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智之如目也”中“此”代指什么
这个意思是庄子谏楚庄王,用眼睛来做比喻,眼睛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而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庄子担心楚庄王看的太远而忽略了自身问题。“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此,就是指伐越,“伐越”就好比“智之如目”“目”字是一个象形字,它与“臣”有什么关系?
“目”和“臣”都是眼睛的象形字,二者都与眼睛有关,不过“目”为横目,“臣”为竖目。
我们对比二者的甲骨文字形便会一目了然。
“目”字甲骨文字形如下:从甲骨文字形可见,“目”字多为横向之形,当然也偶有斜目。
到了战国“目”字的字形发展变化比较大椭圆的象形“目”变成了方框形的“目”。以下为“目”的发展轨迹:
“臣”字甲骨文字形如下:
作为竖目之“臣”,甲骨文字形中多数不见瞳仁,好像突显了更多的白眼球。
“臣”字与“目”有关,那么其意义来源也与“目”密不可分郭沫若认为,臣原本是奴隶中的叛徒,充当奴隶主统治其他奴隶的工具,相沿既久,后成为统治人者的通称。郭说的观点之所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是因为其说结合了“臣”字的字形发展演变,并以历史文献资料佐证。可是,郭沫若对“臣”表示奴隶之意来源的说法则有待商榷。
郭沫若认为“人首俯则目竖”,此说认为人俯首之时,从侧面观看眼睛呈现竖形。其实这种观点过于看重俯首称臣之时人下跪屈膝的状态,并由此得出眼睛必定是“竖”的。
但是,“臣”字所表现出来的眼睛形状则为怒目之形,不似俯首侧目屈膝温顺的场景。
“臣”当为睁目之形,为集中精力注视或怒视之态,“臣”或为瞋之初文。“臣”“瞋”语音相通,“瞋”本义为张目,瞪大眼睛,引申义为发怒。“臣”字形与之义相符。
俗语有言“竖起耳朵听”,正刻画了人集中注意力听讲之意;而“竖目而视”不也正是人集中精力注视或怒视之形吗?
“臣”初指称为奴隶主服务的奴隶,后来意义扩展指称为帝王统治阶级服务的人什么人会集中精力注视或怒视呢?这类人就是奴隶中为奴隶主服务的奴隶,奴隶社会为加强统治,奴隶主实行分化政策,选取其中的奴隶作为监工为其服务。这类人每天集中注意力、怒目而视监视其他奴隶劳作,这类人就是早的“臣”。他们为奴隶主服务,后来为帝王服务的人虽有了阶级地位仍被称作“臣”。
关于“臣”和“目”详细分析可以参见拙作《字言字语:“臣”与“目”是什么关系?目有横有竖,竖目为“臣”》,
https://www.toutiao.com/i6722294467119825421/
。欢迎您批评指正!
上面一个目,小面一个惟念什么?
罹[lí]
[字义]:
1.遭受苦难或不幸:~厄。~病。~祸。~难(nàn )。2.忧患;苦难:逢此百~。
[词组]:
1.罹患 [líhuàn] 2.罹祸 [líhuò] 3.罹难 [línàn]
日此读什么?
日和此不构成汉字,目和此构成汉字眦,读zì。
眦,汉语汉字,拼音为zì,人体部位名。指大小眼角。意思是指上下眼睑的接合处,靠近鼻子的叫内眦,靠近两鬓的叫外眦。通称眼角。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灵枢》:“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目”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目字加“艮”是眼,眼睛、眼眉,目字加“青”是睛,眼睛,目字加“氵”是泪,眼泪、泪水,目字加“垂”是睡,睡觉、睡不着,目字加“民”是眠,睡眠、眠眠不休,目字加“米”是眯,眯眼、眯一会儿,目字加“童”是瞳,瞳孔,目字加“害”是瞎,瞎说、瞎眼,瞎嚷嚷,目字加“丁”是盯,盯着、盯死,目字加“舜”是瞬,瞬间、瞬息万变,目字加“争”是睁,睁眼、睁开,还有目字加“此”是眦,睚眦必报等。可能还有,我想到的就是这么多了。
此目已友念什么?
此目已友念什么cǐ mù yǐ yǒu
此基本释义
1.这;这个(跟“彼”相对):~人。~时。由~及彼。~呼彼应。
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告别。谈话就~结束。从~病有起色。由~往西。
3.这样:长~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
目基本释义
1.眼睛:有~共睹。历历在~。
2.网眼;孔:八十~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之多。
3.看:~为奇迹。
已基本释义
1.停止:争论不~。
2.副词。已经:早~知道。
3.文言副词。太:不为~甚。吾得仲父~难矣。
友基本释义
1.朋友:好~。战~。
2.相好;亲近:~爱。~好。
3.有友好关系的:~人。~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