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是谁发动的?又是怎样结束的?有何意义?
十字军东侵
Crusades Expeditions
【性质】
1096 ~1291 年西欧天主教会 、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进行的侵略战争。侵略军身缀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历史背景】
11世纪的西欧,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城市普遍兴起,东方商品已输入市场,人口迅速增长,已经分割了的封建领地收入不能满足封建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享受欲望。在长子继承制下,失去领地继承权的贵族子弟,除领受神职,享受教产收入外,大多缺少土地,成为冒险放纵、专肆劫掠战争的骑士阶层。大、小封建主以比较富庶的东方作为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对象,是十字军东侵的主要原因。同时,农奴份地减削,负担加重,生活困苦。在 970~1040年间,西欧有48年饥荒 ;1085 ~1095年间 ,灾情更为严重,社会动荡 不安。转移心怀怨愤的农民的视线,引诱他们向东方寻求出路,是教俗封建主发动十字军东侵的又一因素。
在意大利威尼斯 、热那亚 、 比萨等城市的商业活动中,经营东方商品的中介贸易渐占重要地位。这些城市的商人企图排挤贸易上的劲敌阿拉伯和拜占廷商人,通过十字军东侵在地中海东部建立商业据点,进而攫取商业控制权。
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权势日增;罗马教廷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超的政治权力。朝拜耶路撒冷及基督圣墓并和异教徒作斗争,是煽动西欧信徒宗教狂热、提高教会威信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十字军东侵,可使天主教会势力扩张到东方伊斯兰教和东正教的拜占廷帝国,加强教皇的权力和地位。
西亚和拜占廷的局势使十字军东侵有机可乘。11世纪中叶,塞尔柱突厥人从中亚向西南扩张,侵入两河流域,1055年占领巴格达。1071年,突厥人大败拜占廷军队于曼齐克特,夺取了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绝大部分领土。埃及法蒂玛王朝 所属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亦被先后侵占。但庞大的塞尔柱帝国不能保持统一政权。1092年苏丹马利克沙死后,军事贵族拥兵自立,帝国分崩离析。在频繁的战争中,西亚的基督教会和修道院颇多破坏。因此,夺取圣地成为十字军东侵的主要借口。
【经过】
第一次十字军东侵(1096~1099) 拜占廷帝国无力抵御突厥人进攻 ,皇帝迈克尔七世·杜卡斯( 1067 ~1078在位)及阿历克塞一世( 1081 ~1118在位 )向罗马教皇和西欧君主乞援。1095年11月18日 ,教皇乌尔班二世( 1088~1099在位 )于法国南部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号召西欧基督徒进行圣战 ,从异教徒手中夺回“ 主的陵墓 ” ,参加者可完全免罪 。次年,第一次十字军出发。
早出发的是由法国、德意志农民和少数破落骑士组成的十字军。他们无装备、无给养、无组织、无作战训练,沿途兵员损失很大。到小亚细亚不久,除少数生还外,皆被突厥军消灭。
第一次十字军的主力是以法 国 贵 族 为主的封建主武装。人数约在2.5~3万。通过两年的战争,十字军占领了地中海东部长达1200千米的狭长地带。1099 年 7月15日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时大肆掠夺屠杀。在劫后的土地上 ,建立了以西欧封建制为模式的耶路撒冷王国(1099~1187。其他十字军,如安条克公国 (1098~1268) 、埃德萨伯国( 1098~1144)和的黎波里伯国(1109~1289 )等,名义上为耶路撒冷王国附庸,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西欧封建主在领地上以军事城堡为中心,统治当地居民。为了维持统治,保护朝拜“圣地”活动,他们建立宗教骑士团作为常备武装力量。如12世纪初由法国骑士组成的圣殿骑士团和意大利人组成的医院骑士团,12世纪末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的条顿骑士团等。比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为十字军提供海运船只和海军,参加攻掠沿海城市,分享战利品,并分别在几个城市中占有1/3的土地,享有特权。
第二次(1147~1148)和第三次十字军东侵(1189~1192) 第二次十字军东侵有法国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在位)和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1138~1152在位)参加。但两国联军于1148年7月 28 日在大马士革被赞吉之子和继承者努尔丁击溃,以失败告终。12世纪晚期,苏丹萨拉丁建立包括埃及、部分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广大领土的。他攻克许多城市。由于十字军骑士袭击穆斯林商队,萨拉丁发动圣战,于1187年占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第一王国告终。西欧为之震动,于是组织规模较大的第三次十字军。西欧主要的君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红胡子)、英国狮心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皆率军参战。但腓特烈一世于小亚细亚渡河时溺死,德意志军大部分回国;英、法两国君主因领地争执,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在十字军攻陷沿海要塞阿克后,腓力二世即率军回国。理查一世无力夺取耶路撒冷 , 在得到萨拉丁允许基督徒往“ 圣城 ”巡礼的诺言后,匆匆回师。
第四次十字军东侵(1202~1204) 由教皇英诺森三世 发起、组织。十字军攻陷亚得里亚海东岸的萨拉城,转而进攻拜占廷。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被十字军洗劫达一星期之久 ,破坏惨重 。这时十字军已撕下它“ 神圣 ”的面纱,暴露出其侵 略掠夺的本质 。 在十字军攻 占的拜占廷领土上,西欧封建主建立了拉丁帝国。1261年,尼西亚皇帝巴列奥略家族的迈克尔八世灭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廷帝国。
十字军运动的衰落 1212年,教会在法国和德意志煽动下发起儿童十字军。 10~18 岁儿童 ,或被骗送往埃及和爱琴海的奴隶市场卖为奴隶,或船沉溺海,或赴意大利途中死亡。
第五次十字军东侵( 1218 ~1221 )以埃及为进攻目标,参加者主要是法国人。1219年攻占达米埃塔,1221年进军开罗时,由于尼罗河水泛滥被迫撤退。
第六次十字军东侵(1228~1229)也是以埃及为进攻目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但1244年,花拉子模突厥人在埃及支持下,又占领了耶路撒冷。
第七次(1248~1254)和第八次(1270)十字军皆由法王路易九世(1226~1270在位)发动、领导。第七次十字军进攻埃及惨败,路易被俘,1250年以大笔赎金赎回。第八次十字军进攻北非突尼斯,路易九世在军中罹疫身亡,军士败退。
【结束】
13 世纪十字军已成强弩之末 , 留在东方的西欧封建主、意大利商人和宗教骑士团内部矛盾重重。13世纪中叶,蒙古旭烈兀建立伊儿汗王朝,1258年攻陷巴格达,杀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叙利亚、巴勒斯坦皆受威胁。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拜巴尔斯一世(1260~1277在位 )击败蒙古军,不断夺取十字军领地,并于1268 年攻陷安条克 。1289 年马木留克王朝攻占十字军的重要据点的黎波里,1291年又攻占十字军在东方的后据点阿克。西亚大陆的十字军至此全部灭亡。
【十字军东侵的后果及影响 】
十字军东侵给西亚、埃及和拜占廷人民带来了灾难,严重阻碍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西欧教俗封建主向东方扩张的目的也后落空。西欧的人力、物力大量消耗;十字军税和其他杂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十字军东侵中取得直接利益的是少数意大利城市。它们取代了拜占廷和阿拉伯商人在东部地中海的商业霸权,扩大了西欧在东方的贸易市场。
十字军东侵对西欧社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东西方之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近东地区的贸易成为西欧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生产水平较低的西欧,通过各种渠道从先进的东方学到了布匹和绸缎的精织、印染技术以及较高的金属加工技术,同时学会了种植水稻、荞麦、西瓜、柠檬、甘蔗等农业生产技术。封建主和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东方的影响,如讲究沐浴、理发等。
在十字军东侵过程中,西欧封建主为筹措经费,向城市出卖特许状,允许农奴用货币赎买自由,有助于城市的发展和农奴的解放。封建主参加十字军,远离家乡,其中不少人战死 , 不少人定居东方 ,因而削弱了西欧的封建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王权。
天主教会利用十字军煽动宗教狂热,调动封建主武装为其服务,组织直辖于教皇的宗教骑士团,以十字军的名义征税、课役,扩大了天主教在地中海东部的势力。在13世纪初叶英诺森三世任教皇时期,罗马教廷的权力发展到顶峰。但是,随着东方伊斯兰教影响的扩大以及十字军东侵中“神圣”面具被揭穿,十字军的活动日益不得人心,因而不得不停止。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力也开始走向衰落
第一次十字军的时间和原因?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1096年至1099年间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发起,旨在收复在穆斯林的征服中被占领的累范特圣地的一项军事行动,终以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收尾。1095年,教宗乌尔班二世初为了应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求援,而号召西方志愿军前往拜占庭帝国抵御塞尔柱人从安纳托利亚而来的入侵。后来,东征的目的逐渐演变为夺回圣地及耶路撒冷城,并将东方基督教从伊斯兰的统治者解放出来。
十字军简史?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被阿拉伯、突厥等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为什么很多人把诸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统称为十字军再次东征?
谢邀,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谈的都是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但没有谈及这段历史和当前中东局势有何联系,为什么十字军东征作为一个早就结束的历史问题(1300年前后十字军在中东的据点被完全拔除)却不断在当代被反复提起?
对于这个问题,我恰巧有些个人研究的体会,曾经写成文章发表在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专栏:
参见巴黎恐袭一周年|法国与穆斯林关系史及其当代回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0231
把西方在中东发到的战争和中世纪十字军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当代穆斯林。关键的原因是西方和穆斯林世界对十字军的理解截然不同,中东穆斯林总是用十字军历史来解释现实国际政治。
在今天的西欧,十字军东征主要被视为中世纪经济与文化革命的开端。然而在中东,这些以收复圣地为名的神圣战争被视为该地区长时间蒙昧和衰落的开端。
正是由于遭受袭击,穆斯林世界才会日趋贫穷,保守,敏感,不宽容,充满了戒心。这样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反而得到了强化,因为中东穆斯林觉得自己在逐渐被边缘化。进步和现代化变成其他人的事情。
伊拉克宣传画:萨达姆和萨拉丁,今天的伊拉克军队和中世纪抵抗十字军的阿拉伯军队
正是因为近代的落后和被西方殖民,导致中东穆斯林即使打赢了十字军战争,也无法把十字军当成已经结束的历史,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带入到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中。
比如当代中东穆斯林会把英法等国近代在中东的殖民看出是十字军再次东征,同时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复国和中世纪基督教十字军的建立联系在一起,
因为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即使在近代欧洲都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狂热,在道德上具有不义的地位。同时,后胜利者又是阿拉伯人,所以中东穆斯林把十字军和当代问题相联系,就是为了突出今天中东抵抗运动的正义性。
十字军东征终完全失败,把当代西方在中东发动的战争和十字军相联系,也是为了暗示西方在中东的殖民扩张必将失败,以色列必然灭亡,而中东穆斯林必将取得后的胜利,因此,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和鼓舞作用。
以色列也认识到阿拉伯宣传的十字军历史必然引发阿拉伯民众对以色列的敌意,因此在宣传中注重强调以色列人和十字军的区别。比如先后担任以色列总理和总统的西蒙·佩雷斯就指出十字军东征是对多人口繁多地区的军事占领,而犹太复国则是对于荒漠地区的和平征服。而且十字军多只吸引到50000名西方军人的参与,可是今天却有250万犹太人自愿回归故土和祖国,两者性质截然不同。
伊拉克邮票:萨达姆和抵抗十字军英雄萨拉丁
另外,中东许多,都喜欢把自己和十字军历史上阿拉伯世界知名的抵抗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打败十字军的萨拉丁。比如埃及的纳赛尔,就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迫使英法联军撤出苏伊士运河,虽然主要来自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但他被称为当代萨拉丁,还有萨达姆,也是特别喜欢别人把他和萨拉丁相提并论。萨拉丁的象征”萨拉丁之鹰“也被放在埃及、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国徽中。
总而言之,把当代西方发动的战争和十字军东征联系,是当代中东伸张阿拉伯民族主义或反西方反以色列所用的宣传技巧。
您的点赞和转发决定我能陪您能走多远——让历史照亮现实的昭杨
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到底发生了多少次?几次东征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首先说一下伊斯兰跟基督教的一些恩怨,在阿拉伯帝国强盛事情(前面讲到过四大哈里发时不断的向外扩张领土),远打到了现在的西班牙去了,好多基督教的地盘被伊斯兰教统治了两百多年,自西罗马解体之后欧洲基本没什么大的帝国或者变化,社会发展缓慢,所以被阿拉伯帝国占了好大一块,而且统治了好久,占领了只有目的简单了,他们当时没想着传教什么的,他们觉得简直是浪费时间,老子领土这么大,传也传不过来,目的简单粗暴就是搂钱。而且比以前当地的地主、贵族什么的搂的多,可能是搂的太狠,搞得鸡飞狗跳的。
在阿拉伯帝国中后期,出了一个比较狂热国王,这哥们够狠,直接把耶路撒冷城里面基督教的教堂全给拆了,还把基督教来朝圣的路给封了,当时对于宗教狂热的西欧基督徒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当然了,那时候打不过嘛还不是得忍着,但是仇还是记着的,有时候也会时不时的发动一些小规模的反抗。
到公元十世纪~十一世纪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这边五代十国后期到宋朝前期这个阶段差不多,欧洲那边还是有好些城市慢慢有所发展了,城里头好一些了人们那躁动的心、颤抖的手就自然想买点好的,官方点就是这个物质需求增加了。十一世纪末的时候欧洲基本大部分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土地基本都是各级领导(大地主)的领地(跟咱们不太像,咋们封建社会很霸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欧洲当时的封建社会小团伙为主,自己玩,不像咱们这边这么集中),封建大地主对自己奢华的生活以及东方品(就咱们瓷器、茶叶、丝绸这些宝贝)需求暴增,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当一个地方日子过得比较,还感觉自己的地方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时候,就老想着去别的地方找补点,咱们这也一样。所以呢抢地盘的事情在欧洲这边开始了。
当然了,还有其它原因,比如当时欧洲那边比较盛行长子继承制(跟我们这好像也比较像),其它的就成了没有地盘的骑士,他们没啥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就靠当兵打仗营生,狠一点的可能抢劫什么的都有,他们也想着去外边找补找补。当时的西欧有些商人在阿拉伯帝国后期(后期换了皇帝,政策松些,基督教还是可以去耶路撒冷朝拜的,有些西欧人来耶路撒冷朝拜顺便就做点生意)为了扩大生意规模,成为国际化公司,也相当支持封建主向东方扩张。还有当时欧洲的农民伯伯,为了摆脱封建压迫,也想去东边追求一点诗和远方。所以这个可以总结成当时欧洲社会性质以及有所发展导致外部扩张的趋势基本形成了。
但这个时候的西欧比较散,上面说了不像咱们这边这么集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么霸气。有点散,没法形成合力向外打仗。但是欧洲这边有个神一样的组织,这个组织得这样形容:政权之上的政权,名字叫做罗马天主教会,它是凌驾于欧洲各个小政权之上的宗教政权,这个就厉害了,它作为国际神权政治的中心,想法多的很,野心也大,他想往外扩张,而且想把东正教(前面写罗马的时候提到了,罗马帝国分成了东罗马和西罗马,东罗马主要是东正教,西罗马主要是天主教,西罗马解体之后的欧洲各国基本都是天主教)给和并了,伊斯兰教给打趴下。
伟大的罗马天主教会当时出了一位重量级人物乌尔班二世,这哥们就是十字军东征的发起人。当时拜占庭帝国也是东罗马被塞尔柱突厥人给打到君士坦丁堡了,东罗马一看不行了,赶紧找远方亲戚求救啊,就是咋们罗马天主教会,条件开的也给力,说:虽然咋们好几百年前分家了,但是天主教呢还是大哥,你帮我解决困难,咱们就合并了,以后还是一家子,而且以后你们常来,咱东边物产丰富的比较发达,以后一起发财,乌尔班二世一听眼睛都冒光了,这便宜不占那不是缺心眼嘛,赶紧就答应了。
出去打仗嘛,要找人,要动员,所以就有了乌尔班二世的演讲,他的演讲内容我看了,跟当年希特勒在酒吧演讲有的一拼。乌尔班二世的演讲我看了一下,核心思想两个,一个是去拯救基督教同胞,去抢回圣地;另一个是去抢劫,他里面是这样说的:遍地流着奶和蜜,黄金随处可捡。这种人放现在传销肯定搞得风生水起。动员工作不止这一次,他跑到欧洲好多地方去讲,去动员东征。他还给去打仗的承诺:参加十字军的人,死后直接升天堂,不必在炼狱中受熬炼;无力偿付债务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的可免纳赋税。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动员,一场规模宏大、时间跨度巨大的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东征大约有10万人参加,其实第一次东征的官方目的是帮助拜占庭把塞尔柱突厥人给打跑,结果后来变成了抢占耶路撒冷了。刚开始的时候十字军还是比较守规矩,大家在君士坦丁堡集合,进入小亚细亚(就今天的土耳其),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十字军呢主要是由抢劫犯、农民、罪犯什么的,主要是在自己感觉没法活的都跑去报名参加十字军了,所以他们打下一座城,烧杀抢在所难免了。打完之后发现,咱们离耶路撒冷不远了啊,要不把咱们的圣城也给抢回来,没过多久,十字军便占领了耶路撒冷,就有了史上有名的大屠杀,占了地之后,欧洲人就按照自己欧洲的习惯,把占了的地区建成了好几个,其中就包含了耶路撒冷国。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第二次在第一次后四十多年,时间持续了两年,这次还是塞尔柱突厥人,他们又开始出来蹦跶,快达到耶路撒冷国门外了,耶路撒冷王又向西边的大哥求救,教皇当然高兴了,上次跑过去抢了那么多东西,得到那么多好处,这次还得去呀。于是法国的十字军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十字军在各自“皇帝”的率领下又朝东边去了。终以十字军的失败消停了。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后大概过了四十年,这时候埃及有个民族英雄叫萨拉丁,这哥们带着伊斯兰人把耶路撒冷给占了,这也是的哈丁之战,从而导致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有一部比较好的电影在这里推荐一下,叫天朝王国,讲的就是这次战争,电影里面有让妹子们神魂颠倒的奥兰多·布鲁姆。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前面提到了是由于萨拉丁占了耶路撒冷,教皇又打着收复耶路撒冷的旗号开始派出十字军了。这次出征的三伙人,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三个组成了十字军,想法就是把失去的夺回来。但是呢战争中这三伙人都出乱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本来打了个漂亮仗,路过土耳其的时候以少胜多击败了突厥人,但是骑马的时候一不小心掉水里淹死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群龙无首的时候基本快解散了。英、法两伙人一起从水路去圣城,但是没过多久,两伙人在一起闹矛盾,可能分赃不均还是咋地,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直接带着军队回家了。英国的理查一世还不错,在跟萨拉丁的战斗中基本还是占上风,由于占线太长,后方补给不足也退兵了。后来萨拉丁看形势大好,但是呢又不想一直打仗,想了个办法,和十字军签了个合同,耶路撒冷呢还是归我们伊斯兰所有,但是我们也允许你们来朝拜,但是不能带武器,以前你们在中东抢的地盘就给你们,咱们以后可以一起做生意,你们从西方带点面包什么的来买一买,我们整点小麦什么的买一点,大家互通商路,和气生财。就这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以这样美好的结局结束了。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天主教会的教皇天天待在自己办公室里着急,为啥这些穆斯林这么能打,打了好几次都没把耶路撒冷给抢回来,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大约十年,教皇又开始了第四次东征,还是要去把耶路撒冷给抢回来,但是这次被威尼斯人给阴了,耶路撒冷没打回来,把自家兄弟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给占了。
后面又发动了五次东征,目的也基本一致,夺回圣城,但是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十字军东征来来回回打了两百多年,影响了整个欧洲发展,东边跟西边这样打来打去同时也促进了交流,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欧洲从东方学到了不少好东西。这个刺激了西方各方面的发展,比如后期的文艺复兴等等,所以这个东征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个人感觉对整个欧洲还是趋向于利大于弊的,各个方面在东征之后都开花,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我们知道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作黑暗时代,东征结束没多少年,随着东罗马的灭亡,欧洲正式进入了近现代,所以个人认为东征在欧洲历史上的意义是大的。
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的军事行动,东征是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为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了多次东征行动。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只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过几十个十字军,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十字军的主要目的是支持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地区进行占领,并建立一些基督教,因而这些战争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而实际征战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中的“敌对势力”的征服。
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十字军与穆斯林展开拉锯战。
第一次参战的十字军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于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他们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的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军队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进城后杀死了70000余人。接着,十字军按欧洲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了若干封建。
第二次东征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埃德萨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败。随后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既定目的。
第三次战争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既定目的,而且还造成了惨重伤亡。但前三次十字军东征打乱了拜占庭的统治秩序,使拜占庭处境困难,并且激发了拜占庭人与拉丁人的矛盾。
第四次战争由教宗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将埃及作为日后行动的基地。这支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他们还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攻打君士坦丁堡。
这群贵族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该帝国的,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第五次东征源于教皇英诺森三世。教皇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没有得到欧洲君主们的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落魄的骑士纳入十字军。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希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然而十字军在埃及被穆斯林击败,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失败。
第六次战争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在1244年,耶路撒冷又被穆斯林夺回。
第七次战争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结果十字军被马木鲁克骑兵打败。终,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木留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与他的士兵才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战争依旧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但在西西里,路易九世被安茹的查理说服,转而进军突尼斯。结果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后不久,就在路上爆发了传染病,路易九世也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导,目的是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爱德华王子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后一个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至此,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
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东方伊斯兰文明的直接对抗,双方伤亡惨重。十字军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以政治、社会与经济等目的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不过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可以说,这是一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且历时超长的复杂宗教政治军事事件。
十字军东征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十字军东征就是一场大屠杀,把不属于基督教的一切宗教信仰者杀无赦,几百年的十字军东征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欧洲几乎男丁全部战死,听信了一位教皇的卑鄙谗言,西方人基本都参加了邪恶的圣战,就连君士坦丁堡都未能幸免,本是基督教内东正教都被十字军洗劫了,血洗了君士坦丁堡,而且把死人肚子破开找金子,惨不忍睹。在和萨拉丁的战役中几乎耗尽西方的经济,萨拉丁不愧为那一代的战神,就连十字军高都肃然起敬,因为萨拉丁以{}古兰经{}教义作战,作战宗教待命指导,占领城池从不强迫其他宗教改宗换代,不杀老幼妇残,和十字军比起来萨拉丁简直就是活菩萨,十字军占领城池几乎屠城,连活的鸡犬都杀。嗜血成性的十字军和萨拉丁比起来萨拉丁更有爵士风格。
萨拉丁出现打消了十字军高昂的气焰,十字军全部以伯爵各骑士团著称,十字军以战无不胜的有原则吓唬百姓,以基督的名义烧杀抢掠,因为太过残忍就连他们上帝都鄙视十字军,染上鼠疫,断水断粮,莫名其妙的十字军战神突然消失,后也导致所有十字军团终被消灭。
如何看待西方历史上出现的十字军东征?
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
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高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
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
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良生活。
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
▲朝圣的穆斯林
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
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
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
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
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的“卡诺萨之辱”事件。
▲卡诺萨之辱
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
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
这一次斗争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后客死他乡。
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良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
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
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
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
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
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
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
▲勒芒会议
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
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
乌尔班二世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
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
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
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
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
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
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
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
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
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试问,何乐而不为呢?
藤树先生说:
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
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
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中世纪史》
《欧洲史》
《十字军东征》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