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说是爱好某种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的成语是什么?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怎么来的?
谢邀!兴趣从疑问、现象中来。
小的时候,历史课上讲到“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具体内容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书上说,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有限,把自然界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这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唯物观。当然,朴素的唯物观我是认同的(当然小时候也不知什么叫唯物主义),但说自然界由五种物质构成的,我小时候就质疑,比如花的各种香味、呼吸的空气也是这五种物质吗?我的问题老师回答不了。
还记得那时上鲁迅的《少年闰土》,我记得太清楚的一段话,是因为我有疑问。“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可我观察到只要是圆月挂在天空中,天空总不是深蓝的,(大家注意,还是普通的浅蓝,而是深蓝)而是苍白的。如果是描写环境,显然有些脱实,难道是用深蓝体现什么心情?问了老师都还是没得到答案。(当然并不是对鲁迅的不尊重,周振甫也曾将***的“原驰腊象”改成原驰蜡象。质疑是一种治学态度。)
不少学生写景、写生活,习惯写成红似火,火红的生活。我小时候经常烧锅,观察到火的颜色总不是红色,而是黄色。唯独这个疑问老师回答说在氧气中是红色的。那么,在没有“酿”出氧气前呢?万物类象,既然仅在氧气中而不是在平常中才呈现红色,我们写文章用红似火窃以为欠妥。
我的这些问题,当时被认为是抬杠、执拗、较真、钻牛角尖、楞头青,在课堂上还被罚了站。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才知道“金木水火土”是指:金具有清静肃杀的特性;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水具有易形润下的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木水火土其实是代表这五种不同属性的万事万物。有些知识随着阅历的丰富而深化了。
老子《道德经》高中便有接触(当然不是课本中),我读第一本《道德经》便是黄朴民注解,记得黄朴民评价“小国寡民”是消极思想时,我决意将其扔在一边,再加上其堂奥晦涩,以至好长一段时间不想去看《道德经》。
或许是缘份使然,后来接触到两位异人,使我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进行重新审视,始觉得之前只是囫囵吞枣。鲁迅说:“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说实话,对于“教”,我没多大兴趣,倒是其精深的“道”文化,让我如痴如醉,读得进道学,确会给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我花了十多年,留意研读道学,前两天回答了“老子为什么西行”,对道家及其鉴道者做了粗浅的爬梳。我可以断言,不仅“三教(儒释道)之言,其理归一”,而且,道学是中国哲学大厦的牢不可破的坚实根基(老子是从修炼有得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至理),中国的“太乙、六壬、奇门”三奇、中国的命理术数、中国的堪舆等等,皆本于“道”(至于招摇撞骗不学无术之流,没资格入此殿堂)。《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等旷世绝学,必将随着文化自信,于世界之巅,绽放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什么成语表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什么成语表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日常用到的是成语『兴致勃勃』。
兴致勃勃的成语解析如下:
⒈『拼音』[xìng zhì bó bó]
⒉『注释』形容兴头很足。兴致:兴趣。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
⒊『例句』
(1).看着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玩着游戏,我也很想参与进去。
(2).课余时间,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加科技小组的活动。
(3).今天,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