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那些话,能证明宛城是曹的占区吗?
草庐对中诸葛亮对刘备说:
“……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个是一种对策,一个未来的计划,假如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以向宛洛,这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了。
而襄樊历史学者、襄樊市诸葛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余鹏飞先生竟然著书立文说:
这一“向”字表明宛、洛是敌占区,即曹魏统治区,所以要去攻打,同时也说明诸葛亮对答刘备问话是在宛的南边,因宛、洛是在北边,所以率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才符合地理方位。
我说余先生呀,你脑子进水了呀?还是未老先糊涂了?把一个未来的计划当做现实已发生的事,用来证明南阳是敌占区,刘备不会去敌占区请亮出山,这可行吗?不怕被人齿笑吗?
你身为研究会付会长,吃着喝着的,拿着的奉禄,就研究出来这么个玩意儿啊?
糊弄襄阳政府骗吃骗喝?糊弄全国老百姓?
就这还拿出来与南阳争躬耕地哩?不觉得脸红吗?
刘备说过哪些虚伪的话?
谢邀!刘备说过哪些虚伪的话?刘备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应该说从起步到建立蜀汉政权,他的举止言行都是虚伪的。桃园三结义,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关羽,张飞死了他也没死。白帝城托孤,怕诸葛孔明夺取蜀汉政权,虚伪地说,阿斗能立则主,不能立先生代之。刘备摔孩子活买人心成为虚伪的佳话。什么兄弟为手足,妻子是衣服等歧视妇女的虚伪言论。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言谈举止都是虚伪的表演。三硕茅庐即有求才任人唯贤,任人为能的真实一面,也有虚伪的假心假意站在诸葛孔明榻后很久,并为扇风等等行为。刘备明明夺了同宗哥哥的政权,还假义让刘琦代父管理,刘琦是病入膏肓的人怎么能管理。刘备被曹操军队追赶时,怕曹军把他们消灭,以保护百姓的名义,混于百姓之中,这种愚民政策是虚伪的表现。总之,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刘备的成功也没有离开过假话,虚伪掩盖了政治目的,也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令人回味无穷。
你怎样看待刘备托孤诸葛亮时说的话和他对人事上的安排?
我觉得刘备白帝托孤说的话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此善非善于社稷,而善于子嗣安危。
《三国志》记载,先主谓亮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谓后主日:“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表现的能耐是刘备看在眼里的,“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兵足食”。从古至今,世人皆以萧何比诸葛,那么刘邦死后萧何干了什么呢?吕后谋害刘如意和戚夫人虽然没提及萧何,但在其尽力辅佐刘盈来看,萧何没参与宫斗是不太可能。亲手为吕后终结了韩信,不仅是给刘邦解决后顾之忧,也是为吕后扫平道路。加之陈平很“懂事”的留了吕后妹夫樊哙一命,可以说刘邦这些功臣就是吕后专权的助手,也为吕后谋害刘邦喜欢的戚夫人和刘如意埋下了伏笔。
当然,刘备的情况与刘邦不同,刘邦死后属于母强子弱,吕后尚有。而刘备死后属于臣强子弱,臣是外臣,子又无能,这样的局面如果发生局变,刘备子嗣恐性命也难保,与其这样,不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允以取而代之,言外之意,要江山拿去便是,勿伤我儿性命则矣!而刘备命刘禅视诸葛如父更体现了刘备的担心,人言“虎毒不食子”,这样的安排也许对刘禅来说是的。
而诸葛亮后来将李严下狱治罪也表明李严确实无法遏制诸葛亮,刘备应该也很明白这一点,许靖、刘巴、糜竺这些人更无法与诸葛亮抗衡。
想想后来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曹氏宗亲要么诛杀,要么架空,以致后来曹髦被杀,魏国江山被窃取不当紧,曹氏宗庙被毁,血脉不延,尚不如“安乐公”逍遥自在。
诸葛亮或是刘备讲四川话吗?
一个湖北话,一个河北话。
为什么刘备临死前对刘禅说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出自西晋陈寿为刘备立的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如下: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 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昭烈皇帝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这段话,主要有二个意思,一是劝勉儿子要进德修业,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于治理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就会成足以祸乱的大恶。二是学什么,向谁学。
为什么会出现白帝城托孤?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刘备举蜀国之力起兵伐吴,
夷陵之战,被东吴的陆逊火烧了连营败至白帝城。东吴也怕魏国起兵而撤。刘备此时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为兴汉室,奋斗一生,事业未竟身先死,此时重要的是继承人的问题。刘备大的儿子阿斗即刘禅才十六岁,难以撑起风雨飘摇中的蜀国大厦。第一步只能敬业修德,好好学习。
大事由丞相诸葛亮和其他大臣担当。并告诫儿子,立德敬业,治理,单靠聪明智慧不行,还要靠良好的品德。治理的才能可以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可以向他人学习。但是良好的品德,必须从做人做事开始,防微杜渐,量变会引起质变,身为年轻的皇帝,要处处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品德。既要有治理的才能,也要俱备治理的品德。这个品德就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在这一点上,要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切不可放纵自己,坏事再小也不能做,好事不论大小,都要做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才会赢得大臣的敬重和拥护,才能治理,才能保住蜀国根基,进尔兴复汉室。
这既是一个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父亲对年幼儿子的临终告诫,也是即将离世的老皇帝对即将上任的新皇帝的政治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