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暖的叶楠大叔
图/配图源自网络侵删
(文字总关情……若共情叶楠的原创文字,敬请告诉我您来过。)
网络时代里,各种信息源汇集,天南地北的人和事扑面而来。
这几天全网围观的山东“拉面哥”文字和影像中,美与丑,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也就是在这期间,同样来自农村——
河北石家庄赞皇县黄北坪乡了丝坡村的赵振书给妻子晏爱维,建造了一座石拱桥,网上知道的人不多,讨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文字总关情,叶楠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短文里,引用相关媒体的信息源。
是源自对赵振书和晏爱维夫妻爱情的感动,爱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赞叹要源自心底,更要用心想过。
先在下面的文字里,了解他们之间不一样的相爱模样吧——
赵振书和晏爱维相亲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其时赵振书还在当兵,两封信后就缘定今生。
一年后赵振书退伍回到了家乡的小山村,赵振书家庭条件差,别说彩礼聘金,连小家的饭勺都是晏爱维娘家带来的。
晏爱维还在随后的几年内生下了一儿一女。
儿女双全更有晏爱维深情的爱,那是赵振书永在心中的好日子啊。
农家爱情,怎么少得了相伴相随的田间地头劳作呢?
赵振书的家在村头小河边依山傍水而建,二十多米河宽的小河对面,有他们家的两亩多田地。
2001年的一天,夫妻俩从对面田里干活回家,都手拎着一筐玉米,小河的水不深,晏爱维试过水后直接踩着河里石头回家。
接过在过河时摔跤了,一屁股坐在河水里了。
赵振书心疼妻子,便对晏爱维说要为她建桥。
晏爱维听说心中感动,但还是认为赵振书是一句玩笑话。
那年的三月赵振书开始往河里运石头了,晏爱维眼见为实了。
没有建桥经历资质和器械的赵振书,再现愚公移山精神,请看:
建桥的五年中,6根2米长的钢钎,赵振书截成20公分左右一段,一头炭火锤打成尖,在屋后几吨和几十吨重的巨石上,一钎一锤中,分解成一头大一头小的石块。
钢钎钝了又再炭火中锤尖……过程中6根2米长的钢钎后磨成一截又一截的小铁钉了。
村民的看笑话和不理解分不了赵振书要为妻子建桥的决心。
晏爱维在这过程中也和丈夫一起投入到建桥的浩大工程中。
五年的春夏秋冬交替,五年间忙完了田里的农活之余,赵振书和妻子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建桥上了。
一钎一锤敲打分解巨石,分开的石头又一车一车运到河边,胼手胝足地用一块又一块的石头——
在小河两边恰巧对应的巨石凿成的平台上,砖墙为托,木架固态,两万多块有棱有角上大下小的石块砌成桥。
建成的桥长24米,宽4米高6米的大桥。
多少汗水滴下来?双手双脚脱了几层皮?
2008年的冬天,大桥建成。
赵振书激动得高喊:“我成功喽……”
没有人知道那条小河的水流淌了多少年?
天上银河悠悠,凄美的七夕传说里,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仙会,是凄美爱情永远的传说。
而赵振书却在他的家乡,在爱人的眼前,用五年的岁月,用常人体会不到的辛劳为妻子造桥。
2001年在晏爱维摔跤时的一念生,2003年的开建石桥……
河水为证,山川相伴,人生在世短暂,而赵振书用这座石拱桥为妻子书写了不老的情书。
赵振书和晏爱维所在小村,有二十来户乡亲,不少人家都买了农用车和小车,他为妻子修建桥时,村民的传说是:那就是一个笑话。
而现在村民怎能又不感谢赵振书对妻子的深情方便了乡亲。
赵振书对晏爱维的爱情,叶楠感觉华美的文字堆砌怎能有文字的温度?
晏爱维说为丈夫给她建桥大为感动。
这对已年逾花甲的农民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那座在小河矗立的桥,让网民大呼我又相信爱情了。
叶楠要说的是:爱要在自己的心中,是贮存在自己的心里,时时准备为心爱的人输出。
真爱的人,所做所为不是为了感动他人,而是时时愿为爱人幸福做点什么。
后借用《诗经•木瓜》中的诗句言情吧——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在这首先秦的古诗既有爱情的传说,也有烟火人间里友情的传好模样。
用在这篇短文结尾,叶楠窃以为可以共情的,爱不止是只有爱情、亲情,也有友情乡情。贵在愿意为对方付出。
(赵振书建桥后,夫妻俩用重物压桥来回多次试压,桥建成12年来可靠。当地政府平整了桥面,安装护栏。并将赵振书晏爱维夫妻住的社区命名为:石桥胡同。)
文/结
温暖的叶楠大叔,相信文字传递温度。
感恩遇见,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