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室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在北京的地下室里苟且,也不愿回到故乡?地下室里,到底是怎样一种生活?
在色影无忌网站上有一组意大利摄影师安东尼奥·费齐隆戈(Antonio Faccilongo)曾经拍的照片,名为《北京“鼠族”生活》。
据称,北京约有一百万人生活在地下室。
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道格·桑德斯在其《落脚城市》一书中写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徙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由乡村移民构成的城市飞地,他以“落脚城市”称呼这些地区。
落脚城市往往位于人们的视线和旅游地图之外,饱受暴力和死亡、漠视与误解,同时又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冷战时期,全国范围内涌现了个防空洞,北京市内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北京,这些闲置的防空洞、地下空间开始被广泛利用起来。
低廉的租金让它们成为低收入群体重要的住房选择。地下室里,填装了北漂们的太多的梦想。
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在北京的地下室里苟且,也不愿意回到故乡?
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有一次下班后,地铁里一位30来岁的女性在打电话,声音很大,应该是刚来北京不久。
“……我今天签成了一单,提成加上今天的工资,我光这一天就能挣到1700块钱。”声音里有一些激动和兴奋。同样的话,她在另外一通电话里又讲了一遍:“儿子,妈妈今天签成了一单,妈妈今儿一天能挣1700块钱……”
这里,应该有每个人想要的,却又是故乡给不了的。
地下生活是一种过渡,大家终都会从地下室走出去,只是有的人住到了地上,有的人回到了故乡。
能否深度评测光阳400街车是否值得购买?摩旅和通勤是否合适?
谢邀!
我是骠骑府!摩托车媒体编辑,点击头像查阅更多精彩答题,欢迎关注!
关于光阳KRIDER400这款车骠骑府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于2019年01月04日的《今日头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头像查阅,文章题目是《光阳KRIDER400 VS 春风400NK——谁是400CC级别的赢家》,这篇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但并未获本人授权.
说实话,这款车骠骑府并没有骑过,也因此在写关于这款车的文章的时候,没有写骑乘体验方面的东西,只有一些背景和价格的分析,以及配置上的罗列,这个就不能叫做深度评测了,对此骠骑府当然是心里有数,因此,题主想要的深度评测,请恕骠骑府无能为力。
这款车的优势在于原产地日本的发动机,根据某媒体评测,在震动方面比竞争对手春风的400NK要略强一点,然后质量稳定性值得期待,配置上也比春风400NK略强一点,例如高配版本配置了胎压监测和象牌轮胎,ABS是的博世品牌,前制动系统为辐射式对四卡钳,还能无损安装鲍鱼的制动套件,前减震为倒立式,当然这些都是以价格要远超春风400NK为代价,标准版为39980,高配版为40980,而春风400NK的价格是29900,价格差距达到了10000元以上,值不值得看你自己的斟酌。
车重上光阳的KR400也与春风400NK相当,也达到了205KG,两款车在轻量化上都不太理想,但是车重相当并不意味着骑行感受也是一样,这点需要实地试骑才能感受,举例说明,春风650NK就与400NK车重相同,但是骑行感受上感觉650NK的操控更好,因为这两款春风家的车型骠骑府都试骑过,有直观的感受,650NK车身比较轻盈,而400NK就感觉沉重不少。
所以,因为光阳KR400没有试骑,骠骑府不能断言它的骑行质感是否会超过春风400NK,建议题主还是有机会就试骑,这样比较靠谱。
总结下吧,光阳的车在品牌美誉度上要强于春风,这个没什么争议,再加上原装的发动机,较高的配置水准,适合那些讲究品质,不喜欢大路货的人,如果你感觉这个价格差可以接受,剩下的就是确认骑行体验上的差异,只要不被春风40NK拉开差距,骠骑府认为还是值得入手,这就是骠骑府的看法,个人意见,供参考。
我是骠骑府!欢迎关注!
住大别墅的感觉如何?北方有暖气,错层的,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您好,我是有权利回答您这个问题的,我住的不到400平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小院不到200平米。也是北方,冬天有暖气。
我不知您理解的大别墅是多大,我认为不要太大,300平米至500平米刚刚好。因为太小了也没别墅的感觉,太大真的是空空的感觉,还不如小点呢。我这样说是有亲身体验过的。我之前住过500平米的大平层,豪华装修,说实话,不舒服,太空。也住过300平的大平层,和500平的是一个小区,豪宅。都没有现在的别墅住的舒服。
我在好多视频和文章里看到太多有关别墅的种种缺点,我说实话,我是真实住着的,的缺点就是费用高,但真的高不了多少。说说优点吧,太多了,谁住谁知道[可爱]
一、动静分层,舒服,我家孩子一层,我们俩口子一层,客厅、餐厅、厨房一层。地下室运动、娱乐。
二、院子就是成人的娱乐场,种种菜,养养花,看看鱼。我家院子可喝茶的地方就有二个。真心好舒服。
三、停车就在院子里,上、下东西很方便。
四、冬天暖气更有感觉,连地下室四层,一层一个感觉,我从地下室说起吧,冬天我们在地下室都只穿单衣,健身,娱乐刚刚好。一层比地下室温度低3度左右,我家一层的温度冬天基本上是26度。二层在28度左右。三层在23度左右,我喜欢三层晚上睡觉的感觉,哪种空气中略带一点点冷的感觉是我喜欢的感觉。这些感觉只有别墅才会有[大笑]。
别墅比大平层要好很多,我是住过的,那些说别墅不好的基本都没有住过,否则,他们也不会说别墅不好,我这样说没有冒犯谁的意思,说不好的都是说别墅以后不好出手。好啊,正好说明现在别墅的单价不高。等大多数人都能买别墅时就不是现在的价格了[我想静静]我更重视生活品质,金钱对于房产来说只是顺带的问题。
别墅是住宅。
说了不少,都是心里话,如有冒犯哪位,还请多多包含[祈祷][祈祷][祈祷]。
马上过年了,大家都什么感受?
几家欢喜,几家愁。希望还是放下不愈快,高高兴兴的过大年!!!
一场新冠疫情,让你感悟深的是什么?
《说文》有云“悟,觉也”。这个漫长而另类的春节疫情期间,消磨了我们喧嚣浮躁的心,让我们有时间烹饪美食了,让我们有时间静静地沏茶品茗了,让我们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孩子了,让我们有时间多看看各种书籍了,让我们有时间面壁思过了,让我们有时间规划未来了……感觉一切美好都在寂静中得以沉淀而升华。
这个宅家的时光成就了一波厨师,他们或许平时从不入厨房,但这次却参考网络视频做出各类美味。平时繁杂忙碌的人们,这次终于可以利用大把的时间沉下心来好好施展一回茶艺,沏出淡雅幽香的茶,然后细细的品味。这是一段难得的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平日里朝九晚五或是异地打拼的人终于可以与家人欢聚。这段时光让很多人放下了手机,拿起了书,因为手机带给我们的大多只是短暂的愉悦,只有用心地去读懂几本书,才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彻底的慰藉。宅家的岁月,有人看完了新书,玩腻了手机,把自己关在屋里面壁思过,隐隐地体会到了自己过往的点点滴滴。既然在宁静的时间纷纷体味到了很多平日里所无法感受到的体验,那就沉着冷静地做好规划,明确未来的路应该怎样才能走得更好。
总之,2020年的春天终将过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不管你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度过这段蹉跎时光,都希望你能借此特殊时光厚积薄发、涅槃重生,用自己的实力绽放青春绚烂之花。
登泰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登泰山是一种情感的抒发,登泰山后的感觉自然是和泰山一样饱满,其次就是“累”。登过泰山的朋友许多都说不再登山了,可以看出登山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心态。登泰山从红门一路攀登,从开始的舒缓到“渐入佳境”,慢慢的就会陡峭起来,心情和体力都会因为梯梯台阶而变化。沿途的石刻可以慢慢的拍照欣赏,同时也就算是稍作休息了,登上“十八盘”后回头看看山下,心情别样辽阔,会很佩服自己的顽强,虽然泰山并不是太高,可是全程攀登上去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登泰山是一种体验,除了“累”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登泰山也是一种心态,都登上了泰山顶了,这一种坚持与热爱何不带到生活中呢?
佳能100-400镜头适合拍什么?
事实胜于雄辩,来看看无忌的泡菜是怎么说的:
佳能EF100-400mm f/4.5-5.6L II IS USM"大白兔"是我很喜欢的一支镜头。
这几年人像拍得不太多,EF70-200mm f/2.8L II IS USM的使用率没有以前那么高。
事实上100-400的用户应该并不算少,虽然70-200/2.8加上2x增距镜=140-400/5.6,看起来可以实现一镜两用,但真正会配合EF2x III来常用的用户并不会很多。怎么讲呢...大概的意思就是70-200/2.8+2x并不能代替100-400的存在,甚至从一开始100-400就是一支很独立、很有特色的镜头。翻阅外刊,有相当多的国外风光和野 生动物摄影师会选择100-400同时配合70-200/2.8和500/4来一起使用。
我第一次用一代100-400是在2004年拍摄法国巡逻兵飞行表演队,还有当年的珠海航展。
100-400一代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用过它了,为了拍摄插图特地跑去借了一支回来跟二代一起对比。
100-400二代是2014年11月发布上市的,我大概是去年下半年才开始用它。(100-400一代则是...1998年11月发布上市的...)而在此之前,EF 70-300mm f/4-5.6L IS USM我也用了一段时间(从便携性来讲相当满意,但是缺点是只能在变焦至长焦端时才能有限地使用增距镜)。
100-400一代跟佳能的35-350mm和28-300mm那几支“新闻镜头”是同时期的,所以也沿用了当时偏重快速操作的推拉式对焦环的设计。为了克服镜头朝下放置时前组会滑落的问题,在变焦环的后面有一个变焦调整环用来调整变焦阻尼,必要的话可以锁住变焦环防止改变焦距。新款100-400改回了旋转变焦的设计,推拉变焦虽然方便但怎么讲风箱应都会更显著一点,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还是旋转变焦更好。 遮光罩的样子还是差不多,但是新款无论是外观工艺还是小的细节都有一些改良。
两款镜头安装在同一台1系的机身上分别变焦至焦距的两端,都位于400mm焦距时其实体积是相当可观的。
在我的35/1.4L II的帖子里提过,新款Canon镜头的镀膜看起来没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彩色反光了,实际上是镀膜技术的改进增加了镜头的透光率。
100-400二代的近对焦距离较之一代的1.8米进步到0.98米,很多小花小草小虫都可以用二代来拍摄了。
两支镜头的后镜组都深陷在镜筒内,这主要是留下了安装原厂增距镜时容纳增距镜凸起的前组。
照例比较一下两支镜头收缩光圈后的光圈形状(我忘记是F8还是F11了,是F8的可能性比较大)。
光学结构图和MTF函数图表。
实拍样张
作者:中性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