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以后,中学生家长大的感受是什么?
累。
我孩子现在上初二。自从她上了初中以后,我们全家的作息时间又进行了调整,每天早上,我和老公5:00起床分工合作做早饭,孩子5:45起床,吃完早饭,大概6:10左右上学。晚上7:20放学,快8点进家门,我和老公一个去接孩子,另外一个在家算着时间做饭。
这个作息时间直接导致我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从而导致身体很差。去年后半年吃了半年中药,稍好点,但是还是没有恢复到未上初中时的状态。
周六孩子一般都是一天的课。上午要么去学校补课,要么去画画。下午物理,晚上数学,晚饭需要买好送去,没有时间出来吃饭,晚上一般到家都快10点了。
周日早上我俩一般7点起床做早饭,8点孩子起床,吃完早饭,孩子写作业,我打扫卫生、洗衣服,老公去买菜准备做中午饭。吃完中午饭,孩子一般不休息继续写作业,我和老公睡个午觉,起床后,他俩去附近的公园体育打卡,我在家窝一会,然后准备做晚饭。体育打卡回来、孩子洗澡,洗完澡吃晚饭,然后继续写作业,写完作业背书。一般10点左右上床。
我和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白天还要上班。现在老公基本晚上9点多就打起了呼噜,我一般陪孩子到10点半,正常11点之前能上床,偶尔熬不住就先睡了。如果一觉睡到早上5点,这是好的状态,但是往往凌晨2点多或者3点多会醒一次,即便后来又睡着了,但是早上起来精神不好,一整天都无精打采的。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孩子班主任每天早上6:40准时在钉钉发起视频早读,周末也不例外,只有过年那几天早上不再统一组织早读,但是每天都有早读任务,自己安排时间,完成以后提交默写作业和闭眼背书视频。所以整个寒假我们也基本没睡过懒觉,过年回老家那几天是我们一家三口放松的几天,我和孩子爸爸不用考虑做饭的事情,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捂脸]。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我不再焦虑她的学习,更多的是关注她的心理变化。她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说一些学校的事情,这个习惯是从小学一入学就开始培养的,我觉得是个很好的习惯。在寒假结束前几天,她天天念叨着不想上学,上学太累了。我表面上云淡风轻,但内心也是很焦虑,是不是厌学了?如果真的厌学了,我该怎么办?结果开学以后,每天回来还是高高兴兴地和我聊学校的事,我这才放心。
目前孩子大的焦虑是她的体育。我们这边体育中考成绩是70分,长跑是必考项目。目前他们班上女生长跑成绩普遍较差,只有三个能达到满分的,她算是差的那一拨。这学期开学以后,班主任每天晚饭时间都会督促她们几个到操场跑三圈,跑了一周,感觉跑完没有那么累了,初三中考体育测试结束以后,她们就要进入中考体育模式,每天晚饭时间都要跑步。
我现在天天扳着指头算我还有多久才能解放?距离中考还有一年多,距离高考还有4年多,咬牙坚持吧!
进入初中以后,中学生家长大的感受是什么?
累。
我孩子现在上初二。自从她上了初中以后,我们全家的作息时间又进行了调整,每天早上,我和老公5:00起床分工合作做早饭,孩子5:45起床,吃完早饭,大概6:10左右上学。晚上7:20放学,快8点进家门,我和老公一个去接孩子,另外一个在家算着时间做饭。
这个作息时间直接导致我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从而导致身体很差。去年后半年吃了半年中药,稍好点,但是还是没有恢复到未上初中时的状态。
周六孩子一般都是一天的课。上午要么去学校补课,要么去画画。下午物理,晚上数学,晚饭需要买好送去,没有时间出来吃饭,晚上一般到家都快10点了。
周日早上我俩一般7点起床做早饭,8点孩子起床,吃完早饭,孩子写作业,我打扫卫生、洗衣服,老公去买菜准备做中午饭。吃完中午饭,孩子一般不休息继续写作业,我和老公睡个午觉,起床后,他俩去附近的公园体育打卡,我在家窝一会,然后准备做晚饭。体育打卡回来、孩子洗澡,洗完澡吃晚饭,然后继续写作业,写完作业背书。一般10点左右上床。
我和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白天还要上班。现在老公基本晚上9点多就打起了呼噜,我一般陪孩子到10点半,正常11点之前能上床,偶尔熬不住就先睡了。如果一觉睡到早上5点,这是好的状态,但是往往凌晨2点多或者3点多会醒一次,即便后来又睡着了,但是早上起来精神不好,一整天都无精打采的。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孩子班主任每天早上6:40准时在钉钉发起视频早读,周末也不例外,只有过年那几天早上不再统一组织早读,但是每天都有早读任务,自己安排时间,完成以后提交默写作业和闭眼背书视频。所以整个寒假我们也基本没睡过懒觉,过年回老家那几天是我们一家三口放松的几天,我和孩子爸爸不用考虑做饭的事情,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捂脸]。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我不再焦虑她的学习,更多的是关注她的心理变化。她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说一些学校的事情,这个习惯是从小学一入学就开始培养的,我觉得是个很好的习惯。在寒假结束前几天,她天天念叨着不想上学,上学太累了。我表面上云淡风轻,但内心也是很焦虑,是不是厌学了?如果真的厌学了,我该怎么办?结果开学以后,每天回来还是高高兴兴地和我聊学校的事,我这才放心。
目前孩子大的焦虑是她的体育。我们这边体育中考成绩是70分,长跑是必考项目。目前他们班上女生长跑成绩普遍较差,只有三个能达到满分的,她算是差的那一拨。这学期开学以后,班主任每天晚饭时间都会督促她们几个到操场跑三圈,跑了一周,感觉跑完没有那么累了,初三中考体育测试结束以后,她们就要进入中考体育模式,每天晚饭时间都要跑步。
我现在天天扳着指头算我还有多久才能解放?距离中考还有一年多,距离高考还有4年多,咬牙坚持吧!
对于孩子的成绩作为家长应当怎么样去对待?
感谢题主的邀请回答。
一、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绩
孩子成长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成绩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家长应该要时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家长不必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具体的要求。
1、切忌“同一”要求
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是好事,但是过分强调成绩,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孩子的爰好不一,智力不一,当然所要求的结果是不同的。
例如,我有一朋友,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好静,喜欢读书,现已读高中,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可小儿子却好动,喜欢运动,现已读初二,乒乓球、篮球特别喜欢,但学习成绩很是一般。我朋友一直就是骂小儿子不争气,经常跟大儿子比成绩,说小儿子不如大儿子等等,无形之中伤害了小儿子的自尊心,结果小儿子现在经常逃学。你说这能怪孩子吗?
2、切忌“揠苗助长”
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身体、生理的发展规律,切不可给孩子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例如给孩子超常补课,超多报班等,把孩子该有的星期天,寒暑假安排得满满的,你说孩子会快乐、会健康地成长吗?
三、文化成绩好不等于人才
人才需要文化知识为基础、作铺垫,但现在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的文化成绩好就是人才。因而导致一些家长不是督促、引导孩子学习;而是采用强加、硬压孩子学习。
其实社会很多实用型人才,只要达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就行了。再则,社会的高端人才的数量毕竟是少数,应该接受“普遍”的现实,何必强求于孩子呢!
总之,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绩固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一定得尊重实事求是的自然规律,还给孩子那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今天要分享的是在孩子的大脑中有一张身体地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体觉,其与学习的关系。
你可能不知道本体觉到底是什么,但你却每时每刻都需要它:
a.缝扣子的时候,缝衣针从布的上面扎到下面,刚好从扣眼穿过;
b.织毛衣的时候,可边看电视边织,不但不会伤到手,还将毛衣织的很好;
c.开手动挡车的时候,可以盯着前方路况,一手方向盘一手挂挡,不出错;
d.打球的时候,可以不看球拍和球,用本能接住球并打回到对方接不到的区;
e.停电的时候,我们因为感知不到手的位置和嘴的位置,吃个饭用勺子还好,只是糊自己一脸饭菜,用筷子叉子的可能就把自己的脸给扎到;
……
对的,这些都是「本体觉」的体现。
本体觉是指大脑可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就像大脑中有一张身体地图。
说通俗点就是即使闭着眼睛,我们也可以用手摸到自己的耳垂。
即使不需要照镜子,我们也可以跟着舞蹈老师做出正确的动作。即使看不到,我们也能感觉到在吞咽时食物卡在了哪个部位......
日常学习生活如书写、绘画、阅读、朗读、体育锻炼、舞蹈体操等都离不开本体觉的参与。
而在生活中,本体觉失调的人很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笨手笨脚”的样子,其表现一般是这样的:
手眼不协调
看到的和写出来的不同,常出现抄错,写字颠倒等问题。还有的可能是扣扣子、拿筷子都显得笨手笨脚的。
打球的时候总接不住球,除非注视双手才能偶尔接到球或者挥舞球拍时,经常打空,挥拍子的时候总是太偏了。
手耳不协调
听到的与写出的不一致,这就好比我们在听写英语单词、语文句子时容易拼写错误。
身脑不协调
大脑对身体控制不良,上课写作业时身体不安地乱动,小动作多。
或者是在跳舞做操时,有的人总觉得自己做对了,可实际上总是笨手笨脚,总是要别人提醒甚至动手帮着摆正。
脑口不协调
被老师提问站起来读课文,总是会把课文中的词念反,常常在课堂上出糗。
另外,本体觉失调的人,除了以上出现的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还会出现消极,没有上进心,缺乏自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的情况。
孩子因为缺乏锻炼,本体感不足,身体的灵活性大打折扣,而父母总认为只要学习好,这些都不重要,殊不知孩子如果身体操作能力差,笨手笨脚动作慢,心理压力也会大。
因此,要想提升本体感,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点的小碰伤,就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足够的本体感觉统合刺激。
建议父母根据孩子年龄与能力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小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
再则,重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以前要学会洗手、擦脸、穿衣以及刷牙等。而在上幼儿园以后,要适当的给孩子安排家务劳动。
如何进行本体觉训练?
适合在家训练的本体觉游戏
追光影
把家里的灯关上,然后在一个空旷的墙壁上,用手电筒打出一个光点,让孩子用手去拍这团光影。
玩冰棍
将木棍合在一起,拿在手中,向平地上一撒,用一根木棍从下挑弹起撒出的木棍,每挑一根不许碰动其他木棍。
指头立毛掸
将扎有鸡毛的一端朝上,光的一端立于手心或手指上,身体随鸡毛掸倾斜而走动,使鸡毛掸立于手指长久不掉下来。
跳绳
让孩子双手抓住绳子的两端,绳子甩起后跳过去。
翻筋斗
让孩子在垫子上面自由地翻筋斗,随便前翻、后翻都可以。
作为老师,发现家长素质低,该告诉他们吗?
作为老师,发现家长素质低,我认为好的做法是沉默。
“沉默是金” 不同的人,对别人话语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对待别人的直接批评,任何人都会心理不舒服,有些人表面上看没有不高兴,但内心肯定也有小波澜。家长本身就素质低,去跟他提他的缺点,他根本不会站在你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说不定他心理承受能力差,在你提出后,还会直接跟你发生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与家长的相处中,有时候的沉默,也未必不是聪明人。记得有一个家长,他的孩子经常不穿校服,涂抹口红。当老师批评学生后,学生回家添油加醋的告状,那个家长到校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老师一顿骂,那个老师没有为自己做任何的辩解,而是直接找了学校领导来一起调查处理。后这个家长跟老师道歉,这个老师也只是一笑而过。面对没有素质的家长,“大智若愚” 有时候你的沉默,少说甚至不说,会减少许多麻烦。
“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的古训也有他的道理,恰到好处的不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作为家长你怎么评价现在的中小学教师?
中小学教师群体,绝大多数是尽职尽责的,不能因个别教师的违法违规行为,抹杀整个教师群体形象。说说本学期身边的老师吧:
拿小学一年级来说,孩子们刚入学,年龄小,自由散漫,想干啥就干啥,教师不能离开教室。下课了,学生在教室、教室外面活动,另一个老师来后,这个老师才能离开。老师们苦口婆心,一天十遍百遍的教导孩子如何坐端正,写字,有秩序;如何上厕所怎么放书包等。一月下来,大部分老师嗓子都嘶哑了,看到孩子们已成为合格的小学生了,老师心中有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初中教师除备课上课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小学那么繁杂,但也不轻松。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性逐步显现;男女同学容易产生好感,把控不好,就会早恋;容易和同学、老师发生矛盾或冲突等。
十二月初,七年级英语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作业本中一张纸条,内容说八年级一名男生喜欢七年级一名女同学了,不喜欢另一个同学了。教师和班主任一起弄清来龙去脉,联系家长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共同做孩子思想工作,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又协同八年级班主任处理学生之间问题。这仅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老师们每天都要处理课堂上或学生之间的问题,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唯恐工作不到位,出现意外。目的就是让学生安心学习,认真学习。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从我身边的教师工作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群体对工作是认真负责的,是值得尊敬的。
如何婉转地向孩子的家长投诉?
首先,我认为您用“投诉”一词不合适
投诉是指因学生违规而向其家长告状,这样会把老师放在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对立面。而作为教师,我们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告知家长学生的违纪情况,以求得家长对管教学生的支持与配合。作为老师,应该设身处地替家长着想,向其通报学生情况以达成共识。
其次,向学生家长通报其违纪情况,可以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先说说学生的优点有哪些,希望家长鼓励学生继续发扬;再说说学生的缺点和违纪情况,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家长都有望子成龙之心,听到学生的优点会感到自豪,会感谢老师的教导;听到学生的缺点他们也会焦急,一般会积极配合老师的。
第三,老师要与家长共同想办法,达成管教孩子的共识对学生的管教,单靠哪一方面都不现实,必须学校、家庭互相配合才行。如果教师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给足家长面子,家长也会心领老师的好意,这样双方就容易达成共识,严格管教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总之,沟通工作要学会运用心理学上的“共情”艺术,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会促使家长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双方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
【点击右上角“关注”,了解更多少年儿童教育心理实战经验、教育案例和感人故事,帮您解决教育心理困惑!】
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今天要分享的是在孩子的大脑中有一张身体地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体觉,其与学习的关系。
你可能不知道本体觉到底是什么,但你却每时每刻都需要它:
a.缝扣子的时候,缝衣针从布的上面扎到下面,刚好从扣眼穿过;
b.织毛衣的时候,可边看电视边织,不但不会伤到手,还将毛衣织的很好;
c.开手动挡车的时候,可以盯着前方路况,一手方向盘一手挂挡,不出错;
d.打球的时候,可以不看球拍和球,用本能接住球并打回到对方接不到的区;
e.停电的时候,我们因为感知不到手的位置和嘴的位置,吃个饭用勺子还好,只是糊自己一脸饭菜,用筷子叉子的可能就把自己的脸给扎到;
……
对的,这些都是「本体觉」的体现。
本体觉是指大脑可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就像大脑中有一张身体地图。
说通俗点就是即使闭着眼睛,我们也可以用手摸到自己的耳垂。
即使不需要照镜子,我们也可以跟着舞蹈老师做出正确的动作。即使看不到,我们也能感觉到在吞咽时食物卡在了哪个部位......
日常学习生活如书写、绘画、阅读、朗读、体育锻炼、舞蹈体操等都离不开本体觉的参与。
而在生活中,本体觉失调的人很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笨手笨脚”的样子,其表现一般是这样的:
手眼不协调
看到的和写出来的不同,常出现抄错,写字颠倒等问题。还有的可能是扣扣子、拿筷子都显得笨手笨脚的。
打球的时候总接不住球,除非注视双手才能偶尔接到球或者挥舞球拍时,经常打空,挥拍子的时候总是太偏了。
手耳不协调
听到的与写出的不一致,这就好比我们在听写英语单词、语文句子时容易拼写错误。
身脑不协调
大脑对身体控制不良,上课写作业时身体不安地乱动,小动作多。
或者是在跳舞做操时,有的人总觉得自己做对了,可实际上总是笨手笨脚,总是要别人提醒甚至动手帮着摆正。
脑口不协调
被老师提问站起来读课文,总是会把课文中的词念反,常常在课堂上出糗。
另外,本体觉失调的人,除了以上出现的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还会出现消极,没有上进心,缺乏自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的情况。
孩子因为缺乏锻炼,本体感不足,身体的灵活性大打折扣,而父母总认为只要学习好,这些都不重要,殊不知孩子如果身体操作能力差,笨手笨脚动作慢,心理压力也会大。
因此,要想提升本体感,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点的小碰伤,就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足够的本体感觉统合刺激。
建议父母根据孩子年龄与能力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小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
再则,重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以前要学会洗手、擦脸、穿衣以及刷牙等。而在上幼儿园以后,要适当的给孩子安排家务劳动。
如何进行本体觉训练?
适合在家训练的本体觉游戏
追光影
把家里的灯关上,然后在一个空旷的墙壁上,用手电筒打出一个光点,让孩子用手去拍这团光影。
玩冰棍
将木棍合在一起,拿在手中,向平地上一撒,用一根木棍从下挑弹起撒出的木棍,每挑一根不许碰动其他木棍。
指头立毛掸
将扎有鸡毛的一端朝上,光的一端立于手心或手指上,身体随鸡毛掸倾斜而走动,使鸡毛掸立于手指长久不掉下来。
跳绳
让孩子双手抓住绳子的两端,绳子甩起后跳过去。
翻筋斗
让孩子在垫子上面自由地翻筋斗,随便前翻、后翻都可以。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对以后上初中有什么用没有?
需要 ,因为初中学校要看成绩和素质来收人。
一般不是片区生择校的需带着要四上到六上的素质报告册去报到。 所以,如果不见了的话,就需要去学校打印一个证明, 证明你在这里读过书,而且成绩合格或优异。
总之,带上相关证件和证明去,以免到时候需要而没有耽误报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备无患。
扩展资料:
试点推优入学的区县已经确定了推优学生比例,其中西城区为30%、海淀区平均比例为11%、东城区推荐比例为10%等。各区县公布的推优比例只是一个平均数,具体到小学还有差异。比如海淀区有的小学推优比例高为 15%。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学校获奖的学生更多一点。
如何填报推优志愿
推优入学并不是小学直接把学生推荐到某所中学,而是要求学生填报“择校”志愿。据悉,海淀区允许学生填报五个志愿,西城区则允许学生填报三个志愿。
按照小学校长和家长的反馈,推优志愿必须填满,不允许出现只填报“北京四中”或者“人大附中”一个志愿现象,否则将按照弃权处理。
特别提醒的是,推优志愿学校的顺序关键,将来录取会按照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这样的排序依次录取。因此,志愿学校之间必须要有梯度,不能五个志愿学校都属于同一水平学校。一定要避免择校志愿过于集中而降低录取概率情况的发生。
根据规定,小学推荐毕业生,要由区教委小教科与区教育考试中心“小升初”办公室联合审核推荐资格,通过资格审核的学生在有推荐派位计划的初中学校中依次选择3所填报志愿。
当初中学校志愿填报学生数大于其推荐派位计划数时,由“小升初”办公室采用计算机派位方式按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学生,未被录取的学生参加以后招生方式的录取和划片派位。
参考资料来源:
作为老师,发现家长素质低,该告诉他们吗?
作为老师,发现家长素质低,我认为好的做法是沉默。
“沉默是金” 不同的人,对别人话语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对待别人的直接批评,任何人都会心理不舒服,有些人表面上看没有不高兴,但内心肯定也有小波澜。家长本身就素质低,去跟他提他的缺点,他根本不会站在你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说不定他心理承受能力差,在你提出后,还会直接跟你发生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与家长的相处中,有时候的沉默,也未必不是聪明人。记得有一个家长,他的孩子经常不穿校服,涂抹口红。当老师批评学生后,学生回家添油加醋的告状,那个家长到校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老师一顿骂,那个老师没有为自己做任何的辩解,而是直接找了学校领导来一起调查处理。后这个家长跟老师道歉,这个老师也只是一笑而过。面对没有素质的家长,“大智若愚” 有时候你的沉默,少说甚至不说,会减少许多麻烦。
“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的古训也有他的道理,恰到好处的不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作为家长你怎么评价现在的中小学教师?
中小学教师群体,绝大多数是尽职尽责的,不能因个别教师的违法违规行为,抹杀整个教师群体形象。说说本学期身边的老师吧:
拿小学一年级来说,孩子们刚入学,年龄小,自由散漫,想干啥就干啥,教师不能离开教室。下课了,学生在教室、教室外面活动,另一个老师来后,这个老师才能离开。老师们苦口婆心,一天十遍百遍的教导孩子如何坐端正,写字,有秩序;如何上厕所怎么放书包等。一月下来,大部分老师嗓子都嘶哑了,看到孩子们已成为合格的小学生了,老师心中有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初中教师除备课上课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小学那么繁杂,但也不轻松。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性逐步显现;男女同学容易产生好感,把控不好,就会早恋;容易和同学、老师发生矛盾或冲突等。
十二月初,七年级英语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作业本中一张纸条,内容说八年级一名男生喜欢七年级一名女同学了,不喜欢另一个同学了。教师和班主任一起弄清来龙去脉,联系家长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共同做孩子思想工作,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又协同八年级班主任处理学生之间问题。这仅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老师们每天都要处理课堂上或学生之间的问题,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唯恐工作不到位,出现意外。目的就是让学生安心学习,认真学习。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从我身边的教师工作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群体对工作是认真负责的,是值得尊敬的。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对以后上初中有什么用没有?
需要 ,因为初中学校要看成绩和素质来收人。
一般不是片区生择校的需带着要四上到六上的素质报告册去报到。 所以,如果不见了的话,就需要去学校打印一个证明, 证明你在这里读过书,而且成绩合格或优异。
总之,带上相关证件和证明去,以免到时候需要而没有耽误报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备无患。
扩展资料:
试点推优入学的区县已经确定了推优学生比例,其中西城区为30%、海淀区平均比例为11%、东城区推荐比例为10%等。各区县公布的推优比例只是一个平均数,具体到小学还有差异。比如海淀区有的小学推优比例高为 15%。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学校获奖的学生更多一点。
如何填报推优志愿
推优入学并不是小学直接把学生推荐到某所中学,而是要求学生填报“择校”志愿。据悉,海淀区允许学生填报五个志愿,西城区则允许学生填报三个志愿。
按照小学校长和家长的反馈,推优志愿必须填满,不允许出现只填报“北京四中”或者“人大附中”一个志愿现象,否则将按照弃权处理。
特别提醒的是,推优志愿学校的顺序关键,将来录取会按照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这样的排序依次录取。因此,志愿学校之间必须要有梯度,不能五个志愿学校都属于同一水平学校。一定要避免择校志愿过于集中而降低录取概率情况的发生。
根据规定,小学推荐毕业生,要由区教委小教科与区教育考试中心“小升初”办公室联合审核推荐资格,通过资格审核的学生在有推荐派位计划的初中学校中依次选择3所填报志愿。
当初中学校志愿填报学生数大于其推荐派位计划数时,由“小升初”办公室采用计算机派位方式按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学生,未被录取的学生参加以后招生方式的录取和划片派位。
参考资料来源:
对于孩子的成绩作为家长应当怎么样去对待?
感谢题主的邀请回答。
一、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绩
孩子成长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学习文化知识。成绩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家长应该要时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家长不必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具体的要求。
1、切忌“同一”要求
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成绩是好事,但是过分强调成绩,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孩子的爰好不一,智力不一,当然所要求的结果是不同的。
例如,我有一朋友,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好静,喜欢读书,现已读高中,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可小儿子却好动,喜欢运动,现已读初二,乒乓球、篮球特别喜欢,但学习成绩很是一般。我朋友一直就是骂小儿子不争气,经常跟大儿子比成绩,说小儿子不如大儿子等等,无形之中伤害了小儿子的自尊心,结果小儿子现在经常逃学。你说这能怪孩子吗?
2、切忌“揠苗助长”
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身体、生理的发展规律,切不可给孩子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例如给孩子超常补课,超多报班等,把孩子该有的星期天,寒暑假安排得满满的,你说孩子会快乐、会健康地成长吗?
三、文化成绩好不等于人才
人才需要文化知识为基础、作铺垫,但现在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的文化成绩好就是人才。因而导致一些家长不是督促、引导孩子学习;而是采用强加、硬压孩子学习。
其实社会很多实用型人才,只要达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就行了。再则,社会的高端人才的数量毕竟是少数,应该接受“普遍”的现实,何必强求于孩子呢!
总之,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绩固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一定得尊重实事求是的自然规律,还给孩子那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期末考试结束后,家长怎样和孩子谈成绩?
一场考试大戏终于落下帷幕,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面对成绩优异或分数低下的各种情况,做家长的该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呢?
一.高分不“捧”。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们自然是喜上眉梢,但不能过分奖励,表扬要适度,不能滋养孩子的骄傲情绪。要激发他的斗志,告诉他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永不放弃。
二.低分不“骂”。孩子考试不佳时,家长要和风细雨般的安慰和鼓励,肯定孩子在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好地方。
例如我认识一位家长看见孩子考试分数是30分时,他说:“你比我当年读书强多了,我当年考试时连名字都忘写了。”说晚后哈哈一笑,满脸是一点儿也不在乎的样子。孩子看到父亲的样子,听了这句话,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然后家长和孩子一同分析每一道题的错误原因,研究学习上要改进的方法和习惯。
三.制定目标,落实行动。帮助孩子改正试题后,就给孩子定一个他能取得成功的小目标,陪伴孩子做作业,鼓励孩子每一次的进步,赏识他,给孩子以信心,然后逐一实现小目标,从量变达到质变。
总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次考试 成绩不能代表全部。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才是做家长应有的教育王道。
期末考试结束后,家长怎样和孩子谈成绩?
一场考试大戏终于落下帷幕,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面对成绩优异或分数低下的各种情况,做家长的该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呢?
一.高分不“捧”。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们自然是喜上眉梢,但不能过分奖励,表扬要适度,不能滋养孩子的骄傲情绪。要激发他的斗志,告诉他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永不放弃。
二.低分不“骂”。孩子考试不佳时,家长要和风细雨般的安慰和鼓励,肯定孩子在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好地方。
例如我认识一位家长看见孩子考试分数是30分时,他说:“你比我当年读书强多了,我当年考试时连名字都忘写了。”说晚后哈哈一笑,满脸是一点儿也不在乎的样子。孩子看到父亲的样子,听了这句话,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然后家长和孩子一同分析每一道题的错误原因,研究学习上要改进的方法和习惯。
三.制定目标,落实行动。帮助孩子改正试题后,就给孩子定一个他能取得成功的小目标,陪伴孩子做作业,鼓励孩子每一次的进步,赏识他,给孩子以信心,然后逐一实现小目标,从量变达到质变。
总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次考试 成绩不能代表全部。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才是做家长应有的教育王道。
你觉得教师家长群里点名批评学生作业没完成书写潦草这行为对吗?
首先谢谢头条邀请!
说到这位教师的行为,不赞成。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业没完成,书写不认真,当教师的首先问明情况,指出不足。教学有方,方无定方,针对不同的有差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而行之有的方法,去认真而热心的辅导,不要动则在群里说某学生这好那好,说某学生这不行那不行,你的显摆,是对自己的名声的损毁。有勾通,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场合为好。
如何婉转地向孩子的家长投诉?
首先,我认为您用“投诉”一词不合适
投诉是指因学生违规而向其家长告状,这样会把老师放在了学生及其家长的对立面。而作为教师,我们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告知家长学生的违纪情况,以求得家长对管教学生的支持与配合。作为老师,应该设身处地替家长着想,向其通报学生情况以达成共识。
其次,向学生家长通报其违纪情况,可以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先说说学生的优点有哪些,希望家长鼓励学生继续发扬;再说说学生的缺点和违纪情况,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家长都有望子成龙之心,听到学生的优点会感到自豪,会感谢老师的教导;听到学生的缺点他们也会焦急,一般会积极配合老师的。
第三,老师要与家长共同想办法,达成管教孩子的共识对学生的管教,单靠哪一方面都不现实,必须学校、家庭互相配合才行。如果教师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给足家长面子,家长也会心领老师的好意,这样双方就容易达成共识,严格管教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总之,沟通工作要学会运用心理学上的“共情”艺术,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会促使家长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双方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
【点击右上角“关注”,了解更多少年儿童教育心理实战经验、教育案例和感人故事,帮您解决教育心理困惑!】
你觉得教师家长群里点名批评学生作业没完成书写潦草这行为对吗?
首先谢谢头条邀请!
说到这位教师的行为,不赞成。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业没完成,书写不认真,当教师的首先问明情况,指出不足。教学有方,方无定方,针对不同的有差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而行之有的方法,去认真而热心的辅导,不要动则在群里说某学生这好那好,说某学生这不行那不行,你的显摆,是对自己的名声的损毁。有勾通,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场合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