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夏天为什么越来越热了?
这是与气温升高有关,而且气候也不是很稳定。四季也不像小时候的四季,没有什么区分。春秋季节还没感觉到就已经过了。气候两级分化严重,要么特别热,要么特别冷。人类的发展还是要注重与生态的平衡。
夏天到底是南方炎热,还是北方炎热?
谢谢!夏天北方比南方热,我感觉北方热,因为太阳到了夏天往北方移动了,
农村什么房子冬暖夏凉?
除了陕北的窑洞房子,不用空调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果。陕北窑洞被联合国视为人类居住的佳环境。
还有河南省陕县的地坑院也能够达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其原理和陕北窑洞相同。只不过地坑院是从平地往下挖,挖一个方形院子,然后从四周的墙壁开凿房子。人们出进只有一个斜坡通道。
地坑院的神奇还在于:远看是村庄,近看是树林。能闻人说话,不见房在哪。
中国的民俗建筑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才智,不用任何建筑材料,根据人们所处地理环境,仅凭人们用一镐头就可以建筑一座院落,建筑文化的魅力令国外的人们称奇。
还有福建水定的土楼,客家人就地取材,由夯土加芦苇建起一座座方圆形的土楼房。一座楼能居住上百人,几百年的时间仍然屹立不倒,不是奇迹是什么?
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在建筑史上留下来一个个传奇。结合题主所问,本博根据媒体报导和个人出差在外的观察,所见所闻得到的结论是各地百姓因地制宜,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物。
五十年代中国的东北和西北,都经历了大开发的时期。由于缺乏住房,靠帐篷又难以抵御风寒。地处东北的石油工人和相隔之遥的四北农垦战士,都不约而同地开挖地窨子用作住房。这种高出地面不到一米,而深入地下近两米深的房子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果。
这就是创新,如果没有这种地窨子窝篷,戍边农垦的战士和开发石油的工人就没有立足之地。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新疆建设兵团和大庆市的存在。地窨子这种建筑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听说还留有若干作为传统教育的文物给保留了下来。
建筑物尤其是供人所居住的房子,其使用价值大于它本身的价值,安居才能使人乐业。现在人们提倡绿色生活,类似于陕北的窑洞和河南陕县的地坑院,真可谓是纯绿色的建筑,整座建筑物全部是生土,不用一根木头,不用一块砖瓦。并且还可以节能环保达到冬暖夏凉的果。(2020/05/08)
夏天,中国哪个城市温度高?哪个城市温度低?为什么?
温度高或低的城市都是相对的,而变化则是的,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况且没有高只有更高,反之亦如此。此外,热与冷,包括温度的高与低,都是个人的体感,因人而异。更有不怕热、冷不怕的人呢,你说是不?
天气一热眼皮就肿了咋回事?
天气一热眼皮就肿了引起眼睛肿的原因有皮肤病、心、肾功能不全、血管神经性水肿,建议检查确诊。多喝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吃蔬菜水果,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吸烟饮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你听过有人间烟火味的诗词是哪句?
1、扬州鲜芛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郑板桥
2、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3、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杜甫
4、 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
——陆游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9、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邵雍《山村咏怀》
1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1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1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1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1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1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17、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曹雪芹《菱荇鹅儿水》18、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0、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2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2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23、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2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25、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26、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27、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28、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29、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30、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1、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戴敏《初夏游张园》32、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王维《渭川田家》
33、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王维《渭川田家》
34、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徐玑《新凉》
35、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36、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37、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
——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38、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39、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40、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陆游《幽居初夏》
41、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42、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43、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44、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李白《赠从弟冽》
45、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辛弃疾《清平乐》
46、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刘禹锡《竹枝词》
4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8、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9、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50、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
33度有多少热?
33摄氏度的气温相对于体温来说并不是很热,而人在这样的温度下却感觉到很热,是因为温度在衣物上累积,造成衣物的温度高于体温因此人会感到热。
气温是一气象术语,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中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摄氏度。一般一天观测4次(02、08、14、20四个时次),部分测站根据实际情况,一天观测3次(08、14、20三个时次)。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它还是指导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气温通常指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近地面空气的温度,由于以下因素的影响,温度的高低及变化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
中医中讲燥热跟热怎么理解?
跟茴字有几种写法异曲同工
人的体温37°,为什么气温37°的时候感觉到很热?
作为医生来大致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人比其他动物进化的高级和先进就是因为我们人是“恒温动物”,通过人体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让人保持体内温度在36-37℃之间波动,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给我们身体每个器官、每个细胞新陈代谢提供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不会因为外界气温波动而出现的波动,不像很多昆虫、蛇、熊等到了冬天要么被冻死了,要么就需要冬眠才能过冬。
这里说的恒温是体内温度恒温36-37℃,并不是说全身上下每一寸皮肤都需要达到37℃左右,而是我们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大脑、胃肠等器官保持37度左右,所以我们测量温度的时候是测量胳肢窝也就是腋窝,因为腋窝温度接近体内温度,其他比如口腔和肛门也可以测量,理论上也更准确,更接近我们生理真实温度,但不方便,也不卫生,所以临床上比较少用。
外界体温低的时候,身体有体温传感器,会传给大脑,大脑就会调动全身多器官一起产热,一般来说就是分解葡萄糖来产热。
我们人是猿人进化过来的,猿人古代都是生活在雨林中,雨林因为有大量灌木的蒸腾作用,所以温度大部分保持20-28℃,所以大部分人穿衣服的情况下对20-28℃气温应该是适应的。如果没穿衣服30度应该也能接受,但如果气温超过30度,特别是超过37度,那身体就要通过扩张皮肤血管、皮肤毛孔来散热,散热温度是从高往低流通,当外界温度37度时候温度对流就静止,人就要通过流汗来蒸发散热,体温又高,汗流的又多,多流一会就会出现脱水、低钾低钠、低钙等电解质及内环境紊乱,这时候人肯定就会很难受很烦躁的。
嗯,个人意见,欢迎关注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