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墨网
菜单
唯美句子 励志句子 伤感句子 人生感悟 心情句子 爱情句子 经典句子 句子大全

女台什么字

来源:经典句子 发布时间:2024-08-22 11:20:09 点击:59次
笔墨网 > 优美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 女台什么字

《登幽州台歌》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幽州台又称燕台,相传为燕昭王筑來招揽人才的黄金台,作者登此台,正值他遭到权贵打击,抱负不得抒展之時,遥想古人,反观今天,诗人一腔幽愤,发而为诗,便成为千古绝唱,千百年來,引起知音者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是陈子昂所作,在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六九六)陈子昂第二次从军,因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到排斥打击,在登蓟北楼時,一時感怀燕昭王能重用贤才的历史往事,乃悲愤地吟了这首诗,抒发了壮志难酬,可能虚度此生的哀怨诗的意境高远,感情沉郁,风格雄深,

陈子昂在诗歌的创作中,实践自己的主张,有意识地摒弃骈偶语句和华丽辞藻部分作品还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一什么电器量词?

一什么电器量词?量词就是物品数量之词,用以区分物品数量多少的区别。至于,量变到质变那是另外一个范畴,我们不去讨论。电器用什么量词,好比说,我们去商场,看到电视机,一般会说,你看,展柜上摆了两台电视机,对,就是那个“台”字,我们称之为电器的量词。

电视机下面的字有的台看得见有的台看不见是怎么回事?

是因为场幅过大引起的。把场幅调一下。

1、可能是图像比例设置有误导致图像显示超出屏幕边界,台标和字幕都显示不全。可以进入菜单——图像设置——图像比例,调整图像比例,使画面恢复满屏显示即可。

2、如果无法调整比例或者调整后仍然显示不全,则可能是电视机硬件故障引起的,比如视放电路故障、信号处理装置故障、主板及其他零部件故障等,需要联系电视机的售后服务进行的检测和维修才能解决。

孔雀台代表什么意思?

  孔雀台自古代表的都是皇家的象征  中新社安庆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题:千年孔雀欲开屏安徽怀宁修复“孔雀台”  中新社记者 朱礼文 吴兰  一首《孔雀东南飞》,千古爱情绝唱。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而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就是故事的发生地。目前,怀宁人欲借此古典景观,谋建“  爱情之都”,打造“中华爱情第一园”。千年古镇小吏港,决定对《孔雀东南飞》的标志性建筑物“孔雀台”进行修复。  自古就有“到安庆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的说法。为让沉寂多时的“孔雀”尽显当年气宇轩昂、恢宏壮美风貌,怀宁县小市镇政府牵头投资六十余万元人民币对孔雀台进行修复,并于本月中下旬开工建设。  古镇小吏港,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古时,小吏港为水运港口,又是官道驿站,设有各种商行、货栈、作坊五百余家,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常年人声鼎沸。  小吏港遗有大量《孔雀东南飞》遗迹。镇东一华里刘家山村,是《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刘兰芝娘家所在地;镇西,一河之隔是焦家坂,焦家坂内有一村庄名焦家园,是焦仲卿家所在地。另外,镇东的花山为“两家求合葬”的焦、刘合葬之地。  孔雀台是小吏港负盛名的古建筑,相传是焦仲卿、刘兰芝定情之地。它与南京凤凰台、武汉黄鹤楼并称为“长江流域三大精灵”。据碑文记载,此台始建于唐末,为一土墩台。后经历朝修葺,至清朝,终成气势恢宏的古戏台。孔雀台四周有一组古建筑群环绕,蔚为大观。遗憾的是,“孔雀台”及周围古建筑均毁于 “文革”。  据悉,修复后的孔雀台及台前广场占地十五亩,将与“焦刘合葬墓”一起成为皖西南地区又一处旅游景点。“孔雀台”将以原样为模型,呈“品”字结构,宽、长、高均约七米,分上下两层。  怀宁县县委书记李平先生告诉本社记者,为打造怀宁“爱情之都”形象,怀宁县精心编制了《孔雀东南飞文化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中的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共分为“爱情博览园区”、“情侣河畈休闲区”等五大板块,集中展现建筑、历史、婚姻、民俗、诗歌、戏曲等民间特色文化。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天柱山旅游连成一体,成为怀宁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新亮点。

各大卫视的台标都有什么意义?你知道你家乡台标的含义吗?

台标是一个电视台的“国徽”,是电视台的标志,所以各大卫视在设计台标的时候也是尽其所能,尽量将台标设计的漂亮,精致,有内涵。而答主做为一个安徽人,对安徽卫视的图标也是有所了解,喜爱有加!

安徽卫视的台标采用黄山的“迎客松”为基本元素,;因为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代表,也是安徽人热情好客的象征!细心的网友会发现上面的白色部分又像一只可爱的海豚,因此安徽卫视又称作海豚台,所以海豚也成了安徽卫视的吉祥物!

除了我的家乡安徽台,作为在外读书,喜欢旅游的我来说,对其他电视台的台标也注意过很多,所以我还想说说其他几个我喜欢的台标。

1.江苏卫视--精致,飘逸

江苏卫视的台标也是简单的红加留白的设计,白色部分形如“j”和“s”,流畅飘逸,而“j”“s”的融合又形成了篆体汉字“人”,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表达了表达了媒体为人而精彩的服务宗旨、因人而精彩的创新精神。同时,“J”和“S”的组合又好像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

2.湖北卫视--优雅,内涵

我是《生活丶帮》《非正式会谈》的忠实老粉,而湖北卫视蓝蓝的台标看起来很让人舒服,据说湖北卫视在12年换过一次台标,原来的台标以凤凰为原型,骄阳似火。而新台标取材于长江,汉江的交汇形态,代表水,尽现长江奔腾之势、两江汇流之意,湖北跨越之姿,表达了湖北卫视“中国心,世界观”的价值理念和追求。

(原台标)

3.TVB

翡翠台--朴素但不失意义

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又称翡翠台,是香港有名的一家电视台,《射雕英雄传》《寻秦记》《法证先锋》等等好剧,是很多人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TVB的图标很简单,一开始的图标没有里面的颜色,只是在圆角矩形内加上一个圆形,代表电视机,后来里面加上了蓝绿红三原色,表示正式进入彩色电视机时代。

以上就是我列举的几个卫视图标,其实其他的卫视像浙江卫视,河南卫视的台标我都很喜欢,毕竟代表各个省卫视的门面,但限于篇幅没有列举。各个卫视的图标都不只是一个标志而已,蕴含的更是其内在的文化与追求!

求关注,看以上卫视和国外电视的精彩视频!

古代中古的九州是指哪九个州?

先秦著作《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尔雅·释地》均有九州的记载。

九州是我国传说中的上古行政区划。相传在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人们被迫向山顶、高地迁徙。后由大禹采用疏导河道的方法,才治服了洪水。所以周人把大地看成是禹平定的,有“禹迹”之称。他们又认为是大禹把天下分作九个区域,让后人居住,于是就有九之名,但此时九州并不是一个有具体范围的名称。所以在西周金文和《诗经》等资料中,除九州外还有九有、九围、九隅等名称,这里的九只是表示多数之意。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极力向外开拓土地。齐国向东,晋、赵、燕向北,秦国向西,楚国向南。士地由中原越来越向边缘地区扩展,中原人民越来越向边区迁徙。于是就有“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的“中国”概念出现。

但先秦著作中的九州不尽相同。各书中划分九州的依据、名称及区域大小也都不一样,我们以《禹贡》为例说明九州的划分情况:

冀州 今山西、河北、辽宁。西、南、东三面距河。山有壶口(山西吉县西北,陕西宜川县东北)、梁山(陕西韩城)岐山(陕西岐山县东北古名天柱山)。川有衡漳(漳水)、恒(唐河)、卫(灵寿以下滹沱水)。

兖州 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济水、黄河之间。川有九河(黄河下游分支,九指多数)灉水(黄河支流)、沮水(济水支流)

青州 今山东、辽宁东部。渤海与泰山之间。川有潍水、淄水、汶水(大汶河)。

徐州 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黄海、泰山、淮河之间。山有蒙山(山东蒙阴县南,一名蒙阴山)、羽山(山东郯城县东北)。川有淮水、沂水。

扬州 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淮河以南东至海。水有彭蠡(鄱阳湖)、震泽(太湖)。

荆州 今两湖及江西西部。山有荆山(湖北南漳县境)、衡阳(湖南衡山县西,一名峋嵝山)。水有江汉(嘉陵江)、沱水(江水支流)、潜水(汉水支流)。

豫州 今河南、湖北北部。荆山(湖北南漳县)与黄河之间。水有伊、洛、瀍、涧等四水。

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华阳(陕西华阴县南)与黑水(陕西城固县北)之间。山有岷山(四川松潘县北)、嶓山(陕西宁强县北嶓冢山)、西倾山(青海同德县东北)、蔡山(无考)、蒙山(四川宝兴县北)。川有沱水、潜水。

雍州 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自秦岭以北,东至黄河,西界在甘肃以西。山有荆山(陕西朝邑县西北北条荆山)、歧山(陕西岐山县东北)、终南山(秦岭)、鸟鼠山(甘肃渭源县西南、陇西县西)、三危山(甘肃敦煌县东南)。川有弱水(甘肃张报河)、泾水、渭水、漆水、沮水、沣水。

《禹贡》九州中,除了叙述的山川治理经过外,还记述土壤、田地、物产、运输道路及备地的部落。

先秦著作中的九州都是理想区域。战国时期虽有九州名称,但实际并没有实行过这种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实行郡县制,设立三十六个郡,没有州制。 汉武帝“独尊儒术”,才根据《禹贡》和《周礼·职方》的记载,分全国为十三州。初只是监察机构,直至西汉末,州才形成一级行政机构。

与九州制相对应的是五服制。即以王都为中心而向四周扩展,分甸、侯、缓、要、荒。王都五百里内叫做甸服。甸 服外四方五百里称侯服,即诸侯分封区。侯服以外四方五百里称缓服,是介于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其作用一方面推广中原文化,另一方面负有整顿军备保卫王都和诸侯的。缓服以外五百里叫做要服。要服外五百里称荒服,是少数民族居住处。方三于里中国土地上,五畿(甸)直接控制的仅方一千里,故五服制在西周时期卖行过,到战国消亡,而九州制在战国开始酝酿,到汉末才实现。五服制和九州制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地理概念,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行政制度在地理领域中的反映。五服制是西周分封制的理想,九州制却是孕育着大一统下的郡县制。

“惜”、“错”、“借”、“齰”等字的声旁是“昔”吗?

话题深度,不输知乎。

“惜”、“错”、“借”、“齰(zé)”,声旁是“昔”吗?都是形声字吗?

是的。四个字的声旁都是“昔”;而且,都是形声字。

分别来看。

“惜”,《说文解字》释为:“痛也。从心。昔声。”指的是痛心、痛惜。

“错”,《说文》解为:“金涂也。从金。昔声。”清代段玉裁注释说:“涂,俗作塗。谓以金措其上也”。这就是现在常用的“错金”一词的由来。当时指将金银涂于青铜器表面,类似于“镀”。

“借”,《说文》注为:“假也。从人。昔声。”借,就是假,假借是也。古时,“借”字还与“藉”想通,可互换使用。

“齰(zé)”,《说文》析为:“齧(niè)也。从齿,昔声。“齧”为“噬也”。“鸟为啄,兽为齧”。就是现在用的“啮”字。《汉书》中,有“齰舌自杀”之语,意即现代所说“咬舌自尽”。

从《说文解字》的上述解释可见,“惜”、“错”、“借”、“齰”四字,虽“形旁”不同,但“声旁”一致。

还要说说“昔”字。

“昔”,《说文》的解释是:“干肉也。从残肉。日已晞之”。段玉裁注释说,干肉就腊肉。之所以能成为腊肉,必经一夕。昔和夕想通。随之,昔引申为昨日。再引申为今昔,即古今之意。“昔”字,当为“腊”的本字。

由此,可知前述四字的造字脉络。

“惜”,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表示痛惜、惋惜。

“借”,是把原有的假借或假藉过来。

“错”,是借用金银涂抹在青铜器之上。

“齰”,是借用或者说像野兽那样“咬啮”。

问题来了。四个字同以“昔”做声旁。但现在的读音却不相同。

“惜(xī)”,“错(cuò)”,“借(jiè)”,“齰(zé)。咋回事呢?

这是因为汉字古今读音变化所致。

清代大学问家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懋堂。不仅是训诂学家,还是音韵学家。很多人知道的龚自珍,是其外孙。龚的学问,很多来自于段老先生。段玉才师从大学问家戴震,自己是江苏金坛人,却成为徽派大师中之翘楚。

段玉裁注有《说文解字注》,是其训诂学的集中成就。他还著有《六书音韵表》,是他音韵学之集大成。

这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古汉字“同声必同部”说 ——指凡同一个声符的谐声字,在上古同属于一个韵部的说法。

他总结为,“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他以所有从“台”声首的字为例,如“治、怡、怠……”,都在第一部(之部)。

他的观点,不仅多为后人继承,且也不断被新的研究所证实。

段玉裁将古字音划分为十七个部。之所以说“惜”、“错”、“借”、“齰”古时同音,根据他的研究,四字均应属“五部”。

那么,问题又来了,上述四字,还有很多其他的字,怎么就发生了读音上的巨大变化?

这个“锅”,大概要由唐朝中央政府来背。

《说文解字》收录9353个字,还有1000多异体字。据说,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谐音字——字的读音与声旁相符。

但是到了隋唐,先是有一个隋代的陆法言,写了一本《切韵》,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此书共5卷,收1.15万字。关键的是,他分了193韵。照此韵,对诗经及汉代年代的音韵改变很大。

更要命的是,唐初,这本书,被作为科考的“法定教材”。所有音韵,必以此为据。

这个时代,又有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和蒋斧印本《唐韵》,加强了这种改变。

至宋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广韵》,彻底将这种改变固定了下来。当然,《广韵》是我国现存的一部重要的汉字古代韵书。

《唐韵》和《广韵》,确定了206韵。读唐诗宋词,这是好的工具书之一。

但是,自此把古韵改变了。为什么现在读《诗经,会觉得咋不押韵呢?唐朝政府作梗的缘故。

段玉裁音韵学上的功绩,就是告诉人们,所谓206唐韵,古时候只分十七部。就像本题说到的前四个字,原来的读音是一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什么职位?

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是清代地方官员的尊称,把这些官员搞清楚了,对清朝地方官僚系统会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但是清代地方系统为复杂,在不同时期,官僚制度变化挺大,本文竭尽全力给大家来了一个的概况性介绍,有问题的地方,也请多多包涵。

制台,就是总督,正二品官员,加兵部尚书衔可达从一品

总督是清代掌管地方一省到多省的地方行政大员,官方叫法应该是总督,但是下属为了表示敬称,通常称其为制台,其他地方官员也都被尊称为各种台。

总督的主要职能是“掌治军民,总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通常说的封疆大吏就是总督了,在地方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清朝中期总督体制稳定的时候,设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和陕甘总督八个总督,清朝末期设置东三省总督,号称九大总督。

在清朝中前期的总督主要掌管行政,到太平天国运动后,总督逐渐掌握军权,逐渐有了与中央分庭抗礼的资本。

抚台,就是巡抚,从二品官员,加兵部侍郎衔可达正二品

抚台也是巡抚的尊称,是一般掌管一省的事务,大家可能会认为清廷是一个省设置一个巡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清代大概有十二名左右的巡抚,远远低于省份的数量。

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总督掌管多省的行政辖区内,总督驻地的省份不设置巡抚,在非总督驻地的其他省份设置巡抚,我们简称为督抚不同城(大多数情况下这样)。

所以,巡抚与总督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是清代统治者防止地方某一行政长官权力过大而采取的钳制方案。

正因为如此,巡抚虽然品阶比总督低,但是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同时对中央负责。

清代督抚制度小结

督抚制度是清朝统治地方重要的官僚系统,清政府虽然让督抚互相牵制,但是还是不放心,前期并未将军权全部放到督抚手中,比如八旗的将军制度和绿营的提督制度,这两套军政系统都是与督抚制度并行,并且互相牵制的,一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八旗和绿营垮台,督抚才彻底掌握地方行政大权。

当然,清朝统治时期,极少发生地方政府反叛中央的情况,主要原因并不局限与此,在具体管理地方政务当中,又设立布政使、按察使、学政来负责具体事务,虽然对督抚负责,但是都有直接上奏中央的权力,尤其是学政更是受中央直接委派,类似钦差身份。

下面再来将布政使、按察使、学政这掌管地方的“三驾马车”。

藩台,就是布政使,从二品官员,全省行政和财政

藩台也就是布政使,是仅次于巡抚的地方行政官员,在清朝之前督抚没有成为专职官员前,布政使就是地方高行政长官。

虽然在级别上跟巡抚一样都是从二品,但是二者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因为巡抚都会加兵部侍郎衔变成正二品,真遇到未加衔的从二品巡抚,二者在品级上真就差不多。

当然,具体还是在职务上,在清代督抚成常设官职后,布政使成为督抚的属官,负责一省的财赋和人事等行政事务,相当于行政和财政两个口,实际权力大得很!

臬台,就是按察使,正三品官员,负责全省司法体系

臬台也就是按察使,和布政使都是督抚的属官,虽然是正三品官员,但是具体工作很重要,那是负责全省治安、司法乃至刑狱的全部相关工作。

实际权力比现在的公检法加到一起还要大,因为古代没有警察维持治安,需要依靠军队来实现很多事情,所以按察使能够指挥一部分的绿营。

古代不是法制社会,官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谁的手里有兵,谁就牛啊!

当然,臬台在地方司法实践当中,也有重大的影响力,基本打大官司,后来都要臬台来定,在清末四大疑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两个人在地方政府因为屈打成招,浙江臬台认为其中有问题却并没有推翻重审,后也受到牵连。

学台,就是学政,没有固定品级,掌管一省教育科举

学台是学政的尊称,学政全称为“提督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员,与布政使和按察使同是地方官僚体系的三驾马车,甚至比前二位还要高一点。

很多人可能认为一个管教育体系的官员有什么了不起的,竟然比掌管财政、司法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还要牛叉?

学政虽然没有固定品级,却是皇帝亲自委任的,有钦差的身份,本身就是京官(翰林院系统的),只有科举考试的时候,才到地方去主持考试,地方官见了自然是溜溜的。

曾国藩在当京官的时候,大的美梦就是到地方就主考,地方官会以一些名义给主考官几千两银子。

在他编练湘军之前,朝廷安排曾国藩到江西去主持乡试,结果赶上自己母亲过世,按照清代的规矩,官员父母去世的时候,官员要守孝,但是曾国藩又想要江西官场的孝敬,特地不发丧,等到了江西地界收了钱,然后再跟朝廷请求守孝。

学政之所以在地方有面,除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因素,更重要的是,学政不仅负责科举这种古代读书人大的事,就连生员犯了罪,也都直接绕过按察使由学政来负责审理,而生员在赋税问题上也有诸多特权,这是布政使也管不着的。

清朝时期,生员数量接近百万,全部由学政掌管,可见学政体系有多牛了。

清代省级行政机构小结

从上面的官员介绍,大家应该可以看出,督抚制度下,总督和巡抚是地方名义上高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学政是督抚的属官。

但是实际上,学政是直接对朝廷负责,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向中央直接汇报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督抚的一种监视。

当然,督抚与布政使、按察使、学政五人,基本构成了清代地方行政机构中省一级的领导班子,职务有重叠,关系很微妙。

归根结底,这都是省一级的官僚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是,地方其他一级的官僚体系。

道台,就是道员,正四品上下,介于省府之间,职责不固定

清朝地方管理体系分为“省—府—县”三级,上面讲的都是省一级的,在省一级之下,其实就应该讲府了,但是清代的三级地方官僚体系并不完全,在省府之间又夹了一个道台衙门,掌管为道员,尊称为道台。

其实,设置这个道台,也是清廷对地方官僚体系的一个分权制衡,担心总督、巡抚职权过大,将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职权单独划出,派道员专门负责,比如粮道、河道、驿传道等。

在清朝之前,这是由布政使下面的参政和参议的官职干的事,清朝之后,给拔了出来,也有直接向皇帝密奏的权力。

在级别上,道员表面上是正四品官员上下,由于有密奏的权力,在有些地方的特殊道员,甚至可达到二品的品阶,完全可以与省级官僚分庭抗礼。由此可见,清廷为防止地方造反,究竟设置了多少道“保险”。

府台,就是知府,从四品,是地方行政官僚中层干部

通过对省一级的官僚系统介绍,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清朝地方官僚设计的“精华”部分全是围绕着省级行政权力绕圈圈,真正到知府一级的时候,已经不在中央直接控制范围内了。

换句话说,道员能够直接向中央密奏,这在清代之前是很难发生的事情,清朝办到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要直接过问知府一级的具体事务,那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这并不表明知府的日子就好过,由于在省一级的官员中,清朝加持了太多的杠杆,后都是需要知府一级的衙门来完成,这就导致知府遇事,像分类垃圾一样先归拢归拢,生员方面的当然是报告学政,赋税、人事调动报告布政使,司法方面报告按察使等等。

为了能够顺利交差,自然免不了上泡,由于有着更加综合的权力,知府贪赃枉法起来更是容易,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如此的豪横。

在知府下面,还有知县一级的官员,代表了清政府能够有统治的底层行政机构,平均在七品左右,对知府负责。

全篇总结

综合起来,清朝的地方官僚系统设置的十分精妙,通过这一套制度,把地方官员拿捏的死死的,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明明很多事情一个官员就能做的事情,偏偏要用一大堆的官僚来掣肘,结果就是整体办事率极低。

在如此低率的行政官僚体系下,却依然缺乏监管,导致地方官员往往“打成一片”,形成官官相互的局面。

上一篇:仍可以组什么词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句子

  • abcb式的词语有哪些
  • 红星照耀中国好句摘抄加赏析
  • 赞美歌甜人美的打油诗(精选72句)
  • 赞美美女歌声七律(精选38句)
  • 形容女子唱歌好听的诗句(精选64句)
  • 赞美歌声好听的诗七律(精选48句)
  • 形容歌甜人美的诗句七律(精选75句)
  • 儒林外史好段摘抄
  • 新经典句子

  • 女台什么字
  • 仍可以组什么词语
  • 火加曼是什么字
  • 同减一笔变成什么字
  • 搞笑自创的四字词语
  • 暇组词有哪些词语
  • 煜读什么字
  • 滞什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