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给我备注眰晌什么意思?
眰恦读作zhì shàng ,意为,目光所至,心之所向,皆是你。所以说明他人对你有感觉、喜欢你。
晊晌这两个字读什么?
晊晌这两个字读(zhì shàng)。
晊,汉字,读作 zhì,是大和光明的意思。 晊 zhì ㄓˋ 大。 明。 光明。 部首:日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五笔86&98:JGCF 仓颉:AMIG 笔顺编号:2511154121 四角号码:6101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64A 英译:great,bright,brilliant
晌,读作:shǎng。汉字基本字义是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会儿:工作了半~。也表示正午或正午前后,常用词组:晌午。晌饭。晌觉。歇晌。古同“垧”,是计算地亩的单位。
河南有哪些奇葩的方言?
1.青蛙
“青蛙”不叫“青蛙”,叫“黑马”。
2.知了
“知了”不叫“知了”,叫“马挤了”。
3.早晨
“早晨”不叫“早晨”,叫“早起”。
4.生病
“生病”不叫“生病”,叫“不带劲”。
5.没有
“没有”不叫“没有”,叫“木有”。
6.可以
“可以”不叫“可以”,叫“中”。
7.客厅
“客厅”不叫“客厅”,叫“堂屋”。
8.晚上
“晚上”不叫“晚上”,叫“黑老”。
9.喜鹊
“喜鹊”不叫“喜鹊”,叫“老挂”。
10.牛
“牛”不叫“牛”,叫“欧”。
歇这个字怎么读?
歇这个字读:[xiē]部首:欠五笔:JQWW释义:
1.休息:~憩。~脚。~晌。安~。~凉。~心。
2.停止:~止。~业。~工。停~。间~。~班。~后语。
3.很短的一段时间:过了一~。
日向是什么字?
回答:晌,读作:shǎng。汉字基本字义是一天内的一段时间:一会儿:工作了半~;也表示正午或正午前后,常用词组:~午、~饭、~觉、~晌。古同“垧”,是计算地亩的单位。详细释义
(1) 正午或午时前后 如:晌午大错(正午已过去很久);晌午歪(正午之后,约一两点钟之间);晌午饭;晌睡(午睡);近晌,神仙老人进了城。
(2) 半天的时间 如:上半晌,下半晌
(3) 白天
“青春都一饷”中的“饷”怎么读?
一、“青春都一饷”中的“饷”的读音是xiǎng。 “青春都一饷”出自宋代柳永。 原文: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白话文翻译: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二、释义: 1.用酒食等款待。 又如:饷馈(军队的粮食);饷米(军队食用的米);饷事(掌管军粮之事) 2.薪金(旧时多指军警等的薪金):月~。关~。 如:饷银;月饷 3.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间。後作“晌” 三、繁体汉字:饷 四、饷的部首:饣 五、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六、异体字:饷銄饟 七、相关组词: 粮饷 兵饷 饷银 薪饷 关饷 军饷 饷宴 储饷 飞饷 官饷 协饷 晩饷 行饷 饷餽
土匪,响马,蹚将。有什么区别不同之处?请谈一下您的看法吧?
“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是古代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说过去山东响马比较多,“响马”指的就是打家劫舍的土匪。
为什么山东响马多呢?这和朝廷的的马政有关。
相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规定山东一带养马的老百姓要向官府交一定数量的马驹。
过去打仗都是骑马抡刀上战场,朝廷战马奇缺,养马户无法承受繁重的赋税(交马驹),为了活命,一部分养马人啸聚山林成了打家劫舍的土匪。
这些被逼走上抢劫的人,所骑的马脖子上挂着一串铃铛,飞奔起来叮叮当当,所以人们称这些人叫“响马”。
还有种说法,这些强盗在抢劫前先“嗖嗖”放一阵响箭,后驰马打劫。
比如山东好汉秦琼初是捉拿响马的捕快,后来被逼上了瓦岗山,秦琼的贾柳楼36位拜把兄弟大多是响马,如单雄信、尤俊达、王伯当、程咬金等人。
由此看来山东出响马并非始于明朝,近代的响马是民国时期的孙美瑶,山东枣庄市人,他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临城大劫案”,劫持的列车上有外国人,影响很大。
后经过谈判,孙美瑶被诏安,不过没多久北洋政府诱杀了孙美瑶。
“河南出蹚将”这句话原本叫做“河南出蹚匠”。
相传清末民初时期,在河南西南山区一带,常年流动着一只数量相当庞大的农民务工队伍,里面有从事木匠、铁匠、石匠等职业的人,这些人统称为蹚匠。
农忙时这些人在家种地,当冬闲的时候就三五成群搭帮结伙出外找活干。一旦找不到工作,为了生存一些人就占山为王,沦落成了土匪,因此由“蹚匠”变成了“蹚将”。
的蹚将莫过于河南省宝丰县绿林首领白郎。白朗反对袁世凯的统治,领导了豫西白朗起义,这也是历史上后一次农民起义。然则白朗目不识丁,领导能力有限,加上起义队伍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实乃一盘散沙,后被北洋政府消灭。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是响马还是蹚将,其性质都是为匪为盗。土匪、响马、蹚将只是叫法不同,其实都是土匪和强盗。
不过“盗亦有道”,也就是说强盗、土匪也有好坏之分,古代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使一些贫苦百姓不堪忍受,不得已沦落为为匪为盗,大多数人本质不坏,土匪、响马和蹚将是旧时代的产物,数量的多少由统治阶级来决定。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