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老乡徐渭文是个的画家,他画有一幅“钟山梅花图”,陈维崧以及阳羡词派诸词人(即题中所谓云臣、南耕、京少)依托此画,各自成咏,借以凭吊故国,寄托亡国哀思,而其中以陈维崧这首《沁园春》为出众。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评之曰:“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虽说“几合”是终究还差那么点的意思,这个评价也可谓相当之高了。在我看来,至少在整部《湖海楼词》中,这应该是当得起压卷扛鼎的一首词了。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
十万,虚指梅花之多。银虬、玉鲸,恍眼看去,那成片的梅花既象矫健高飞的银龙,又似轻盈起舞的玉鲸,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
前韵从大处着眼,状梅以势;此韵从小处入手,咏梅以情。香、影,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来。南内、西清,泛指明朝金陵城的宫殿楼宇。不胜烟,谓梅之幽僻;偏怯雨,谓梅之娇柔。
匝地琼瑶,接天歌板,十四楼中乐太平。
梅怯雨而落,一片两片乃至万梅纷谢,细糁如琼瑶般铺满茫茫大地。恰在此时,十四楼上的欢乐歌吹接天而起,仿佛万方升平。十四楼,明朝南京城的声色场所。
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贵戚公卿,争先恐后……这里,作者并没有对这帮醉生梦死者有任何的指责、臧否,只是以冷静旁观的笔触自然地呈现,而无限的伤心则溢于言外。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
此句化自刘禹锡《石头城》:“潮打孤城寂寞回”,笔势转到国破家亡的时下。商女,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月自明,这个自字用得好,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跃然纸上。
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
叹,叹惜,含蓄地申明作者的态度。五陵,汉代长安有五陵,这里借指南京城的明代皇陵;石马,皇陵前的马型石刻,皇权的象征。这个扇面对,因格律的关系进行了位置调换,原意应该是:五陵石马,落花有恨;一夜啼乌,流水无声。这样就好理解了——五陵石马前,万花携恨纷纷而落,而一夜悲鸣不已的啼乌,甚至让无情的东流之水也变得黯然失声。
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
这句很直白,几乎不用解释。生绡,画卷的别称。
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化东坡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的指向是画卷的作者徐渭文,说这幅满含亡国悲痛的画卷今后将陪伴着他流离江湖,度过潦倒不堪的余生——而实际上,哪一个亡国遗民的心中又何尝没有这样一幅悲伤的画卷呢?而他们多舛的命运不是也都已被注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