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笔墨网
菜单
唯美句子 励志句子 伤感句子 人生感悟 心情句子 爱情句子 经典句子 句子大全

嗔恨心重念什么经

来源:经典句子 发布时间:2024-08-20 01:53:15 点击:59次
笔墨网 > 优美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 嗔恨心重念什么经

佛学问答:如何能不起嗔恨心

净空法师---所以瞋恚心不能生,无论遇到什么逆境学着不发脾气。难,压不住,有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念个十声阿弥陀佛再来处理事情,那个情绪就稳下去。还有个解释,「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得七处满相」。这要学的什么?学不发脾气,学到没有瞋恚心,这是功夫,这是真的真功夫,真实功夫。为什么会没有瞋恚心?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习性,习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净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是什么意思?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善、本善,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迷失了本性随顺习性,习性才有烦恼习气,习性不是真的,那又何必计较?计较错在哪里?错在我们自己,他没错。他是他的习气在发作,我怎么受他的影响?因他的习气,我发瞋恨心,错了。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一笑了之,一笑了之还是受感染,很轻微,不感染的时候一笑都没有,心没动!如何我们能真正做到一切境界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这是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亦如是,不起心不动念,十住菩萨刚刚证得,习气比较浓,也许会笑一下,大概十行以上不动心,见如不见。见清清楚楚,那是什么?智慧,没有起心动念,那是定功,定慧等持,这是真实受用。这个本事我们要学,学起来是很困难,但是一定要学,决定有好处,学了才会有进步。初学的时候会发脾气,发脾气马上就后悔,就知道我错了,这种反反复覆拉锯战,总得要搞好几年,心才真能定得下来。我自己是过来人我很清楚,我到七、八十的时候才真的不动,遇到这个境界不动心。七十岁之前不行还会动心,但是很快会回头知道错了,回头很快。到七十之后才完全明白,不再为外面境界所转,真的,经上所说的,不被外面境界转,就能转境界。对于所有一切恶念、恶言、恶行都产生怜悯心,不但没有瞋恚,怜悯心。他们还没有觉悟,他们还没有回头,这种意念、这种行为是三恶道,他们走的是三途,如果不能觉悟回头,这一堕三途麻烦可大了。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为什么?出来的时候,一定业障都消尽了才能出来,业障没有消尽出不来。就好像监狱一样,进去之后要判刑,随你的业障判刑,十年、二十年刑期满了,放你出来,三恶道就是这个道理。三恶道的刑期是谁判定的?自己,自己的业力,一定在那里消掉。善业也不例外,善业在哪里消?到人间、到天堂去消善业。自性清净心里头善恶都没有,统统要消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要记住,恶业超不了,善业也超不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超越六道轮回,六道是长劫流转,时间太长了,你没办法计算,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恶念多,善念少。我们自己想想,今天从早到晚我们多少个恶念?多少个善念?不成比例。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念,不为自己为众生的,是善念,为众生里头还夹杂自己名闻利养,还是恶念,你就知道善念多难!善心善念为众生不求任何果报、不求名闻利养,这叫真善,你就晓得是多难的一桩事情。所以瞋恚心不能生,无论遇到什么逆境学着不发脾气。难,压不住,有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念个十声阿弥陀佛再来处理事情,那个情绪就稳下去。阿弥陀佛真管用,你得会用才行,不会用不行。听到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不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动作缓慢一点,不要太快,太快容易出麻烦,愈缓慢愈好,操之过急常常出事情。后面还有一句,「以净食施得七处满相」,就是清净的食物布施给众生也得这个相。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四集)

如何克服嗔恨心

我遇到不如意、逆境时,动不动就生起嗔恨心,容易发脾气,不知该如何降伏?如何净化? 修学佛法,勇猛精进(梵语virya),一心向道 ,倘若遇到不如意、逆境时,当下嗔恨心不起,脾气不爆发,又能转境,心地如如不动,此人已证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是多生累劫修证而延续而来,加上今世殷勤多闻参悟,步步正觉,分秒涅槃,是故有此庄严妙果诞生。 不如意之境难忍难修难行证,因此内心便生起嗔恨心,发大脾气,令你形象破坏,损你德行,自伤心地,污秽佛性,又与人结恶缘,人人见之而避开,由此可见动怒嗔恨,有损己德,亦伤对方,来世感召阿修罗果报。在道理上,佛弟子应如是正见深入体悟;在行证上,应切实奉行忍辱行,虽然忍辱行是难行的,但也由不得你不如是精进安住,何以故?因为修行者要证菩提,得法身,登涅槃(梵语mirvana),如果没有付出相当的代价,怎能得到清净庄严的菩提果呢?十方三是一切诸佛三大阿僧祇劫的勤修梵行,庄严福慧,也是要付出难以形容的代价所换得,甚至牺牲生命,奉献身心给予一切众生的需求,一一心甘情愿,其忍辱负重的心情担当众生的罪业,其苦、痛、哀、伤、忍、悲、愤,乃至度生慈悲喜舍的内心深处,也唯有诸佛自己冷暖自知,这都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与奉献牺牲的精神,方得究竟涅槃。正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陀是也! 的确嗔恨心实在是不易忍受的,脾气不发也难,所以佛陀在经典上常提到修忍辱(梵语ksanti)行,是一切法门中难成就的课程,现今引经叙述如下: 佛遗教经云:“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梵语pratigha)之害 ,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白衣(梵语avadata-vasana)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大圣佛陀这些苦口婆心的金玉良言,佛弟子应念念勿忘,念念记忆,终身乃至尽未来际受用,欲得菩提,指日可待。 嗔心是难忍的,难忍不是不能忍,如果不能安忍,那么,佛是如何而成佛!菩萨如何证成无生法忍!声闻缘觉如何出三界证入涅槃的!所以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勤天下无难事,嗔恨心欲净化,亦复如是! 社会上有许多成就的人,有名望地位的人,有财有势力的人,当初是如何奋斗的,唯有他自己明白,如果没有付出相当的代价与努力奉献牺牲,我相信就没有今日的他,他之所以有今日的一片天,名震天下,地位崇高,人品高风亮节,乃至众望所归,一切的一切都有他往日我们看不见的前因(酸甜苦辣,历尽沧桑,吃尽苦楚)的代价,我们县在所见所闻,就是他亮丽庄严果报现前的时后了。同样的道理,世间事欲成就胜过一切人,必当付出如此的代价了,更何况想要净化嗔恨心而出世解脱,那就必须同样付出相当代价的因,才能成就庄严微妙的果报,一一不能远离因果的洗礼! 如果佛弟子能正见到世间出世间(梵语lokottara)的一切人事物,皆立足于因果来看真相,当下就能恍然大悟,成功是有条件的,失败是有原因的,一切以因果安立之,那么,普天之下再大的嗔恨心,只要有因的代价,就有净化嗔恨心的妙果。 嗔恨心若一旦爆发现前,佛号念不下去了,持咒也失灵了,诵经没有心情了,佛法听不下去了,别人规劝你也不耐烦了,可见嗔恨心生起时,当下却如同阿修罗一般的凶恶怒目,一切法门都无法对治,样样失灵,唯我独尊,这嗔恨的业力实在难以抗拒,所以说,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来降伏他、净化他,这些代价与净化就是因,一旦平息嗔恨心,净化了暴戾脾气就是妙果。 若欲降伏嗔恨心与脾气法门有无量,今举十则与诸君共勉:一、把对方视同一尊未来佛来看待。二、此人乃无始劫来,曾经做过我父母兄弟姊妹眷属。三、嗔恨与脾气百害无一利,先伤及自己的心灵,污染自己的自性,而后才伤害对方。四、只有广结恶缘,因果必然循环,终究自作自受。五、十方诸佛皆顿断嗔恨而成佛,我辈亦当如是。六、净化嗔恨是菩提(梵语bodhi),任性纵容嗔恨与脾气,是堕落沉沦之因,果报在三途。七、成就佛道,没有天生势迦,自然弥陀,我人欲成就佛道,亦当付出相当的代价,毕竟天下间没有不劳而获之美梦。八、嗔恨心是六道中之产物,佛道中无比污秽不净之嗔恨心,没有理由存放在修行人的八识田中。九、嗔恨心净化顿断,是成就四圣的根本。十、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法无有比,绝待故,当下嗔恨之性即是菩提性,性本无二,只是迷悟有别故,若悟中道不二门,渐修渐行渐成佛道。(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问:常起嗔恨的人,有何法改其习气?(魏柏勋) 答:作慈悲观,修忍辱度可也。(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常常爱生气及瞋恨心重的人,是否就是人间的阿修罗? 答:这个没错,这个确实是如此。

让人心静的佛经嫉妒别人怎么办

推荐金刚经 读一遍心自然就静下来了。一遍的时间大约30分钟。《金刚经》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刚经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金刚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金刚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金刚经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金刚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金刚经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金刚经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金刚经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金刚经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金刚经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金刚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金刚经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金刚经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金刚经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金刚经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金刚经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金刚经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金刚经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金刚经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金刚经全文》结束,《金刚经原文》

老人过世念什么经

问题一:亲人刚去世念什么经? 《地藏王菩萨本愿经》经文有点儿长,不过如果要念,就一天一遍,全部念完。在亲人去世的77限之前,好禁食肉食,勿沾血腥气,念完经文要反向给你的供人,本愿经网上就有,你可以弄下来,MP3格式的也有,可以听。。。问题二:老人去世以后应该念什么经文怎么帮老人超度之类的? 东土若无尊甠咒.孤魂难以脱尘埃、这是文殊菩萨的原话、可想而知此咒在超度中是必不可少的。再就是阿弥陀佛圣处和往生净土真言。问题三:老人去世后,念诵哪些佛教经文好? 临终关怀与如何送往生 ----果缘法师齐鲁居士林开示一、 临终关怀:在亡者未断气前3天—5天时间内,念佛团的人就要分批的守在亡者身边。观察亡者的心态并与他/她沟通,将他/她心里放不下的、不愿意放下的事、害怕的事、担忧的事。一一的记在心里。要协调他/她家里的子女满父母的愿力。将这些工作准确无误的在他/她断气之前做好。要有熟悉他/她的人或和他/她相处得融洽的2--3个人,开示他/她说“你一生坚定信念学习佛法,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 愿再来。也承诺要报答父母的恩德,我们要报上父母的恩只有自己成就,如若不然是报不上父母恩的。现在你就要到人生的终点了,要把你这一生圆满的画上句号,那么你一定坚定不移的断疑生信。下定决心随阿弥陀佛去西方极乐世界。你才作了大孝,也报了父母的恩德。你一定要努力不要担忧也不要害怕。有我这些和你同修了很多年的老莲友在你身边,你尽管放心。我们一定能将你的一切,满愿、做好。我们将尽全力护持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尽管放心。如果你有什么担忧的、放不下的、不便说的你尽可跟我们说。我们将尽大的努力给你调和。”1、一般亡者临终的顾虑:(1)、亡者有很多财务,如何处理。放不下(2)、亡者有很多思恋放不下,临终前还需要见些什么人。尽量 满足他/她的要求。不要动他/她。寝室里的床、家具以及一切都不要动,不要更改原来的样子(包括死后的百天之内都不要动,因为他/她走后还会回来看看的,若是改变了他/她回来时发现变了样子,会起嗔恨心。而堕入地狱。)要善解人意,了解亡者的处境、了解他/她的身体情况,小声的陪他/她念佛、提醒他/她要提起正念和我们一起念佛。2、念佛的注意方式:要根据他/她现有的身体状况、呼吸情况。考虑亡者正是上气不接下气时,念佛应小声、节奏慢一点,让亡者可以跟上,一起念佛。要用温和、适当的佛号陪着他/她。在亡者未断气前不可以用引罄。每隔一段时间要喂他/她一点水。问他/她需要什么。不可以把家属拒之门外。要让亡者见到家属。这样才会让亡者感到幸福、安详、不害怕。但要提前提醒家属情绪不要太激动。要了解他/她的一些事情,因为只有对亡者有了些了解才会知道他/她心里所放不下的事,还牵挂着什么。利于断气后的开示。二、 准备用品:1、 设立佛像2、 将他/她的衣物都准备好,叠好放在身边。海青、曼衣、陀罗尼被、金刚砂、戒谍、皈依证、以及各种物件都准备好。放在一边。3、 认真的观察他/她,看看他/她的脉搏(这时不适宜太多人)。三、 送往生:1. 开示:断气后若助念的人还没有那么多,先打开念佛机。决定不要动他/她。马上开示他/她说“XXX居士大德菩萨,今天是你寿终正寝的时候,也是你神识转法界的时期。你一定要有定力。见到你的亲人来迎接你不要去,见到各种景象你都不要害怕,雷声、雨声、风声以及各种向你袭击过来的动物,你都不要害怕。那都是幻声幻觉。只要你提起正念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它们都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只能默默的退去。你一定要有定力。以往你认真修持,戒、定、慧三学勇猛精进。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正知正见听我们大家的话和我们一起念佛。”再开示家亲眷属及冤亲债主:“XXX居士大德无史劫来的父母、师长、历代先亡、家亲眷属往昔XXX居士与你们有家亲眷属......余下全文>>问题四:老人去世了读些什么佛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楼主可以看一看给亡人念的功德利益。问题五:老人去世以后应该念什么经文怎么帮老人超度之类的? 49天内,念佛,念地藏经回向。建议你去为老人在寺院立一个牌位超度他。我知道一个寺院,湖南开元寺,过年的时候我去过。那里天天念佛,不错的,师父也慈悲,我也在那里立了牌位,为我过世的爷爷立了一个超度牌位。还为自己的冤亲债主立了牌位。那里的功德钱也是很便宜的。立一个牌位,一个月就10元钱,一年12个月120,过了一个月就少10元。我立的黄牌是到7月半的,才70元。有一种是200吧,大的。。你可以去咨询一下。073186155814问题六:老人刚去世,消灾往生的应该念什么经 地藏经 七七日内 七遍 定能早生善处 如果老人在世是念佛之人 要念阿弥陀经 七七四十九遍 请人助念佛号 定可往生问题七:老人去世百天内诵什么经好 要是老人生前 信佛 ,可以诵或者 ......要是不信 就诵 其实无论诵什么经 ,亡人能不能得到利益 要看诵经人的发心....问题八:长辈生病过世,读什么经文比较好 转自学佛网:问:“我们桂西市佛教居士林遵照老法师教导,每天念佛听经十二个小时以上,但有许多居士需要超荐亡者,我们郑林长一日在念佛堂打坐回向之时,见有亡灵排成队伍跪在佛前,另有三位庄严相好的女菩萨对郑居士说,‘超度还是需要的’,此境界是否可信?每日念佛堂回向时,是否可以代替其余法事,是否可以接受信众钱财并设立牌位档次价钱?”答:念佛堂里面可以附带超荐亡灵,不举行任何仪式,就是念佛回向。往年印光大师在苏州灵岩山寺,他老人家就是这样作法,可以带牌位,但是好不要收钱,收钱的毛病很多,尽可能的去避免。供养是随意,决定不勉强,订出价钱不好,这是“裨贩如来”,不如法。居士林是居士道场,只要是正法道场,弘法利生是需要用金钱的,道场里面可以放一个福田箱,(一般叫功德箱,那不是功德,叫福田箱),广种福田,大家到这里来是随意,绝不带丝毫勉强。供养道场,帮助做弘法利生的事业,这个可以。(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86)问:“我的父母兄弟姊妹,我作女儿来说,超度给他们三十多年了,水陆法会也超度给他们,一直没有梦见他们,请师父开示。”答:这个不必开示了。没有梦到他们,他们已经超度了,到好地方去了,常常梦到就麻烦了。(出处同上 21-90-66)问:“若去世后把骨灰洒入海中,不设灵位,对超度亡者有影响吗?会成为孤魂吗?”答:没有影响,超度对他是有好处的,他也不会变成孤魂野鬼,不会的。(出处同上 21-90-34)问:这一位同修,他说他是大连的居士:“残疾不能自立,由同参道友代我请老法师开示。念佛五年,刚念时,进入仙道两个月,已经附身。每天读经念佛,听老法师录音带,并忏悔回向给冤亲债主,到寺院做超度,至今没有离身。念佛不得力,临终时又怕障碍,怎么办?”答:这的确是很严重的问题。忏悔不得力,是我们的真诚心不够。儒佛都教导我们,至诚就能够感动。上,可以感动诸佛菩萨;下,可以感动天地鬼神。你修忏悔,做超度佛事,都没有能感动你的冤亲债主,是你的诚意不够,这确实是第一个因素。你要再忏悔,以真诚心求三宝加持。以真诚心,真诚心才能够修积功德,你的功德让给冤亲债主共享,没有不受感动的。总而言之,这个真诚心不够。(出处同上 21-90-08)问:这位同修问的问题,第一个,我从《地藏经》中,听师父讲如梦中梦到过世的众生,给他们念《地藏经》,但是我看到有些道场诵《阿弥陀经》,我到底应该如何?答:都可以,诵《地藏经》、诵《阿弥陀经》都可以。但是一般可以说是多半的众生,特别是没有学佛,没有修净土法门的,念《地藏经》比较好。因为这些众生你能够梦到的,多半都在鬼道,所以念《地藏经》超度他,对他们有好处。当然念《弥陀经》也可以,不必执着。(出处同上 21-90-05)问:“超度已故的亡人及冤亲债主,以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有利?寺里的法师做法事等等,是否有能力真正超拔他们?”答:这一桩事情,在清朝乾隆时候,彭际清居士是当时佛门的大德,他的著作也很多;还有一位高僧慈云灌顶法师,在家出家的都是通宗通教。而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批注》里面,这批注是他作的,他说世间极重的罪业,佛法所有的经教、经忏佛事都没有办法超度的,后还有一门能够超度,这一门是什么?念“阿弥陀佛”给他回向,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超出所有一切的法门,你去读这本书你就知道了。所以你问超度用什么方法有利,没有比“阿弥陀佛”更殊胜的。所以你要念经,你念《阿弥陀经》,或者是念《无量寿经》,不念经就念这一句佛号给他回向,但是要真诚、要恳切,你要念多少,专为他念的。譬如说我念......余下全文>>问题九:家里供的弥勒佛,老人去世要念什么经文 1、以诚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念1000(20分钟)声或10000声(3小时),当然是越多越好,念完之后,请阿弥陀佛接引亲人(某地某某名字)到极乐世界。49天内,好都需要诚心去念。2、好还需要去寺庙捐点款项,或者到市场买些鱼类(泥鳅、鲤鱼、鲫鱼等)进行放生,多做善事,做完后要说:善事功德归亲人(某某名字),南无地藏王菩萨。3、去世的49天内,至亲好吃素。亲人能够感受到你们的用心的。可以记在手机中。问题十:老人亲人刚过世,请问念什么咒实在 念诵 地藏经 佛号或多多放生功德回向果更好 念诵经文一般要连续7、15、21、49天!!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愿你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三遍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什么意思

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只要片刻之间生起对他人的仇恨和愤怒,那么千千万万个妨碍修行的罪恶就会滋生出来。一嗔一地狱,嗔是地狱之源,人一生气就如同在地狱中行走,炼狱之火焚烧身心,火愈大我们就会愈痛苦,而火大了未免会殃及他人。心中有气折磨的不止是自己,还有可能伤害到别人。生气的时候就算不迁怒于他人,生气的人看上去都不会好看让人觉得很凶。你把不好的情绪展露出来,对别人也是一种不好的影响。嗔心一起,就容易被心魔控制,不止会陷入无明甚至失去理智造下恶业。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是佛是魔只在你一念之间。不起嗔心,便是修大的善法。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普贤行品第三十六,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诏译。扩展资料“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1、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世间人总是会发脾气,总是会不高兴,他不知道这个伤害之大。  2、佛门当中常说“火烧功德林”,我们自性里面的功德,这一发脾气就烧光了,就没有了。  3、如果你在临命终时那一刹那还发一次脾气,那什么都完了,那火烧功德林!所以修行人怕的就是嗔恚,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一切障碍统统都来了,业障都现前了。  4、可是几个人能不发脾气?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这一发脾气就不行了,就成了障碍。  5、念佛人真正觉悟之后,这个世间一切人事随他去!他好也好、坏也好,反正与我不相干。要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经上常讲“积功累德”,你那个功德才能够累积。  6、“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可怕!嗔恚一起来之后,谁受害?自己受害。别人有没有受害?别人决定不受害。你要觉悟,你发脾气受害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  7、在逆境里头千万不能生气,要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要生气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个事情决定干不得。  8、“火烧功德林”,那个功德不容易修,积功累德,一发脾气就烧光,就没有了。所以你要问问,你有多少功德?  9、你要想一想,我什么时候发了脾气?发脾气之后到现在没发,所修的就那么一点功德,因为前面所修的都烧光了。  10、诸位要知道,功德是戒、定、慧,三学。你要是得到定、得到慧了,那个戒也是功德,戒定慧统统是功德。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好,没有得定,这个戒算福德,不算功德,所以功德是定慧。  11、人一发脾气,定就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定、慧很不容易培养。这一生气、一发脾气统统没有了。所以我们讲修福德容易,福德你发脾气没有关系,那个福德在,不会烧掉的,功德就没有了。  12、平常修积功德,无论你是用读诵,或者是用参禅,或者是用持咒,或者是用种种其他的行门,无非都是修戒、定、慧三学。  13、好不容易天天在积功累德,一旦一桩事情不称心、不如意,发了一顿脾气,你的戒、定、慧三学完全没有了,无明嗔恚之火把你所修学的功德一下就烧光了。  14、我们要克实而论,我所修的功德有多少?那你就想想从什么时候起到现在没发过脾气,你的功德就是这么多。  15、昨天发了一场脾气,那么从昨天到今天,你的功德累积只有一天,如果前面一、两个小时又发了一次脾气,你的功德就完全没有了,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16、福德是烧不掉的,功德一发脾气就没有了。功德跟福德不同,福德是感得三界的福报,功德是了生死,超三界,证大菩提的,这是我们要分辨清楚的。 17、我们自己生生世世修行所以不能成就,与这个有密切关系。不但我们不能动气不能生气,心里面有小小不如意都不可以;小小不如意,也会把功德掉。 18、不要说我心里小小的不高兴、不如意没有什么大关系,关系很大。诸位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我劝诸位同修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不能忍也得要忍,你不忍就不能往生。 19、在不如意的事情现前的时候,自己要很冷静去想一想,我要不要求生净土?如果要求生净土,那就不能起嗔恚心。小小的嗔恚,决定障碍往生。20、佛常常教诫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一切法的成就得利于忍。  21、“不能忍辱”,这是大病,不晓得“不能忍辱”这个烦恼的严重,可以说是猛烈的伤害。  22、一念嗔心起来,功德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一般学佛的人修福德容易,修功德难,几个人有功德?  23、凡是逆境现前,不如意的事情现前,自己要特别觉悟,我已经有一些功德了,现在那个人来劝我赶快把功德烧掉,我不做傻瓜,我不烧掉;这样,你的功德就能保全。你如果很听话,他一叫你生气,你马上就生气,他叫你把功德烧掉,你乖乖地赶快烧掉,这是愚痴,这不是聪明人。  24、念佛人的功德,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诸位想想,一发脾气,你的一心不乱就没有了,你得从头慢慢再修,这很可怕!  25、同修们常常感叹到,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不住。知道自己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像常常喜欢发脾气,知道这个不好,但是不能不发,还是一样照发。这原因是什么?习气太深了!  26、虽然晓得念佛,这个佛号压不住习气;发起脾气来,还能念佛吗?念不下去了。虽然念佛,一发脾气,佛号也没有了,佛号也不晓得跑哪去了!这就说明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佛号太生疏了。 27、烦恼习气太熟了,为什么?天天在薰习,年年在薰习,生生世世在薰习,它怎么不熟?当然熟,熟透了!所以才搞六道轮回,永远不能出离。  28、佛经、名号太生疏了,虽然念经、念佛,压不住烦恼。压不住烦恼,就不能往生,临命终时,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事情麻烦了!  29、嗔恚心要不得,一定自己要警觉,要提醒自己,在不如意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不管受什么样的委屈,也不发脾气。 30、不发脾气是功德,你受的那些委屈是消灾,消掉你的业障。这一发脾气,不但灾没有消掉,又增长了恶业,你看看这不是很糟糕! 31、譬如说,人家侮辱你,人家欺负你,他是来替你消灾的,我们应当感谢他把灾消掉了。他替我消灾,我不但不感谢,还要去报复他,那好了,自己罪上再加罪,这就大错特错了。  32、一发脾气,清净心没有了。我们念佛第一步的功夫,是要求得功夫成片;一发脾气,成片没有了,功夫马上丢掉了,这就是所谓“火烧功德林”。 33、我们好不容易修积一点功德,魔看了不顺眼,魔没有办法破坏你的功德,所以他只好找这些境界让你心里看了不如意,让你发脾气,为什么?一发脾气,你的功德就烧掉了,魔就合掌哈哈笑了。  34、你把功德烧掉了,魔就自在。魔没有功德,不希望你们有功德。如果魔去逗你的时候,你还是不发脾气,魔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没有法子,倒过来佩服你、恭敬你,他也变成你的护法神。  35、魔就是这样子,他不能整你,他就捧你,他就是这个性情,所以妖魔鬼怪都变成护法神了。只要你如如不动,你不怕他,不要怕他挑拨。  36、所以自己要常常提高警觉心,不管什么境界,决定不干傻事。傻、愚痴的事情,就是发脾气。  37、可是有些同修说:有些事情不发脾气不行,不能办事。那个脾气可以发,释迦牟尼佛也发脾气,菩萨们也发脾气,但是他是表演,他不是真发脾气。 38、一拍桌子、一瞪眼,把别人吓到了,乖乖地办事。其实他心里头如如不动,并没有真发脾气。那是唱戏、表演,面孔上发脾气,心里清净。  39、如果外面发脾气,里头也发,那就坏了;里面不发,外面发,不相妨碍。外头是形式,无关紧要。  40、我们要想往生,低限度要做到许哲居士的标准: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从今天起,就不要发脾气,一直到你往生不发脾气,你才能真的往生,见得了阿弥陀佛。  41、你常常发脾气,换句话说,你这一生见阿弥陀佛的机会没有了,你等来生来世,哪一生哪一世你不发脾气,不怨恨一个人,不埋怨一桩事,你念阿弥陀佛才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去。  42、学佛修行修什么?放下而已!天天学着放下,得真干!把烦恼习气放下、把贪嗔痴慢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是非人我放下。  43、特别是发脾气、心里不高兴,一定要放下,为什么?对自己的身心伤害大的就是发脾气。看到别人不好,要惩罚自己,你是个聪明人吗?  44、发脾气,是以别人的不善与过失来惩罚自己!别人好不好,与我有什么相干,何必要惩罚自己?可是惩罚自己的人很多,常见。所以你要学聪明,不要再去惩罚自己。别人无论做得对也好、不对也好,与我都不相干,没有必要去惩罚自己,所以发脾气是严重的惩罚自己。惩罚自己,这大错特错!

脾气暴躁嗔恨心重的人念什么经比较好?

每天念诵《普门品》就行了 或加大力度 抄经文 或礼佛拜忏

《普门品》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嗔恨心如何改变

净空法师---所以瞋恚心不能生,无论遇到什么逆境学着不发脾气。难,压不住,有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念个十声阿弥陀佛再来处理事情,那个情绪就稳下去。还有个解释,「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得七处满相」。这要学的什么?学不发脾气,学到没有瞋恚心,这是功夫,这是真的真功夫,真实功夫。为什么会没有瞋恚心?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习性,习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净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是什么意思?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善、本善,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迷失了本性随顺习性,习性才有烦恼习气,习性不是真的,那又何必计较?计较错在哪里?错在我们自己,他没错。他是他的习气在发作,我怎么受他的影响?因他的习气,我发瞋恨心,错了。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一笑了之,一笑了之还是受感染,很轻微,不感染的时候一笑都没有,心没动!如何我们能真正做到一切境界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这是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亦如是,不起心不动念,十住菩萨刚刚证得,习气比较浓,也许会笑一下,大概十行以上不动心,见如不见。见清清楚楚,那是什么?智慧,没有起心动念,那是定功,定慧等持,这是真实受用。这个本事我们要学,学起来是很困难,但是一定要学,决定有好处,学了才会有进步。初学的时候会发脾气,发脾气马上就后悔,就知道我错了,这种反反复覆拉锯战,总得要搞好几年,心才真能定得下来。我自己是过来人我很清楚,我到七、八十的时候才真的不动,遇到这个境界不动心。七十岁之前不行还会动心,但是很快会回头知道错了,回头很快。到七十之后才完全明白,不再为外面境界所转,真的,经上所说的,不被外面境界转,就能转境界。对于所有一切恶念、恶言、恶行都产生怜悯心,不但没有瞋恚,怜悯心。他们还没有觉悟,他们还没有回头,这种意念、这种行为是三恶道,他们走的是三途,如果不能觉悟回头,这一堕三途麻烦可大了。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为什么?出来的时候,一定业障都消尽了才能出来,业障没有消尽出不来。就好像监狱一样,进去之后要判刑,随你的业障判刑,十年、二十年刑期满了,放你出来,三恶道就是这个道理。三恶道的刑期是谁判定的?自己,自己的业力,一定在那里消掉。善业也不例外,善业在哪里消?到人间、到天堂去消善业。自性清净心里头善恶都没有,统统要消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要记住,恶业超不了,善业也超不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超越六道轮回,六道是长劫流转,时间太长了,你没办法计算,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恶念多,善念少。我们自己想想,今天从早到晚我们多少个恶念?多少个善念?不成比例。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念,不为自己为众生的,是善念,为众生里头还夹杂自己名闻利养,还是恶念,你就知道善念多难!善心善念为众生不求任何果报、不求名闻利养,这叫真善,你就晓得是多难的一桩事情。所以瞋恚心不能生,无论遇到什么逆境学着不发脾气。难,压不住,有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念个十声阿弥陀佛再来处理事情,那个情绪就稳下去。阿弥陀佛真管用,你得会用才行,不会用不行。听到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不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动作缓慢一点,不要太快,太快容易出麻烦,愈缓慢愈好,操之过急常常出事情。后面还有一句,「以净食施得七处满相」,就是清净的食物布施给众生也得这个相。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四集)

上一篇:俩个山念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句子

  • abcb式的词语有哪些
  • 红星照耀中国好句摘抄加赏析
  • 赞美歌甜人美的打油诗(精选72句)
  • 赞美美女歌声七律(精选38句)
  • 形容女子唱歌好听的诗句(精选64句)
  • 形容歌甜人美的诗句七律(精选75句)
  • 赞美歌声好听的诗七律(精选48句)
  • 儒林外史好段摘抄
  • 新经典句子

  • 嗔恨心重念什么经
  • 俩个山念什么
  • 念湖什么时候去合适
  • 一个日一个每念什么
  • 住多一横念什么
  • 荥这个字念什么
  • 执加手念什么
  • 竖心古念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