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句摘抄网》精选好句摘抄佛教初一十五的说说共74句分享给大家欣赏,下面一起来阅读这些佛教初一十五的说说吧!精选74好句内容如下:
1、佛教中有说法“万佛一炉”,所以也不必拿着香到处敬拜,只要你诚心拜佛,清净平和,那么佛祖一定会感受到你的诚意。
2、这里说的“鲜肴务令简少”,即是说一定要少吃荤食,不要因贪鲜味而伤身体,尤其是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更要三思而后食之。孙思邈还进一步说:“老人所以多疾者,皆有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故其鱼脍、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损于人,宜常断之。”
3、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4、寺庙也选择在这些日子诵戒讲戒,也是因为人们在月亮潮汐大值的影响下,容易犯戒!
5、①、佛教初修行的原因
6、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
7、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是凡人与智慧相通相契的灵媒,香所散发的气味能安定人心,洗礼繁复,净化俗鄙。
8、其实,无论学佛没学佛,大家都可以尝试过午不食,这样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只是开始可能感觉不习惯,总觉得少点什么似的,其实是心理在作怪,一旦你坚持下来,就是再让你吃晚饭,恐怕都不想吃了。
9、而是一种宽容。厚道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修养。厚道不是愚蠢,而是一种美德。厚道的人,心
10、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就在十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斋日还做不到,那就初十五上香吧,这都是为了方便信众而说的法。关键是要有一颗真诚、慈悲、恭敬的心。
11、这里说的“鲜肴务令简少”,即是说一定要少吃荤食,好不吃,不要因贪鲜味而伤身体,尤其是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更要三思而后食之。孙思邈还进一步说:“老人所以多疾者,皆有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故其鱼脍、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损于人,宜常断之。”
12、从气血方面看,气为阳,血为阴。当人体气太过足时,就会上升产生实火,这种实火会使人变的爆燥,容易发脾气。
13、如果改为吃素,则可使血液变清稀,使血液运行快。血液运行快就容易把血转化为气。气就容易充足,人体就更健康有活力,所以农历每月初一持斋吃素为好。
14、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评善量恶,
15、我曾为本地有名的佛教寺院兴化寺主编的《徐州佛教》杂志写过文章,从而认识其编辑老师,碰到初十五上香高峰及其他重要佛教节日活动,他们要加班加点工作,拍照片,写动态。记录这些重要的佛教活动,心诚则灵嘛。
16、虔诚供奉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17、又,持斋之日有三斋日、六斋日、十斋日之分。相传此斋日有诸天神莅临考察,并记录吾人之非行。故必须斋戒清净,谨慎三业云云。
18、烧香拜佛有一些讲究,礼佛前应先净手后请香再礼拜,一般三炷香即可,也有说法是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代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炷香则是功德圆满的高香。现今为了保护环境和寺院,很多寺院已经不用真正点燃香,只是将香供奉至指定处即可。
19、又,持斋之日有三斋日、六斋日、十斋日之分。相传此斋日有诸天神莅临考察,并记录吾人之非行。故必须斋戒清净,谨慎三业云云。
20、初一十五吃斋,像我这种喜欢吃素的,每次出去点都是荤素一个价,太亏了。
21、我以前喜欢吃肉,但今天看到你我决定开始吃素,因为,你是我的菜。
22、我住家紧邻比丘尼寺院竹林寺,天天在此晨练,熟悉这里一草一木,平时清晨十分平静,一到初前来上香祭拜的信众多,停车场满额,卖香之摊位四人,个个生意不错。今年初疫情期间,寺院不鼓励上山进香,可驾不住信众的热情。大门不开,从乡间小道可上山。有一天,我忘了初一还是十五了,一对中年男女手捧供香,问我如何上山,你们是佛教信众,不知道如何上山吗?两人实情告知,他们是第一次到竹林寺上香,是为孩子高考考上理想大学来祈祷祝福的。上香心诚,寺院僧尼也不含糊,一步一跪一拜为孩儿们祈祷祝福。
23、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24、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法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每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25、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26、初十五都要集会一处,
27、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28、而是一种宽容。厚道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修养。厚道不是愚蠢,而是一种美德。厚道的人,心思简单,善良真诚,言而有信,重情重义,不喜欢玩心机,不喜欢占便宜。厚道的人,老实本分,却不笨,他们嘴上不说,心里明白,知道钱财不如人品重要,明白利益没有情义值钱。厚道的人,心不恶毒,对人真诚,实实在在,不给欺骗。不会甜言蜜语糊弄人,不会赔尽笑脸讨好谁。实话实说不玩虚的,真心实意不玩假的。厚道的人,有良心,有善心,有真心,不会为了钱财违背良心,不会因为受伤改变善心,不会为了利益欺骗真心,坦坦荡荡,本本分分!厚道的人,对朋友重情重义,对伴侣忠诚,对父母一定孝顺。把人品看得重,把真心放在首位。与厚道的人相处,轻松,不用谨言慎行,察言观色。
29、烧香一般都是三根香。这是由于烧三根香代表供养佛,法,僧。烧香时,第一根插中间,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2根插右边,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3根插左边,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30、烧香拜佛有一些讲究,礼佛前应先净手后请香再礼拜,一般三炷香即可,也有说法是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代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炷香则是功德圆满的高香。现今为了保护环境和寺院,很多寺院已经不用真正点燃香,只是将香供奉至指定处即可。烧香时,左手持香,点燃后,面朝大殿,将香高举至额头作揖,心需诚,意需敬,而后将香敬入炉中。佛教中有说法“万佛一炉”,所以也不必拿着香到处敬拜,只要你诚心拜佛,清净平和,那么佛祖一定会感受到你的诚意。
31、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每年春节的家历初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拜。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了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32、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
33、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殊胜的供品。
34、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释贤明”,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35、对于其他的非僧尼,这个禁令是没有约束力的,只能依靠自制力,自我约束。但是由于佛教的反全民化,普通信佛者为了向佛祖展示虔诚的心,一个月选了两天来拜佛,这两天和天下僧尼都一样的清规戒律,不吃荤,沐浴斋戒,前往寺庙烧香礼佛,诵经祈求保佑自己平安。
36、办事应尽量赶早,不能拖延。吴南生《革命母亲李梨英》:“分田是天大的好事,‘赶十五不如赶初一’,好事要越快办越好。”
37、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烧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38、选的日子是月初和月中,从初一到以示礼佛之初心到月圆都不变。也可以把这两天看作是佛教信徒的礼拜日,或者古时候的休假日,耕劳半月抽出一点时间休息一下,顺便礼佛祷告。
39、烧香时,左手持香,点燃后,面朝大殿,将香高举至额头作揖,心需诚,意需敬,而后将香敬入炉中。
40、从这个角度来看初十五的斋戒,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些古代的高僧大德,会说这时候吃素斋戒有更大的功德。而寺庙里选择这个日子诵戒讲戒,的确也是因为人们在月亮潮汐大值的影响下,容易犯戒!
41、他们说,初一十五来这里祈福许愿比较灵光,所以今天,他们一定要来,求佛祖保佐孩子考上好大学。
42、香的文化源远流长:
43、既然抽出时间去礼佛了,那就不能没有一点讲究,起码的样子要有,就要学习僧尼的清规戒律,斋戒内容。僧尼的斋戒每一宗每一地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些是通用的,那就是这一天必须要沐浴更衣,以清净之身礼佛。不能吃荤腥,也不能沾酒,早起去寺庙。
44、佛教的朔望斋戒,在今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的支持。按照潮汐理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力主要是施加于地球上的水体中的,它往往是通过海洋潮汐的定期涨落体现出来。人体的水分占了身体的80%以上,而且,人体血液中的盐分浓度也与海洋中盐分的浓度几乎是一样的。因此,每当朔望日(即农历初十五日),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到大值的时候,我们人体内部血液涌动的“潮汐”也达到了大值。
45、②、初一和十五对于佛教的特殊意义
46、⑦、农历初十五吃素大有深意
47、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
48、而到了初一新月之日,人们的情绪则普遍比平日更低落,抑郁症患者会增多,自杀率也会增加,一些有精神性疾病的人会比平日更难于自我控制。
49、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50、古老的中医学一直是主张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腻厚味的。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说:“食之不已为人作患,是故食鲜肴务令简少。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
51、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是凡人与智慧相通相契的灵媒,香所散发的气味能安定人心,洗礼繁复,净化俗鄙。在修行时,佛教徒也多用香来辅助,香所带来的特殊气味令人内心平静,愉悦芬芳,有助于在念经修行的时候达到空灵、平静和超脱的境界。尤其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形成了能够体现民族精神气息、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独特世界观的香文化,焚香和佛教的结合则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因缘。因此,焚香也就成了佛教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52、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53、突然发现,或许我自以为的怎么吃都不会胖一可能跟体质有关,二可能因为我喜欢吃素,不常吃肉。
54、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愿您能走出人生的低谷。
55、道的人相处,轻松,不用谨言慎行,察言观色。
56、愿你的一颗善心得观音庇护,诸幻众生,同生极乐,真诚善良会给你带来美丽和幸福。
57、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58、四天王太子巡视凡间的日子,
59、一个小孕妇的午餐!每天什么都不想吃,什么都吃不下,一点肉都不要吃,就喜欢吃素。
60、在《地藏经》中有:“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61、其实,水果的讲究真的没有普通人想的那么多。有些人认为梨不能上供,因为谐音离,是不好的寓意。但其实,佛菩萨的供果讲究的是形意。果,代表的是时时提醒学佛的人,要好好修行,修成正果。
62、其三:初一十五也为中国本土道教吉祥日,因此逢初一十五上香礼佛的人就多;
63、白菜鸡蛋虾皮素馅包子好吃,喜欢吃素的试一下。吃饭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64、【佛教初一十五的说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初六捏面团,初初八炸年糕,初初十白米饭,十二八宝粥,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初五“破五”祭财神正月十五元宵节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65、自然就只能吃素净的食物了。
66、“男怕初女怕十五”,是指每年阴历正月中的初一或而不是每个阴历月中的初一和初十五。初一和人体内的水分必然随着地球的潮水涨落的变化而变化。按照中医的说法:男人以气为主;女人以血为主。男女在生理特点有所不同。初男子在气的方面变化比较大;女子在血的方面变化比较大。这是人与自然场性的结合,而形成的变化规律,所以,“男怕初女怕十五”,是有科学道理的。
67、初一十五上香,已成为信众迷恋佛教仪式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式感虽强烈,但果较,心里慰籍有之,持之一恒,还是令人钦佩的。
68、从这个角度来看初十五斋戒,
69、唱赞不只初十五可用,平常任何时候都可用,随时做佛事都可以用,如洒净、开光、皈依、延生、超度等等,都可以用。
70、佛教中的戒律,因身份不同,所守的戒也不同:三皈依。(刚学佛的人,守这三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学佛有基础后,到寺院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霪、不妄语、不饮酒)3在家菩萨戒。(五戒居士进一步,可以到寺院受在家菩萨戒。有六条重戒,28条轻戒。此处不列举)4沙弥戒。(出家人刚出家,受10条沙弥戒,此处不列举)5比丘戒。(出家人进一步受比丘戒,共250条戒律,在此不列举)6比丘尼戒(出家尼姑,进一步受比丘尼戒,共348条戒律,在此不列举)……等等。
71、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72、不可以。否则就犯了邪淫。根据佛教戒律,对于在家弟子的性生活,规定了非人、非法、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七大方面的内容,你问的问题,属于非时,也就是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性生活,就是犯了邪淫,其中包括了夫妻在日升之后、日落之前也就是白天这一段时间内的性行为、每月的十斋日、每年的阴历一月、五月、九月、八王日、佛菩萨圣诞日、父母祭日、妻子产前、产后这些时间内,在上述时间内的性生活,都属于邪淫。所谓十斋日(即于每月初三十等十日受持斋戒)是不可以过性生活的。
73、梁武帝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此前的佛教徒,即便是释迦佛祖在世的印度,也是允许修行人食用“五净肉”的。自梁武帝以后,素食便一举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一大标志。因此,要说从古至今自觉、彻底、无私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食主义道路的群众,当公推南北朝以后的中国佛教徒。
74、虔诚供奉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