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诗人、官员。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朱熹,是他亲自发现并推荐的后生晚辈。其诗风格淳朴,语言通俗,构思新奇,自成一体,称「诚斋体」。很多人对于杨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那两句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谁也不知道的是,小清新的诗风背后,是杨初心不改,一身孤勇,无愧家国,让人热泪盈眶的一生。
今天复习杨的《晓行望云山》,诗词原文如下: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这首诗诗风质朴,诗句明白如话,十分通俗易懂。大意是:昨晚,下了一夜的雨,东方欲晓,天刚蒙蒙亮,也就是黎明时分。诗人出门,目之所及,由近及远,崇山峻岭,层峦叠嶂,连绵不断,一望无际,高低起伏,十分壮观。 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在向上升,似乎一下长高了许多。于是,仔细观察,在对比之下,才知道,那动的,只是因云雾笼罩,造成山长高的假象罢了,只有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
杨从一件小事入手,见微知著,由此及彼,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实。他一生都在坚持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从来不为外界的假象所迷惑,更不为权势权贵折腰,始终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自我,拳拳报国之心,日月可鉴。透过这首诗,我们也应该有所启发,面对各种繁杂的社会现象,想要不被种种假象所迷惑,就应深入地观察事物,辩证地看待问题,擦亮眼睛,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明辨是非,终做到不惑于心、不乱于志。
2020年11月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