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顺丰快递未来会怎么发展?
可以发展下去的。人家已经做到这个规模了。你连正常运营这么久了,管理秩序也很好。发展潜力很大的。
祝愿项目发展的句子?
祝愿项目发展的句子?
你永远微笑着,微笑着,你是一朵微笑的花,在四季里开放,永不凋谢。愿你的事业在微笑中愈展愈盛!
机缘,在合作中生根,情谊,在合作中加深;事业在合作中壮大;梦想,在合作中腾飞。愿新的一年,我们继续再接再厉,合作双赢,创造新的辉煌!
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前景将会是怎么样的?
今年3月,原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此言一出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争议,有观点认为中国已经是制造大国,中国在制造业出口所占的份额高达18%,而且工业升级态势,新动能成长日益壮大,在较短时间内,中国制造将依托优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组合,加速高端制造业发展,从国际"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迈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制造业未富先老,中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从2006年的32%下降到2019年的27%,出现过早去工业现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离工业现代化尚有一段距离,产业链、供应链处于中低端,而且不完整,断点和缺陷很多,恰好在这个时候出现制造业与虚拟经济失衡,人员和资本从制造业流出,这和工业化进程极不相衬。
这两种观点究竟谁对谁错?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制造业在所处的位置,这十分重要,因为国内需求十分疲弱,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可以说国际竞争决定了今后制造业的走向。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依照规模发展、质量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四项指标,被跟踪测评的9个主要中,美国以168.71分高居榜首,德国和日本分别以125.65分和117.16分位列第二和第三,中国以110.84分位列第四,如果剔除规模发展,中国对同序列的韩国、法国、英国优势并不。虽然从2010年起中国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地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设备受制于人,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现像十分突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价格优势上,这背后是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优惠政策,这些都不能构成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长期劳动力的廉价也不利于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有损于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
有许多学者将东南亚、印度等制造业的兴起以及发达制造业回流归咎于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工人薪资提高、人民升值和能源成本上升不断抬高制造业成本。但个人觉得有这方面原因,但也不完全是,中国制造业严格来说主要是为生产,具有典型的来料加工模式,资源来自国外,国内加工组装,然后销往。这就带来许多问题,掌握资源的愿不愿拿给你用,国际市场是否容纳得下这样大的体量不断增长,你的产业链、价值链处于中低端,你只能与同类型的发展中竞争,你也有可能被替代。如果往高端爬升发达一定会对你关闭市场,华为就是好的例证,而你自己的市场消费能力又不能支持你升级怎么办?的出路就是与其它发展中形成互补关系,因此产业升级对未来中国制造业十分重要,其中大的制约在于缺乏一个有的创新生态,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发达也不可能停下来等你超越。
大公司稳定,福利好,工资低,小公司工资高,怎么选呢?
我建议是选择大公司。理由如下:
0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需求的第二层次就是的需要,这里的需要就包括工作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找工作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公司的稳定性。
从长远来看,大公司抗风险性强,经营稳定,没有破产的风险,员工也就没有失业的风险,可以安心工作,心理上有一种感。而小公司抗风险性弱,大的隐患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随时有破产的风险,员工在心理上有一种不感。
正是大公司与小公司未来抵抗风险能力的不同,给员工的感是不同,所以,现实中,一般比较理智的选择都是会选择大公司,以降低未来的风险。
02
从工资收入来说,小公司工资高,大公司工资低,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小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小公司未来的风险大,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这也是正常的。
但是,工作是长期的,谁也希望今天有工作,明天就失业去找工作。小公司的高公司只是一时的,而大公司的工资虽然低,却是长久的,从这一点来看,大公司的工资从长期来看,相对于小公司失业再找工作而言,并不是低的。
03
大公司还有一个大的优势就是福利好,这里的福利包括四险一金、带薪休假、奖金等等,虽然这些并不算在工资里面,但是其实也是员工的一项隐形的收入。有的益好的大公司,福利这部分的收入甚至要远远高于其工资所得,国企员工的工资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小公司呢,虽然工资很高,但是却没有任何福利的,而是把应属于员工的福利直接以工资的形式发给了员工。所以员工的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是需要员工自己支付的,扣除这部分支出,员工到手的实际工资,其实也并是不很高。
从福利这个角度来看,你还会认为大公司的工资低、小公司的工资高吗?
结束语从公司的稳定和福利来看,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呢?我的建议是选择大公司。
企业培训公司是做什么的?怎么发展呢?
企业培训公司,准确的来讲,是属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培训机构。
对培训公司与咨询公司区别的澄清
有一点我想澄清一下,很多人把培训公司与咨询公司混淆,这是不合理的。培训公司是以不同形式的知识及技能传输为手段,以培训的形式来达到帮助企业员工或者组织成长的目的;而咨询公司则是以企业问题诊断和专项问题解决为目的,以专业管理或者技能为依托,帮助企业解决协定问题的机构。培训公司以人为工作对象,咨询公司以问题解决为工作对象。
比如说,某企业要搞户外拓展,会去找培训公司,要搞绩管理的知识学习,会去找培训公司;但是如果企业业绩一直提升不动,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借助咨询公司外脑来帮助诊断,找出原因,并帮助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执行办法。培训公司要包装讲师,把他们打造成光辉闪耀的成功人士,咨询公司则是要脚踏实地,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世界上比较知名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罗兰贝格等,国内比较知名的咨询公司如和君咨询、正略钧策等;世界比较知名的培训机构如华夏基石(以培训为主)、大学衍生出来的各种总裁班、长江商学院等。
如图:
上面两张图分别是培训公司和咨询公司的一般工作流程。很显然,两者是有很大差异的。
那么培训公司是做什么的呢?
1.知识传播。
企业在正常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基于持久竞争力的打造或者团队胜任能力的打造,需要公司员工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能够与时共进。有些知识学习,靠员工自己或者公司内部就可以解决,他们就展开公司内部培训,但有些知识是他们没有能力讲解或者没有人能够讲解的了,就需要社会培训机构的介入。
比如,有些公司组织中层以上管理者共同参加和君商学院的课程,还有些公司与培训公司合作,聘用社会上的一些专职讲师来进行知识传播。
2.团队打造。
企业的正常和健康运行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对于团队的文化认知、岗位认知、团队凝聚力等关系到团队战斗能力的要素,如果企业通过自身无法解决,会寻求培训机构的介入。培训机构在调研了解以后,会组织讲师备课,然后以某种形式向团队传播他们团队、技能、文化等理念。
3.能力塑造
企业的某些员工或者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能力组合的支撑,当某能力板块出现短板的时候,需要即使弥补。这个时候,他们也会找到培训公司,进行专题化系列培训。比如,有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想进行股权改革,对公司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就会找到培训公司,要求相关人员参加专题的股权设计和股权激励培训。
总之,培训是以人为主,以知识输出为主的社会机构。
当前培训公司的现状
1.当前培训单一的价值主张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单纯让员工听几节课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所改观,但治标不治本,很快就会失。企业要求在问题、人员、执行、结果等方面做出综合性服务。单纯的社会培训机构已经逐步无法适应。
2.培训公司咨询化
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培训公司延长自己的业务链,将咨询公司的一些调研和诊断的手段也用上,借助人才服务的模式为企业招募人才。这样,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得到客户的肯定。培训公司逐步以知识传播为主,向问题导向为主的咨询模式转变。
3.培训公司联盟化
为了更好的发展,在严峻的形势下,社会不同的培训机构开始组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客户共享,扩大市场的占有和竞争力。
比如各省基本上都有培训联盟,北京有北培联(北京培训联盟)、山东有山培联、上海有上培联等等。
另外,不同的专业领域也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
与企业发展一样,不少培训公司在时代的进步中已经没有了生息,而部分培训公司过度夸张的洗脑培训已经被企业所唾弃,比如斯巴达培训、影响力培训、聚成培训等等,路越走越歪,一场培训搞得像传销大会一样,名不符实的敛金式培训一堂课40多分钟就要几十万的收入。实际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很多企业家在热血沸腾之后,沉静下来,发现一无所获。
培训公司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回答不到之处见谅
更多职场观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指尖视野”,谢谢!
如何看待比亚迪公司的未来前景?你认为比亚迪会成为万亿营收的公司吗?为什么?
这两天一直在看比亚迪的车,确实在国内,就算和合资车PK也不落下风。三季报财报显示,2018年前9个月,比亚迪营业额为889.91亿元,同比增长20.35%,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约为15.27亿元。同时,比亚迪预计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27.27亿元~31.27亿元。比亚迪之所以业绩这么好,是因为旗下产品够硬。高端的唐EV和混动产品,都敢卖到30多万一台,国产哪个敢卖这么高的价格,而且还卖得很好?只有比亚迪。2018年新推出的第三代DM技术,更是引发新款的热销。2019年1月份比亚迪销售新车近6万辆,同比大涨77%。其中新能源(DM+EV)车型终端交付近32,000辆,同比暴涨342%,在比亚迪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超过53%。截至目前,笔者关注的几款比亚迪产品,尤其是DM产品,均没有丝毫的降价……唐唐2018款自2018年6月底上市以来,在短短6个月内边卖出了近6万辆,其中插混车型占比过半。仅一款唐,半年营收就达到200亿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宋,秦Pro,纯电,DM,燃油版,三条产品线,几十款产品的矩阵,可以说比亚迪这么多年的技术积淀,有望迎来彻底的爆发。2019年,有望成为比亚迪的爆发年。早在2008年,巴菲特就投资比亚迪,并且持有至今。而比亚迪也不负众望,这些年一年比一年好。10年,营收有望增长3倍,虽然不快,但是很稳,给人的感觉就是厚积薄发。如今的比亚迪,DM混动技术可媲美日系丰田本田的油电混动技术,可以说给中国汽车技术创新贡献颇多。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希望啥时候秦proDM能优惠点啊。
什么是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受到许多单位和个人的重视。正因为大家感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我想在你们的思想观念中,或者很明确的、或者隐隐约约的对企业文化都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
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在此我先向大家提三个这样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互动,这样的相互交流对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很有作用:
1、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你是怎么理解企业文化的?
2、企业文化到底为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3、企业文化到底做什么——也就是说,具体怎么来从事企业文化建设?
关于以上的三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意见和看法 。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关于企业文化的回答,必然涉及到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人做过统计,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目前有 200 多条。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的不同方面、采用不同的标准,就会对企业文化得出不同的定义。例如,有人站在企业的角度定义企业文化,有人则站在社会的角度定义企业文化,也有人站在员工的角度定义企业文化。有人突出体现了企业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有人突出体现了企业文化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有人突出体现了企业文化诚信形象方面的内容,有人则突出体现了企业文化某些表现特征方面的内容——比如精神风貌、文化氛围 、文艺活动等等。有人从目的的角度定义企业文化,有人从手段的角度定义企业文化……因此每一种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有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尽管当前在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上各有不同,但是他们几乎体现了这样惊人的一致,即人们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由这样四个基本层次构成的:
1、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2、制度文化【企业文化的中间层】;
3、行为文化【企业文化的次浅层】;
4、物质文化【企业文化的表层】。
因此,在关于文化的结构上我们可以找到这些不同企业文化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
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取决于事物的结构,这是根本,只要对企业文化在结构上达到了基本共识,那么,他们之间在企业文化上的观念差异就变得大同小异了。
二、为什么要做企业文化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动机,有的会出于诚信建设的需要,有的是出于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有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的是出于文化品牌的需要,当然,也有其他需要,例如跟风的需要——别人在搞 ,我也要搞;形象工程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特别是一些国营企业,上面有政策下面必须有对策。
因此在为什么从事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点上,也是异彩纷呈 、五花八门。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他们的基本共识。即,在出于不同需要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人们都普遍认识到企业文化具有凝集力功能、导向力功能、约束力功能、辐射力功能、激励力功能——为了发挥企业文化的这些功能 ,因此企业要从事企业文化建设。所以,尽管企业文化建设的争议很大,但是在认识和发挥企业文化的这些作用上,分歧并不大。
三、企业文化做什么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做什么,各人,各企业的认识和做法也是异彩纷呈、五花八门。有的企业喜欢搞文娱活动,添置一些体育器材和举办文艺活动。有的则热衷于印制文化画册,搞 CIS 和员工手册。有的则喜欢设计核心价值观念,然后在墙上做文章,贴标语,喊口号。有的则喜欢搞图腾,例如狼文化、羊文化、鹰文化、狗文化、龙文化等等。当然,也有许多稀里古怪的做法,例如练习倒立的企业文化、上街寻求侮辱的企业文化等等。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做法中,也是能够找到他们在逻辑上的基本一致和思想上的共识的,即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都基本上接受这样的观念: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要从价值观念出发,通过策划、设计和确定一种价值观念,将这种价值观念融入到文化活动中、融入到企业 CI、MI、VI 之中,融入到营造文化环境和文娱活动之中,就能够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至于他们的不同,只不过是突出的重点和方法不同而已,或者是在这样的基本共识中,为了突出文化个性而采取的一种标新立异的做法罢了。
所以,尽管现在有人说企业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观念争吵不休 ,但是,在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文化做什么这三个基本的问题上,他们的基本观念还是比较统一的。
关于企业文化如何构建,请参阅头条号“思维技术”空间的文章“如何系统推进企业文化落地,有什么策略?”
在一家公司工作5年不想干了怎么办?
在一家公司工作5年,你已经融入到这个公司团队,熟悉了每位同事,但是不想干了,说明在这个公司你已经没有了晋升的空间,工作也趋于稳定,我认为,你可以潇洒的辞职,找新的平台来作为你的起点,离开你工作5年的公司,让你积累很多的人脉,在新的平台也可以用上,再加上你的工作经验,很容易可以找到新的平台谋求更好的发展。既然不想干了,再呆在公司里,你也没有了工作激情,也会让自己变的消沉,逐渐影响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去寻找新的平台吧!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tos-cn-p-0000/4641e045269349a2a9997b0ed6315099", "thumb_width": 1280, "vid": "v020165c0000br3gs82mac2okt71op0g", "vu": "v020165c0000br3gs82mac2okt71op0g", "duration": 74.441, "thumb_url": "tos-cn-p-0000/4641e045269349a2a9997b0ed6315099", "thumb_uri": "tos-cn-p-0000/4641e045269349a2a9997b0ed6315099",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74.441, "h": 720, "w": 1280}, "ultra": {"duration": 74.441, "h": 720, "w": 1280}, "normal": {"duration": 74.441, "h": 720, "w": 1280}}} --}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市场中区别此企业与彼企业的象征,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实力保障。简述如何构建企业的品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品牌纵深发展的难易顺序|程度。
一◐品牌形象:
是常见的,也是容易构建的品牌系统,通常由CⅠS系统化设计为主,表现为:企业的形象标志|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企业包装|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
二◐品牌传播:
是品牌宣传广告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载体|平台来传播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表达的方式为:纯商业化广告,公关/代言,公益/文化宣传。
三◐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是打造品牌较难的系统,品牌犹如人一样,既要有个性化的性格内涵,还要有丰富的品牌思想精神。主要包括:企业制度文化,团队文化,市场文化,精神理念文化,物器|产品文化等。
四◐品牌战略和管理:
是企业打造品牌庞大的工作,大多数企业困扰于本系统,主要内容是:品牌形象和文化战略,品牌传播和市场战略,品牌管理和制度战略等,品牌不单是形象和包装,打造企业品牌重要在于管理和执行,犹如人一样,外形象必须要有实质性的内涵,才能匹配品牌的一致性。
阿里云未来到底有多大?
阿里的公有云的未来肯定是可以预期的,从IDC报告来看,阿里云的份额不仅仅是第三,同时阿里云的增速也快,5年增长了12倍
不管是IDC还是Gartner的数据都显示,阿里云并在2018年已经成为第三大的公有云厂商。目前公有云的前几号玩家中,的亚马逊和谷歌都把阿里云作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对阿里云的重视,更突显阿里云在的前景远大。这点颇有点像华为数通设备出海的意思,毫无疑问阿里云是
而在中国市场,IDC报告也显示,阿里云的份额达到了43%,几乎是排名第二到第九的中国公有云厂商的份额之和,这个数据当然也是十分亮眼的,可以看到阿里云在中国几乎毫无对手。这得益于阿里云在云计算行业入场较早,占据了一部分先机,更得益于阿里云在技术上的领先
那么阿里云的未来如何,我觉得不算是很乐观,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为何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尚未有其他公有云可以挑战阿里云的地位。阿里云的网络架构和技术都是十分先进的,阿里云的架构应该远超三大运营商骨干网的架构至少3年,也拥有许多黑科技,比如液冷服务器、机器人等等。同时阿里也涉及到物联网、AI等领域,凭借阿里云的国内老大的地位,以及阿里在国内科技圈的人脉,我觉得阿里云的未来是可期的。
那么为何说阿里云的未来也面临着一部分挑战呢?
首先我们看到,国际市场上,阿里云的第三的排名依然得益于在中国的大份额增长。如果阿里云不花大力气拓展海外市场,那么这个第三的份额依然存在着风险。要知道亚马逊AWS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作为战略重点,甚至直接在阿里巴巴的老家开设了分舵,这个意图也十分。因此阿里云如何拓展海外市场就成为阿里云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我个人觉得阿里由于历史上都是以国内为主战场,可能还没完全准备好如何挖掘市场的商机。
同时,就公有云技术而言,如果说阿里巴巴在公有云技术上领先电信,那么毫无疑问亚马逊、谷歌和微软这些公司在公有云相关的技术(包括承载技术)是领先阿里云至少一年的,因为毕竟IT相关的技术的基础研究、商用,美国的确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毕竟云计算的第一批玩家。
所以从技术上,阿里云目前并不占优势,这也是阿里云的风险所在,如果阿里云要出海,如何能够提供和主要竞争对手同等质量的服务,将会是一个挑战。但是阿里如果进一步加大云方面的研究和投资,这个GAP可能逐年会缩小。
那么中国市场呢?目前没有公有云厂家可以替代阿里云的地位,但是我们也得看到风险。阿里云目前份额在43%,一般如果市场上升到了50%,IT企业的份额就会呈现一种胶着状态,很难进一步提升,这也是建议阿里云加强出海的原因。
同时,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5G的出现,对排名第二的天翼云会存在一个机会点,因为5G会根据业务的承载质量诉求涉及云服务和边缘计算,我认为凭借5G这个管道,天翼云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机会。同时华为已经研制出了自研的AI芯片、鲲鹏处理器,华为在物联网也耕耘深厚,所以我认为可能华为在AI、物联网相关的AI云、IoT云会有一定的机会。同样的道理,基于未来业务的演近,中国排名靠后的公有云在自己的强项领域,都会调整阿里云某些领域的领先地位
所以,阿里云总体来看,未来可期,但是在国内应该上升空间有限,如何出海将是决定阿里云未来发展到多大规模的重点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果您觉得有道理,可以关注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