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度心情网】精选了袁隆平的小故事50字、袁隆平的小故事50字出生等优美的文案共100句,分享给广大文字迷们欣赏。
袁隆平的小故事50字
原来……老神仙,也是会离开的啊。
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九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
小故事2——勤俭友爱的袁老爷爷
这是《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这段颁奖词道出了袁老的一生,道出了他脚踏实地、躬耕大地的决心。从小开始,袁老就对农作物感兴趣。1949年,他原本可以报考南京的中山大学,但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去西南农学院读农学专业,并从此开启了他立足大地,躬耕一辈子的人生。
寒来暑往,经过两载岁月的探索、试验和研究,雄性不育材料逐渐在他们眼中显出它的真面目来。经过对两年来获得的科学数据分析,他们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分为三个类型:无花粉型、花粉败育型、部分雄性不育型。经过试验他们更加坚信: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指日可待。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杂交水稻优势利用如果成为可能,这将会给水稻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因为有了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种子
郭靖、杨康之父被金国害死,郭靖憨厚老实,长大后为父报仇,并与聪明伶俐的黄蓉结为情侣。杨康认贼作父,终不得好死。
不久,袁隆平被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工作。育种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64年至1970年的6年里,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一年三地。在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2190个日日夜夜,课题组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实验,但终都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袁隆平小时候被妈妈喊昵称“二毛”。上学的时候,老师给袁隆平的评语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经过深思熟虑后,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人工杂交试验的科研课题。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有没有优势?这种优势能否为人类所利用?袁隆平向这样的问题发起了挑战。
下田地做实验,他很少坐车,都是骑着自行车去的,直到后来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方便了,才购置了一辆不到十万元的车;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世界粮食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工程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拥有良好的家风,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睦,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为了帮助各位家长朋友们营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双新小学在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特别推出了《家风故事》分享系列.....今天推送的是《名人家风:袁隆平的家风》
主持人问袁隆平爷爷,登上领奖台发表获奖感言,您想说什么。
你好建议你还是去百度上咨询一下吧!百度上也是有这种英雄故事情节的呀!多念念给宝宝听,让他自己感受。
袁隆平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诚和淳朴、幽默与纯真,让人不禁感叹:这位“90后梗王”实在是太可爱了。
逛进手表店,看到手表店手表价格高,他就赶紧把妻子拉了出来,说“这个手表说太贵了,咱不买了”。
袁隆平的小故事50字出生
爷爷关心的科目是什么?
这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
但袁隆平并不这么认为,从1960年开始他尝试着寻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正常来讲水稻属于自花授粉植物,在水稻花上同时存在雌蕊和雄蕊。而他要找的是一株变异的、天然没有雄蕊的水稻,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寻找的前4年袁隆平一无所获。连着做4年没有希望的事,光是这一点,就注定了袁隆平的不凡。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64年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在随后的两年实践中他证明了,杂交技术可以提升水稻的产量。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袁隆平拥有响亮的头衔就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在新闻中的露脸也大多是严肃地参加各种会议,发表各种科学演讲,或者是在田间地头视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可没想到的是,袁隆平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宝藏爷爷”。在视察稻田时,看到田间的鸭子,他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学鸭“嘎嘎嘎”地叫!每天晚上八点,还会和固定的牌友做一小时的“脑力锻炼”——打麻将。并且牌技一点都不生疏,溜得很!
邓哲热烈地爱恋着袁隆平,她钦慕他作为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知识分子,在偏僻的深山里如此安贫乐道;爱慕他心存高远理想,为人类高尚的事业,长年艰辛地跋涉在杂交水稻的事业之中!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至于学农,起源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
江财传媒联盟国旗队外宣部出品
(笔者:儿时的自由散漫,在成年后有了结果——爱好广泛,多才多艺。自由散漫,不仅是“熊孩子”或“问题孩子”的代名词,也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孩子的外在表现。)
从此,“杂交水稻”这个概念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他坚持不懈地在创造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的道路上走了50多年,登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水稻杂交原本有优势!”想到这里,袁隆平眼前一亮。水稻杂交有优势,这是袁隆平从实践中得出的一个突破性的结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论!
听过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
而我们,只能道一声感谢。
在与病魔抗争一个月后,袁隆平院士离开了我们。
家长朋友们,您从袁隆平院士的10个故事中得到启示了吗?
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分别播种在瓦罐的培养土里,栽插在窗前的试验田里。实在太期望它们能出成果,有时甚至兴奋得半夜都要跑去试验田,看几次他的秧苗。他像对待婴儿一样抚育着它们,看着它们一天一天地生长,注视着这些蓬勃的小生命,感到一种心灵相通的愉悦。终于盼到了秋天,然而其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那株原本优势很的健壮的种苗后代的性状竟然发生了分离,没有一株赶上它的前代。秧苗长势七长八短,抽穗后穗短粒小。然而,眼前的情景并没有让袁隆平气馁。他冷静地凝视着变异的稻株,突然眼睛一亮,灵感顿时涌上心头:那“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品种间的杂交优势现象,很可能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毒辣的太阳下,汗水止不住地从脸上、背上、胸膛汩汩地冒出来,沿着那凹凸不平的胸部,根根分明的肋骨,一滴滴,一串串,在袁隆平身上汇成一条条小河。可是他依旧不管不顾地擦把脸接着找,为了不浪费这么好的日照条件,田间的蚊子瞎虻盯在身上,他也顾不得分神去打一下。
奖励给他青岛市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他把它改成了团队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
即使当时的科学家都判定
袁隆平的小故事50字五年级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这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的试验引起了科委的重视,给他配备了两名助手,拨了研究经费。师生三人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出试验田。他们脚踩烂泥,头顶烈日,每天都要轮番到试验田里去看几遍。
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袁隆平是经历过中国1959年、1960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的。袁隆平说,他一生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有一段话深入人心:“一粒粮食能救一个,也可以绊倒一个,这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当时,主持人问他,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笔者:钟南山院士劝袁隆平院士戒烟,他没有接受建议,依然当着记者的面“来一根”,说明这位老人家还是有些固执的。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领域,没点执拗的性格,也是很难有所成就的。所以,任何性格倾向都可以发现、发展其优势方面,加以放大即可成为走向成功的强大内驱力。)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998年8月,袁隆平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使杂交水稻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从1960年开始,中国大地上遭遇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饥荒。在大饥饿的年代,正当壮年的袁隆平正在湖南安江农校当教员,也无例外地体验过大饥饿年代的切肤之痛。但这比起那些无配给粮供应,吃糠嚥菜,靠芭蕉头充饥,甚至用吃观音土来填饱肚皮而胀死的农民,城里人的苦算不了什么。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
袁隆平开始研究那时在苏联和中国被视为异端的孟德尔、摩尔根的理论。他认定他们的“杂种优势”理论是前进之路的明灯。
对着试验田里的万千株稻穗
总之,袁隆平不仅仅是科学家,还是“战略家”,其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的研究,使得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稻向全领域发展。
干脆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
洛阳城里秋风瑟瑟,一片树叶打着旋飘落下来。我想写一封家书寄给家里人。我怕还有什么没说完的,送信的人临走的时候我又拆开信封在看看还有什么没写的。
2011年12月中国梦盛典,钟南山给袁隆平颁发致敬奖杯。“我叫他隆平大哥,为什么呢?他只比我大几岁,他的身体特别好。我今天早上还(给他)检查了一下,就是以后不要再抽烟了,好不好?”那天钟南山叮嘱了他4次。回到酒店,袁隆平果然没听钟南山的话,跟采访他的记者说:“来一根。”
次子袁定江,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学霸,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财经学院。
袁隆平院士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对和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绩。
袁隆平院士为解决人民的温饱奉献了毕生精力,是真正的“国之栋梁”“功臣”。人民不会忘记他,不会忘记他,世界也不会忘记他。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问道:“我们虽然身在国外,但经常关心国内的新闻,早就欣闻您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知道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们想知道,您从小就喜欢农业吗?”
这块田从设立起就是他的“心病”
袁隆平的小故事50字作文
他依然在坚持自己初的梦想
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还有她们的小名大米和小米,这些名字的缘由无不昭显着袁隆平毕生的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梦”。
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
在第十六天里,突然,一株稻穗吸引了袁隆平的目光,只见那个稻穗的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很奇特。他手拿放大镜,连声呼喊:“邓哲,邓哲,快来看呀!”
他拿过领带,在胸口上比试着,笑笑说:“蛮漂亮嘛,怎么样,精神吧,这叫价廉物美,比差不到哪里去,来来,你们都来买……”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正在稻田里散步,突然间,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他的眼前一亮。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俏丽而挺拔的株形,手掌般的稻穗,那样生动、那样鲜活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他忍不住像个孩子一样地蹦起来,如同发现了一座金矿,很是兴奋。他如获至宝,将这“鹤立鸡群”的稻株结出的稻种一粒一粒地收集起来,一共是170粒稻种。望着那一包饱满的籽粒,他比穷汉得了金元宝还开心。
有的时候,就觉得爷爷会一直长住此处,活成一个神仙,天天穿梭在田间,管他一百年还是两百年,带着他的小猫守着他的田。
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
而他也度过了自己人生中
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是美好的理想国,也是袁隆平院士用一辈子时间,带领他的团队,在全世界稳扎稳打一步步朝之迈步前进的切实目标。
就好像他是我们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笑眯眯地问我们“今天吃的好不好”的普通邻家爷爷。
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在她们眼中,爷爷不是什么很厉害的人物,也根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小时候还一度认为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
中国人说,吃饭靠“两平”,一靠***(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袁隆平对儿子和孙女的影响是深刻的。
“我受之有愧,我的奖太多了,我不在乎这些东西了。”
袁隆平的小故事50字英语
有一次,和妻子到香港去。
生活中袁隆平还是个极具幽默细胞和生活情趣的“90后梗王”!他前一秒还自诩是个“帅哥”,下一秒就因为自己的“不诚实”笑到镜头都模糊了。在讲到健身的秘诀时,他劝大家:“少吃肥肉多游泳,不要变成一个胖子!”当被问到自己的团队里都是精英,好不好管理时,袁隆平的表情亮了: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愁得抓耳挠腮。袁隆平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诚和淳朴、幽默与纯真,让人不禁感叹:这位“90后梗王”实在是太可爱了。
平时穿着极随便的他根本没带领带,为了出席正规场合穿西装配领带,他就和同行的人上街买领带,同伴都劝他买条金利来领带,他嫌贵,不肯买,拉着同伴到地摊上去,买了一条花100元港币能买到6条的领带。
邓哲连忙跑到袁隆平面前,问道:“你看到了什么?”
在袁隆平连连获奖载誉归来后,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己作何评价?”
全世界有没有一个农民的身价超过比尔·盖茨?有!那就是袁隆平。1998年6月24日,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在长沙举行资产评估结果发布会,他们宣布:通过210天的工作,对11万组数据资料进行严格审查论证,评定“袁隆平”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为1009亿元。一夜之间,袁隆平从一个终身躬耕于田畴的“农民”科学家,摇身一变,成了身价千亿的富翁。
2013年,他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同时实施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自2007年以来取得巨大的增产、增收应,全国已有7个省市实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参加的县(市、区)由20个增加至2012年50个,面积达882万亩。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袁隆平曾经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袁隆平院士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为世界粮食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从去年年底开始,袁隆平院士身体状况就不太好。但是,这位“90后”不服老,依旧心系水稻,战斗在田埂上。
——英语,因为爷爷英语超好!
他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
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十年动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给试验带来了灾难。1967年春季的一个清晨,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不由惊呆了,实验秧苗全被拔光了!意外的灾难,并没有动摇他那要培育出高产水稻的坚强决心,他在污泥里一寸寸地寻找,终于在烂泥中找到了五株秧苗,又从水井里捞上了五株,把它们移栽到试验盆里,坚持试验下去。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怎样飞扬,怎样喧嚣,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一个丈夫如同一片落叶,无论他怎样张扬,怎样的由绿变红、变黄,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当他明白记者代表报社大热天远道而来恳请他担任报纸的顾问,以及请他题词时,他爽快答应了。我反正有60多个头衔了,多一个无妨。但是头衔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们的报纸是办给农民朋友看的,我愿意当这个没有级别的顾问。
袁隆平当即把这棵野生雄性不育株命名为“野败”,其含意就是野生的雄性败育稻。“野败”为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袁隆平精心培育“野败”,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他们在考虑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现在,中国人民都能吃饱了,世界上50%的水稻田也都种上了杂交水稻,稻米产量再增加5亿吨,增产的粮食能多养活四五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