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顾名思义,就是冬天从北风刮来的寒风。
北风看起来简简单单、平平常常,可它威力无比,能让北风人冷皮,南方人冷骨。
《北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是张镐哲的一首歌:“北风,又传来熟悉的声音,刹那间让我觉得突然好冷……”
现在,让我们一起品味穿越古诗词里的北风,心有正气,何惧严寒。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是唐朝边塞诗的泰山北斗,他这首以边塞风光的作品,洋洋洒洒,蔚为壮观,堪称送别诗中少有的鸿篇巨制,同时也是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此诗作于岑参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岑参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也正是成于这一时期。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一开篇就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气势恢宏,磅礴大气。
纵观全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友之情,虽然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没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全诗虽长,文字却精益求精,佳句频出,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和岑参一样,是唐朝边塞诗人的抗大旗者,他的《别董大》一共有两首,这里选录其一。
唐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其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庭兰是当时音乐家,排行老大,人称董大,他与高适是情投意合的知心朋友。
与此同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故友重逢,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临别之际,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在唐代诗人的赠别诗中,有很多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诗句,固然感人至深。同时也有另外一种风格的诗作,慷慨悲歌、出自肺腑、催人奋进,为送别的场景涂上了一层豪放健康、积极向上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就是这样义结金兰,情比金坚的送别诗佳作。
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其一,前两句尽是愁云惨淡、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大有“同时天涯沦落人”之意。
但诗人并没有就此消沉,后两句笔锋一转,对朋友的劝慰响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振作精神,一往无前。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送别诗中当之无愧的千古名句。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除夜雪》(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历史上陆游为我国古代创作诗歌数量当之无愧的,仅存世之作就达9362首。《全宋诗》中,他一个人就占了几乎3卷本。
陆游作品如此高产,其创作题材当然包罗万象。在陆游笔下,世间万物无不成诗。
陆游这首小诗,写的是春节前夕,北风劲吹,天降大雪。
“瑞雪兆丰年”啊,诗人喜不自禁,连夜扫除门前雪,温一壶屠苏酒祛除寒气,再兴致勃勃地书写春联。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诗作多为忧国忧民的“正能量”,至于他描写闲情逸致的生活之作,那自然是老虎吃白菜——小菜一碟。
果爸思诗:
北方以北,西北利亚。来自那个严寒之地的北风,已经悄悄打包发货了。
北风呼啸而来,它横任它横,它强任它强,红日化残雪,明月照大江。心有浩然正气,何畏冷酷严寒。
秋将尽,寒冬腊月即将如约而至。在准备迎接北风来袭的日子里,阅读与北风有关的古诗词,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