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间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东方甲乙木青龙,南方丙丁火朱雀,西方庚辛金白虎,北方壬癸水玄武,中央戊己土勾陈腾蛇!
原因如下:
上古六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
1、青龙:东为青色,配龙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
2、白虎: 西为白色,配虎。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3、玄武:北为黑色,配武。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 、龟,称玄武。
4、朱雀:南为朱色,配雀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5、勾陈:方位代表中央,属土。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玉虚为治。
6、腾蛇:螣蛇是五方神兽的独立一员,位居中央,色尚黄。
文/炒米视角
原创,欢迎关注或吐槽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有什么区别?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的区别:
这个问题一定要用伟人***写的《矛盾论》的对立统一来分析,要用伟人***的经典案例来解析:一,矛盾就得对立统一:围魏救赵: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相同之处是:
都是从侧面出发达到战斗胜利的目标。
不同之处是:
围魏救赵是以目标明确攻击敌人后方(或者要害),迫使敌人回援而解困。
声东击西是以目标虚幻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二,***经典案例:***精读《三十六计》,把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用到了。
围魏救赵:
1929年1月,蒋介石命何键纠集湘、赣二省国民党军队三万余人,五路并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企图一举消灭井冈山红军。在此生死存亡关头,***提出:我们既要保住红军,又要保住根据地,那只能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它是击破敌人‘会剿’切实可行的策略,也是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的积极的方针。
***还解释说: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国并不派兵去邯郸,却反过来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结果魏军不得不回国救援,赵国都城也就此解围。
***的“围魏救赵”之计,决定***、、率领红四军主力迂回敌后,向赣南闽西进军;、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会同井冈山地方武装坚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打乱了何键的部署,何键急忙追击堵截,红四军在大柏地一战打败敌军。曾说,大柏地一战“为红军成立以来有荣誉之战争”。
声东击西:
四渡赤水是***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这场战役多次“出神入化”运用声东击西,取得战斗后胜利。
***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这两场战役领略了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区别了吗?围魏救赵是A和B战斗,A遇到困境,用A1攻击敌人重要B1,这样来解困。
声东击西者大不一样:A和B准备战斗,A分出A1,A虚张声势攻击B东边,实际A1攻击西边才是真正目的。并且声东击西能“灵活运用,多次运用”更能迷惑敌人。
这两场战役真正领会了***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把“兵书”灵活运用到的智慧。伟人***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活学活用”。
什么叫天地玄黄,什么叫人生五伦,什么叫三纲五常?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的第一句,虽然它是启蒙读物,但是所讲的知识,都是传统文化中重要,基础的部分。“天玄地黄”,四个字,简单的说,一句话就可以讲明白。细究下去,千言万语也未必讲尽。“玄”是黑色,黄是黄色。简言之,天是黑色,地是黄色。若要细究,就要从《易经》说起。这样,天地和玄黄,就都有得说了,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又为阴阳,玄除了有黑色之外,又有幽深玄妙之意,以表天道。以黄代地,因为中原文化产生于黄河流域,土地是黄色的,人的皮肤是黄色的,吃的粮食也是黄色的。黄除了表色黄色之外,也表示地道的深邃。人死之后,到了阴间,称之为黄泉。同时,玄是冷色,代表阴,天道属阳,玄色属阴,又是阳中有阴。黄是暖色,代表世间的温暖,地属阴,黄属阳,又是阴中有阳。这样,从宇宙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文化上,代表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故此,天地玄黄,看似只说了天地的颜色,其实其中包含了深刻文化源渊。儿童读的时候,可以只了解表面意思,随着学养的培加,不断会有新的理解。
五伦,是五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是关系。在儒家看来,人与人之间,只有五种关系,它们分别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和朋友关系。人世间所有的关系,都可以归结到以上五种关系之内。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古到今,从无变化。
比如说君臣关系,现在不说了,一说起来,就认为是封建的东西。后来就改为同志关系了。其实,君臣关系就是上下级关系。古代称为君臣关系的时候,着重体现的是行为上的隶属性。现在称为同志了,表现出的是人格上的平等性。侧重点不同而己。
五常与五伦是有联系的。“常”的意思是“不变”。佛家认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是说,一切都在变化中,事物都是没有自性的。但儒家认为,人世间有永远不变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常”,也就是“不变”。许多研究过《易经》的都知道,易有三个意义,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不易,就是不变。所以,“常”的意思,也是从《易经》中来的。儒家认为,人应当坚持五个永远不变的原则,这就是“仁”“义”“礼”“智”“信”。简单的说,仁是对别人的同情与关怀,即爱人;义是敢做敢当;礼是要守规则,按规矩办事;智是办事要有正确的方法;信是言出必践。这些原则,在今天依然是不过时的。
后,说说“三纲”,三纲是从五伦中来的,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但三纲不是孔子提出的,而是董仲舒提出的。儒家后来为人所诟病,与此有很大关系。董仲舒认为,在五伦之中,君臣、父子、夫妻这三种关系是重要的。把这三种关系规范好了,一切的社会关系就都理顺了。于是,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原则,即,为臣为子为妻者要服从为君为父为夫者。这就是所谓的三纲。
我们常把儒家称为“孔孟之道”孔孟当然都是注重人伦关系的。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要有为君之道,为臣要有为臣之道。若君不守君道,则臣当然也不必守臣道。父子、夫妻、兄弟、朋友间都是一样的。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孟子给出了具体的标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的五伦关系中的双方都是平等关系,各自都有原则有规矩。到了三纲这儿,在关系上就走偏了。相到制约的平衡关系,变成了一方的统治关系。这一变化,把儒家灵活人伦关系搞僵化了。
儒家的思想,虽然有其局限,但许多在今天依然是适应的。但是,“三纲”的思想,大概属于应抛弃的糟粕。董仲舒想要儒家为现实政治所用,必须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因此把孔孟的思想进行改造,也就可以理解了。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封狼居胥”其实后面还有两句话:“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狼居胥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边的肯特山,在当时是匈奴的祭祀圣地,匈奴人每年的正月、五月和秋季会在狼居胥山举行祭祀典礼,祭天地,拜日月,是匈奴人心中的圣地。
姑衍也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国肯特山的北边,在当时同样是匈奴人祭祀的圣地。
瀚海其实不是海,在中国的古籍中也有称为北海的,当年苏武牧羊就是在北海,瀚海其实就是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贝尔加湖,因为当时的贝尔加湖大,古人只是把贝尔加湖当成了海,其实是个淡水湖,瀚海附近也是匈奴人的核心地区,算是匈奴人北边的王庭所在地了。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
这三件事,都关系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天才少年将军、西汉帝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做的事。
之所以说霍去病是天才少年将军,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打击外族年轻小、取得功劳大、事迹、后无来者,唯有霍去病做到了。
霍去病16岁被汉武帝宠信,做了郎官,17岁被任命为骠姚校尉,率领800勇士,奔袭数百里参与漠南之战,头一次与匈奴交战,击败数倍于已的敌人,斩获匈奴人2028人,其中包括斩杀一名匈奴单于祖父辈的王侯,及俘虏了匈奴单于的一名叔父。
霍去病19岁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这可是中国历史上年轻的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三公级别的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司令员。
也正是这一年,19岁的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攻打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两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了5个匈奴王及王侯将相120多人,并迫使匈奴浑邪王率领4万余众投降西汉王朝。
霍去病的这份战绩与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比起来,也让卫青黯然失色,然而霍去病的战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接下来的战绩更是名垂青史,留名万年。
接下来就是漠北之战,时年22岁的霍去病率领5万精骑,出代郡,深入蒙古高原深处,寻找匈奴主力决战,霍去病这一战,直接奔袭两千多里,穿越整个蒙古高原,也就是今天的整个蒙古国的南北方向,与匈奴左贤王部激战。
此战,霍去病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王侯将相83人,并且霍去病在匈奴圣地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同时更远到达到瀚海,并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
这一系列事件就一组句子来形容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霍去病这一系列的战绩,究竟有多大?
我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某位将军一直打到了日本首都东京,不仅歼灭日本军人达十几万人,还俘虏了日本的军官近200人,并且在东京的靖国神社挂上了孙中山的画像,同时把靖国神社所有日本人的牌位全给毁了,顺便还在里面写上一句标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怎么样,霍去病的这个战绩够大了吧,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后无来者,霍去病的这份战绩被汉民族视为高荣誉,因此“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成为打击外族所取得的高荣誉的代名词。
同时,正是因为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才使汉民族的声名远扬,国威远播,让匈奴闻风丧胆,让世界萧然起敬,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汉”族、“汉”人,用的语言是“汉”语,穿的衣服是“汉”服,与霍去病这一战绩息息相关。
正是因为霍去病这份,后无来者的战绩,才让汉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顶点,即使延续两千多年,到如今,谈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依然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霍去病的背后代表的是西汉王朝,是华夏,是中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和意义所在!愿此生永是华夏魂,来世还做中国人!
什么东什么什么的成语?
福如东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付诸东流: 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失之东隅: 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旭日东升: 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
不识东家: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朝衣东市: 指大臣等待被杀。
大江东去: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付之东流: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高卧东山: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抉目东门: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尽付东流: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角巾东路: 意指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马耳东风: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南金东箭: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的人才。
秋收东藏: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宋玉东墙: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坦腹东床: 旧作女婿的美称。
西食东眠: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什伍东西: 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西除东荡: 荡:荡平。到处征剿敌人
西鹣东鲽: 鹣:比翼鸟;鲽:比目鱼。泛指四海珍异之物
西颦东: 西施捧心、东施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什么意思?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指的是金星。
金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金星”、“太白”、“启明”,是八大行星之一,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东瓶西镜放什么意思?
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旧时,住家客厅堂前的长案桌上设置讲究“东瓶西镜”,即东边放一花瓶,西边放一面镜子,中放一时鸣钟,象征:终(钟)生(声)平(瓶)静(镜),为了协调起见,往往在时鸣钟两旁各放一只瓷帽筒。 有当地男人回到家中或外出串门也将帽子取下置放帽筒上,以显有翩翩儒士的风度……这些也是徽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东边摆瓶,西边设镜”的传统,即“东平西静”的谐音,意指出入平安,光耀门庭。
“西”的反义词是什么?
“西”的反义词是:东 中
【读音】[xī]
【释义】
1.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2.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3.姓。
〈动词〉
1.(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3.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名词〉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2.古称西边的邻国
3.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4.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
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5.复姓。
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