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度心情网】精选了中秋节古诗大全100首、中秋节的古诗100首等优美的文案共100句,分享给广大文字迷们欣赏。
中秋节古诗大全100首
谁更问,霓裳按。梦里仙游惊断。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中秋台看月》(唐无可)
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
一写谪仙怨,双泪满君颐。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
桂树香飘金粟。万顷琉璃,
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西江月》(宋程珌)
幸星稀河淡,云收风息。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一二年级看图写话顺口溜+公式
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中秋节的古诗100首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只有婵娟多情在,依旧当时雅素。
赏析:《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中秋怀人本是透露着落寞情思,更何况一生波折的苏轼,独自品味着中秋月夜,但是,参悟自然之理的他,却出语峭拔,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也有悲欢离合,唯希望能够千里共对一轮明月,来传递这悠悠思念,经历了官场起伏的苏轼,以出世之思入世,他对人生的态度,也格外显出一种释然的理性。
《江城子》(宋陈著)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羡夜来手把,桂花堪折。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人月圆·中秋》(宋赵鼎)
屈指重阳,有半月、犹零九日。
00《月夜思乡》(唐杜甫)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0《闰八月》(唐黄滔)
楼观迥,遥山碧。槽醡小,真珠滴。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恨此情、如月过中秋,圆还缺。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
中秋节诗词大全100首
正是老子南楼,多情孤负了,十分佳节。
叹十常八欲磨还缺。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路车天远鸾声静,宫扇风多雉影凉。
我欲蓬莱风露顶,眇视寰瀛一粟。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首词题为玩月,描述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
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
《中秋月》(唐白居易)
《泰怡国学堂》——国学经典教育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望汉月》(宋柳永)
中秋节古诗大全500首
潮上水清浑。棹影轻于水底云。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0《八月十五夜看月》(唐姚合)
况楚风、连陌竞张灯,如元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共宴赏、明宵天气,晴晦又知他。
人欲去、离愁黯黯,莫留行色。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常恨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谁和,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秋风夜凉弄笛,明月邀予。
海雾看如洗,秋阳望却昏。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译文: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杳杳长空敛雾烟,冰轮都胜别时圆。风转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
中秋节古诗精选大全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秋空过雨静,晚景澄明,天淡如水。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狂来举楫直欲舞,兴到行杯不知数。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月》(唐李商隐)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插空翠巘连星麓,但波痕、浮动金碧。
近年潮信,阴晴,和天无据。
《五律·喜闻捷报》(现代***)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0《宣清》(宋柳永)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与元枢、鹗荐共扶摇,朝天阙。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