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做的?
一、这句话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说,自己不喜欢,也不要给对方增添烦恼。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偶尔也会“坏事变好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告诫我们不要为难别人,可是有时候也会“坏事变好事”。
古代有一个将军,他自己特别不爱吃猪肉,所以当他的士兵犯错时,他就让士兵吃猪肉。而且还恶狠狠地说:“你再犯错误,我就使劲让你吃猪肉,我腻死你。”
让他没想到的是,犯错误的士兵越来越多。他就问他的军师,怎么回事儿呢?这么惩罚他们,他们还在犯错误。军师说:”因为他们特别想吃猪肉。”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我们就不去考证了,可以当成一个笑话来听,但是却让我们反思,任何事没有的好和的不好!
表面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讽刺版,“歪打正着”地变成了好事,只是我们还是不要去尝试,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结果终究是坏处多,好处少。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衍生出两大“破坏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衍生出两大“破坏行为”:一是“己所不欲,必施于人”;二是“己所欲,定施于人”。前者是使坏、变态、恶心人,这比较好对付,后者才是可怕的,难以对付或者的。
自己喜欢读的书,非要推荐给你去读,你不读,他就说你这人素质太低;自己喜欢的食物,非得让你去吃,你不吃,他就说你看不起他;自己喜欢穿的衣服,非得让你去穿,你不穿,他就说你不尊重他。自己想干的事儿,非得让你去干,你不干,他就说你不够哥们。
总之一句话,就是他喜欢什么,必须让你喜欢什么;他讨厌什么,也必须让你讨厌什么。这就是““己所欲,定施于人”,往深里讲,就是一种道德绑架!所谓“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就是这个意思。
四、分享几个典型的小故事
1、我有一个学中文的同事,有一天给我推荐《诗经》说:“冯老师,《诗经》特别好看,我正看着呢,你去买一本看吧!”
为了表示客气,我说好啊。大约过了十几天他碰到我,问我:《诗经》你买了吗?你看了吗?我说:“哎呀,对不起,我还没买呢。”
他立刻就不高兴了,说你这人咋这样呢?你不是特别爱学习吗?怎么我推荐给你这么好的书,你不去买呀?一顿劈头盖脸,真的让人无语。如果我告诉他,我不喜欢看《诗经》,估计难听的话会更多。
2、闺蜜的先生,喜欢做饭。下了班儿,就开始在厨房鼓捣各种食物。闺蜜喜欢看书,对吃饭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吃饱就行。每次先生做好饭,一个劲儿的让闺蜜吃吃吃。
闺蜜吃的稍微少些,先生就开始闹腾。说我辛辛苦苦给你做了这么多的饭,你居然不吃,你这人咋这没良心呢?
闺蜜告诉他,我吃什么都行,把时间腾出来让我看书好不好?先生说,书有啥好看的,吃好东西多好。所以闺蜜为此十分苦恼。
因为先生的做法就是“己所欲,定施于人”,我喜欢什么,你必须喜欢什么。
3、我爱人也是典型的“己所欲,定施于人”的典范。
我儿子十四五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上街买衣服。我爱人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就必须让我买,就必须让我儿子买。我儿子叛逆心理强,你让我买啥,我就不买啥。我爱人没有办法收拾他儿子,就来收拾我。
我想要哪件衣服,他不同意,肯定买不成。他同意的,不管我是否同意直接下单。后来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偷偷地上街去买,不带他玩儿了。买回来后,他瞅着不顺眼,顶多唠叨两句,也就过去了。
有时我想,这是何必呢?可是人家就是乐此不疲,就得去管你。
4、有一个朋友爱打麻将。有一次他叫我去打麻将,我说我不喜欢打麻将,他就像看外星人似地对我说:你们知识分子就是假清高,打麻将多好啊,你还不打,今天必须打。碍于情面子,打了一下午麻将。从此以后,我们俩的朋友也没得做了。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这种人属于素质比较高的;还有“己所不欲,定施于人”的人,这种人属于心术不正的;让人无奈又无语的,就是“己所欲,定施于人”的人。
希望后大家都多学点心理学,不要去做“老公公背儿媳妇儿,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了。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
有什么与虚伪闺蜜决裂的句子推荐?
当我发现闺蜜虚伪的对待我时,我没话说直接关掉微信,删掉电话,不解释!因为这不仅是对闺蜜,也是我做人原则!
自己有错不许任何人说的人是什么心态?
说得冠冕堂皇一点,这种人三观不正,偏执,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对待这种人好的办法就是,话点到为止。因为,你说再多,他都有客观原因和一百个理由应付你,他绝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这种人明哲保身,没有担当,掉个树叶都怕砸到自己,遇事千方百计推卸责任。所以,一切按照制度规定行事,严格的处罚制度才是约束这种有错误,不许任何人说的人的有办法。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原文是""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有书君觉得如果只是心里对异性有性、欲的渴求,但行动上并未超越法理与道德的界线,就不能算淫,必然社会上就没有好人了。
对于孝顺父母的事,根据需要从心里顺应父母就是孝顺,不然历史上就难有孝顺的人了。
1、""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孔子说""食色、性也"",人人都有""好色""之心,这本来是人类正常不过的本能和需求,但是如果过分追求、不加克制,""性""便成了""淫""。
""淫""字不只是淫荡,而是邪念或者说邪淫。除了""淫乱""、""淫荡"",还代表着过分的贪欲,是导致万恶之源。
""万恶淫为首""中的""淫""是人们过分追求个人欲望的结果,是对色、钱财、权势、名利过分贪婪的欲望。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不为人知的愿望和臆想。只要没付诸到行动上,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就没人知道也没人追究。
如果把人们内心对性的向往当做淫,那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完人了。应当说,虽然人人心中向往性,但只要遵守法规和社会道德,不乱来,而是通过正常的婚姻形式获得性,就不能算是淫,也完全可以是好人。
想入非非,有色心无色胆,这类人不在少数,能以此论淫?
人的恶行是要从""心意""上杜绝,我们为人处世难免会有邪念产生,但是看一个人行为的善恶,要看他做了什么,不能看他内心想什么。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嘴上说的和行动上肯定更不一样。
所以淫要论事,不论心。
2、""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谈论孝道,则应该看一个人是否有孝心,是否有尽孝的念头,这才是重要的,不必去计较一个人究竟做了多少孝顺的事情。
因为假如以一个人做了多少孝敬的事情来评判此人是否孝顺,那么可以说全天下就没有一个人真正是孝子了。
毕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一个人应该做多少孝顺的事情才算孝子。可以一生每时每刻都做孝顺的事情,你也可以隔一段时间做孝顺的事情,孝子的关键在于尽心尽力。
活着就尽孝,能够想着父母的处境艰难也是孝,但不能只是想,能做的就尽量做到。死了孝不是孝,是做给别人看的,对于过世了的人没有什么意义。
为保家卫国你得去当兵,你为了求学你到异地去,为了谋生你到他乡,有的甚至到国外,尽管你内心很想孝顺父母,但身在他乡异国,真的很难照励到父母。
因而只要心中有孝,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尽到孝的责任,明理的父母一般是不会责备,也不能把你称为不孝。不然这个世界上,不孝之人也太多了。
人们只要心存孝道,但由于客观原因使得人没能在孝顺父母上做到位,不能说是不孝之人。
所以孝要论心,不论事。
3、避恶要拒行,尽孝要尽心
生而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曾国藩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提出""三戒"",其中之一就是戒色。
谈论淫欲之事,只能就事论事,看人的表现。没必要去议论某个人是否有淫欲之念;若真的要谈论人之淫欲之念,那么全天下没有人是完全没有淫欲之念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色心。
不是一念不善即是恶行,重要的是从心里去除恶念,阻断恶意,不要做出恶的行为。
评判一个人行事风格,评判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应该用他做的事情来评判,而不能用自己的感觉来评判。
比如张扣扣杀人案,许多人认为他是孝子,报的是杀母之仇,有孝心值得同情,应该轻判。他内心想报仇是可以的,他可以通过奋发图强,努力拼搏过上好日子来弥补自己失去了母亲的痛苦。
但不能拼着自己的生命去剥夺别人的生命,“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发生了复仇杀人的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让自己照顾不了老父亲是为不孝。
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尽孝,不能只看他的行为,而要看他是否发自内心。人的物质条件不同,尽孝的方式也不一样。
说为孝要论心不论迹,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对于父母的所有想法都赞同,但只要做到顺从父母心意,并能为善去恶就是孝。
尽孝是看父母的需要,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孝顺父母。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意,尽量做得让能够让自己的父母顺心。
贫穷的父母,金钱为孝;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病弱的父母,照顾为孝;忧虑的父母,安慰为孝;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
大家都是尽孝,能根据父母的需求给以需要的,是不留遗憾的尽孝。如果贫穷,能让父母安心,让父母知道再苦再累也想着他们,这就是孝。
身为老人也要懂得多体谅孩子:""心无恶念便善良,知恩有报是孝子。""
止淫、行孝,一个论事,一个论心。所以,做人做事,对得起自己良心,尽心尽力就好。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克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放纵自己的贪欲,就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人。
有书君认为对不同的事情进行不同的评价,我们给出的判断标准不同,进行判断的方法可以不同。
所以生活中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变通,不要固执己见、一概而论。好能用恕己之心恕人,多多宽容别人,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别人生气时说的话,往往就是实话”你怎么看?
在我看来,这句话不对。
就像我们自己说话一样,难道自己生气的时候说的才是实话,而我们不生气的时候,说的都是假话一样。
不可置否!
我不认可这句话。
准确的说,人生气的时候,不管对不对,说的都是气话!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才会生气。就这样说出来的话,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一吐为快。
是情绪上的失控,心情压力的释放,并非实不实话。
说出来,只是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宣泄不满!
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的明白,能不能接受,反正我说出来,就是以正视听,不要再难受,再纠缠下去。
当然,一个有修养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生气。或者说一个素质高的人,他更不容易生气。
他们平时说出来的话,就是实话,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了。
如果你能接受,说明他说的是真话,是实话。你不能接受,就当它是假话好了。
也没有什么所谓!
别人的嘴巴长在人家身上,你自己的耳朵长在自己身上,想听,还是不想听,都是你自己说了算。
而且还要靠你自己来判断真伪,虚实!
旁人说的话,始终对你都是建议,没有多少人想害你。
换做是我,我平时说的话就是实话,实话实说。生气的时候,说的反而不一定是实话,是气话,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当然,
祸从口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还是不要乱说话的好!
既是为自己好,也是为别人考虑。
口无遮拦,
留点余地,大家以后还是朋友!
各自安好。
“别人生气时说的话,往往就是实话”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不对。
人跟人不一样,大部分人平时说的都是实话,而生气时说的话,都是气话。
更何况很多人不愿意生气,哪来这样的实话啊!
说话,就好好说,
不要生气!
生气对大家都不好,
话不投机半句多,实话,就无从谈起了。
大家,还是以和为贵,
莫生气!
有人说“穷人,只把好的给别人;富人,只把不用的给别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个逻辑很有道理,穷人把好的东西给别人,才能获的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富人把不用的东西,或者用过的旧东西给人家,这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季羡林曾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有智慧!但非!
说假话……累,成本高!一句假话,要用十句话来圆!
全说真话……真话难听,别人接受不了!不全说,给他人一个方向,对双方都有利!
啥机缘说啥话!
假话有时能救人命,哪也要说假话!
说真话时,不考虑时机,会对当事人造成没必要的麻烦,甚至危害人命!
当机立断……该说啥就说啥!
假话能救人一命,也是好话![呲牙][呲牙][呲牙]
分手后男生可以做到说不联系就不联系,这样的男生是一种什么心理?
我就是这样做的,因为我爱她,分手那几个月我疼得死去活来,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心痛,她好,漂亮,懂事,我很爱她,我家里人也喜欢她,但后我们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还是分手了,她哭着提出分手的时候,我什么都没说,我就说了一句尊重你的选择,你没错,她父母拿不认她逼迫她,她压力太大了,坚持了快两年的时间,我不想在去逼迫她,从开始到结束我都没逼迫她做过选择,那天她一直哭,她说我们可以做朋友吗?我说不可以,后来我删掉了她所有联系方式,我不敢留着,我害怕我去找她,那样我会越来越疼,但是手机号码忘不掉,她后来换了号码把新号码发给我,我不敢去看,直接删了,我怕我记着了又控制不了自己,我不想打扰她,所以删掉了所有,因为我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