孩子是有差异的个体,不能拿同一杆标尺去量。
家长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世界,认为识字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我对这种说法并不认同。
一个三岁的孩子从来没有看过图画书,也没有认过方块字。你拿一本图画书和一张大字放到他的面前,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会伸手去抓图画书吗?不一定,因为这两样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它们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是平等的。
现在科学一般认为四岁之后才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时期,识字做为逻辑能力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应该从四岁之后开始。
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家长也应该积极的回应孩子的这种表现,不应该一味的教条认为年纪太小不适合,毕竟年龄不应该成为识字的门槛,兴趣才是好的老师。
美国公布的疫情数字准不准?是不是故意虚高来达到某种目的?
导读:美国公布的疫情不准是肯定的,数据来源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非官方数据只能比实际的低。至于故意虚高能达到什么目的?虚高确诊病例无论是对于消除美国国民的恐惧心理还是对于特朗普的连任都是有害的,美国才不会用需要确诊数字来达到什么目的。
美国疫情公布数据是有水分,但是是少了而不是多了我们说美国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布的非官方数据偏少是有依据的,首先该大学公布的数据来源于各州公开的数据累计。而各州为了社会稳定公布的累计确诊病例的数据只能少报、多是实事求是不可能多报,因为州长也是民选的要为全州的纳税人负责。
我们再来看截止今天美国的核酸检测的检测量和检测率,只有1.1%的检测率就确诊除了76万的新冠人数。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在CNN《国情咨文》节目中预测称根据模型可能会有数百万美国人感染新冠病毒,导致10万-20万人死亡。要知道百万累计病例依照目前的每天确诊三万的增速,下周就能看到了。而根据《今日美国》报道称美国巴特勒大学药学和健康科学助理教授Ogbonnaya Omenka表示,由于检测量不够终的实际病例数可能比预测要高得多。
根据这位美国迈阿密网友晒出的自费检测账单来看检测费用高达3270美元,也及时扣除医保后自己负担的费用也达到1400美元。这样的检测门槛自然会让穷人望而却步,在检测试剂不足的情况下会有多少没有包含在这截止目前美国的369万检测数字单重呢?
3月28日环球时报曾经报道美国一名17岁的少年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因为没医保急救中心不给检测调节,在赶往公立医院的途中心脏骤停死亡。第二个例子《纽约时报》4月13日的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名字叫刘玛丽·艾莫尔(Marylou Armer)的43岁华裔女警察因感染新冠肺炎身亡。而在她患病之时就曾经两次请求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但是均被当地的医疗机构所拒绝。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美国累计确诊超过76万例的情况下依然有一些没有纳入1.1%检测率的核酸检测范围内。所以大体可以推断,美国公布确诊数字确实少了。
而特朗普在4月13日美国白宫疫情简报会上播放短片为自己吹嘘的行为,也表明抗疫得力依然对于特朗普的声望和支持率有着正面左右。确诊人数少才有机会重启美国经济,经济良好才能助推特朗普谋求连任。况且还有很多等米下锅的普通美庭也在期待着疫情缓解后的复工复产,所以特朗普总统于公于私都没有故意推高确诊人数的可能性。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2岁半的小孩子发音不准怎么办,比如说小狗狗,她都是叫小抖抖,要去医院吗?
赶紧去调节,别人家孩子这个年龄论文都发了一大堆了,你家的话还说不好,得赶紧治,另外,估计有遗传倾向,也顺便检查一下你,看看你是不是也有问题!
5岁半的孩子吐字不清正常吗?
近些年来,许多父母开始重视起孩子的语言成长,不管是孩子出生之后的咿咿呀呀,还是学会说话的磕磕绊绊,在他们眼里都是需要纪念的时刻。
只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们想要孩子“口若悬河”的心态就越发的按捺不住。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让孩子语言成长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这种成长不能违背孩子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
所以他们当中很多人只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突出的口才,却忽视了自家孩子“基本硬件”的上限。
口齿不清,就这样从一些孩子身上出现了。
为什么孩子说话时会口齿不清呢?1.语言环境的不良
这是很多父母在抚养孩子时往往会忽略的因素,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身边环境中那些可能会影响孩子说话的因素,比如周围环境中各种语言交流复杂,今天北方方言,明天南方方言,后天的普通话,这样复杂的语言交流让孩子很难理解。
2.唇齿舌腭的配合失误
要想让唇齿舌腭这些发声器官充分调动起来,父母应该带着孩子主动地进行交流,不能让他被动地接受父母的信息,这只会让他的语言能力出现问题或者逐渐落后。
3.错过了仿音期
仿音期是每一个孩子语言发展都会经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特别喜欢模仿成年人说话,往往是大人说一句他就要跟着学一句,表达欲异常旺盛。如果孩子错过了这个关键的时期,那么他的语言水平肯定还会停留在之前磕磕绊绊的阶段。
生活中很多父母教孩子说话普遍会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逗孩子说话——让孩子跟着模仿——孩子学不会——心态开始逐渐崩塌——然后就是彻底的放弃。
所以很多父母教孩子说话都是三分钟的热度,一旦他们自己的新鲜劲过去了就感觉特别枯燥,于是对教孩子说话也就失去了兴趣。
可能有不少父母认为这没什么关系,把孩子扔给平板或者手机他也能学习,他们还更省心呢!
事实上将孩子扔给电子产品来学习语言的做法是相当错误的,因为录制好的音频、视频是缺少互动性和幼儿语言的灵动性的,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弊大于利。甚至,随着时间的变化,孩子还会出现一些语言问题,比如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
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就已经是一个鲜明的信号,它已经在提示语言问题的出现。同时,不要盲目听从周围人的“经验之谈”,认为这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更应该从孩子的语言表现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进行语言矫正。
正确的语言成长应该怎么做?1.锻炼孩子的发声器官
唇齿舌腭是重要的发声器官,如果它们之间的配合出现错误,那么这种错误就会反馈到孩子的语言发展中去,造成孩子语言表达的不清楚和不准确。如果孩子说话口齿不清,父母们就应该着重注意这方面的语言训练,比如可以去专业的语言矫正机构,这样对孩子的帮助更大。
2.改变孩子错误的发音习惯
在仿音期阶段中,很多孩子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感兴趣,但是他们分辨不出这些声音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能被动的全部接受这些声音。所以需要父母们密切注意孩子模仿的所有声音,避免他们过多接触不准确、不清楚的说话交流。
3.发现口齿不清这样的问题要尽早矫正
为什么很多父母并不是很重视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呢?这可能与他们认为孩子这样说话是比较可爱有关,于是很多父母从内心里面觉得这根本就不需要改变。但是父母们却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他们觉得可爱的行为却把孩子“害惨了”。
有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沉迷于孩子可爱的话语,而是应该从“美梦”当中醒过来,避免孩子的语言出现更大的问题。
【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分享早教育儿、教育、营养辅食等丰富知识,帮你快乐育儿。欢迎读者【关注】我们,点赞、转发、收藏、评论哟~有些小孩子满嘴谎言,跟父母的教育有关吗?
关系大了,俗话说得好跟啥人学啥人,估计他的父母可能都是这样,或者小孩身边有这样的人,另外父母教育缺失,对小孩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发展,这样下去后果严重,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儿子每次考完试都说自己考得不错,结果拿到成绩后跟他所说的大相径庭,怎么回事呢?
以我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和题主分享。
我家也是一个男孩,现在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就读于一个竞争力较强的私立学校,和题主孩子一样,每次考试回来总是兴高采烈,以为考得不错,往往分数一出来就傻眼,我倒是淡定,但常常忍俊不禁,因为他的口头禅是:老师出题怎么这么坑啊。
孩子考试分数不高,大问题就是粗心大意,尤其是男孩子我大学是学物理的,就拿初中物理说事。孩子初中二年级二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物理成绩竟然都是B,平常我也没有管他,这时我倒是急了,仔细分析了他的答题试卷,发现都是审题错误,孩子妈妈强烈要求我暑假给孩子补课,其实我也没有给他复习太多知识内容,因为我发现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和牢固的,只在审题上严格要求他,不要急着动笔,先把问题看清楚。这样严格训练了一段时间,确实有很大改良,并且举一反三,覆盖到其他科目,一个暑假,入学考试班级排名提高了十几位,班主任老师惊奇。
所以建议题主,一定先从培养孩子的细心仔细开始,要从根本上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准备错题本,避免重复错误我们都有一个通病,老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对于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很有必要。把错题记下来,时常看看,反复记忆后就不会再犯错了。开始孩子有些反感,认为没有必要,还推说时间紧,重新抄一遍题目要花很多时间,那好,我给你拍照并打印出来,分科目用资料夹装好,孩子才乐意接受了。
要鼓励孩子的自信孩子也希望考个好分数,每次考试都是信心满满,但分数出来往往备受打击,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并鼓励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心理阳光,孩子才能保持阳光的心态,这个心态对孩子很有利,千万记住,不要埋怨孩子。
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我们还是要采取办法,告诉孩子,不能好高骛远,一定抓住课堂,复习基础知识,不到万不得已 ,不要轻易让孩子校外补课,方法没有掌握好,校外补课不但起不到好的果,补课机构的拔高教育反而对孩子不利。
以上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欢迎交流。
现在的小孩都是讲普通话,大家认为小孩有没有必要学地方方言?
讲普通话是大势所趋,是推广、也是代表精神面貌的一种政治手段,是必须要推广的。对于方言,个人觉得也是必须的,“乡音无改”,每一个人都有家乡情结,所以,每一种语言都有存在的必要
儿童语言迟缓的表现有哪些?
在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音准差、语言表情技巧掌握的不够好、口吃等问题。
主要症状表现是:
1.音准差
音准差是指不能准确发出某个单音节的读音。3、4岁的儿童,随着发音器管的成熟,语音听觉系统及大脑机能的发展,发音能力迅速加强,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如果由于自身发音系统的异常,就会出现音准差的现象。
2.不会掌握语言表情技巧
语言表情技巧是指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具感染力。儿童由于理解力差,就会难掌握语气、语调的变化。
3.吐字不清
吐字不清、发音不准,俗称大舌头。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就医或正规的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训练。
只要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多点关爱、花些心思、加强语言训练,相信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同样可以拥有每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