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的诗句,带汉字的诗句,带汉字的诗句有哪些
带汉字的诗句大全100首
1、昔在蛮荆孰疆理,后来秦汉始津涯——《张以诗卷来再用韵谢之》(作者:赵蕃)
2、世变汉人能北语,乱兴晋室有童谣——《春雨感怀》(作者:王镃)
3、当时汉道季,诸贤尽奔腾——《拟上徐容斋》(作者:方一夔)
4、慨念此耆老,不登汉公卿——《从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韵得名字》(作者:李焘)
5、祸福岂由泥担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咏深沙(裕后咏深沙一绝,因暴疾而终,亦由神折天年,抑又神其灵也。诗曰:)》(作者:陈裕)
6、九华直上参云汉,秀气由来出缙绅——《赠夏倅》(作者:许景衡)
7、洞外僧蓝侵斗汉,涧边人迹隔仙凡——《假守吕叔恭游中隐岩无名洞坐客鄱阳朱国辅云此洞未有名因公而题欲名曰吕公岩予未敢披襟而刘子思陈朝彦皆曰甚当戏书五十六字镵于石壁间绍兴甲戌季春七日》(作者:吕愿中)
8、一自胡兵入,俄惊汉鼎迁——《忆前辈二首 其一》(作者:郑思肖)
9、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云中——《送柳判官赴振武》(作者:李益)
10、想象钟磬音,隐约霄汉上——《舟过道场山下将往游舟师告以雪涂不可行而止》(作者:周紫芝)
11、鲈鱼自是君家味,莫背松江忆汉江——《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因而有赠》(作者:皮日休)
12、 似湘娥凝望,敛君山黛,明妃远嫁,作汉宫妆——《沁园春》(作者:刘克庄)
13、絷彼云汉心,成我闲静趣——《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三三》(作者:曹勋)
14、星汉回曾宇,埙箎集上都——《和三兄除夜》(作者:晏殊)
15、汉家尊太守,鲁国重诸生——《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作者:刘长卿)
16、伯兄乃汉司徒掾,季子亦唐行秘书——《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其二》(作者:刘克庄)
17、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作者:杜甫)
18、沅湘依旧绿,秦汉几回更——《渔父》(作者:刘植)
19、河汉冷无云,冥冥独飞鹊——《中秋夜八绝 其六》(作者:苏辙)
20、草连郧国远,水接汉川长——《寄徐白久客襄汉》(作者:张方平)
21、今日典刑新汉阁,旧时耆老拜虞庠——《寿秦太师 其三》(作者:洪适)
22、萱堂归去椒觞近,珠佩收来汉月空——《送周晋叔》(作者:李新)
23、汉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作者:李乂)
24、符说有灵寻汉篆,人因鉴止见胡麻——《白马金砂洞》(作者:释居简)
25、匏黄芋紫汉上囗,土人当有庞葛贤——《奉使京西呈诸公》(作者:孔平仲)
26、广汉威名由擿伏,寛饶直气不容欺——《曾逢原挽词 其二》(作者:沈与求)
27、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塞上曲二首 一》(作者:戴叔伦)
28、王昭君,汉宫女——《昭君操》(作者:沈辽)
29、汉宫女,嫁配虏——《昭君操》(作者:沈辽)
30、黄门扶我上车去,遥望汉宫隔烟雾——《昭君操》(作者:沈辽)
31、弹作谱,寄与汉宫人,一曲未终泪如雨——《昭君操》(作者:沈辽)
32、迎神汉朝曲,时听起云霄——《曹娥庙》(作者:翁逢龙)
33、汉郡三十六,郁林东南遥——《和窦中丞晚入容江作》(作者:刘禹锡)
34、汉酺歌圣酒,韶乐舞熏风——《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作者:张九龄)
35、时人肆骂作汉贼,相国自许贤周公——《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作者:刘克庄)
36、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暴富送孙何入史馆》(作者:王禹偁)
37、江汉饶春色,荆蛮足梦思——《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作者:李逢吉)
38、纷纷汉诸子,悟解良独迟——《游琴台》(作者:喻汝砺)
39、期君如石建,烜赫汉西京——《送王章赴长宁通判》(作者:晁公遡)
40、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守宫》(作者:梅尧臣)
41、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余宫百数——《奉和御制春台望》(作者:贺知章)
42、凉汉清泬寥,衰林怨风雨——《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秋歌》(作者:陆龟蒙)
43、怜积水浮秋汉,闲望沧溟尽日吟——《谢寇员外准见示诗卷》(作者:潘阆)
44、四百年间反复寻,汉家兴替好沾襟——《读汉史》(作者:李山甫)
45、深入边亭隧,坚持汉节毛——《哭尚书龙学程公》(作者:汪藻)
46、奥并商宗学,雄趋汉武才——《神宗皇帝挽歌三首 其三》(作者:韩维)
47、山色监巴迥,江流入汉清——《句》(作者:崔仰之)
48、济溢陶邱阴,汉合武昌涘——《水图诗寿王丞相》(作者:项安世)
49、莫言此物浑无用,曾向滹沱渡汉兵——《冰》(作者:程珌)
50、人道三分程氏传,较他汉上有差殊——《冬夜和陈道士韵 其一》(作者:仇远)
51、祖龙已深惑,汉氏远狥欲——《感古》(作者:司马扎)
52、司徒汉家重,国典颍川征——《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作者:王湾)
53、惠将霄汉隔,劳或岁时矜——《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作者:王湾)
54、 望缥缈星槎,来从河汉——《齐天乐》(作者:陈深)
55、相送临汉水,怆然望故关——《送王闰》(作者:耿湋)
56、翁身商山名八极,此时不出汉事危——《读四皓传》(作者:黄大受)
57、敢惜双足惜汉鼎,非私刘氏私黔黎——《读四皓传》(作者:黄大受)
58、金文翻古偈,汉字变胡书——《翻经台白莲池》(作者:包信)
59、严跸传声入建章,汉官趋陛肃鸳行——《喜马伯庸待制扈从还京》(作者:宋无)
60、嗟余参符守,汉主远分忧——《题龙日寺西龛石壁》(作者:严武)
61、莫教散入沧溟去,却恐能迷上汉槎——《和刘太守十洲诗 烟屿》(作者:陈瓘)
62、晋人须识汉使美,冉冉青髯似绿蒲——《和永叔晋祠诗》(作者:梅尧臣)
63、楚氛闻说行将弭,汉道真成喜再昌——《得了翁书》(作者:李彭)
64、离魂每夜生归梦,只绕东迁汉县西——《寄抱节》(作者:李龏)
65、湛辈而今岂有知,滔滔江汉定何时——《题岘山图三绝 其二》(作者:释宝昙)
66、秦汉骄心起,陈隋益其侈——《四民诗 工》(作者:范仲淹)
67、 河汉涵秋静无暑——《洞仙歌》(作者:黄裳)
68、征马汉江头,逢君上蔡游——《途中逢李道实游蔡州》(作者:张祜)
69、我持汉节议和亲,北上边关极海滨——《初出古北口大风》(作者:刘敞)
70、秦时明月汉时关,征人尚未还——《杂曲歌辞 盖罗缝 一》(作者:不详)
71、君不见未央前殿罗九宾,汉皇南面呼韩臣——《昭君行》(作者:黄文雷)
72、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相和歌辞 王昭君二首 二》(作者:李白)
73、好汉三巴杰,危言九陛忠——《挽游监簿 其一》(作者:吴泳)
74、鹫岭云何锡杖飞,汉家社稷要扶持——《上太师公相生辰诗》(作者:韩驹)
75、韩亡竟不去,汉兴愈厉策——《次正夫宿留侯庙韵》(作者:彭汝砺)
76、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送浑将军出塞》(作者:高适)
77、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读高帝纪》(作者:周紫芝)
78、仰视霄汉间,还以永吟哦——《钓鱼》(作者:吕从庆)
79、万顷稻粱追汉日,五门疏凿似齐年——《和王介甫寄安丰知县修芍陂》(作者:陈舜俞)
80、忠唐不复瞻双庙,误汉皆知罪五侯——《三次书怀》(作者:陈着)
81、 好个逍遥闲汉——《西江月》(作者:夏元鼎)
82、一种征书下九重,汉唐贤士岂能同——《送乔职方赴阙》(作者:魏野)
83、太史变法,汉唐续维——《寿皇子 其二》(作者:程珌)
84、轻烟飞絮汉中道,白苇黄茅渭上屯——《重修山河堰》(作者:王素)
85、受厘延汉室,被谤过周陵——《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 其一》(作者:梅尧臣)
86、汉中为会失兼程,雨雪曾无一日晴——《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 其二》(作者:文同)
87、朝持汉使节,暮作楚囚奔——《武陵道中》(作者:唐庚)
88、几多怨气冲霄汉,天欲无诛可得乎——《孤愤吟十三首 其八》(作者:高斯得)
89、胡虏驱除汉道昌,一身虽困忘辛苦——《哀孤鸿》(作者:曹勋)
90、寄谢汉阴叟,抱瓮良非真——《迂疏堂》(作者:杨时)
91、谁知汉天子,袨服自列屋——《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乐天体》(作者:周必大)
92、博士曾瞻穆穆光,贤良犹抱汉文章——《寄仲弥性祝子权》(作者:朱翌)
93、一去霄汉上,世人那得逢——《升仙操》(作者:李羣玉)
94、吴牛行欲老,汉马焉得肥——《老牛陂》(作者:梅尧臣)
95、一洗眵昏眼,如乘上汉槎——《初入浙中三首 其二》(作者:洪炎)
96、儿奴屡背约,辱我汉天子——《少年行》(作者:释智圆)
97、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朝台送客有怀》(作者:许浑)
98、秦亡项灭汉罢兵,分王宗室皆连城——《金精山留题》(作者:张商英)
99、不须更羡钓鱼翁,已自超然游汉表——《予戏作水墨四纸张庆符有诗因用其韵》(作者:胡铨)
100、汉卿来子墨,秦殿识中书——《又寄潼川漕仲房 其三》(作者:孙应时)
101、楼台侵汉宇,鼓角动郊墟——《白龟城》(作者:左匡政)
102、寂寥汉庭中,二疏勇自退——《次韵并示刘四壮舆》(作者:李彭)
103、壮年期佐汉中兴,岂谓蟠螭睡不醒——《五老 其一》(作者:宋伯仁)
104、行罗汉慈,破结贼故——《偈二十首 其一八》(作者:释鼎需)
105、汉末诸君愤城狐,外召绍卓为韩卢——《孔明》(作者:陈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