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了解一些模式,让初学不再迷茫
先看上一期飞山诗对1321上联:
柳恋长亭晚
看看哪些友友有好句:
柳恋长亭晚,舟横碧水幽。
春光来又去,聚散几时休?
首联一幅对仗,再根据对仗情境发出相应的感慨,是我们初学者容易上手的一种有模式,如能将这种感慨,写得跟别人不一样,写出自己的特色,或上升到某种高度,那这种绝句就非同一般。其实,这种模式的老祖宗我们都熟悉,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只是我们都熟视无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谁不知道?这就是这种模式好的典范,“白日”不是落日,作者站在楼上,看到“白日”慢慢变成了落日,移向山际,说明这首诗不是缘自作者一时兴起,而是来自长久地观察与思考;远山外的“白日”,脚下的黄河,在作者心中出现升华,于是得到了富于哲理性的结尾:更上一层楼。
掌握了某种模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种入门“福音”,但是要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就必须写出新意,达到更高层次的高度,赋予更深邃的内涵,那也是很难很难的啊,也许会耗去我们一生的时光,有志于此的友们,准备好了么?
还有一种更好的模式,就是不是模式的模式,很有可能在我们千百次实践中,被无意“创造”。
再看看图命题诗《莲》,不限韵:
《莲灯》
清风袅袅送晴柔,携友聊寻半日悠。
景色宜人何处好?莲灯百盏照清流。
后点出标题,不能机械地看成是“犯题”,也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模式。
好,该我凑句了,先对句联诗:
出句:柳恋长亭晚,仄仄平平仄
对句:霞添水榭愁。平平仄仄平
转句:阴晴圆缺事,平平平仄仄
合句:何必恨悠悠?平仄仄平平
这应该也算这种模式的初级摹本,没有新意,仍须再“悟”再“悟”啊!愁、悠,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阴晴圆缺事,何必恨悠悠?图片来自网络
莲,图片来自网络
再看图作命题诗《莲》,不限韵:
《七绝》莲
惯立长亭伴柳边,仄仄平平仄仄平
儒家释道几超然。平平仄仄仄平平
夜来攀上观音座,仄平平仄平平仄
直向青云化谪仙。仄仄平平仄仄平
释,释迦牟尼,指佛家;道,指道家;谪仙,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谪,入声,十一陌部;边、然、仙,平水韵下平一先。
雨烟笼柳岸,图片来自网络
台,图片来自网络
好,看看今天的出联:
上联:雨烟笼柳岸,仄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看图作命题诗《台》,不限韵,五绝七绝均可。
期待友友们广泛参与!
欢迎加入飞山诗对苑,让我们作更深入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