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道德品质的词语?
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成语有功德无量、厚德载物 、冰壑玉壶、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等。
1、功德无量 【解释】:功德: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出自】:《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译文】:希望神灵保佑感激不尽,神灵功德无量。
2、厚德载物 【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自】:《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君子就是到的高尚的人才能担任大事。
3、冰壑玉壶 【拼音】[ bīng hè yù hú ] 【解释】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
4、大公无私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自】: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译文】:忠诚的是公正的,没有半点私心。
5、高风亮节 【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译文】:我认为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本来就已经无愧于商山四皓了,还那样仰慕他们,尤其向往他们喜欢贤才崇尚友谊的情状。
传统美德的词?
关于传统美德的词语有:
路不拾遗、闻鸡起舞、路不拾遗、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知恩图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等。
形容人品德好的词语有哪些?
1、冰魂雪魄: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2、冰壶玉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
3、冰壑玉壶:壑:深沟。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
4、半天朱霞:半空中的红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
5、包元履德: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
6、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7、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家庭妇女美德词汇?
形容美德的词语:大公无私、高风亮节、拾金不昧、舍己为人、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助人为乐、襟怀坦白、厚德载物、冰清玉洁、鞠躬尽瘁、怀瑾握瑜、忠心耿耿、不同流俗、高情远致、克己奉公、大义凛然、德厚流光、堂堂正正、廉洁奉公、 德高望重
品德素养有哪些词语?
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雅人深致——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温良恭俭——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必恭必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必恭必敬——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雅人深致——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容事。
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婉婉有仪——形容温文柔顺而有礼貌。
雍容大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形容道德品质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人道德品质的词: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乐于助人、拔刀相助、舍己为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绳锯木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大公无私、拾金不昧、真心实意、诚心诚意、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等。
关于美德的名词?
关于美德的名词,有如下这些:
①.「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 解释: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②.「高风亮节」[gāo fēng liàng jié] 解释: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③.「一寸赤心」[yī cùn chì xīn] 解释:同“一寸丹心”。
④.「碧血丹心」[bì xuè dān xīn] 解释:碧血: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满腔热血;无限忠诚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⑤.「上善若水」[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解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接近道。
⑥.「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解释: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中华美德成语?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
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笃实宽厚、勤俭廉政、勇毅力行。
形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成语:抱诚守真 ,抱柱之信,表里如一,心口如一,光明磊落等。
词语详解:
一:抱诚守真[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
详细解释,
1,【解释】: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2,【出自】: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二:抱柱之信[ bào zhù zhī xìn ]
详细解释:
1,【解释】: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2,【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3,【示例】: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惠淇源《婉约词》六三: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 ,
三: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
详细解释
1,【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2,【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3, 【示例】:我言行一致,~。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四:心口如一[ xīn kǒu rú yī ]
详细解释
1,【解释】: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2,【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3,【示例】:~,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五: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详细解释
1,【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2,【出自】:《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3,【示例】: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
拓展资料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路不拾遗、闻鸡起舞 路不拾遗 自强不息 助人为乐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乐于助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以诚待人,无私奉献,自强不息
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
弘扬孝道: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神话传说: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烛龙圣神、巨灵擘山、女娲造人、女娲补天、龙伯钓鳌、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羿射九日、息壤治水。
形容一个人道德好的词语?
1、德高望重
释义: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2、厚德载物
释义:指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又或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云中白鹤
释义:像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4、高风亮节
释义: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