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刘备统一三国结局会更好吗?曹操和刘备谁更适合当皇帝?
1.要一统天下,“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贤臣良将等方面都是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从这些方面来看,曹操比刘备更胜一筹,特别彝陵之战后,刘备元气大伤,与曹操不可同日而语;
2.他们两人谁当皇帝好?刘备当皇帝较好,他仁慈爱民,礼贤下士;曹操虽然雄才伟略,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但是有他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金字招牌就足矣,刘备与曹操谁能得民心?一目了然。
王加感冒的冒的读音?
瑁读音:[mào]部首:王五笔:GJHG释义:1.〔玳~〕见“玳”。 2.古代帝王所执的玉器,用以覆诸侯的圭。
曹操一生大的败笔是什么?
曹操一生英雄无比,但也有一些败笔,比如杀吕伯奢、放走了刘备、赤壁之战、取汉中后没有及时取蜀中、打击豪强、徐州屠城、立储之争等等。
但这些问题,都有一些客观因素存在,或者说有利有弊,称不上,但也可以说不是败笔。
在豹眼看来,曹操大的败笔就是征张绣,纳了其婶婶,导致了张绣的反叛,损失惨重。
这纯粹是曹操得意忘形,导致的失败,可以说是完败。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讨伐张绣,军队驻扎在淯水,张绣就在贾诩的劝说下举众投降。曹操不伤一人一马,就控制了南阳郡宛城地区。战事过于顺利,致使曹操忘乎所以。天天与张绣及众将士宴会,还趁机纳了张绣的婶婶。
张绣不堪其辱,在贾诩的唆使下,旋即复叛。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士典韦战死。
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
对于曹操的这次失败,史学界有些学者及许多读者把原因归结为曹操生活不检点,过于放纵自己的行为,这是不准确的。
张绣其婶婶一个寡居的女人,能够得到曹操的喜爱,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在汉末三国时期,寡妇再嫁是很平常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张绣不会因此而反叛,问题并不出在这里。
在豹眼看来,根本原因出在曹操主观意识和军事策略上。
首先,曹操根本没有想到张绣会如此轻而易举的投降了,完全出乎曹操意料之外。
其次,张绣是第一个比较有势力的军阀投降曹操,究竟如何安抚,曹操及其强大的谋士团队都没有预判,也没有相应的应对预案。
在这之前,曹操的策略就是依靠军事势力,不断去消灭地方诸侯,逐步统一天下。主观上就没有安抚、招降不同势力的意识和手段。曹操屡屡在徐州屠城就是例证,从没想到要安抚。兖州之败,也没有引起曹操的深度反思。
具体而言,就是曹操没有意识到诸侯争霸中,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只懂强权,不懂绥靖。
张绣之所以投降,无非就是想寻求一个更好的出路,为的是利益。投降之后,没有利益可言,岂能安心?
好比是为人做小,说得是为了爱情,信誓旦旦,似乎很高大上,其实不过是为了利益。没有利益谁会委屈自己,替人做小。
据《傅子》的说法:曹操给张绣宠信的胡车儿发密报,张绣听说后怀疑曹操想利用胡车儿刺杀他,于是,采纳贾诩之计,再次反叛。
《傅子》记载的许多事不太可信,但这件事恐怕有道理。曹操迟迟不对张绣等人封赏,就是对张绣并不信任,斩草除根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张绣之降,曹操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把敌对的势力全盘接受,为己所用。此时曹操的定位,仅仅局限在招降敌对势力的谋士、将领上,而没有把敌对势力的头子也作为招降的对象。
贾诩作为张绣的使者去投降曹操,曹操对贾诩客气,想收为己用。但贾诩以张绣对他言听计从为由,不忍背离。这足以看出曹操的心思,那就是只想接纳贾诩,但不想一起接纳张绣。
究其原因,此时的曹操境界还不足够大,军事手段还不够,相对比较单一。
淯水之难后,曹操说已经找到了对付张绣的办法,跟将领们说:不信你们就等着看,我不会再吃败仗了。
其实,在豹眼看来,曹操真实的意图是,已经意识到了其军事策略的不足,下一步要做出调整。这是曹操了不起的地方。
曹操此难,虽然让他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也让他彻底醒悟,仅靠军事力量是很难征服天下的。
接下来,曹操在军事策略上做出了巨大的调整:欲接受吕布投降、招纳刘备;派遣钟繇持节都督关中,策划西凉军阀马腾、韩遂等归顺朝廷;接受张鲁投降并给与很高的封赏。这一系列的举措,无不与淯水之难有一脉相承的关联。
杀掉吕布、放走刘备,或许客观上存在不足,但主观上是有合理性的。但对张绣第一次投降没有正确对待,不可否认,这是主观上军事策略的不足。
吃一堑,长一智。曹操不仅跑得快,脑瓜子反应也快。
不在一个坑里摔倒两次,这是曹操高明的地方。犯错误并不可怕,及时汲取教训,调整战略,这才是英雄之所为。
王字旁加冒念什么?
王字旁加冒:瑁 [mào]
部首:王笔画:13五行:水繁体:瑁五笔:GJHG笔顺:横横竖提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横
基本释义
[mào]
见〔玳瑁〕
瑁 [mào]
〈名〉
天子所执的玉,用以合诸侯的圭,覆于圭上,故谓称为瑁
见“玳瑁”
组词
玳瑁铜瑁珪瑁瑁湖玳瑁筵玳瑁簪玳瑁梁玳瑁斑玳瑁帘玳瑁蝉玳瑁编玳瑁牛玳瑁班玳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