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姑娘们讲一讲唐代是怎样化妆的。
一首好音乐送给大家[灵光一闪],不是纯音乐,建议手机音量比平时听歌的音量小点,以防影响阅读体验![可爱]
唐女子化妆,桌上各种化妆用品
唐妆整体偏浓妆,温庭筠的《菩萨蛮》里面就详细地写了一位女子晨起化妆的过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晨起画眉
这个小山一来是屏风的图案,小山重重叠叠的样子,二来也是一种眉形,就是小山眉,后面的“画蛾眉”,古代说眉毛好看就统称为“蛾眉”。
如懿传中李沁饰演的寒香见就是小山眉
《诗经·卫风·硕人》中写道:“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说的是像蚕蛾触须一样细长的眉形。
类似于这种眉形
到了唐朝演变出了很多,相传唐玄宗曾命人画《十眉图》,分别就是鸳鸯、小山、五岳、三峰、垂珠、却月、分梢、逐烟、拂云、倒晕。
图片有限,尽力了
网络图片有限,尽力了
至于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短而宽的眉,叫做桂叶眉。
唐人的性格就是处处要与众不同,于是别出心裁,形成了这样的眉形。
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就是桂叶眉
“金明灭”的金指的是唐代女子的一种妆容“额黄”,用一种金黄色的粉末把前额涂满,
“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有人叫这个麝香黄,也有叫黄金粉的。
这个....有点些许夸张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代女孩子的化妆步骤一般是敷铅粉,然后抹胭脂、画眉、点口脂、画面靥、涂鹅黄,然后贴花钿[diàn]。
中间有几步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首先是敷铅粉,人们会在脸上涂一层厚厚的白色的粉,使脸看起来洁白无暇,就像现在的日本艺伎,一直沿用的就是这种唐妆。(这里小编补充一句,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敷铅粉
敷完铅粉类似于这种,说实话,小编是欣赏不来
日本艺伎
敷完铅粉的唐朝女子
“洗尽铅华”这个词字面意思说的就是洗铅粉,
六朝时呢会混合米粉、胡粉,再加入葵花子汁调配成“紫粉”,
唐朝女子妆容演变示意图
唐朝的女孩子们发挥与众不同的巧思,掺入了西域香料,研制出了充满香气的“迎蝶粉”。
迎碟粉
然后是胭脂,也就是腮红,唐代偏爱浓妆,化妆是大手笔,出手阔绰。
咳咳!唐妆美女...
抹胭脂
唐代诗人王建就写:“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
卸妆水直接变成了红泥,这个写得呢,多少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能说明唐代女孩子对于胭脂的热爱。
唐妆美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口脂就是唇妆,李渔写道“至于点唇之法,又与匀面相反,一点即成,始类樱桃之体”。
点口脂
所以白居易有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韦庄则写:“也有绛唇歌白雪,更怜红袖夺金觥”
这种点口脂相信大家影视剧见到的多
而论起色号种类,则有石榴娇、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天宫巧、媚花奴。
各种色号应有尽有
画面靥也叫妆靥,是唐代极为流行的一种妆,用胭脂或者朱砂在脸颊酒窝的地方点出红点儿。
额..... 画面靥
李贺写道:“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开始只是一个小点儿,后来发展出很多样式,比如说钱点,杏靥,所以才会有“笑靥如花”的形容,后是贴花钿,是唐妆的点睛之笔。
笑靥如花
女孩子会用红、绿、黄颜色的物料做成各种形状的薄片,贴在额前眉间,
贴花钿
形状有月亮、祥云、水滴、石榴、飞鸟等等,
材料又有纸、鱼鳞、金箔,甚至是蜻蜓翅膀,
各种形状的花钿
关于花钿的由来呢有一个传说,当时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次卧于殿下,清风吹落梅花,恰好落在她的额头,从此眉间就留下了梅花烙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此其他人争相仿,这也就是“梅妆”的由来,每次想到她们把花草星月贴在额头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试问,哪个姑娘在小的时候没有把花贴在额头、耳朵,甚至给指甲染色的经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了想呢,真是美好,千百年前的女孩子们也同样爱美,
邀来清风细水,相伴虫鸟花草,郑重梳妆,对镜自顾,想成为精灵、想成为仙子、想爱、想被爱,这是古今通俗不朽的梦想,哪怕无人欣赏,也要让月光,有片刻落在我身上。
唐朝女子妆容演变
[可爱]点个赞呗[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